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七大工程」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2020-12-23 陝西法制網

本報訊(通訊員 馮陽陽)扶貧先扶志和智,幫人先幫技和藝。太白縣大力實施道德評議、移風易俗、文化傳播、技能提升、文明創建、誠信建設、依法治理、能力提升扶智扶德扶志「七大工程」,從思想上、精神上、能力上幫助貧困群眾樹立戰勝困難、擺脫貧困的信心,不斷激發內生動力。2017年,全縣13個貧困村退出,790戶3010人脫貧;2018年脫貧1072戶3106人,貧困村全部退出,實現貧困縣摘帽。

一是道德評議工程。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道德教育推進扶貧扶志工作的通知》《關於在全縣開展「鄉賢」評選活動的通知》等文件,以村為單位,成立道德評議會,設立善行義舉榜,通過褒揚善舉、貶斥失德失範,規範新民風道德評議活動程序和評議辦法,引導群眾見賢思齊。目前,全縣共組建道德評議會44個,評選鄉賢205個,召開道德評議會1026次,參與人數37402人次,樹立正面典型400餘例。

二是移風易俗工程。在全縣城鄉一體化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紮實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七進」活動,推薦評選太白縣第一屆「文明家庭」,各村修訂村規民約,建立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等鄉村自治組織,《寶雞日報》頭版對該縣移風易俗工作予以報導。全縣44個行政村都建立了村規民約,44個村成立了「四會」,規範紅白喜事節約費用698667元,評選十星級文明戶9855戶。

三是文化傳播工程。印發了《全縣脫貧攻堅文藝宣傳實施意見》等文件,按照「五淨一規範」標準,結合實際培優鄉風文明,鞏固提升示範村建設水平。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全縣舉辦文保員、農家書屋管理員、「激情聚太白」、大眾舞蹈等培訓77場次,放映公益電影2441場,組織文化惠民扶貧演出677場,完成送戲下鄉130場,受惠群眾12萬餘人次。

四是技能提升工程。按照貧困戶產業發展需求,突出蔬菜種植、中蜂養殖、農村電商、農家樂發展,全面開展「菜單式」精準培訓,讓每戶貧困都掌握1-2門實用技術,增強自身造血功能,依靠自身發展脫貧致富。全縣舉辦各類培訓1500餘場次,惠及貧困群眾5萬餘人次。實施「高校雙百工程」,把地方所需與高校所能所長結合起來,開展培訓1500餘人次,「馬莊香包」加工製作社區工廠已建成投用。

五是文明創建工程。以「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家庭」創建和道德模範學習宣傳活動為抓手,在全縣大力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和道德模範推薦評選活動,全縣56個市級以上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校園除外)分別和35個貧困村建立了一對一幫扶關係。目前,全縣推廣傳世家訓1000餘條,表彰脫貧典型300餘人,縣級道德模範53人。

六是誠信建設工程。制定了《太白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建立太白縣誠信紅黑名單發布及聯合獎懲制度,紮實推進「信用太白」建設。目前,全縣設立紅黑榜村42個,張榜公布332次,評選誠信村民69場次,參與人數達7143人次,設立誠信獎勵基金5000元。

