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筆下的壽寧|李賢斌:漸行漸遠的舂粿聲

2021-02-08 記憶裡的壽寧


「嘭……嘭……嘭……」的舂粿聲,如同早年的磁帶音樂,如今在鄉村的年關也難得響起了。

今年是父親的七十大壽。父親屬虎,虛歲六十九。按老家習俗,「做九不做十」,所以今年做壽。

這些年,農村不怎麼興做壽,常有老人逢壽就離村躲到城裡子女家去享清福,不因經濟負擔,只因農村空巢老人多,平常子女都不在身邊,若做壽擺宴席,親戚、朋友雲集,一個字:累!也有人因此改在酒店辦酒席熱鬧熱鬧的。

如何給父親做壽,兄弟仨早早地就討論了多回,越討論越提倡從簡,主要是父母都不喜熱鬧,只好順兩老心意。父親原本決定在福州二弟家過年,母親反倒覺得回老家更舒坦。年關的天氣陰晴不定,母親說得挑晴天才能打掃廳堂、晾曬衣被,得早點回去。我為雙親買好臘月十六的動車票。

小年一過,母親一天一個電話,催促我們快點回來。「粳米已經買回來了,今年自己做粿吃,早點回來舂粿。」母親年紀大了,容易健忘,昨天剛說的話,睡一宿醒來,又重複念叨。原本不急不慢的我,被母親這麼一催,回家的心情反而變得急切了。


做粿是老家的習俗,家家戶戶過年必吃粿,無粿不過年。也因此,過去做粿是過年的標誌,家家戶戶傳出舂粿聲,這年味也就傳到鼻尖了。

「粿馬上就舂得了!」臘月廿九午後,母親在灶間大聲喚父親,催促他去叫翻粿的人。翻粿是個技術活,舂粿中最重要的角色。父親出去轉了一圈,折回來,朝母親喊了聲:「裡厝找不到人,我再到洋壋去看看。」農村的世界很小,舂粿這類事,基本上就是左鄰右舍之間互相幫襯,少捨近求遠喊人的。儘管洋壋離裡厝也就二三百米之遙,但在父親不緊不慢、一瘸一拐的步伐裡,仍有「兩個角落」的差異。

我在門樓路聽著父母大聲對話的當兒,看到僅隔一座房的堯興翁正從南崗嶺上走回家。堯興翁今年60多歲,是村裡的翻粿能手。我家起新屋的那年,即他的生辰年,所以他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多少歲,你的房子就建了多少年」。年關舂粿聲響起時,他就忙得不可開交。但這些年,他不那麼忙了。有的人家沒回來過年,回來過年的也多選擇買機械做的粿,簡單、便捷。農村是一年比一年蕭條了,自然村一個接著一個消亡,人口不多的行政村還不如過去的自然村,即使到了過年的時候也熱鬧不到哪裡去。熟悉的舂粿聲,一年比一年稀缺。雖然這些年我一家子都回老家過年,但也幾乎不做粿了。今年做粿,想來母親是為了添些熱鬧、歡樂的氛圍。

「你們愛吃粿,若過年這幾天沒吃完,回城時帶些出去。」母親對我們兄弟仨說。今年家裡確實熱鬧,兄弟仨,每家四口人,一日三餐擠得滿滿一桌還坐不下。去年過年,因為蓋了新房,也這麼熱鬧。 

舂粿前的一個環節是打青胚。母親將蒸熟的粳米倒入洗淨的石臼中,堯興翁、我、妹夫、二弟、小弟、父親及聞訊趕來的生忠表舅,幾人輪流揮槌舂米。石臼中,木槌與粳米撞擊發出的「嘭、嘭」聲,從廳堂飄出天井,隔壁的生章表舅、俊壽表哥聞聲趕來助力,弟媳為客人端上甜茶和茶點,粳米冒出的熱氣氤氳中,各位爭著接槌,挑著說些吉利、祥和的話。

石臼是四人用大槓從紹光表舅家抬來的。表舅舉家遷往福鼎龍安,老房子拆了,笨重的石臼運不走,就擱在荒廢的地基上。我家裡的那口石臼,底尖口大,比例失調,有一年做餈粑時被幾位後生齊用力失控掀翻過,差點把板壁砸穿。出此險情後,父親一直想重新請人打一口石臼,這次瞅準機會,找表舅要了過來。

