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縣大河屯鎮:脫貧典型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2020-12-18 河南科技報生活版

12月2日上午,灰濛濛的天空下著小雨,冷風吹過,寒意陣陣,而唐河縣大河屯鎮趙寨村的農民學校教室中卻是熱火朝天的景象。

教室內座無虛席,幾十名貧困群眾正聚精會神地聽報告。講臺上,2020年河南省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大河屯鎮馬莊寨盲人殘疾青年李喜柱正生動地講述自己克服困難、學習電動車修理技術、光榮脫貧奔小康的歷程。

「雖然我眼瞎了、腿瘸了,但我一直告誡自己:不當懶漢當硬漢,擼起袖子加油幹!」李喜柱的報告結束後,會場內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臺上講得投入,臺下聽得專心。在場的貧困群眾紛紛表示深受啟發,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脫貧致富。

「我60多歲了,原來總是找各種藉口不認真幹村裡分配的活。今天聽到喜柱老弟一個盲人幹勁那麼足,我很慚愧!今後我要聽村裡的安排,把公益性崗位的工作幹好,把地掃好!」脫貧戶李會勤走上講臺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這只是唐河縣大河屯鎮志智雙扶活動的一個剪影。

近年來,唐河縣大河屯鎮圍繞志智雙扶進行了一系列探索,逐步形成了「群眾說、代表議、榜上亮」的「道德評議」機制。

以村為單位,由群眾推選老黨員、老幹部、道德模範等德高望重的人員,組成道德評議委員會,每年評出村裡的脫貧致富典型和後進典型。對爭當貧困戶、有勞動能力但好逸惡勞者,進行公開幫教。

在此基礎上,該鎮宣傳辦巡迴各村宣講唐河縣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王萬才、河南省脫貧攻堅獲得者楊金枝的脫貧先進事跡,帶領本鎮脫貧典型李喜柱、劉道印等,巡迴各村現身說法,用身邊事影響身邊人,讓勤勞致富、勤儉持家、孝親敬老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種子播入貧困群眾的心田,讓貧困群眾進一步煥發脫貧熱情,堅定通過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心志,使一些「靠在牆頭曬太陽」的「懶漢」有了大轉變。

三年來,該鎮聚焦脫貧攻堅開展道德評議75場次,組織報告會26場,評出先進典型125人、後進典型75人。如今,該鎮貧困群眾人人以登上紅榜為榮,早脫貧、當先進成為一種風尚。(趙建博王充

