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活出生命的意義?經歷奧斯維辛集中營災難的維也納醫生如是說

2020-12-22 夏夢奇遇記

奧斯維辛之後震撼靈魂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義》

如果不是戰爭,維克多·弗蘭克爾可能只是維也納一名默默無聞的醫生;但是戰爭,讓他成為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在那裡,弗蘭克爾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只有他和妹妹倖存下來。在集中營裡,他經歷了慘無人道的折磨和羞辱。而最終使他活下來的,是他心中賦予自己生命的意義。

即便經歷了奧斯維辛集中營慘無人道的折磨和羞辱之後,在被解救之後,維克多·弗蘭克爾一生仍對生命充滿著熱情。67歲時,他開始學習駕駛飛機,並在幾個月後拿到駕照。80歲時,他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

就像尼採說:「那些沒有打敗你的,會讓你更強!」弗蘭克爾將奧斯維辛的經驗轉化為心理學的意義療法。《活出生命的意義》就是他對這段生活的回顧和反思。當你覺得生活失去方向、沒有目標、喪失意義的時候,不妨看看這本書,然後思考一下:【你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讓人活下去的不是希望,而是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有大兩部分,前一部分講述了作者如何熬過納粹集中營的艱難時光,從而在經歷非人的折磨之後得以倖存的故事;後半部分,作者講述了自己如何開創了心理學意義療法,以及意義療法的主要內容。

在書中,作者認為:【讓人活下去的不是希望,而是意義】。為了說明這一觀點,作者寫了一個失去尋找生命意義的故事。有一天號長F(一個著名的音樂家)告訴作者:「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裡有個聲音說,我可以許個願,問任何我想知道的事情,我都會得到答案。」「我就想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得到解放。」「他告訴我1945年3月30號我們會得到解放。」

當距離F夢中得知的日期越來越近,而戰爭很顯然不可能在那個日子結束的時候,F開始生病,高燒。3月30日,就是夢中的聲音告訴他戰爭即將結束的那一天,他陷入昏迷,第二天,他死於傷寒。作者認為隨著希望越來越渺茫,犯人失去了勇氣,變得沮喪起來。這嚴重減弱了身體的抵抗力,導致死亡。

【要想恢復犯人內在的力量,必須首先讓他看到未來的某個目標。尼採說過:「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看不到生活有任何意義、任何目標,因此覺得活著無謂的人是可憐的,這樣的人很快就會死掉。】

因此,【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態度上來個根本的轉變。我們需要了解自身,而且需要說服那些絕望的人:我們期望生活給予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對我們有什麼期望。】【生命最終意味著承擔與接受所有的挑戰,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這一巨大責任。】

【尋找生命意義的三條途徑】

生命的意義在於主動接受和承擔生命中遇到的挑戰,完成作為生命本身獨特的任務這一巨大的責任。不要期望生活給予你什麼,而是去看生活期望你什麼。即使在無法改變的艱難困苦中,仍舊有自主性去選擇用怎樣的態度面對悲劇性的痛苦。生命的意義是無任何限制的,任何人任何時候都有意義。

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佛蘭克爾發現了有可能尋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

1、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

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追尋真善美或者愛上某個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某種態度。

在書中,佛蘭克爾指出:「在苦難中,一個人可能仍然保持勇敢、自尊、無私,也可能為了自我保護在激烈的鬥爭中喪失了人的尊嚴而無異於低等生物。」【苦難本身毫無意義,但我們可以通過自身對苦難的反應賦予其意義。】