這是十幾年前的事了。

打青胚就是將加鹼的蒸熟粳米舂成一大坨,然後用菜刀切成塊狀的一片片,再置入飯甑蒸熟。在我的老家,農家婦女沒一人不會制鹼的。鹼的原料為鹼柴(柃木)。一入冬,母親就吩咐我上山去砍鹼柴。鹼柴少有成片生長的,得這裡一簇那裡一簇地找尋,用柴刀砍下歸集起來挑回家。那時家家戶戶都要上山砍鹼柴,有經驗的長輩總是很快就滿載而歸,而我年齡小,不知道哪裡有鹼柴砍,總是漫無目的地滿山找鹼柴,結果別人已經捆柴挑肩了,我還沒能湊夠數,幾次都是表姨幫忙才能完成任務。

砍鹼柴的回憶只剩下樂趣,那些艱苦比起後來人生路上的坎坷,實在不值得一提。小夥伴們相邀著一起上山,常會在一座山頭互相比誰眼疾手快,也有為誰先發現鹼柴而爭得面紅耳赤的,互不禮讓的時候,也會打架,打得鼻青臉腫,又怕被父母曉得添上一頓揍,能瞞就瞞,瞞不過就騙說是不小心摔倒的。

砍鹼柴的次數多了,漸漸地,我也有了經驗。平常上山砍柴時就留意哪座山有鹼柴,並刀下留情,讓它長一春,留待入冬時按圖索驥,效率提高了不少。砍回家的鹼柴,太陽底下曬乾了,燒成灰,然後用沸水澆沃,沉澱後得到鹼水,把適量的粳米泡入鹼水中浸泡,撈出就成了誘人的米黃色。後來,我去城裡求學,不再上山砍柴。農村人的生活日漸好過,店裡有食用鹼買,上山砍鹼柴制鹼的少了,這些過往的經歷也就成了我們七零後這一代人所特有的記憶。 

吃茶聊天的當兒,蒸熟的粳米倒入石臼中,舂粿正式上演。堯興翁負責翻粿,經驗豐富的表哥揮槌開舂,他厚實有力的雙手一握,槌在手裡如鉗般穩當,槌頭沾一下溫水,對準石臼中的粳米一槌下去,發出沉悶的「嘭」一聲響。槌起時,堯興翁迅速用沾溼的雙手抹一下槌頭,然後雙手落臼,從邊上拉過一團粳米到正中位置,雙手迅速抽離,槌落處,不偏不倚,正著中心。一來一往中,講究的是默契和動作的嫻熟。

舂粿這活兒最怕生手,要麼槌的位置不對,粳米不夠細膩;要麼使蠻力,高高舉起,重重落下,砸到臼沿上,「咣」一聲刺耳的脆響,讓人心驚肉跳。有的生手,一槌舂在廳堂壁上,把廳堂壁槌塌了,尷尬中引來一陣善意的爆笑。更有著急的,蠻力一提,連槌帶粿都提將起來,把一石臼粿揮到了地上,與塵土滾在一起,女主人急得就差哭了。提槌是有訣竅的,有經驗的老手落槌後,會像打太極般地順勢將槌向前推一下再拔起,揮灑自如,而生手往往不懂得這個剛柔相濟的技巧,槌落下後直接用力拔,自以為「力拔山兮力蓋世」,不曾想「時不利兮騅不逝」,急得滿臉通紅,「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真是急煞人啊。我是在吃了幾次使蠻力的虧後,才逐漸掌握要領的。

「粿好吃,不好舂。」這是長輩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粿要舂得細膩、透爛,不夾碎粒,糯滑清香,吃起來有一股糯糯的嚼勁。這是帶鹼的粿和白粿在口感上的最大區別。

記憶中,村裡的每一位後生都必須學會舂粿,會舂粿,才是一個少年變成後生並獲得族人認可的象徵。在那羅雀掘鼠的年代,孩提時的我早早地就守候在石臼邊,想吃粿想得口水直流。待舂得細膩的粿從臼中抱起,小孩們早就急不可耐地叫嚷著要先抓一塊嘗鮮了。在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小孩對食物的選擇是有什麼吃什麼,吃什麼都有限,印象中總吃不飽,也正如此,才覺得吃什麼都美味,簡直沒有比「吃」更重要的事情了。而現在的小孩,從不知飢餓是什麼滋味,我那幾個侄兒、侄女只是遠遠地躲在一邊看熱鬧,對「吃」,自然是不會有我和他(她)爸小時候的那份渴望了。

