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買車是為了生活交通,沒有什麼合身、大小尺寸、男車女車的問題。因此,早年路上常常可以看見青少年、婦女或是個子較矮小的人們吃力地騎著自行車。在時代演進與科技進步下,分類細化、甚至個人需求化成為一種消費觀念,自行車也是如此,車款開始根據年齡與性別進行分類設計,購車講究是否符合自己體型與騎行需求,再後來,與科技結合的跨界騎行也逐漸形成風潮。
趨勢預測:自行車與相關商品朝時尚個人化、獨一化。童車市場看漲,兒童騎行教學訓練營增加。騎行運動轉入生活日常與室內,利用APP在線約騎競比成趨勢。
依性別年齡進行車款分類
過去,自行車騎行多被歸類為男性的運動項目,可是隨著生活中騎行風氣的普遍化,愈來愈多女性也投入騎行運動之中,於是乎,Liv/Giant便以女性角度出發進行思考,提供女性車友騎乘時所需要的相關產品,包括車款、人身部件、騎行服,甚至是騎行生活態度等,各大廠商也紛紛針對女性車市場進行研發。
除了Liv/Giant之外,隨之而來的Trek WSD單車系列就是專門為女版車所設計,還有Specialized也推出各系列女款單車,Merida針對女性所設計和幾何尺寸的維多利亞600、96至尊等車款,在大品牌的看重下,中國女性自行車市場戰局也正式浮上檯面。
▲捷安特專門打造Liv女性單車品牌以女性角度出發進行思考,提供女性車友騎乘時所需要的相關產品,包括車款、人身部件、騎行服,甚至是騎行生活態度。
▲專屬的女性單車備受市場關注並且日益被認可。
童車市場一直都存在著,各個自行車展會中也都有專屬的展示區塊,只是在自行車運動發展過程中,童車經常被忽略,而且市面上商品也多是良莠不齊。然而,隨著騎行風氣的延燒與發展,兒童騎行的問題逐漸受到關注,車款與騎行年齡的劃分則愈見精細,大致劃分可從2、3歲騎乘的滑步車到12、13歲半大不小的孩子採用20"輪徑的少年車等,這些都屬於童車範圍。
如何選購童車、騎行教學、兒童裝備等問題也成為父母最常詢問的話題,單車志針對童車這問題也做過多次相關報導,最後總結就是:安全、安全、安全。甚至是多少身高騎多大車輛,就有業者訂出了一套標準,如:2-4歲身高80-90cm幼兒適合滑步車,80-105cm為12吋童車,90-110cm為14吋童車等,讓兒童們依身高選擇車款才能有效幫助孩子們的身體協調與生長發育。
2017年時,兒童滑步車熱潮開始延燒,一場接一場的滑步車賽事讓有點冷淡的自行車場感到一絲暖陽,學習從娃娃抓起的觀念深植人心,讓孩子們從小培養出好的、正確的騎行運動習慣,也代表未來會有更優質騎行風氣產生。
▲兒童滑步車熱潮開始延燒,各地比賽興起。
Bike Fitting
Bike Fitting在國內的興起在2013年左右。最初約在1970年,義大利自行車工廠為了量化車架尺寸,推出第一代簡易的Bike Sizing Fitting,到現在以3D動態捕捉系統為核心第二代高科技動態Bike Fitting,Bike Fitting作為騎行者提升踩踏效率、避免運動傷害的最佳輔助工具。2000年Lance Armstrong連奪環法總冠軍黃衫後,引發自行車壇的高度熱點關注,此時,Bike Fitting在美國自行車運動醫學博士Andy Pruitt以及Retul 3D BikeFitting研發者Todd Carver等科研者的帶領下,替代發源地義大利,使得北美成為現代化意義上Bike Fitting發展盛地。
雖然公路黨族群多數仍認為Bike Fitting是屬於職業車手的專配需求,但事實上,Bike Fitting可以及時量化騎行者身體姿勢上的變化,因此很多Bike Fitting系統測量過不同車友後,Bike Fitter都會定時的追蹤反饋。
目前市面上Giant、Trek、Specialized 、Cannondale及零配件品牌Shimano都相繼推出自己專屬的Bike Fitting,以服務更多騎友與需求。只是,目前存在的Bike Fitting的研究多是求同存異,各個品牌的BikeFitting系統要在國內商業化中普及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Giant Bike Fitting系統Right Ride System。
功率計
功率計的出現,來自於對「力量輸出"的數據要求,曾經,功率計主要運用在專業運動員身上,不過,隨著自行車風氣的興盛,便開始受到自行車發燒友的關注。功率計最早出現的是花鼓功率計,2013年時臺北展上出現了一款Cycle Ops的Powertap G3功率計後花鼓,可以與Powercal心率帶和Joule GPS碼錶配合使用;來年,Wellgo推出電子測力腳踏Thrust E,可以單獨測出左右腳的功率輸出,接著牙盤、曲柄、鏈條等功率計也相繼出現。功率計屬於附屬配品,價格上也大多不便宜。
▲Giant Power Pro。
騎行臺
隨著功率計、心率踏頻組件、APP程序和模擬軟體的整合,騎行臺不再只是單純的力量鍛鍊器械,隨著時間演進,它已經發展成為一套較為完善的訓練、監測系統和有趣的玩具。
過去,大家也誤解騎行臺的作用只是在無法外出騎車或是寒冷冬季時節,用來在家裡能保持鍛鍊的工具,很多人不明白的是,騎行臺擁有路面訓練所缺少的優勢—避免路況、環境對騎行狀態的影響,讓人們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下專注地保持穩定、有目的、及針對性地進行練習,若是從從鍛鍊角度而言,它具有更高的效率。
騎行臺根據結構,大致分為滾筒式和固定式。健身房裡的動感單車,免強算是騎行訓練臺的一種,因為若要求騎行數據的話,健身房的動感單車無法提供一個正確的騎行相關數據。
進入科技化之後,騎行臺與在線訓練APP結合,可通過手機藍芽,以有線或無線方式將手機畫面投放在電視、計算機或投影屏幕上,APP業者更設計了實景路線,讓人在家裡想去哪裡就騎去哪,隨著科技,還可以根據路線坡度調整阻力,若再搭配VR眼鏡,透過實境感,讓這種固定騎行變得更有臨場感。也因為是透過網絡連接,許多騎友開始進行在線分享、邀騎、競賽,不管是入門小白還是騎行老司機,都可以在騎行臺中得到全新的體驗,也因此,近年這股騎行颱風潮逐漸風靡騎行圈。
▲維格愛騎易智能訓練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