七是依法治理工程。深入開展「法律八進」宣傳教育,通過道德評議、法制大講堂等載體,開展經常性法制宣傳,引導群眾樹立「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靠法」的法治思維。全縣開展法制宣傳教育187場次5萬餘人次,組織「法律八進」114場次,提供法律諮詢7000餘人次,發放《新憲法讀本》《以案釋法》《法進社區、法進軍營》等宣傳資料21萬餘份;評選出咀頭鎮上白雲村等10個縣級民主法治村,調處參與率100%,調處成功率99%。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資訊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作者/來源:西北信息報社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同樣不能「急剎車」
    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兩個重要方面,兩者相互關聯、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在幫扶政策措施不能「急剎車」的同時,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同樣不能「急剎車」,也要持續用力開展,真正從根本上改變廣大群眾的精神面貌,最大限度激發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切實引導全社會形成爭先脫貧、勤勞致富的良好風尚。
  • 洋浦志智雙扶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實現就業脫貧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7日消息(記者 李紹遠)近年來,洋浦堅持把扶志扶智作為轉變貧困戶「等靠要鬧」思想的重要抓手,通過就業培訓、典型帶動、宣傳引導等途徑,增強貧困群眾自我造血的內生動力,推動貧困群眾就業,實現穩定脫貧和可持續發展。
  • 麥蓋提縣:依託「愛心美德公益超市」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通過籌建『愛心美德公益超市』,建立『正向激勵、以獎代補』的工作機制,有效遏制了部分貧困群眾的『等、靠、要』思想。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開創團結、穩定、發展新局面。」麥蓋提縣庫爾瑪鄉黨委委員、組織員馬曉偉說。
  • 教育扶貧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富了腦袋、鼓了口袋
    教育扶貧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富了腦袋 鼓了口袋  「有了助學貸款,家裡再不用為我上大學發愁了。」廣西桂平市江口鎮胡村羅雨婷說。隨著學生資助政策的不斷完善,許多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  扶貧先扶智。
  • 茌平區楊官屯鄉:激發內生動力 助力脫貧攻堅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邢永亮 通訊員 周雪 茌平報導楊官屯鄉堅持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健全激勵機制,強化宣傳教育,改進獎補助措施,動員貧困群眾參與項目實施,增強貧困群眾底氣、激發貧困群眾志氣、提高貧困群眾勇氣,全面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 全面激發內生動力 提升貧困地區發展能力
    南疆四地州作為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既是新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和制勝點,也是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補齊的脫貧短板。今年,隨著剩餘10個深度貧困縣如期摘帽,南疆四地州基礎條件、社會事業、產業發展、基層治理能力等得到歷史性提升,貧困群眾精神面貌發生歷史性轉變。
  • 輝縣市東新莊村:文化扶貧激發內生動力
    映象網新鄉訊(記者 崔學慶 通訊員 趙丹)利用群眾文藝團隊培訓班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展示脫貧攻堅成果;藉助全民閱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豐富轄區群眾文化生活;通過文藝團隊、老年協會,開展科技文化扶貧、文藝演出、送戲下鄉……輝縣市城關辦事處東新莊村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扶貧舉措,活躍了群眾文體生活
  • 唐河縣大河屯鎮:脫貧典型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教室內座無虛席,幾十名貧困群眾正聚精會神地聽報告。講臺上,2020年河南省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大河屯鎮馬莊寨盲人殘疾青年李喜柱正生動地講述自己克服困難、學習電動車修理技術、光榮脫貧奔小康的歷程。「雖然我眼瞎了、腿瘸了,但我一直告誡自己:不當懶漢當硬漢,擼起袖子加油幹!」
  • 【領航新徵程】扶貧+扶志+扶智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領航新徵程】扶貧+扶志+扶智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原標題: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 不讓一個群眾掉隊  「扶志以自強,扶智以自立,脫貧的內生動力就會奔湧而出。」市扶貧辦人力資源處處長胡劍波說,部分貧困群眾之所以貧困,一個重要原因是精神上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因此要讓他們徹底告別貧困,首先得激發他們的志氣,做好扶志工作。
