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詩中的「孺子牛」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原來它出自這個典故

2020-12-18 落葉落滿山

提到「孺子牛」,我們腦中瞬間想到的就是魯迅先生的《自嘲》中寫的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身甘為孺子牛。」形容對敵人決不屈服,對人民大眾甘心象牛一樣俯首聽命。這首詩現在被選進小學語文課本裡。

我今天要說的不是魯迅先生這首詩,而是「孺子牛」。

其實這個「孺子牛」並不是魯迅先生杜撰的,而是歷史上確實有這個典故。

這個典故出自《左傳·哀公六年》。

春秋時,齊景公一共有六個兒子,但他最喜愛的是小兒子晏孺子。

晏孺子姜姓,呂氏,名荼,是齊景公的寵妃芮姬所生。他自幼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已到花甲之年的齊景公經常和孺子一起嬉戲,孺子要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

有一次,孺子要齊景公裝作一頭牛讓他牽著玩,齊景公就讓人拿來一根繩子,他自己用牙齒把繩子的一頭咬住,再讓孺子牽著繩子的另一頭。孺子很高興,他覺得他就是一個牧童一樣,於是他牽著「牛」跑了起來,齊景公自然也裝作牛跟在後面跑。然而跑著跑著,孺子一不小心跌了一跤。齊景公完全沒有預料到,所以咬著繩子的門牙就被拽掉了一顆,一時間滿嘴鮮血直流。

而孺子卻因為跌倒了大哭起來。齊景公顧不得自己,立刻把孺子拉到自己懷裡,還安慰他不要哭,表示自己不痛。

後來齊景公病了,臨死前,他立下遺囑,要大臣國夏和高張輔助晏孺子繼承王位。齊景公的長子陽生聽說後,害怕遭禍,逃到了魯國,孺子的其他幾個兄長都被齊景公下令逐出京都,遷到東萊。

齊景公死後,國夏和高張便立孺子為國君,孺子年幼,就由國夏和高張輔政。這時,與陽生交好的大夫陳僖子心中憤憤不平,他煽動群臣的不滿,然後聯合另一大臣鮑牧一起向國夏和高張發難,最終打敗了他們兩人。

