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這才是「千夫指」正確的理解方式?

2020-12-23 小yuan詩詞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小學時期背的滾瓜爛熟,當時只知道大意是:橫眉冷漠的面對敵人,心甘情願為人民大眾做牛做馬。但對「千夫指」究竟是何出處、如何理解?卻不求甚解。

《自嘲》這首詩是魯迅1932年10月12日,在聚豐園參加應鬱達夫、王映霞的宴請後所作。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魯迅詩中的「千夫指」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1)作為名詞,千夫之指,即敵人的指責。(2)作為代詞,千夫所指,像董賢一樣的「千夫指」。

那麼,在這裡按哪一種理解更為合適呢?

首先,「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兩句是對仗的,「千夫指」與「孺子牛」相對應,都引用典故,兩者均作為一個整體的代詞來理解更為合適。我們來看看「千夫指」的典故如何。

「千夫指」語出班固《漢書·王嘉傳》,「千人所指,無病而死。」西漢末年,御史董恭之子董賢長的很是俊美,哀帝(據說是個同性戀)一次在宮中見到董賢,被他的容貌吸引,拜他為黃門郎(宮門之內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傳達詔令),後來升為大司馬,並納他的妹妹進宮做了昭儀。

這個哀帝喜歡董賢到什麼程度呢?據說一次哀帝醒來,發現董賢還沒有醒,為了不打擾他繼續睡覺,哀帝將自己的衣袖割斷,這就是「斷袖之癖」的由來。

後來,哀帝想封董賢為侯。丞相王嘉站出來反對,認為「往古以來,貴臣未嘗有此,流聞四方,皆同怨之」,說董賢「千夫所指,無疾而終」。意思是如果封他為侯,必然為千萬人指責,他也得不到什麼好的下場。王嘉這一行為觸怒了哀帝。哀帝派使者逼王嘉服毒自殺,王嘉嚴詞拒絕,在獄中絕食身亡。哀帝治死王嘉後,董賢操縱朝政,所有奏章都要通過他才能給哀帝,連新任的丞相對他也懼怕三分。但是,這種狀況繼續了一年多時間。公元前1年,哀帝病死,董賢失去靠山,王太后罷了他的官。被罷官的當天,董賢就和他的妻子恐懼自殺。

其次,如果將「千夫指」理解為千夫之指,那麼詩中「千夫」則是敵人的意思,與典故中意思(千夫為大眾)相悖。

再次,詩的題目為《自嘲》,詩中說自己運氣不好,沒翻身就碰頭,破帽遮顏,漏船載酒,以及後面的躲進小樓,不管外面情況。因此,從詩的全文來看,「千夫指」是指暫時得勢的敵人,意思也就是說:「我看不起這些暫時得勢的敵人,他們終將無病而終的,我更願意當為人民服務的孺子牛」。

因此,詩中的「千夫指」按「千夫所指」理解更為合適,將「千夫指」整體看作一個代詞,指高高在上、趨炎附勢、人民所憎惡的反動統治者(敵人),並意指他們也將無疾而終。

其實,詩本來就是內含多意和深意地,讓讀者深思回味。在這裡,名詞「千夫之指」或是代詞「千夫所指」,你覺得哪一種理解更為合適呢?