相關焦點

  • 河南唐河縣大河屯鎮:用身邊脫貧典型激發貧困群眾幹勁
    走進唐河縣大河屯鎮趙寨村的農民學校教室中,卻是熱鬧的景象。 能容納60多人的教室內座無虛席,幾十名貧困群眾正聚精會神的聽報告。講臺上,2020年河南省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該鎮馬莊寨盲人殘疾青年李喜柱正生動地講述自己的克服困難、學習電動車修理技術、光榮脫貧奔小康的艱難歷程。臺上講的投入,臺下聽的專心,生動之處,臺下便響起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 洋浦志智雙扶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實現就業脫貧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7日消息(記者 李紹遠)近年來,洋浦堅持把扶志扶智作為轉變貧困戶「等靠要鬧」思想的重要抓手,通過就業培訓、典型帶動、宣傳引導等途徑,增強貧困群眾自我造血的內生動力,推動貧困群眾就業,實現穩定脫貧和可持續發展。
  • 太白:「七大工程」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太白縣大力實施道德評議、移風易俗、文化傳播、技能提升、文明創建、誠信建設、依法治理、能力提升扶智扶德扶志「七大工程」,從思想上、精神上、能力上幫助貧困群眾樹立戰勝困難、擺脫貧困的信心,不斷激發內生動力。2017年,全縣13個貧困村退出,790戶3010人脫貧;2018年脫貧1072戶3106人,貧困村全部退出,實現貧困縣摘帽。一是道德評議工程。
  • 浦北縣:壯大脫貧「明白人」隊伍 激發致富內生動力
    廣西新聞網浦北12月4日訊(通訊員 覃科棵 實習生 黃日雙)「我家在2019年脫貧了,這與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分不開,與幫扶幹部的真心幫扶分不開!」近日,在欽州市浦北縣開展的爭做脫貧攻堅「明白人」活動中,75歲的樂民鎮馬朗村脫貧戶覃德明這樣說道。
  • 茌平區楊官屯鄉:激發內生動力 助力脫貧攻堅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邢永亮 通訊員 周雪 茌平報導楊官屯鄉堅持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健全激勵機制,強化宣傳教育,改進獎補助措施,動員貧困群眾參與項目實施,增強貧困群眾底氣、激發貧困群眾志氣、提高貧困群眾勇氣,全面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 唐河縣大河屯鎮:全時全域保潔,人居環境整治呈現新局面
    人們對付這種天氣只有一個辦法——躲在屋裡,清晨的村內道路上少見人影。在唐河縣大河屯鎮趙寨村的中心路上,雖汗流浹背卻仍揮舞著鐵鍬、掃帚清理垃圾的上面兩個陳建周和陳保法二人格外引人注目。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同樣不能「急剎車」
    毫無疑問,這是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色和質量的現實需要,對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具有重要意義。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富腦袋」與「富口袋」同樣重要。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兩個重要方面,兩者相互關聯、相互協調、相互促進。
  • 麥蓋提縣:依託「愛心美德公益超市」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通過籌建『愛心美德公益超市』,建立『正向激勵、以獎代補』的工作機制,有效遏制了部分貧困群眾的『等、靠、要』思想。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開創團結、穩定、發展新局面。」麥蓋提縣庫爾瑪鄉黨委委員、組織員馬曉偉說。
  • 【領航新徵程】扶貧+扶志+扶智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領航新徵程】扶貧+扶志+扶智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原標題: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 不讓一個群眾掉隊  「扶志以自強,扶智以自立,脫貧的內生動力就會奔湧而出。」市扶貧辦人力資源處處長胡劍波說,部分貧困群眾之所以貧困,一個重要原因是精神上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因此要讓他們徹底告別貧困,首先得激發他們的志氣,做好扶志工作。
  • 舒城:做好宣傳文章 激活內生動力
    近年來,舒城縣高度重視輿論宣傳,圍繞「宣、引、激」三字做文章,更加注重培養貧困群眾依靠自力更生實現脫貧致富的意識,更加注重提高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體內生動力。
  • 教育扶貧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富了腦袋、鼓了口袋
    教育扶貧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富了腦袋 鼓了口袋  「有了助學貸款,家裡再不用為我上大學發愁了。」廣西桂平市江口鎮胡村羅雨婷說。隨著學生資助政策的不斷完善,許多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  扶貧先扶智。
  • 毛世平訪談(中篇):激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內生動力
    毛世平:我認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還面臨以下兩大難點、痛點或者說阻點:一是面臨著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高脫貧質量的挑戰。「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脫貧攻堅不應只關注當年的貧困戶是否達到脫貧的標準,更應在永久脫貧上下功夫,建立起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最大可能地減少貧困家庭的返貧現象。
  • 唐河縣黑龍鎮:貧困戶順利脫貧感黨恩無償獻血
    央廣網南陽12月11日消息(記者 汪寧 通訊員 程傳運 )12月8日,室外天氣寒冷,但唐河縣黑龍鎮衛生院獻血車內卻暖意融融,該鎮組織開展的集中義務獻血活動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在獻血隊伍中出現不少建檔立卡貧困戶。
  • 輝縣市東新莊村:文化扶貧激發內生動力
    映象網新鄉訊(記者 崔學慶 通訊員 趙丹)利用群眾文藝團隊培訓班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展示脫貧攻堅成果;藉助全民閱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豐富轄區群眾文化生活;通過文藝團隊、老年協會,開展科技文化扶貧、文藝演出、送戲下鄉……輝縣市城關辦事處東新莊村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扶貧舉措,活躍了群眾文體生活
  • 濟南全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確保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
    (資料照片)以產業帶動就業共促脫貧貧困群眾年均增收3500元以上我市按照「村有產業、家有就業、戶有分紅」的目標,結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培育特色優勢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以產業帶就業,以就業促脫貧,全面夯實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基礎
  • 全面激發內生動力 提升貧困地區發展能力
    南疆四地州作為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既是新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和制勝點,也是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補齊的脫貧短板。今年,隨著剩餘10個深度貧困縣如期摘帽,南疆四地州基礎條件、社會事業、產業發展、基層治理能力等得到歷史性提升,貧困群眾精神面貌發生歷史性轉變。
  • 唐河縣大河屯鎮:逐戶核查確保脫貧效果成色足
    但連日來,在唐河縣大河屯鎮,有一支8人組成的脫貧成效核查隊伍,冒著嚴寒,行走在全鎮25個行政村、162個自然村之間,對1290戶脫貧戶、66戶邊緣戶逐戶進行走訪、核查,發現問題,立即交辦、研判,集中整改,確保脫貧效果成色足。
  • 巴塘縣圍繞內生動力 增強群眾愛國愛黨感恩意識
    扶貧、扶智、扶志並重,持續推進「潤育工程」,組建藏漢雙語宣講團,分類開展宣教聚力、文化浸潤、文明引領、法治普及、典型示範五大行動,舉辦農民夜校等各類培訓4100餘場次,受益群眾達3.9萬人次。二是從培訓入手舉辦挖掘機操作、烹飪等技能培訓139期4012人次,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3716人。為貧困人口解決生態護林、農村環衛等公益性(類)崗位3056個。
  • 唐河縣大河屯鎮:堅持問題導向,決勝脫貧攻堅
    央廣網南陽7月24日消息(記者 彭華 通訊員 王充)7月23日,星期四,是唐河縣7月份第三個幫扶責任人入戶幫扶日,唐河縣大河屯鎮召開防汛抗災及脫貧攻堅工作緊急會議,就當前防汛救災和脫貧攻堅工作進行詳細安排部署。會議分析了當前大河屯鎮脫貧攻堅形勢。
  • 唐河縣大河屯鎮:聚焦「六個一」全力鞏固脫貧成效
    央廣網南陽12月17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 通訊員 王充)唐河縣大河屯鎮轄25個行政村9.2萬人,其中9個村為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90戶2749人,脫貧攻堅任務較為繁重。近年來,大河屯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第一民生工程和統攬經濟發展全局的重中之重,舉全鎮之力,匯全民之智,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鞏固脫貧成效。夯實一個基礎——做細動態管理。動態管理工作和信息採集工的結果是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直接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