  • 寶清縣:打造「庭院經濟」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該基地對精準扶貧戶免費提供種苗,支付給貧困群眾土地租賃費和種植管理勞務費,全程提供技術指導,保障中藥材產量和質量。同時,夾信子鎮農技中心跟進回訪。4年後,順安康藥材種植基地負責回收,價格隨行就市,保底價為6.5元/斤。銷售收入扣除秧苗款後,產生的利潤70%歸貧困群眾所有,30%歸村集體所有,用於建立全村困難群眾發展產業扶持基金,重點解決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難題。
  • 豐富生活「大舞臺」激發群眾造血「強動力」
    12月14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的第十五場新聞發布會,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曲徑介紹,全省文化和旅遊系統以增強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為目標,以「志智雙扶」為重點,以持續開展「三千行動」為抓手,主動服務服從大局,全力克服疫情影響,取得了明顯成效。夯實硬體設施,提升豐富生活「大舞臺」。
  • 舒城:做好宣傳文章 激活內生動力
    近年來,舒城縣高度重視輿論宣傳,圍繞「宣、引、激」三字做文章,更加注重培養貧困群眾依靠自力更生實現脫貧致富的意識,更加注重提高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體內生動力。
  • 巴塘縣圍繞內生動力 增強群眾愛國愛黨感恩意識
    扶貧、扶智、扶志並重,持續推進「潤育工程」,組建藏漢雙語宣講團,分類開展宣教聚力、文化浸潤、文明引領、法治普及、典型示範五大行動,舉辦農民夜校等各類培訓4100餘場次,受益群眾達3.9萬人次。二是從培訓入手舉辦挖掘機操作、烹飪等技能培訓139期4012人次,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3716人。為貧困人口解決生態護林、農村環衛等公益性(類)崗位3056個。
  • 毛世平訪談(中篇):激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內生動力
    會議指出,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會議強調,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依然艱巨。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毛世平就相關話題接受本網專訪。中宏網記者:您對當前形勢下鞏固這份得之不易的成績的難點、痛點、阻點怎麼看?
  • 技能培訓讓貧困群眾捧上「金飯碗」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穩定的就業崗位和收入來源對農村貧困群眾來說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脫貧舉措。然而,缺乏勞動技能和上崗機會成為了很多貧困戶脫貧致富道路上的「攔路虎」。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近年來,各地積極將脫貧攻堅與職業技能提升有機結合,不斷加大貧困群眾就業技能培訓力度,增強貧困戶的自我造血能力,激發他們脫貧的內生動力,讓他們能夠通過自主勞動、自主經營的方式實現穩定脫貧,並最終走上致富之路。
  • 雲南永仁:「五不空閒」激發貧困群眾致富動力
    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引導和支持所有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明天,充分利用農村群眾家庭普遍擁有的人力、土地、山林、房屋、水利等資源,家家種好植物、養好動物,戶戶發展產業、增收致富,切實做到人、地、山、房、水「五不空閒」,讓群眾自力更生過上幸福美滿的小康生活
  • 福建明溪供電:「三項制度」改革 持續激發企業內生動力
    中新網福建新聞12月15日電 (葉秋雲 張德先)為增強幹部職工內生動力,克服公司人力資源短缺問題,國網明溪縣供電公司持續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全面建立「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減、用工能進能出」的管理新機制,為企業高質量趕超發展激發內生動力。
  • 嘉興經開區 激發基層治理「內生動力」
    日前,嘉興經開區塘匯街道以激發基層治理「紅色活力」為目標,全面組織開展以「黨員、幹部員工編組,定崗位、定責任、定獎懲」為主要內容的在職黨員、幹部員工「一編三定」進村社服務活動。一方面,積極組織街道80餘名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幹部員工到居住地所在村(社區)報到並認領相應崗位,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另一方面,對250餘名到社區報到黨員、機關幹部進行編組,結合志願服務內容,組織黨員幹部深入網格開展各類活動,不斷激發基層治理「內生動力」。  結合新時代「網格連心、組團服務」工作,塘匯街道在「一編三定」工作落地落實中,全面優化社區微網格長隊伍。
  • 廚師技能培訓提升群眾內生動力
    據悉,漢葭街道堅持戰「疫」戰「貧」兩手抓,想方設法降低疫情對村民就業、收入等方面的影響,此次技能培訓進一步提高了貧困群眾幹事創業的內生動力,有效促進了村民就業增收。
  • 脫貧內生動力:一個中國化的心理學概念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貧困人口的主體地位及其心理因素。中共中央、國務院及其相關部門在關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政策性文件中均多次強調「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但是「內生動力」究竟為何?如何激發?本文圍繞這些問題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