相關焦點

  • 《活出生命的意義》,給你無限力量與勇氣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像霍華德這樣能死裡逃生的人,並不多見。 而在二戰時期,奧地利人維克多·弗蘭克爾也有過這樣一段「死裡逃生」的經歷。與霍華德不同的是,弗蘭克爾所經歷的「地獄」,並不是幽冥世界的鬼門關,而是法西斯臭名昭著的奧斯維辛集中營。
  • 《活出生命的意義》: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泰戈爾曾說:「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深以為然。《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作為猶太人,他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
  • 從奧斯維辛走出生命奇蹟
    梭羅提出『要讀最好的書』,康德在論到閱讀時也說『必須在那廣大的領域中分辨什麼是最重要的』……我認為《活出生命的意義》就屬於『最好』和『最重要』的那一類書。」它是當之無愧的。它似乎也在告訴人們,只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竭盡全力去實踐生命的意義,每一個人都可以創造屬於他自己的生命奇蹟。
  • 讀書抗疫——活出生命的意義
    來源:以諾教育作者:譚文清親愛的朋友們,今天我滿懷熱忱的為大家奉上,這樣一本我如同珍寶一樣的書,因為他曾經在我生命最灰暗的時刻,照亮了我腳下的道路,他就是維克多弗蘭克的《活出生命的意義》。尼採曾說過,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在二戰納粹統治期間,作為猶太人,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兄弟,全部都死於集中營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經歷了這樣的人生煉獄般的苦難,他將自己的學術研究,與人生經歷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讓我們每個人,即便身逢絕處,也依舊可以找到活著的意義。
  • 超越自我 絕處再生 活出生命的意義
    6月20日,「敞開心扉 聊幸福」之活出生命的意義準時與讀者朋友們線上見面,幸福教練(GOH)系統講師、家庭治療師微玉老師通過對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苦難經歷和意義療法的分析,帶領大家開啟了一場意義尋覓之旅。歷經奧斯維辛集中營的苦難,弗蘭克爾是如何超越自我,找出絕處再生的意義呢?
  • 這位奧斯維辛倖存者如何戰勝極端痛苦並逆襲成為千萬人的精神偶像
    然而,令人難以想像的是,他們當中有這樣一個人,在經歷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煉獄般的痛苦後不但活了下來,而且,從未停止思考,最終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了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
  • 【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
    一號營:奧斯維辛集中營。1940年4月27日由納粹德國黨衛軍首領海因裡希·希姆萊下令興建,是最先建立的集中營,也是整個奧斯威辛地區集中營最主要的行政管理中心。首批波蘭政治犯於1940年6月運抵奧斯維辛,到1941年3月有10,900名囚徒,其中大部分是波蘭人。在這裡,大約70,000名波蘭境內知識分子、蘇軍戰俘和德國境內同性戀者及罪犯被殺。
  • 經典《活出生命的意義》: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我們不能選擇未來要面對的災難,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心態和行為。是時候,該閱讀並思考生命的意義了。他擁有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達拉斯大學和匹茲堡大學教授職位,並在加利福尼亞聖迭哥國際大學教授意義療法。弗蘭克爾共出版了39部作品,並被翻譯成34種語言。他的作品《活出生命的意義》銷售超過千萬冊,獲選為」美國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一。
  • 他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幫助成千上萬人絕處逢生
    有人說這次疫情是一代人最大的災難,美國的死亡人數已超越戰總死亡人數,病菌比槍炮的殺傷力還要強。「時代的一粒灰,落到每個人肩頭都是一座大山」,很多人正因此遭受各種困境,心灰意懶……從納粹集中營倖存下來的弗蘭克爾教授的心理學研究成果或許會幫到你,讓生命煥發活力。
  • 奧斯維辛集中營波蘭猶太人倖存者的自傳漫畫《鼠族》
    1944、奧斯維辛集中營奧斯維辛是波蘭南部的一個小城,奧斯維辛集中營於1940年,由希姆萊下令修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其為「奧斯維辛-比克瑙 德國納粹集中和滅絕營」。1942年德國通過了「最終方案」之後,陸續有120萬以上的猶太人在這裡被屠殺。
