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輸了一場淝水之戰,為何前秦就滅國了?

2020-12-22 文史官

文:文史官

前秦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政權之一。公元350年氐族人苻洪佔據關中,稱三秦王,前秦建立,共歷六主,享國四十四年。

前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國勢巔峰時,東北、西域各國都遣使和前秦建立關係,連當時割據朝鮮半島的高句麗、百濟、新羅,都接受前秦冊封,疆域東起朝鮮,西抵蔥嶺,南並川蜀,北逾陰山,只有東南一隅的東晉與他對峙。

然而,就是這麼強大的前秦,卻被東晉一戰擊潰,最終亡國。

一:苻堅的前半生很像齊桓公,都是意外即位,都是在賢人的輔佐下走上巔峰

苻堅,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堅頭,略陽臨渭人,氐族。惠武帝苻洪之孫、丞相苻雄之子。

本來,按照前秦的王室的繼承順序,苻堅沒有可能當上天王的(前秦君主的稱號),但因為他的前任天王符生,喜怒無常,濫殺無辜,搞的天怒人怨,完全失了人心,這才導致他弒主篡位竟然沒遭到什麼反對,順順利利當上了天王。

苻堅在做東海王時,就痛感時弊誤國害民,因而即位後決心開創清明的政治局面,整頓吏治,懲處不法豪強,平息內亂,實行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他深知明政無大小,以得人為本的道理,所以廣招賢才,並首先從調整最高領導機構入手,果斷地處斬了幫助苻生作惡的佞臣董榮、趙韶等二十餘人。提拔重用了一批精明廉潔的漢族士人參與朝政,其中最有影響的就是寒門出身的王猛。

王猛可是個不得了的人物,他雖然出生寒門,卻飽讀詩書。精於謀略,擅長兵法。在東晉時,就得到一代權梟桓溫的看重。但因為看出桓溫別有用心,這才離他而去。直到遇上苻堅,彼此一見如故,這才入仕。

王猛一到任就提出「舉異才,修廢職」的建議,唯有人才才真正知道人才的重要性,這一點毫不誇張。王猛深知人才對於治政的重要性,不斷向苻堅推舉賢能參與國政。同時他幫助苻堅創立了薦舉賞罰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標準。其主要內容是:由地方官長分科薦舉名為孝悌、廉直、文學、政事的人才,上報中央,朝廷對被薦者一一加以考核,合格者分授官職;凡所薦人才名實相符者,則薦舉人受賞,否則受罰;凡年祿百石穀米以上的各級官吏,必須「學通一經,才成一藝」,其不通一經一藝者統統罷官為民。

他主政後,又向苻堅建議恢復太學和地方各級學校,修繕學舍,請名士講習儒學,並要公卿的後代必須入太學學習。苻堅自己就飽通儒學,因此在欣然接受了王猛的建議外,還決定每月親臨太學三次,考問諸生經義,品評優劣,並與博士等教官講論學問,以督察學校教育,擴大號召力和影響力。在興辦教育外,王猛還「禮百神,旌節義,繼絕世」,弘揚德化,教化百姓,通過這些舉措,社會風氣為之一新,競學之風氣也與日俱盛。

這一系列制度的落實使得前秦國力大增,逐漸擁有了統一北方的實力。

二:民族政策的失敗使得前秦在統一北方之初就已經埋下了亡國的隱患

前秦強盛後,苻堅有意一統天下。正好當時前燕皇子慕容垂投奔前秦,欲借前秦之力滅前燕。苻堅趁勢派王猛、慕容垂率軍於隔年成功滅燕,取得關東地區。370年,前秦滅前燕,擒慕容暐。之後,苻堅陸續出兵,371年,滅仇池氐楊氏。373年,西南夷邛、筰、夜郎皆歸附於秦。公元376年,滅前涼。同年,進兵滅代。前秦統一北方。至此,前秦基本上實現了北方的統一。

直到此刻,苻堅的所作所為都稱得上是一代明君。但是從此以後,苻堅的英明就用完了。

382年九月,此時王猛已死。車師前部王彌窴、鄯善王休密馱入朝於秦,請求做為鄉導,以討伐西域中不服前秦的人,然後像漢朝一樣設置都護統治。符堅以驍騎將軍呂光為使持節、都督西域徵討諸軍事,與凌江將軍姜飛、輕車將軍彭晃、將軍杜進、康盛等人統兵十萬,鐵騎五千,討伐西域。

陽平公符融諫曰:

