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史官
前秦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政權之一。公元350年氐族人苻洪佔據關中,稱三秦王,前秦建立,共歷六主,享國四十四年。
前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國勢巔峰時,東北、西域各國都遣使和前秦建立關係,連當時割據朝鮮半島的高句麗、百濟、新羅,都接受前秦冊封,疆域東起朝鮮,西抵蔥嶺,南並川蜀,北逾陰山,只有東南一隅的東晉與他對峙。
然而,就是這麼強大的前秦,卻被東晉一戰擊潰,最終亡國。
一:苻堅的前半生很像齊桓公,都是意外即位,都是在賢人的輔佐下走上巔峰
苻堅,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堅頭,略陽臨渭人,氐族。惠武帝苻洪之孫、丞相苻雄之子。
本來,按照前秦的王室的繼承順序,苻堅沒有可能當上天王的(前秦君主的稱號),但因為他的前任天王符生,喜怒無常,濫殺無辜,搞的天怒人怨,完全失了人心,這才導致他弒主篡位竟然沒遭到什麼反對,順順利利當上了天王。
苻堅在做東海王時,就痛感時弊誤國害民,因而即位後決心開創清明的政治局面,整頓吏治,懲處不法豪強,平息內亂,實行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他深知明政無大小,以得人為本的道理,所以廣招賢才,並首先從調整最高領導機構入手,果斷地處斬了幫助苻生作惡的佞臣董榮、趙韶等二十餘人。提拔重用了一批精明廉潔的漢族士人參與朝政,其中最有影響的就是寒門出身的王猛。
王猛可是個不得了的人物,他雖然出生寒門,卻飽讀詩書。精於謀略,擅長兵法。在東晉時,就得到一代權梟桓溫的看重。但因為看出桓溫別有用心,這才離他而去。直到遇上苻堅,彼此一見如故,這才入仕。
王猛一到任就提出「舉異才,修廢職」的建議,唯有人才才真正知道人才的重要性,這一點毫不誇張。王猛深知人才對於治政的重要性,不斷向苻堅推舉賢能參與國政。同時他幫助苻堅創立了薦舉賞罰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標準。其主要內容是:由地方官長分科薦舉名為孝悌、廉直、文學、政事的人才,上報中央,朝廷對被薦者一一加以考核,合格者分授官職;凡所薦人才名實相符者,則薦舉人受賞,否則受罰;凡年祿百石穀米以上的各級官吏,必須「學通一經,才成一藝」,其不通一經一藝者統統罷官為民。
他主政後,又向苻堅建議恢復太學和地方各級學校,修繕學舍,請名士講習儒學,並要公卿的後代必須入太學學習。苻堅自己就飽通儒學,因此在欣然接受了王猛的建議外,還決定每月親臨太學三次,考問諸生經義,品評優劣,並與博士等教官講論學問,以督察學校教育,擴大號召力和影響力。在興辦教育外,王猛還「禮百神,旌節義,繼絕世」,弘揚德化,教化百姓,通過這些舉措,社會風氣為之一新,競學之風氣也與日俱盛。
這一系列制度的落實使得前秦國力大增,逐漸擁有了統一北方的實力。
二:民族政策的失敗使得前秦在統一北方之初就已經埋下了亡國的隱患
前秦強盛後,苻堅有意一統天下。正好當時前燕皇子慕容垂投奔前秦,欲借前秦之力滅前燕。苻堅趁勢派王猛、慕容垂率軍於隔年成功滅燕,取得關東地區。370年,前秦滅前燕,擒慕容暐。之後,苻堅陸續出兵,371年,滅仇池氐楊氏。373年,西南夷邛、筰、夜郎皆歸附於秦。公元376年,滅前涼。同年,進兵滅代。前秦統一北方。至此,前秦基本上實現了北方的統一。
直到此刻,苻堅的所作所為都稱得上是一代明君。但是從此以後,苻堅的英明就用完了。
382年九月,此時王猛已死。車師前部王彌窴、鄯善王休密馱入朝於秦,請求做為鄉導,以討伐西域中不服前秦的人,然後像漢朝一樣設置都護統治。符堅以驍騎將軍呂光為使持節、都督西域徵討諸軍事,與凌江將軍姜飛、輕車將軍彭晃、將軍杜進、康盛等人統兵十萬,鐵騎五千,討伐西域。
陽平公符融諫曰:
「西域荒遠,得其民不可使,得其地不可食,漢武徵之,得不補失。今勞師萬裡之外,以踵漢氏之過舉,臣竊惜之。」