入鄉隨俗的妻子,倒也不刻意矜持,她接過堯興翁遞來的一小塊粿團,落落大方地吃了起來。看著她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我舌頭裡咽了咽口水,也挺想來一小塊,但又不好意思開口,也不好意思如小孩般伸手去抓。這樣想著,倒是羨慕起妻子如貴客般的待遇來了。

正出神的當兒,堯興翁雙手捧起舂好的沉沉的粿團,喊一聲:「可以搓了。」幾人忙著準備舂粿的活兒了。

搓粿也是技術活。放置粿的竹匾得用水打溼,這樣才不會粘粿。舂好的粿掐成一小團一小團,用雙手不斷地搓揉成橄欖狀後,兩頭還得做上粿頭,這樣才算成品。如果沒粿頭,不明就裡的小孩看見了說「這粿怎麼沒有頭」,則會被視為不吉利。

這方面,我至今不合格,總是揉搓不好,揉搓出的粿又醜又短,估計跟我先天沒什麼美術細胞不無關係。笨拙的手畫不出線條美的畫,也搓不出形狀美的粿。母親說,這次做的粿要送一些給我的嶽母她的親家母,我揉搓的「醜媳婦難見公婆」,只能留著自個兒吃了。

粿要搓,才有形;話要說,才會明。鄉民們向來善於從勞動實踐中提煉精闢的語言,有一句叫「搓粿樣」,說的是那種任人擺布的人或形容一個人把人當猴耍,形象又生動。堯興翁邊搓著粿邊挑著跟粿有關的話題東一句西一句地扯著,熱氣騰騰的桌面上,有一股歡樂的氣氛隨著熱氣瀰漫開來,幾雙手來回不停地揉捏,不一會兒功夫,一坨坨揉搓好的黃粿有序地碼在米篩上,雙手拿起,沉甸甸的,如同一天天累積的年味。

堯興翁話題一轉,轉到了一則「陪暝粿」的故事上。說是過去俺村窮,下路人(斜灘、武曲、穆陽一帶)輕視上路人,說上路人小家子氣,村裡有戶人家娶的是下路姑娘,小夥子去做準姑爺時,耳邊聽到類似的風涼話,很不服氣。轉眼娶親的日子到了,依習俗,男方得送陪暝粿到女方家,給陪待嫁新娘過夜的女伴做夜宵。小夥子從倉裡用鬥量了三鬥米,做成兩大坨像小豬般肥大的陪暝粿送到女方家,女方親鄰頭一回見到這麼大的陪暝粿,驚訝得再也不敢小瞧「上路女婿」了。「窮家也有大度人。」堯興翁說出這句話時,粿也揉搓得差不多了。

歷經雙手和竹匾不斷摩擦、反覆揉搓的粿,金黃金黃的,表層沾點溫水更顯得油光發亮,看了就讓人垂涎三尺。因顏色金黃,因此有人也叫黃粿,但在家鄉講蠻陲話的語境裡,從不這麼講。壽寧話語境中,講粳米餈,也有講粳米餈粑。這是為了和糯米餈或糯米餈粑區別開來。

從年兜到正月的一段時間,粿幾乎成了家家戶戶餐桌上的必備佳餚,煎、炒、煮,怎麼做都好吃。如果制鹼使用的是油茶籽殼為原材料,那製成的就是上等的鹼水了,用這樣的鹼水做成的粿,有一股油茶的清香,讓人食慾大開,多吃上小半碗不在話下。 


在我的老家,粿不只是過年時充溢著濃濃年味的佳餚,更是厚待嘉賓的一種禮儀,傳遞著親情、恩情、友情。它不只是在過年時給千家萬戶帶來果腹,還維繫著農村人與人之間往來的最簡樸的儀式。所謂禮輕情義重,一坨粿裝進走親訪友的提籃裡,對方收到的便是一份被尊重與優待的滿足感。左鄰右舍的小孩們在一碗醇鬱的粿香中,積攢著童年的味道,大人們在粿來粿往的年頭,把日子過得濃濃的。

如今,使用機械流水線生產粿,一年四季都能吃得到,至於鹼,超市裡有賣,方便得很。只是這樣生產出來的粿,怎麼吃也沒有童年的純正味道。儘管如此,我每年年後返城,都要帶幾坨老家的粿,浸泡在異鄉的清水中,水換了一茬又一茬,直至眼瞅著再不吃就真要變餿了,這才下鍋煮了。吃下的是家鄉帶來的粿,但割捨不下的是那份濃濃的鄉愁。