「西域荒遠,得其民不可使,得其地不可食,漢武徵之,得不補失。今勞師萬裡之外,以踵漢氏之過舉,臣竊惜之。」

但可惜,這番懇切之言卻完全沒有說動符堅。失去王猛後的符堅就像失去管仲的齊桓公一樣,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同時,苻堅對於前秦這個多民族組成的國家其實沒有作出融合的措施。如隴西鮮卑首領乞伏司繁投降後,只遷乞伏司繁到長安,仍留其部眾在隴西地區;前燕鮮卑族人除了慕容氏皇族及部分關東豪族被遷至關中地區外,尚有大部分留在前燕故地,另亦遷原居中山的丁零族人到新安;消滅代國後,苻堅雖然由北方匈奴族人代領代國遺眾,但仍居北方。在苻洛叛亂被平定後,苻堅則為更好的管理關東以至各地民族,於是從原集中於關中的氐族人分出十五萬戶,各由宗親率領出鎮,如古分封諸侯般管治地方。然而此舉卻分散了氐族的民族力量,影響對各地的軍事影響力,而移居關中的各民族更成前秦的心腹大患。

其實,早在慕容垂投奔前秦之時,王猛都對其頗有戒心,曾對苻堅說:「慕容垂父子,就如龍虎,不是可以馴服的人,若果他日其假借時勢,就不可能控制了,不如早日除去他們。」但苻堅卻拒絕了。

而在王猛臨終之際,他又諫言:鮮卑、西羌降伏貴族賊心不死,是我國的仇敵,遲早要成為禍害,應逐漸剷除他們,以利於國家。

只是很可惜,這些真知灼見都被符堅忽略了!

三:淝水之戰消滅了幾乎前秦氐族的大部分有生力量,這給慕容垂等人創造了機會

雖然說了很多前秦的隱患,但最終還是要回到其滅亡的直接原因——淝水之戰上。

明面上,為了打贏淝水之戰,符堅一共準備了112萬大軍。但事實是,這個規模的大軍根本不可能一次性調動。

而且前秦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國內勢力混亂,有的是出工不出力的異族。這些人就是打著用東晉來消耗前秦嫡系的氐族力量,然後藉機自立,比如鮮卑人慕容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有這種隊友混在軍中,百萬大軍恐怕得直接削一半。

最重要的是,符堅這個人太輕敵了!在淝水之戰前,前鋒苻融探清東晉兵力寡弱,符堅認為大軍一到東晉主力肯定會退守長江,不如趁快在江北消滅謝玄、謝石率領的主力部隊。

之後,苻堅就率領輕騎兵八千人,晝夜兼程,秘密趕到壽陽與苻融會合,並派原東晉的襄陽守將朱序前往晉營勸說謝石等投降。然而朱序卻反而向謝石透露了前秦部隊主力部隊尚未集結的實情。

正因如此,東晉一方果斷調整策略,主動出擊。

太元八年十一月,謝玄派廣陵相劉牢之率領五千精兵開赴洛澗,,揭開了淝水大戰的序幕。秦將梁成扼守山澗部署兵陣迎擊。劉牢之取得洛澗大捷,斬殺了梁成以及弋陽太守王詠,秦軍折損十名大將及五萬主力。又派部隊阻絕了淮河渡口,殲滅前秦軍隊一萬五千人,抓獲了前秦揚州刺史王顯等人。

之後晉軍西行,與秦軍對峙淝水。十二月有人向苻堅建議後退決戰。諸秦將認為阻敵淝水畔比較安全,但苻堅認為半渡而擊可主動對決。當秦軍後移時,晉軍渡水突擊。朱序在秦軍陣後大叫:「前線的秦軍敗了!」,秦軍陣腳大亂,隨後晉軍全力出擊,大敗秦軍。謝玄、謝琰和桓伊率領晉軍七萬,戰勝了苻堅和苻融所統率的前秦十五萬大軍,並陣斬苻融。

而後方的大軍一聽說符堅敗了,立刻做鳥獸散,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更是趁機自立,割據一方。

淝水之戰期間,前秦軍被殲和逃散的共有70多萬。唯有鮮卑慕容垂部的3萬人馬尚完整無損。苻堅統一南北的希望徹底破滅,不僅如此,北方暫時統一的局面也隨之解體,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權,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等其他貴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國家,苻堅本人也在兩年後被姚萇俘殺,前秦隨之滅亡。

可以說前秦的滅亡亡在它那失敗的民族政策上,但是歸根結底,是來自於氐族人佔據中原的不自信。因為相比較漢族,氐族人還是很少的,所以苻堅才會選擇匯聚眾多民族的方式,意圖建立多民族國家,分擔氐族的壓力。只可惜,他招來的卻是一群豺狼。