但可惜,這番懇切之言卻完全沒有說動符堅。失去王猛後的符堅就像失去管仲的齊桓公一樣,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同時,苻堅對於前秦這個多民族組成的國家其實沒有作出融合的措施。如隴西鮮卑首領乞伏司繁投降後,只遷乞伏司繁到長安,仍留其部眾在隴西地區;前燕鮮卑族人除了慕容氏皇族及部分關東豪族被遷至關中地區外,尚有大部分留在前燕故地,另亦遷原居中山的丁零族人到新安;消滅代國後,苻堅雖然由北方匈奴族人代領代國遺眾,但仍居北方。在苻洛叛亂被平定後,苻堅則為更好的管理關東以至各地民族,於是從原集中於關中的氐族人分出十五萬戶,各由宗親率領出鎮,如古分封諸侯般管治地方。然而此舉卻分散了氐族的民族力量,影響對各地的軍事影響力,而移居關中的各民族更成前秦的心腹大患。
其實,早在慕容垂投奔前秦之時,王猛都對其頗有戒心,曾對苻堅說:「慕容垂父子,就如龍虎,不是可以馴服的人,若果他日其假借時勢,就不可能控制了,不如早日除去他們。」但苻堅卻拒絕了。
而在王猛臨終之際,他又諫言:鮮卑、西羌降伏貴族賊心不死,是我國的仇敵,遲早要成為禍害,應逐漸剷除他們,以利於國家。
只是很可惜,這些真知灼見都被符堅忽略了!
三:淝水之戰消滅了幾乎前秦氐族的大部分有生力量,這給慕容垂等人創造了機會
雖然說了很多前秦的隱患,但最終還是要回到其滅亡的直接原因——淝水之戰上。
明面上,為了打贏淝水之戰,符堅一共準備了112萬大軍。但事實是,這個規模的大軍根本不可能一次性調動。
而且前秦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國內勢力混亂,有的是出工不出力的異族。這些人就是打著用東晉來消耗前秦嫡系的氐族力量,然後藉機自立,比如鮮卑人慕容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有這種隊友混在軍中,百萬大軍恐怕得直接削一半。
最重要的是,符堅這個人太輕敵了!在淝水之戰前,前鋒苻融探清東晉兵力寡弱,符堅認為大軍一到東晉主力肯定會退守長江,不如趁快在江北消滅謝玄、謝石率領的主力部隊。
之後,苻堅就率領輕騎兵八千人,晝夜兼程,秘密趕到壽陽與苻融會合,並派原東晉的襄陽守將朱序前往晉營勸說謝石等投降。然而朱序卻反而向謝石透露了前秦部隊主力部隊尚未集結的實情。
正因如此,東晉一方果斷調整策略,主動出擊。
太元八年十一月,謝玄派廣陵相劉牢之率領五千精兵開赴洛澗,,揭開了淝水大戰的序幕。秦將梁成扼守山澗部署兵陣迎擊。劉牢之取得洛澗大捷,斬殺了梁成以及弋陽太守王詠,秦軍折損十名大將及五萬主力。又派部隊阻絕了淮河渡口,殲滅前秦軍隊一萬五千人,抓獲了前秦揚州刺史王顯等人。
之後晉軍西行,與秦軍對峙淝水。十二月有人向苻堅建議後退決戰。諸秦將認為阻敵淝水畔比較安全,但苻堅認為半渡而擊可主動對決。當秦軍後移時,晉軍渡水突擊。朱序在秦軍陣後大叫:「前線的秦軍敗了!」,秦軍陣腳大亂,隨後晉軍全力出擊,大敗秦軍。謝玄、謝琰和桓伊率領晉軍七萬,戰勝了苻堅和苻融所統率的前秦十五萬大軍,並陣斬苻融。
而後方的大軍一聽說符堅敗了,立刻做鳥獸散,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更是趁機自立,割據一方。
淝水之戰期間,前秦軍被殲和逃散的共有70多萬。唯有鮮卑慕容垂部的3萬人馬尚完整無損。苻堅統一南北的希望徹底破滅,不僅如此,北方暫時統一的局面也隨之解體,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權,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等其他貴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國家,苻堅本人也在兩年後被姚萇俘殺,前秦隨之滅亡。
可以說前秦的滅亡亡在它那失敗的民族政策上,但是歸根結底,是來自於氐族人佔據中原的不自信。因為相比較漢族,氐族人還是很少的,所以苻堅才會選擇匯聚眾多民族的方式,意圖建立多民族國家,分擔氐族的壓力。只可惜,他招來的卻是一群豺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