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侃大事件·淝水之戰

2020-12-14 看個史

公元4世家初,晉室在北方被胡人揍到生活不能自理,於是幹啥啥不行的晉室貴族們收拾收拾家當,跑到了南邊繼續逍遙了。

司馬睿在西晉滅亡的次年在建康稱帝,建立東晉,然而由於前面司馬氏的自殘操作,導致跑到南方的司馬睿沒有一點根基,由世家大族輪流握著大棒,司馬氏儼然成了工具人,基本沒啥存在感。

再看北方,亂騰騰的胡人們自石勒後又出個了比較牛逼的皇帝,他就是苻堅。前秦在皇帝苻堅和丞相王猛的合力操作下,不可思議的統一了北方,和東晉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不久,王猛病死,死前曾告誡苻堅短時間不要進攻東晉。

苻堅無法忍住完成統一的誘惑,一直積蓄力量,等到王猛去世數年後,終於決定伐晉。

383年,苻堅率領百萬之眾大舉南下,東晉這邊握著大棒的是世家謝氏。謝安率領東晉的全部家當8萬軍隊和苻堅硬剛。

苻堅見對面才這點人,自信能速戰速決,但能兵不血刃自然更好,於是派降將朱序去勸降東晉。沒想到朱序表面義正言辭的讓前線統帥謝石投降,私下裡卻偷偷跟謝石說:「前秦說有百萬之眾,其實是唬人呢,現在他們到達戰場的沒多少人,你趕緊趁他們集中起來之前幹翻他們,不然百萬大軍一起進攻,你們還打個錘子。」

謝石覺得有道理,於是主動出擊,前秦當然對此沒有什麼防備啦,於是晉軍取得了一些局部勝利,並且把軍隊推進到淝水,與前秦隔江對峙。

謝石不久給苻堅寫信,稱希望能度過淝水,和秦軍決戰,希望秦軍能後退一段距離,給晉軍騰出一塊地方。苻堅則抱著半渡而擊的打算,於是答應了這個請求。

等到秦軍真的後退時,晉軍開始渡水突擊。苻堅剛要一聲令下,讓後退的秦軍襲擊渡江的晉軍,結果秦軍後陣的朱序等降將大呼「秦軍敗了,快跑路啊!」

後面的秦兵不知道前面發生了什麼,但軍隊正在後撤倒是事實,於是都相信朱序們的鬼話,一股腦的開溜,這時晉軍見狀,立刻發動突襲,秦軍已經完全組織不出陣型作戰,苻堅眼看已經控制不住局勢,只好撇下大軍,率領千名騎兵逃向北方。

至此,規模空前的前秦伐晉就這樣以苻堅慘敗而草草收場。

淝水之戰慘敗後,原本降秦的前燕、代的降將紛紛趁虛而起,前秦也隨之四分五裂,苻堅本人也在兩年後被叛將姚萇所殺。

說實話,苻堅是一個不錯的皇帝,他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沒有屠過一城,對待降將也是頗為禮遇重用。他以為人人都能像王猛那樣,吾以至誠相待,彼定與我同行。然而他可能不明白的是,王猛這樣的人不常見,野心家倒是一抓一大把,而且眷戀故國,又豈是不殺之恩所能消除的。

苻堅在最重要也是看起來很簡單的戰役中慘敗,背後就是這些不安分的降卒降將引發的自潰。這個致力於消除民族仇恨的男人,在淝水之戰慘敗應當會想起那個和王猛笑談結束亂世,建立偉業的時刻吧,只可惜世事總不盡如人意,而且如此殘酷無情,令人嘆息。