但不管怎麼理解,深意都是冷對敵人,服務人民的意思不會變。

相關焦點

  •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中「千夫」到底指什麼人?不少人沒弄明白
    魯迅被譽為「民族的脊梁」,我們在中小學時代,讀了很多先生的作品。然而魯迅的小說、散文雖然處處都透露出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民族擔當,但我們還是很難從直觀上理解魯迅先生作為「民族脊梁」的確切內涵。直到我們讀到這麼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中「千夫」何意?很多人理所當然地理解錯
    其實我們僅僅是學習過他幾篇文章,聽說過他的一些事跡,知道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但關於真正的魯迅,我們知之甚少。魯迅所作的一首詩《自嘲》非常有名,尤其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一句流傳最廣,然而很多人卻對「千夫」和「孺子牛」有著錯誤的理解,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它的真正含義呢?
  • 魯迅口中的「千夫指」是什麼意思?許多人對此產生誤解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這首名為《自嘲》的七言律詩,出自魯迅先生之手。詩的頸聯廣為流傳,也最為人熟知,不得不說這也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和靈魂所在。面對「千夫所指」,仍選擇「橫眉冷對」,表達了作者不願妥協的堅定意志。
  •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這首詩背後有這麼多故事
    前言說起魯迅先生的舊體詩,這兩句可能是流傳最廣的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兩句詩出自魯迅先生的七言律詩《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魯迅是在什麼環境下寫的這首詩,其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 【魯迅名言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自嘲》) 解析: 形容對敵人決不屈服,對人民大眾甘心象牛一樣俯首聽命。橫眉,怒目而視的樣子,表示憤恨和輕蔑。冷對,冷落對待。千夫指,原意是許多人的指責。
  • 魯迅最經典的七言律詩,第三聯是經典名句
    魯迅先生是白話文學的泰鬥,但他對中國的古典文學也有深入的研究,曾著有研究中國古典小說的學術專著《中國小說史略》,還寫過許多古典詩歌,留下了許多名句。今天我們來欣賞一首魯迅先生寫的七言律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這首詩寫於1932年10月12日,當時,魯迅被北洋政府免職通緝,又受到國民黨政府的威脅與迫害,還受到一些文人的攻擊與陷害。在這一天,鬱達夫同王映霞於聚豐園宴請魯迅,魯迅在席上寫下這首詩。
  • 陳雲一生敬佩魯迅 曾匆匆見過一面
    捧著這本書,端詳著封面父親提筆寫字的專注神情,品味著書中那些剛勁有力、寓意深刻的題字,我仿佛又站在父親身邊,看他運筆調息、落筆蒼虯,那麼熟悉、那麼溫暖。 父親從小就喜歡寫毛筆字,有紮實的書法基礎。在商務印書館當學徒時,他每天都是早晨先寫一小時毛筆字,再到店裡上班。八十歲以後,父親把練書法作為一種娛樂和健身的方式,經常站著懸腕寫大字,一直練到九十歲。
  • 魯迅寫了首詩諷刺愛情詩,乍看非常滑稽,可理解後才知很有道理
    直到如今初入社會多年,大家才明白了先生所說的話。「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都沒有」。這樣的句子,如果不是結合一定的社會閱歷,只怕是理解不到先生的深意的。魯迅的作品形式多樣,有小說、雜文、詩歌、散文等等。在魯迅的詩歌中,大家最熟悉的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可是你知道嗎?
  • 我們需要魯迅精神
    從上學開始,我們就開始學習魯迅的文章,《祝福》中悲慘的祥林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酸甜的覆盆子……通過這些故事,魯迅先生一直教導我們做人要挺直脊梁,要成為一個有民族精神的人。魯迅精神可以說就是民族之魂,一個時代的標誌。
  • 魯迅《狂人日記》中的「吃人」是什麼意思?
    而在《故鄉》裡,魯迅把祥林嫂的悲慘遭遇寫進了作品。祥林嫂被封建禮教的思想所灌溉,正是因為他被這種思想所影響,最終才真正的走向不幸。魯迅本來並不是作家,他「棄醫從文」的故事已廣為人知。而之所以棄武從文,是因為看到了思想對中國人的禍害。於是決定從思想角度來拯救中國人。《狂人日記》的全程寫的都是「狂人」的「胡言亂語」。
  • 「運交華蓋欲何求」:魯迅詩中的「華蓋」,孤獨的人都有
    「運交華蓋欲何求」:魯迅詩中的「華蓋」,孤獨的人都有魯迅先生曾寫過一首詩: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這首詩的名字叫《自嘲》。其中,」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兩句,至今廣泛被人引用。
  • 魯迅先生詩中的「孺子牛」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原來它出自這個典故
    提到「孺子牛」,我們腦中瞬間想到的就是魯迅先生的《自嘲》中寫的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身甘為孺子牛。」形容對敵人決不屈服,對人民大眾甘心象牛一樣俯首聽命。這首詩現在被選進小學語文課本裡。我今天要說的不是魯迅先生這首詩,而是「孺子牛」。其實這個「孺子牛」並不是魯迅先生杜撰的,而是歷史上確實有這個典故。這個典故出自《左傳·哀公六年》。
  • 走與留~不該忘卻的紀念,我理解的魯迅先生
    昨天夜裡,重新讀了一遍魯迅先生的祝福。文中有兩次提到了同一句話:無論如何,明天我是決計要走了的。說到與四叔告別的時候,四叔卻也不是很留。聯繫先生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這句話的意思便很值得深思。所以先生在這樣一片黑暗中,感到窒息,感到壓抑,感到憤怒而無以發聲,所以他才一再提到,無論如何,明天他是決計要走的。四叔之所以不是很留,這便是以先生為代表的新生力量與舊有的社會制度之間的碰撞。
  • 魯迅先生逝世84周年,看他的這些金句,句句戳心!
    今天是魯迅先生八十四周年忌日。他的作品有著獨特、永恆的藝術魅力和文學價值,小說《阿Q正傳》、小說集《故事新編》、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詩《野草》等都稱得上經典,值得我們今人一讀再讀。
  • 一代文人魯迅先生到底有多高?一張照片還原魯迅先生的真實身高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戰士、民主戰士魯迅先生在自己的作品《自嘲》中如是寫道。他是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領導人曾說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足以看出他在中國的地位,以及他對中國的影響之大。
  • 魯迅花3765塊大洋,在北京買了一套32間的四合院,如今值多少錢?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 「魯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劃時代的文藝作家,是實事求是的歷史學家,是以身作則的教育家,是渴望人類解放的國際主義者。」是郭沫若對於魯迅先生的評價,由此可見,在郭沫若的心裡,魯迅有著極高的地位。
  • 魯迅先生有多高呢,10張生活照,還原先生的真實身高
    從照片可以看出,蕭伯納身高最高,然後是蔡元培,最後才是魯迅,身高最矮。魯迅在《魯迅全集》中也記錄了這件事:1933年2月17日,午後元培先生來信,即乘車赴慶齡夫人宅午餐,同席的還有蕭伯納、伊斯沫特列女士、楊杏佛、林語堂、蔡先生、孫夫人,共七人,飯畢照相二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