相關焦點

  • 前秦為何在淝水之戰沒能打敗東晉,統一全國?
    與這些戰例不同,「淝水之戰」的致勝因並不明顯,即使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分析,也難以給出一個極具說服力的理由。據史書記載,東晉投入作戰的兵力只有八萬陸軍和五千水軍;前秦的部隊則分批進發,其中苻融與慕容垂率領的前鋒共有二十萬人,苻堅帶領的主力則有六十萬步兵和二十七萬騎兵,總計超過一百萬人。
  • 淝水之戰苻堅為何會如此慘敗?
    375年,王猛去世,臨終前勸苻堅不要急於進攻東晉,待根基穩固、時機成熟以後再圖之。在淝水之戰爆發於公元383年,在此之前前秦雖然和東晉之間也有交戰,但都是規模不算太大的局部戰鬥,如雙方爭奪襄陽的攻防戰。379年,前秦攻下襄陽,至此長江、漢水上遊都在苻堅控制之下。
  • 淝水之戰:百萬大軍黨的悲劇
    東晉時的淝水之戰,就有一個企圖以優勢兵力取得勝利卻一敗塗地的典型。亂世再起為區別與戰國時期的秦國與後來的另一個十六國政權,苻健的秦被稱為前秦。前秦軍很快便掃蕩了關中地區的各個割據勢力,佔據了這個中國北方的龍興之地。
  • 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到北伐時期的南北形勢圖淝水之戰到北伐時期的南北形勢圖淝水之戰發生在淝水之上,八公山之下。安徽壽縣古城。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壽縣之間的將軍嶺。東晉時,謝石、謝玄敗苻堅於淝水。前秦和東晉的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留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等成語。
  • 淝水之戰始末——比小說劇情更精彩的歷史神轉折
    八萬VS八十萬,十比一的參戰比,在苻堅眼中,這註定是一場實力懸殊的群毆戰。沒有懸念,也不會有波折。前秦大帝苻堅,絕對是亂世梟雄,更是一代明君。他率領本來弱小的氐族政權,降羌族、滅前燕、平西涼、取巴蜀,十餘年間,以十萬之眾,攻取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前秦政權,一躍成為北方霸主,更有一統南北、建立大一統王朝的趨勢。
  • 【戰場風雲】現代軍事視野下的淝水之戰
    從東漢光武帝劉秀允許遊牧民族內遷開始,至西晉期間,關中和涼州的北方少數民族已佔當地人口的一半,為西晉亡國和五胡十六國的出現埋下伏筆。西晉因司馬家族的「八王之亂」,於316年滅國。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的「五胡」在中國北方相繼建立國家。
  • 淝水之戰之謎:雙方實際交戰兵力是多少?真是以少勝多的戰例嗎?
    北方進入了16國時期。在北方,4世紀中期,氐族貴族建立的前秦很快強大起來,前秦力挫群雄。383年,秦王苻堅已統一了黃河流域,為了攻滅東晉,他又大舉出兵南下。東晉宰相謝安堅決主張抗擊,派他的弟弟謝石,侄兒謝玄帶八萬將士迎擊。雙方在淝水展開決戰。晉軍人人奮勇當先,個個以一當十,終於打垮十倍於己的前秦軍隊,大獲全勝。秦軍潰敗,奪路而逃。
  • 風聲鶴唳與草木皆兵 源於著名的淝水之戰
    「風聲鶴唳」與「草木皆兵」,都源於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淝水之戰」。公元383年,統一了北方的大秦天王苻堅(氐族)力排眾議、一意孤行,親自率領數十萬大軍,南下討伐東晉,「淝水之戰」因而爆發。歷史學家稱,這是一場關乎東晉存亡的生死之戰,也是在中國歷史上與「赤壁之戰」齊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 淝水之戰前秦慘敗,西秦立國!
    這個乞伏司繁也是大名鼎鼎的,勃寒部看乞伏司繁老討伐於是投降前秦。苻堅便讓乞伏司繁鎮守勇士川,「司繁遂鎮勇士川,甚有威惠」。 乞伏國仁繼位時前秦在苻堅的領導下是非常強盛的,乞伏國仁也沒有別的什麼想法靠著前秦這顆大樹乞伏鮮卑發展的也算可以。 383年苻堅傾全國兵力攻打東晉,苻堅任命乞伏國仁為前將軍,統領作為先鋒的騎兵。