好了,各位朋友們,我們下期大事件再見。

相關焦點

  • 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到北伐時期的南北形勢圖淝水之戰到北伐時期的南北形勢圖淝水之戰發生在淝水之上,八公山之下。安徽壽縣古城。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壽縣之間的將軍嶺。東晉時,謝石、謝玄敗苻堅於淝水。前秦和東晉的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留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等成語。
  • 淝水之戰~「國運」
    同年五月,東晉荊州刺史桓衝進兵襄陽、沔北以及蜀地,相奪回失地,晉軍進軍不順,於當年七月退兵,前秦天王符堅以此為由,發動了策劃了五年的滅晉、統一天下之戰。   以謝安之侄謝玄為先鋒,率領東晉招募訓練七年的,江東第一精銳「北府兵」八萬沿淮河西上,迎擊秦軍。   四年前,正是謝玄率領五萬北府兵,四戰四勝,全殲前秦軍五萬,奪回了彭城(徐州),北府兵的戰鬥力不可輕視。
  • 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
  • 淝水之戰苻堅為何會如此慘敗?
    375年,王猛去世,臨終前勸苻堅不要急於進攻東晉,待根基穩固、時機成熟以後再圖之。在淝水之戰爆發於公元383年,在此之前前秦雖然和東晉之間也有交戰,但都是規模不算太大的局部戰鬥,如雙方爭奪襄陽的攻防戰。379年,前秦攻下襄陽,至此長江、漢水上遊都在苻堅控制之下。
  • 風聲鶴唳與草木皆兵 源於著名的淝水之戰
    「草木皆兵」源於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淝水之戰」。
  • 淝水之戰:百萬大軍黨的悲劇
    東晉時的淝水之戰,就有一個企圖以優勢兵力取得勝利卻一敗塗地的典型。亂世再起失敗的前秦在十年內就徹底敗亡了淝水之戰的失敗,讓前秦建立的北方統一政權分崩離析。淝水之戰是古代百萬大軍派的標誌性失敗。在生產力與技術水平都不夠發達的年代,通過原始積累與強制手段來糾集一支規模過於龐大的軍隊,大都沒有什麼好下場。除非可以迅速獲得勝利,否則都會迅速耗盡補給,造成軍心混亂。而過於龐大的軍隊,也非常不利於指揮官統領全局,在具體戰鬥中反而容易落入被動挨打的境地。
  • 淝水之戰始末——比小說劇情更精彩的歷史神轉折
    前秦建元十四年(378年)四月,滅晉之戰拉開序幕。前秦徵南大將軍苻丕率步騎7萬進攻東晉重鎮襄陽,隨後又另派10萬三路合圍,襄陽主將朱序死守近一年,終於城破被俘。拿下襄陽後,苻堅又派彭超圍攻彭城(今江蘇徐州),秦晉淮南之戰爆發。在淮南之戰中,東晉名將謝玄自廣陵起兵迎戰,四戰四勝,打得彭超毫無脾氣。
  • 淝水之戰之謎:雙方實際交戰兵力是多少?真是以少勝多的戰例嗎?
    可是有人認為淝水之戰的這種傳統說法實際上饒有疑雲,因為從晉秦參戰的實際兵力,很難把淝水之戰說成是以少勝多的戰例。另外淝水之戰晉軍取勝的原因也不只一說。這樣又需要打一場筆墨官司。一、淝水之戰雙方實際的交戰兵力是多少?我們先了解下苻堅的總兵力是多少。
  • 淝水之戰:老謝是打贏了還是賭贏了?
    淝水之戰:老謝是打贏了還是賭贏了?
  • 【戰場風雲】現代軍事視野下的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在所謂五胡十六國期間。「胡」即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華即華夏、中原大地。
  • 只是輸了一場淝水之戰,為何前秦就滅國了?
    三:淝水之戰消滅了幾乎前秦氐族的大部分有生力量,這給慕容垂等人創造了機會雖然說了很多前秦的隱患,但最終還是要回到其滅亡的直接原因——淝水之戰上。明面上,為了打贏淝水之戰,符堅一共準備了112萬大軍。但事實是,這個規模的大軍根本不可能一次性調動。
