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即緣分,想交流可點擊我頭像,看簡介
1、放鬆
練習大成拳的養生樁,全身必須放鬆,切忌用力努氣,用力則氣血受阻,努氣則氣血凝滯,王薌齋先生指出:「夫樁法之學,最忌心身用力,用力則氣滯,氣滯則意停,意停則神斷。」這說明放鬆是練習大成拳樁法的頭等要訣,如何做到放鬆呢?
首先自頭部開始,用意念誘導頭部放鬆,依次頸項、兩肩、兩肘、兩膝,進而全身肌肉筋腱,四肢百骸,全部處於放鬆。如使面部表情做到似笑非笑,這時身上就能很快地隨著面部表情的變化而放鬆下來。
關於精神放鬆的方法,可以用「眼視法」或「耳聽法」去解決。「眼視法」就是兩眼暫時下視自己的下眼皮;「耳聽法」就是用兩耳細聽遠處的微風細雨。
2、入靜
「入靜」之說原出於道家氣功,在釋家氣功中叫入定。一般說來,「入靜」是通過守竅而達到的。「守竅」就是用意念守住自己身上某處穴道,如丹田或命門等。也有按照「守竅」原理,做大小周天的氣功鍛鍊。「入定」是以「數息觀」或「參話頭」等方法,來達到心靜如水,掃除妄念,「定慧均等」的目的。王薌齋先生對於「入靜」是這樣論述的:「若禪學者,始於戒律,而後精於定慧,證於心源,了悟空虛,窮於極處,方可學道。禪功於此,技擊猶然。」
養生樁的「入靜」不主張意守穴位,要求頭腦清新無昏沉雜亂的表現,自身產生舒適感,如醉如痴,似入半眠狀態。在此期間,既能達到內無身心,外無世界的「忘我境界」,但又能做到目尚能視、耳尚能聞、心尚能思,只是不受外界幹擾罷了,這就是練養生樁的入靜意境。
對於初學者來說,最好採取「雜念吸收法」引導入靜,即在鍛鍊站樁時,每逢雜念來襲,不但不去有意地加以排除,反而將雜念儘量吸收。設想自身如一座大烘爐,雜念如枯枝敗葉,入爐即化為烏有,這樣可以達到「入靜」的目的。
3、調身
姿勢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練功的效果。養生樁的姿勢可以說既繁又簡,繁者,樁法姿勢種類很多,大致有三十多種;內容也比較繁複,所含哲理十分豐富。所謂「簡」指的是站樁形式比較簡單,不受場地、器械、氣候的限制,易於掌握。概括地說:大成拳養生樁的共同特點是:不論哪種樁式,都必須做到頭直、目正、身端、氣靜,以及胸虛腹實、虛靈挺拔、舒適均整,這就是站樁中身姿調配的基本要求。
懇請幫忙點讚、評論、轉發、收藏和關注,謝謝!!
過往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