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在漫長的五千年歲月裡,曾經留下了數不清的國學典故。在這些國學典故中,當然是以四個字的為主,不過,兩三個字的、五六個七八個字的,也是有的;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其中三個字的典故。歷史上,曾經留下了許多三個字的「典故」,除了以下這10個之外,你還能再說出幾個呢?
(一)登龍門
登龍門,典出《後漢書·李膺傳》,說的是東漢時期的名士李膺,他性格高傲,很少與人來往,但他的學識和品德,則是頗受世人所仰慕的,由於李膺聲望很高,卻又深入簡出,所以,人們都把能與李膺交往看作是一件十分榮幸的事情,就好像一條魚越過了龍門,身價猛增;於是,也就有了「登龍門」。
(二)登徒子
登徒子,典出宋玉(戰國時期的楚國人,相傳為屈原的學生)的《登徒子好色賦》,宋玉的這篇文章,實際上是一篇寓言故事,他講述的是作者宋玉被大夫(古官職名)登徒子無辜地扣上了「好色」的帽子,然而宋玉據理力爭,毫不示弱,最終讓楚王相信,其實真正「好色」的並不是宋玉,而恰恰是惡人先告狀的登徒子;於是,「登徒子」也就逐漸成為「好色之徒」的代名詞了。
(三)東道主
東道主,典出《左轉·僖公三十年》,關於「東道主」,我們並不陌生,因為它的最詳細來源,就出自我們讀高中時候,所學過的那篇《燭之武退秦師》,課文中,燭之武說過這麼一句話:「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後來,「東道主」也就常常被用來指代主人了。
(四)鴻門宴
鴻門宴,典出《史記·項羽本紀》,事實上,「鴻門宴」恐怕是最出名的一個「三字典故」了,哪怕你沒有讀過高中,沒有學到過那篇《鴻門宴》的課文,但你總會聽說過「鴻門宴」這三個字,至於它的意思,你也一定知道。
(五)莫須有
莫須有,典出《宋史·嶽飛傳》,說的是秦檜誣陷嶽飛造反,於是,十二道金牌將嶽飛召回,結果就把嶽飛毒殺在了風波亭。後來,韓世忠去找秦檜理論,向秦檜詢問嶽飛造反的證據,而秦檜回答的卻是「莫須有」(大概應該是有的吧),韓世忠不禁感嘆:「『莫須有』三個字,何以服天下?」
(六)南柯夢
南柯夢,典出唐代李公佐的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說的是一個名叫淳于棼的人,平日裡很喜歡飲酒,有一次恰逢他的生日,他就在自家庭院的大槐樹下設宴。宴畢,親朋好友都走了,而淳于棼卻又多飲了幾杯,最後竟倚著那棵大槐樹睡著了,淳于棼睡著之後,就做了一個長長的、讓他享盡了榮華富貴的美夢,然而夢終究還是一場夢,夢醒之後,一切如常;後來,就用「南柯夢」來感嘆所謂的榮華富貴,只不過是過眼煙雲罷了。
(七)破天荒
破天荒,典出宋代孫光憲的《北夢瑣言》,說的是在唐朝時期,荊南地區連續幾十年解送到京城的舉人們,竟沒有一個考中過進士的,於是,人們便調侃說這是「天荒解」。後來,終於有一個名叫劉銳的舉人考中了進士,這一下,總算是破了「天荒」;於是,後來就用「破天荒」,去形容從未出現過的新鮮事。
(八)一字師
一字師,典出《五代史補》,說的是唐朝末年,一位名叫齊己的詩僧(善於作詩的和尚)帶著他新作的一首《早梅》來到袁州,虛心地向詩人鄭谷請教,鄭谷看了齊己的《早梅》,認為「早梅」與詩中「昨夜數枝開」的「數枝開」,有些不大相符,如果改成「一枝開」似乎更加準確。齊己聽後,欽佩不已,於是就拜鄭谷為「一字師」。「一字師」,哪怕只教了一個字,也是老師,所以它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虛心好學。
(九)逐客令
逐客令,典出《史記·李斯列傳》,說的是韓國的水利專家鄭國,被派往秦國興修水利(即「鄭國渠」工程),卻被告發是韓國派來的奸細,於是,秦始皇就頒布了詔令,驅逐秦國國內的所有外來人員,而當時正在秦國為官的楚國人李斯,也在被驅逐的行列。不過,李斯卻沒有像別人那樣老老實實地離開秦國,而是冒死給秦始皇上奏了一篇《諫逐客書》,諫書中,李斯言辭懇切,慷慨激昂,終於讓秦始皇感到頒布「逐客令」確有不妥,於是也就把它廢止了。
(十)座右銘
座右銘,典出《文選·崔瑗》,說的是東漢時期的書法家崔瑗,由於年輕氣盛,一時衝動的崔瑗,就殺死了曾經害死了自己哥哥的仇人,然後逃亡,在過了幾年逃亡的生活之後,恰逢朝廷大赦天下,於是,崔瑗才返回了故鄉。回家之後,崔瑗深知「衝動是魔鬼」,於是他就寫了銘文(刻在器物上的文字),放在了桌子的右側,以便時刻提醒自己;所以,後來也就是有了「座右銘」的說法了。
以上就是歷史上著名的10個「三字典故」了;親愛的小夥伴們,你還知道有哪些三個字的典故呢?那就一起來留言討論,和大家分享吧!
歡迎關注一家爭鳴,謝謝你這麼漂亮還來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