  • 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做臥底
    《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志願者:一份來自波蘭臥底的報告》[波蘭]維託爾德·皮萊茨基著黃煜文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 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做臥底1940年9月,波蘭軍官維託爾德·皮萊茨基自願前往集中營。三年間,依靠過人的體能、智慧與意志力,依靠堅定的信仰,皮萊茨基在裡面成立了秘密組織,援助同胞,並不斷向外界傳遞信息。1943年4月,皮萊茨基死裡逃生,開始將自己的經歷整理成報告上交。本書是其最完整的一份報告,書內詳細記錄了他在集中營裡經歷的世人難以想像的日子。
  • 豆瓣評分8.5|《逃離奧斯維辛》:希望是煉獄絕境中綻放的玫瑰
    《紐約書評》認為這本書是讀者所能見到的關於奧斯維辛的最好的短篇紀實。作者米克羅斯·尼茲利(1901—1956)是一名匈牙利猶太醫生。1944年尼茲利醫生和家人被德國納粹抓捕並送到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到集中營後,尼茲利醫生因為曾經在德國求學多年,並有著病理學和法醫知識而被臭名昭著的「死亡天使」門格勒醫生遴選出來,負責集中營的法醫以及部分醫療工作,成為「活死人特遣隊」的一員。1946年,尼茲利完成了這部「回憶錄」,以連載的形式刊登在匈牙利《世界報》上,稍後以《我是奧斯維辛焚屍場門格勒博士的醫學助手》為題出版成書。
  • 《活出生命的意義》:活著並不是要轟轟烈烈,而是超越自我
    在20世紀30年代,作者弗蘭克作為一名猶太人,在席捲整個歐洲的納粹種族滅絕運動下,被關押到曾被稱作「死亡工廠」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在集中營裡無法想像的艱辛、苦難與摧殘下,他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但是出集中營後弗蘭克看到,很多在集中營出來的人都有嚴重的心理陰影,很難融入現實生活,而作為心理醫生的弗蘭克,義無反顧的承擔起引導這些人的責任和使命,這也是本書的主要目的,讓更多的人找到生命的意義,從而實現自我,超越自我。1、為什麼要尋找生命的意義?
  • 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什麼樣
    如果提到波蘭,絕大多數人會最先想到的地名,恐怕都是奧斯維辛。
  • 臥底奧斯維辛集中營:我從地獄歸來
    1940年9月的一天,波蘭秘密軍成員皮萊茨基帶著偽造的身份資料,奉命臥底奧斯維辛集中營。
  • 東歐旅蹤之二十三: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一瞥
    下車之後,遠遠眺望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大門,不由的使我想起2019年在大連旅順參觀「日俄監獄舊址」的情景,那裡稱它為「東方奧斯維辛集中營」,是沙俄和日本先後在中國土地上建立的屠戮中國人民的魔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它昭示著那段屈辱的歷史,也警示著國人勿忘國恥。   今天,我們來到了奧斯維辛,它原本是波蘭南部一個寧靜而美麗的小城。
  • 波蘭克拉科夫|直面人性的陰暗:奧斯維辛集中營大解析
    經歷過奧斯維辛的人,能清楚的知道地獄是什麼模樣集中營又稱滅絕營,種族滅絕的滅絕。在德軍歐洲分布的上百所集中營之中,奧斯維辛可以說是最慘無人道,死亡率最高的營地。奧斯維辛集中營,主要有三個營區,一號營區就是現有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也是一開始最初的集中營原型,流程齊全,買票預約參觀。二號營比克瑙集中營,是後來擴建,囚犯的住宿以及毒氣批量處理的流程化也是在這裡成形,免費對外開放,隨時可以進入。
  • (原創攝影)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
    奧斯維辛集中營位於克拉科夫西邊54公裡處的奧斯維辛城,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建立的最大的集中營和滅絕營。
  • 去奧斯維辛看什麼
    我來之前已經讀過多部關於奧斯維辛倖存者撰寫的飽含痛苦回憶和辛酸淚水的回憶錄和《辛德勒的名單》《美麗人生》《鋼琴家》《朗讀者》《安妮日記》等電影,來到這裡,藍天白雲下依舊不寒而慄,舉目所見,幾乎看不見中國人的身影。學者張鳴教授曾經寫過一篇憂憤的文章《中國人為什麼不去奧斯維辛》,張教授寫到:「可惜,在這些人裡,我找不到一個中國人。而在巴黎和維也納,中國人隨處可見。
  • 尹月|奧斯維辛的「特別工作隊」:「幫兇」還是抗爭者?
    《奧斯維辛的攝影師》《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志願者:一份來自波蘭臥底的報告》《來自納粹地獄的報告:奧斯維辛猶太醫生紀述》《納粹醫生:醫學屠殺與種族滅絕心理學》《奧斯維辛的藥劑師》《納粹獵人》等作品則幾乎涵蓋了集中營內外的各類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