孺子年幼無知,便封鮑牧為右相,陳僖子為左相。不久之後,陳僖子又要大家一起改立公子陽生為國君。

鮑牧聽了,反對道:「女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

意思就是說難道你忘了先王因為做孺子牛而崩落一顆牙齒的事嗎?你這是背叛先王的遺命。

後來,陽生還是被立為國君,稱為齊悼公。他繼位沒多久便下令把晏孺子殺了。之後,又因為鮑牧曾反對立他為君,便也尋了個藉口,把鮑牧殺了。

於是後來,人們就借用「孺子牛」來表示父母對子女過分的溺愛。

而魯迅先生卻用詩句,試「孺子牛」的精神升華,變成了青年們的關愛。

以至於後來人們更是把「孺子牛」變成了心甘情願為人民大眾服務,無私奉獻的人。

自嘲

魯迅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相關焦點

  •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這首詩背後有這麼多故事
    前言說起魯迅先生的舊體詩,這兩句可能是流傳最廣的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兩句詩出自魯迅先生的七言律詩《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魯迅是在什麼環境下寫的這首詩,其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 魯迅口中的「千夫指」是什麼意思?許多人對此產生誤解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這首名為《自嘲》的七言律詩,出自魯迅先生之手。詩的頸聯廣為流傳,也最為人熟知,不得不說這也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和靈魂所在。
  •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中「千夫」到底指什麼人?不少人沒弄明白
    魯迅被譽為「民族的脊梁」,我們在中小學時代,讀了很多先生的作品。然而魯迅的小說、散文雖然處處都透露出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民族擔當,但我們還是很難從直觀上理解魯迅先生作為「民族脊梁」的確切內涵。直到我們讀到這麼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 你知道「俯首甘為孺子牛」中的「孺子牛」是什麼牛麼?
    提到跟牛有關的詩句,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一句。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俯首甘為孺子牛」來形容甘願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人。那麼「孺子牛」是什麼意思呢?「孺子牛」是牛的一種麼?牛年說牛——你知道「俯首甘為孺子牛」中的「孺子牛」是什麼牛麼?
  • 魯迅最經典的七言律詩,第三聯是經典名句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這首詩寫於1932年10月12日,當時,魯迅被北洋政府免職通緝,又受到國民黨政府的威脅與迫害,還受到一些文人的攻擊與陷害。
  •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這才是「千夫指」正確的理解方式?
    《自嘲》這首詩是魯迅1932年10月12日,在聚豐園參加應鬱達夫、王映霞的宴請後所作。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 想不到,魯迅《答客誚》中有句詩,所用典故居然藏在一幅畫中
    「知乎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中「於菟」是楚語中的老虎,這個算用典。但大老虎「回眸時看」小老虎,是不是有典故呢?悅華一開始傾向於其中沒有典故,而是來自魯迅的生活觀察。魯迅1920年代在北京,不止一次地去過北京的動物園(那時叫萬牲園),獅子老虎總是看過的。何況,「魯迅先生無意做詩人」,他的詩絕不會掉書袋。像「起燃菸捲覺新涼」中的「菸捲」就是他常抽的「哈德門」、「強盜牌」、「老刀牌」,有啥典故!
  • 【魯迅名言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自嘲》) 解析: 形容對敵人決不屈服,對人民大眾甘心象牛一樣俯首聽命。橫眉,怒目而視的樣子,表示憤恨和輕蔑。冷對,冷落對待。千夫指,原意是許多人的指責。
  • 魯迅的一首詩,開篇就飽含哲理,最後7個字更難以辯駁
    魯迅生前好友許壽裳先生於1936年曾在《懷舊》一文中說過,《答客誚》一詩的寫作,「大概是為他的愛子海嬰活潑會鬧,客人指為溺愛而作」。魯迅也憤怒地指斥,「連出世不過一年的嬰兒,也和我一同被噴滿了血汙。」周海嬰出生於1929年9月的上海,是魯迅和許廣平唯一的孩子。
  • 魯迅寫了首詩諷刺愛情詩,乍看非常滑稽,可理解後才知很有道理
    直到如今初入社會多年,大家才明白了先生所說的話。「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都沒有」。這樣的句子,如果不是結合一定的社會閱歷,只怕是理解不到先生的深意的。魯迅的作品形式多樣,有小說、雜文、詩歌、散文等等。在魯迅的詩歌中,大家最熟悉的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可是你知道嗎?
  • 魯迅《三味書屋》中的三味是啥意思?很多人不知道,此人說出真相