兩個女兒都不是特別喜歡吃粿,但我在努力培養她們對粿的喜愛。我希望通過舂粿和吃粿,讓她們認識到勞動的艱辛和生活的不易,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家鄉美食。

記得《舌尖上的中國》有一句詞:「人們懂得用五味雜陳描述人生,因為懂得味道是每個人心中固守的鄉愁。」我真心希望通過吃,讓她們童年的味蕾裡,留存著家鄉的味道。

就像這一年年老去的老屋,老屋裡慢慢老去的那些舂粿的鄉親,還有那漸漸遠去的古韻嫋嫋的舂粿聲,年復一年,執拗地爬滿我記憶的山牆。

己亥年正月

相關焦點

  • 念物是人非,傷離別之感,想起歐陽修一句宋詞「漸行漸遠漸無書」
    而這種人生的感慨與傷感,歐陽修有句宋詞說得最為貼切:「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人生是一場孤獨的旅程,你在旅途當中會遇到很多人,也會與他們結伴而行一段時間。但是在這一段時間過去之後,餘下的你們都會慢慢面臨「漸行漸遠漸無書」,到最終「水闊魚沉何處問」。
  • 漸行漸遠的火塘
    關於火塘的記憶自然遠不止上述這些,因人而異,因地而異,不過有一點是共同的:火塘,承載了太多歷史文化,承載了太多鄉愁。不知不覺,我們越來越多的人離開故鄉,遠離火塘。隨著農村老房子不斷消失,新修的房屋,傳統民居的火塘,正在悄然隱退。
  • 階段性友誼,使我們漸行漸遠
    花02總裁兼作家的劉同曾寫過這樣的句子,那些你曾以為會一直走下去的人,不知道何時就在途中走散了,陪你走一程的朋友,謝謝他們,陪你走一生的朋友謝謝老天他們在官場的境遇反映到現實中,因此兩個人的距離越來越遠,交往也越來越少。時光荏苒,光陰似箭,在歲月的流逝中,他們之間慢慢成長為最熟悉的陌生人。蘇軾調往地方當官,而章惇卻從地方調入中央 ,政治手腕過硬讓章惇爬得越來越高。
  • 漸行漸遠——隨感
    真誠對待朋友,真誠對待生活,漸行漸遠的過去,並不影響我對未來的嚮往。好的友情需要彼此鼓勵、支持、珍惜,但不要理所當然認為別人可以為你付出寶貴的時間。相處舒服的友誼,一定是互相尊重、互相欣賞。如果彼此無言以對,我一定是果斷關門送客的那一個。虛耗熱情,於人於己都是虛情假意,我選擇做不虛偽的那一個。
  • 《荒野大鏢客2》天堂漸行漸遠攻略 任務怎麼做
    導 讀 荒野大鏢客2天堂漸行漸遠任務怎麼做?
  • 漸行漸遠,依舊默默前行
    方向相反,漸行漸遠,各自安好。當再相遇時,依舊笑顏以對。凋落是新的開始走的路越多,經歷的也越多,想不通的也越多。可是仍然前行,因為心中的夢想依舊。藍天下的倔強走著走著...... 某一天,突然豁然開朗,越來越釋然。
  • 是什麼讓我們漸行漸遠
    下雨天沒有你送傘,生日時不能陪你一起吃蛋糕,漸行漸遠。
  • 原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到底為什麼就漸行漸遠了?
    為什麼總有人不斷的來又有人不斷的離去一個故事的結束另一個故事又開始在不斷的相遇和錯過中我們終於明白身邊的人只能陪你走過或近或遠的一程>而不能伴自己的一生陪伴一生的是那些時光裡帶來的溫暖和感動我們相識在風裡聚散也不由己原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到底為什麼就漸行漸遠了
  • 是什麼讓夫妻漸行漸遠?
    是什麼讓夫妻漸行漸遠? 世傳的美人,並不一定真美,古人考功名時有句話:「不願文章中天下,但願文章中考官」,不需要天下人喜歡,只要考官喜歡你的文章就行了。很多人的婚姻不幸福,現在知道為什麼了吧?
  • 丁寧,當真是漸行漸遠了
    如果能扛過去這個坎兒,丁寧還有可能再度回歸,如果扛不過,則真的漸行漸遠了。無論如何,丁寧是一位偉大的運動員,我們也完全尊重她自己的選擇。
  • 臺北市議員批民進黨:意識形態讓兩岸關係漸行漸遠