  • 淝水之戰:前秦王苻堅敗給了自己的「好」
    淝水之戰淝水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此戰的排兵布陣並沒有多少可圈可點的地方,前後研究一遍倒像是一次超大型的踩踏事故。此戰有一個寶貴經驗,即思想不統一,後方不穩是不能輕易動作的,只會自亂陣腳。其失敗責任完全在苻堅本人,被虛高的兵員數字衝昏了頭。前秦從一起兵就輸了,根子就在陽平公符融的諫言上。
  • 淝水之戰的根本性逆轉,關鍵竟然把握在一個兩次投降的降將手上
    在著名的淝水之戰中,前秦本來有號稱百萬雄師的絕對優勢,卻因為一個人的一句話而潰不成軍,戰事發生根本性扭轉。東晉不僅取得了保衛戰的勝利,前秦也因此一蹶不振離滅國不遠。這個起到關鍵作用的人叫朱序,他是前秦的度支尚書,但卻在戰爭中「吃裡爬外」,這究竟是為什麼?
  • 【名人百科】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淝水之戰的主角——苻堅
    苻堅在位前期勵精圖治,使前秦基本統一北方;但後來在伐晉的「淝水之戰」中大敗,自此一蹶不振,又遭到之前投降的鮮卑、羌人的背叛而出逃,最後被羌人姚所殺,終年48歲。【歷史功過】苻堅雖然以悲劇告終,但他創建的前秦盛世並沒有被歷史遺忘。歷史記下了他的失誤,同時也記下了他的輝煌業績。
  • 淝水之戰中,80萬大軍被8萬東晉軍大敗,苻堅為何敗得這麼徹底
    淝水之戰等到十月,符融成功攻下了壽陽城,派人率領5萬大軍駐守洛澗,阻止了東晉主力軍謝石、謝安等人的反攻。"草木皆兵"源於淝水之戰原本苻堅是想趁著晉軍渡淝水到一半的時候就發動突襲,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卻沒想到自己的陰謀早就被對方所得知。
  • 苻堅的遺憾:表面看敗在淝水之戰,其實還是輸在內部矛盾
    前面已經分析過,淝水戰前,前秦總的國土、人口、經濟、軍事對比當時東晉而言的優勢小於隋伐陳時的優勢,但比北魏太武帝時與劉宋孝文帝的優勢要高不少。
  • 前秦為何在淝水之戰沒能打敗東晉,統一全國?
    例如曹操襲取袁紹的糧倉,在無糧可支的情況下,袁軍的數量優勢立即轉化成劣勢,最終於官渡敗北;又如吳國人在赤壁之戰中有著長江天塹、瘟疫之利和東風之便,在幾個因素的結合下,通過縱火燒船來擊潰曹軍;遼東之戰時,高句麗人面對隋煬帝的大軍,選擇固守堅城,一直熬到冬季來臨,隋軍因凍餓傷廢,正要撤退之際,才出城追擊,致使隋軍敗沒;薩爾滸之戰中,努爾哈赤抓住了明軍兵分多路的弱點,將其各個擊破,取得了勝利。
  • 淝水之戰只傷了苻堅的皮毛,他還有近70萬軍隊,失敗另有因果
    淝水之戰只是苻堅的一次戰役性失敗,並沒有傷及根本,只能算是皮外傷。苻堅在淝水之戰前集結的總兵力是87萬,實際投入淝水作戰的兵力為陽平公苻融的30萬,戰敗後在洛陽還收集10餘萬敗軍,也就是說,淝水之戰後苻堅還有總兵力近70餘萬。
  • 淝水之戰:此戰一敗,兩個世紀後才完成了中國的重新統一
    從巔峰到殞命,苻堅生命的最後兩年,僅僅隔了一次淝水之戰。從成為「秦始皇第二」的神話,到淪為歷史和讖緯學者的笑話,苻堅的形象完全被顛覆了。而這次戰爭的失敗,不僅宣告了前秦帝國的崩潰,也宣告了中國大一統的機會之門關閉了。整整兩個世紀後,才由隋朝完成了中國的重新統一。
  • 淝水之戰中,朱序大喊了一聲,為何苻堅的前秦軍便兵敗如山倒
    淝水之戰的時候,慕容垂的三萬人馬按兵不動,毫髮無損,姚萇更是在後來趁火打劫把苻堅給宰了。當時苻堅帶著80萬大軍南下,這規模是很難管理的。因此各路將領各自管著自己的軍隊,可是最前面的人喊撤退了,那後面的人不明就裡,自然是往後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