    對於許多讀過魯迅作品的人們來說,《三味書屋》是大家再也熟悉不過的名篇之一了。這是少年時期的魯迅,主要的求學場所,在這裡他收穫了知識,也領悟了生活中的種種樂趣,當然那位正直、嚴肅的壽鏡吾先生,也是魯迅年少記憶中所難以忘記的長者。
  •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中「千夫」何意?很多人理所當然地理解錯
    說起魯迅,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甚至能把他的簡介脫口而出,因為我們從小到大學習了很多魯迅所寫的文章,他已經算是我們學習路上的半個「朋友」。然而我們是否真的如自己想像的那般熟悉這位「朋友」呢?其實我們僅僅是學習過他幾篇文章,聽說過他的一些事跡,知道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但關於真正的魯迅,我們知之甚少。魯迅所作的一首詩《自嘲》非常有名,尤其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一句流傳最廣,然而很多人卻對「千夫」和「孺子牛」有著錯誤的理解,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它的真正含義呢?
  • 俯首甘為孺子牛,你知道孺子牛的本意嗎?
    2021年是生肖牛年,我們要學習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的精神,你知道孺子牛的出處嗎?孺子牛出自於《左傳·哀公六年》,說的是齊景公有個小兒子名叫荼,就是茶字多一橫,荼毒生靈的荼。齊景公非常疼愛這個荼。齊景公臨死前,立下遺詔,立他最喜歡的這個小兒子荼為齊國國君。等齊景公死之後,他的長子就和小兒子爭奪王位,大臣陳僖子叛亂,要擁立長子為國君,大臣鮑牧就站出來,對陳僖子說:「你這是違背先王的遺願,先王喜歡誰就可以讓誰做國君,你還記得嗎,先王喜歡他的小兒子到什麼程度呢,他還曾經當過被拉斷牙齒的孺子牛呢!」一句話,說的眾人無言以對。
  • 這個成語原來出自這個典故啊……
    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下,這些你們肯定見過,但不一定知道是出自這些歷史故事的成語。快點學起來吧。1、傾國傾城出自《詩·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漢武帝時音樂家李延年詩「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這位佳人就是他的妹妹,武帝聞此曲後,遂納納其妹為妃,即史上所稱的「李夫人」。
  • 魯迅先生逝世84周年,看他的這些金句,句句戳心!
    今天是魯迅先生八十四周年忌日。他的作品有著獨特、永恆的藝術魅力和文學價值,小說《阿Q正傳》、小說集《故事新編》、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詩《野草》等都稱得上經典,值得我們今人一讀再讀。
  • 民族脊梁魯迅先生,為何曾經強烈要求廢除漢字?
    偉大的鬥士魯迅先生居然強烈要求廢除漢字?究竟是為哪般?「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是中國近代史上堅毅而勇敢的鬥士。他用自己的筆在暗黑的天空划過一道明亮的閃電,以自己的吶喊在萬馬齊喑的中華大地上激起陣陣驚雷。
  • 魯迅最成功的五首詩,每個人都能講兩句,大多都不知道是他寫的
    大家要是以為他只擅長散文,小說和編寫歷史資料什麼的,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魯迅先生的詩歌也寫得特別好,而且大多風格豪邁大氣,比他的文章更讓人熱血澎湃。今天筆者就要為大家總結出魯迅先生最著名的五首詩,這每首詩裡面都有一句被大家傳頌和推崇的詩句,很多人只知道這幾句詩寫得很牛很熱血,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原來是魯迅先生寫的。讓我們一起再次來感受一次魯迅先生那些震蕩人心的詩句吧。
  • 「運交華蓋欲何求」:魯迅詩中的「華蓋」,孤獨的人都有
    「運交華蓋欲何求」:魯迅詩中的「華蓋」,孤獨的人都有魯迅先生曾寫過一首詩: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這首詩的名字叫《自嘲》。其中,」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兩句,至今廣泛被人引用。
  • 不要再讓死去的魯迅先生背黑鍋了!
    原來我竟然是錯解了先生的。魯迅先生這一生,思想上,竟是有變與不變的,若不知其所謂,便是讀上千遍,也不得其要義,只是得了皮毛或者南轅北轍,要誤入歧途了。一個人的思想,如若不肯與時俱進,革新變化,那這個人,其實已經死了。那麼,魯迅先生身上或者說思想上,至死「不變」的是什麼呢?就是對國家的愛,對民族的愛。他的文章言語,無論對政府或者普通民眾有多少嘲弄諷刺和失望,都沒有改變他作為炎黃子孫最根本的族群觀念。
  • 魯迅最出名的一首詩,既悽美又豪邁,大部分人卻沒理解它的意思!
    這首名為《自題小像》的詩作於1903年,而魯迅是1902年從礦路學堂畢業並公費前往日本留學的,在這一年時間裡,魯迅在日本的留學生群體中了解到了大量的進步思想,本人也得到了極大的改變,對於國家的未來有了更多的思考,他甚至決然剪掉了辮子,也因此更加堅定了拯救和改變中國的決心。不過,這首詩還有另外一個寫作背景,由於埋藏得太深,常常被人忽略,因而導致另外兩句的意思被曲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