    臺北市議員批民進黨:意識形態讓兩岸關係漸行漸遠 2020年05月15日 17:5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因為意識形態讓兩岸關係漸行漸遠,讓基層經濟受到影響,也因此2018年才會被高雄市長韓國瑜的「發大財」打得一敗塗地。紓困措施一開始不發現金,也是因為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曾發消費券,民進黨刻意避開這個選項,「但事後還不是補發。
  • 父母與子女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程
    父母與子女真的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程時至今日,有感而發!仿佛就在昨天,我的兒子還在我的懷裡嗷嗷待哺,而今天他已經長成所謂小小男子漢了。其實不遇到自己身上,也許我們是沒有感受的,遇到自己身上了,才發現父母與孩子關係看似很近,其實好遠。想想我們現在跟父母不也是那樣嗎,各自都有自己的家庭,各自的責任,自己已經不是那麼跟父母依賴了,但他們還是在默默的關心著我們,愛護我們,愛沒消失。所以這關係就像是趟美麗的旅行,沿途風景很美麗,終究家還是起點也是終點。
  • 15天後,漸行漸遠,顧影自憐,3星座黯然放手,餘生各奔前程
    15天後,漸行漸遠,顧影自憐,黯然傷神,絕情轉身,邂逅今生摯愛,一起看看吧! 15天後,漸行漸遠,顧影自憐,黯然傷神,水瓶座絕情轉身,邂逅今生摯愛。
  • 遼寧離強隊已經漸行漸遠
    根本就難堪大用,上賽季有誰還記得郭艾倫帶隊,球隊打的多好,不僅差點拿到個人常規賽MVP ,而且助攻數也是國產第一,球隊成績也不差,最討厭的就是,聽到今年那些吹捧趙繼偉的人,說沒郭艾倫球隊整體運轉的非常好,不知道這些人是真懂球還是心瞎,真的很懷念老哈,和郭艾倫那個曾經惹不起的第四集已經漸行漸遠了
  • 有一種距離漸行漸遠
    有一種是距離卻很近也無奈,漸行漸遠卻從未離開。
  • 角馬群已經漸行漸遠,疼痛和失望最終使母角馬一蹶不振
    角馬群已經漸行漸遠,疼痛和失望最終使母角馬一蹶不振 2020-11-20 12:21
  • 漸行漸遠牛皮菜
    原來,牛皮菜的漸行漸遠,一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是農村生產方式的改變。兩種因素疊加,導致了曾經紅紅火火的牛皮菜,成為「明日黃花」。  牛皮菜由主角變配角,讓人感受到世事變遷的法則。當再次路過菜地,眼前湧動的,全然是綠色的芳香。 來源:南充晚報
  • 記者:薩裡雖下課但尤文仍想籤米利克,伊瓜因與尤文漸行漸遠
    直播吧8月11日訊 根據義大利記者切卡裡尼的透露,儘管薩裡已經下課,但尤文圖斯仍對米利克感興趣,而伊瓜因目前與尤文圖斯已經漸行漸遠。同時,切卡裡尼表示,伊瓜因目前已經和尤文圖斯漸行漸遠,他很有可能將會離開球隊。(冰糖燉雪梨)
  • 所謂成熟就是,你要習慣任何人的忽冷忽熱,看淡任何人的漸行漸遠
    導語:所謂成熟就是,你要習慣任何人的忽冷忽熱,也要看淡任何人的漸行漸遠,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淡然的過著自己的生活,不要轟轟烈烈,只求安安穩穩。所謂成熟就是,你要習慣任何人的忽冷忽熱,也要看淡任何人的漸行漸遠,成熟了也會傷心難過,只是成熟了就不會做過頭的事情。時間在變,人也在變,生命是一場無法回放的絕版電影,有些事不管你如何努力,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愛,不是恨,而是熟悉的人漸漸變得陌生。
  • 沈夢辰感慨漸行漸遠與杜海濤分手?好友王霏霏曬聊天截圖疑回應
    誰都不傻,總是敷衍,都會漸行漸遠;誰也不笨,沒被看重,都要越來越淡。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之後,沈夢辰再度發文:「懂的人自然懂,好的壞的都是經歷,感謝!」隨後好友孟佳也點讚了這條動態。深夜突然有感而發,一定是事出有因。這些話聽起來特別喪,能看出沈夢辰的心情很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