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隨著抗議活動繼續抗議印度的新農業法,新的農業改革法案也陷入了僵局。儘管印度政府再三表示,這些改變實際上將使農民受益。
早在2016年,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及其執政的巴拉特迪婭·賈納塔承諾,到2022年,農民收入將增加一倍。
那麼,有什麼證據表明農村生計正在改善呢?
印度農村收入怎麼樣?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印度40%以上的勞動力從事農業。近年來沒有官方的農村家庭收入數據,但是有關於農業工資(農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數據,該數據表明2014年至2019年之間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
印度在過去幾年中看到通貨膨脹率上升,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消費者價格通貨膨脹率從2017年的不到2.5%增長到2019年的近7.7%。這吞噬了工資的增長。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一份報告研究了2013年至2016年,該報告估計,按實際價值計算,農民的收入每年僅增長2%。
該報告還明確指出,這些農民的收入僅為非農業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
農業政策專家德文德·夏爾馬認為,幾十年來農民的實際收入一直停滯甚至下降。他說:「如果不考慮通貨膨脹,每月增加幾千盧比並沒有多大區別。」
他還指出農民面臨的成本上漲,以及他們收到的農產品價格急劇波動。還值得補充的是,近年來,出現了乾旱等極端天氣時期,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計。
是否達到政府目標?
2017年,一個政府委員會報告說,農民的收入需要從2015年起每年增長10.4%,以便到2022年翻一番。
那沒有發生。它還說,政府需要在農業領域投資63.9億盧比(640億英鎊; 860億美元)。
有關公共和私人投資的數據表明,該數字一直在下降。在2011-12年度,農業投資佔總投資的比例為8.5%。
它在2013-14年度上升到8.6%,然後下降,自2015年以來基本保持在6%和7%之間。
農民陷入債務
國家農業和農村發展銀行在2016年進行的一項官方政府調查發現,到現在為止的三年中,農民承擔的平均債務金額增加了一倍以上。
《現狀調查》以前曾研究過面臨高額債務的農民的困境,以及有關他們是否應減免債務的政治辯論。
多年來,聯邦和州一直在嘗試為農民提供直接的財政支持和其他支持,例如化肥和種子的補貼以及特殊的信貸計劃。
2019年,聯邦政府宣布了針對8000萬農民的直接現金轉移計劃。根據該計劃,政府每年提供6,000盧比(61英鎊; 81美元)的收入支持。
在此之前,印度有六個州已經為農民制定了自己的州現金轉移計劃。這樣的計劃幫助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政府為農民提供了直接的收入支持,這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良好一步。」
但是我們還沒有數據顯示這些方案是否有效。
研究增加農民收入的官方委員會主席阿肖克·達懷說,他相信政府的發展方向正確。他說:「我們應該等待數據。」 「但是我可以說過去三年將加速增長,並且[此後我們將有更強勁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