  • 淝水之戰的根本性逆轉,關鍵竟然把握在一個兩次投降的降將手上
    在著名的淝水之戰中,前秦本來有號稱百萬雄師的絕對優勢,卻因為一個人的一句話而潰不成軍,戰事發生根本性扭轉。東晉不僅取得了保衛戰的勝利,前秦也因此一蹶不振離滅國不遠。這個起到關鍵作用的人叫朱序,他是前秦的度支尚書,但卻在戰爭中「吃裡爬外」,這究竟是為什麼?
  • 淝水之戰:此戰一敗,兩個世紀後才完成了中國的重新統一
    當苻堅到達項城時,涼州之兵才到達鹹陽,與此同時,巴蜀之軍由長江順流而下,幽州、冀州之眾剛到達彭城。如此,水陸兩軍在東西兩面形成了綿延一萬餘裡的氣勢,確實令人震撼。一戰而攻滅東晉,完成大一統,苻堅志在必得。客觀而言,兩國的實力,無論從人口、領土還是兵力,都太過懸殊了,前秦佔有絕對性的碾壓優勢。對苻堅來說,這就像此前攻滅前燕或前涼的任何一場戰爭一樣,結局已經提前寫好了。
  • 淝水之戰只傷了苻堅的皮毛,他還有近70萬軍隊,失敗另有因果
    淝水之戰只是苻堅的一次戰役性失敗,並沒有傷及根本,只能算是皮外傷。苻堅在淝水之戰前集結的總兵力是87萬,實際投入淝水作戰的兵力為陽平公苻融的30萬,戰敗後在洛陽還收集10餘萬敗軍,也就是說,淝水之戰後苻堅還有總兵力近70餘萬。
  • 苻堅的遺憾:表面看敗在淝水之戰,其實還是輸在內部矛盾
    前面已經分析過,淝水戰前,前秦總的國土、人口、經濟、軍事對比當時東晉而言的優勢小於隋伐陳時的優勢,但比北魏太武帝時與劉宋孝文帝的優勢要高不少。
  • 淝水之戰中,朱序大喊了一聲,為何苻堅的前秦軍便兵敗如山倒
    前秦天王苻堅也是倒黴,這輩子就喜歡人才,收留了慕容垂和姚萇這兩個白眼狼,結果把自己給害了。淝水之戰的時候,慕容垂的三萬人馬按兵不動,毫髮無損,姚萇更是在後來趁火打劫把苻堅給宰了。當時苻堅帶著80萬大軍南下,這規模是很難管理的。
  • 前秦皇帝苻堅,從整軍備武到淝水慘敗,其丞相王猛是關鍵
    淝水之戰是中國古代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參戰雙方勢力是前秦和東晉小朝廷。當時前秦皇帝苻堅剛剛平定北方,風頭正盛,於是便揮師南下,準備一舉掃平東晉,統一全國。因為當時的東晉政局穩定, 是一個強勁的對手,所以苻堅集結了百萬大軍,準備一舉擊潰東晉。
  • 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
  • 淝水之戰~「國運」
    十五年前,道安受習鑿齒之邀,率弟子四百入駐襄陽,大興土木,創建檀溪寺,前秦會攻襄陽時,道安遣散弟子投往東晉各處,眾弟子勸他一同離開襄陽,道安以好友襄陽鎮守朱序無法棄襄陽為由,拒絕了離開襄陽的建議。  襄陽城破,鎮守朱序與道安一齊被俘,在道安的勸說下,朱序投降前秦,因道安的關係,天王符堅封朱序為度支尚書(戶部尚書)。
  • 淝水之戰中,80萬大軍被8萬東晉軍大敗,苻堅為何敗得這麼徹底
    而苻堅一開始聽從了王猛的告誡,專心致志地處理政事,注重教育問題並且體察民情,更是相繼滅掉了前涼和代國,實現了統一北方的理想,前秦處於極盛的狀態。由此可見,他已經下定了決心伐晉,並發起了淝水之戰。驕傲自滿的苻堅伐晉,卻"草木皆兵"最終戰敗公元383年七月,苻堅不顧朝臣的反對,認為前秦應該趁著統一北方的勢頭,直接南下討伐東晉,完成自己的雄心壯志。
  • 七大少數民族政權——前秦
    苻堅稱帝:苻健死後,其子苻生繼位,因淫殺過度,357年,苻健弟苻雄之子苻堅殺死苻生自立。2. 鞏固統治:(1)改革:苻堅任王猛以政,王猛採取政治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抑制貴族勢力發展來強化中央力量,並興修關中水利,前秦國力逐漸增強。
  • 笑侃大事件·淝水之戰
    前秦在皇帝苻堅和丞相王猛的合力操作下,不可思議的統一了北方,和東晉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不久,王猛病死,死前曾告誡苻堅短時間不要進攻東晉。苻堅無法忍住完成統一的誘惑,一直積蓄力量,等到王猛去世數年後,終於決定伐晉。383年,苻堅率領百萬之眾大舉南下,東晉這邊握著大棒的是世家謝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