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戰連勝之後,李將軍所創造的神話終於被打破了。蓋茨堡戰役中,南方軍慘敗,從此北方的聯邦軍掌握了戰爭的主動,南軍再也無力反擊。對於此次戰役失利,李將軍主動承擔了失敗的責任,並主動要求辭去自己的軍職。但是李將軍沒有看到,落後的奴隸制度才是導致戰役乃至整個戰爭最後失敗的根本原因當時北方頒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使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變成一場解放黑奴的戰爭,將矛頭直指奴隸制度。北方因此出現空前團結的局面,眾多黑人也投入到這一場爭取自由的戰爭中。
而在南方,長期的戰爭已經使奴隸制受到重創,其社會基礎出現動搖,人民普遍出現厭戰情緒;莊園主更不敢發動黑人投入到戰爭中。戰爭的局勢已完全倒向北方軍這一邊。後來李將軍遇到了真正的對手——格蘭特。他們共同遭遇了漫長而嚴酷的戰爭聯邦軍隊攻克了里奇蒙,南軍受到重創。軍隊面臨土崩瓦解的危險。
1865年4月9日,李將軍和格蘭特再度相遇,但這次沒有相遇在戰場上,而是南方軍隊無條件投降,結束了這場歷時四年的戰爭。後來人們稱這一天為美國歷史上最美好的時刻戰爭結束後,李將軍在眾人的憐惜和感嘆聲中回到家鄉,之後他出任華盛頓學院的院長,潛心於教育事業。1870年10月12日,63歲的李將軍於家鄉維吉尼亞逝世。人們後來這樣評價這位將軍:「實際上雖然失敗,道德上卻已成功;他打了敗仗,卻保全了清白的靈魂。如果說李將軍代表傳統制度的捍衛者,代表落後的社會經濟制度,那麼格蘭特( Ulysses Simpson Grant,1822-1885)則代表蓬勃發展的新興力量。
格蘭特雖然他出身低微,家境貧寒,歷經坎坷,然而卻創造了奇蹟般的成就。1822年,格蘭特出生在俄亥俄州一個修鞋匠的家庭。與傑出的李將軍不同,他是一個各方面都很平庸的孩子。後來雖然考入西點軍校,但是在軍校中所有成績都很普通。他穿著邋遢而馬虎,沒有人會相信這樣的人今後會成為美國最高軍事統帥。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不為人所看重的平民之子,成了美利堅合眾國的救星。在密蘇裡西北地區,格蘭特因其表現出色被擢升為準將。
1861年9月,在保衛密西西比河與俄亥俄河交匯處的戰役中,格蘭特的將領智慧和風範充分顯現出來。在遇到突襲,全軍一片混亂的情況下,他沉著冷靜地指揮軍隊,於千鈞一髮之際使聯邦軍隊轉危為安。1862年在多納爾森,格蘭特指揮軍隊再次取得勝利。西線的這幾次勝利,使這個平庸的軍校學生一躍成為戰鬥英雄。出生於西部貧民家庭,做過農夫、樵夫、工人等依靠體力工作的格蘭特,對於奴隸制有著極大的憎惡之情。
代表新興階層的他,很早就秉持廢奴主義和聯邦統一的立場,內戰爆發後,他毫不猶豫地參加了聯邦軍隊。隨著戰爭的深入,聯邦軍隊連連敗退的局面終於結束。1864年7月,格蘭特率領的軍隊取得維克斯堡戰役的勝利,將南方軍分裂成兩半,並把密西西比河從南軍手中奪了回來。蓋茨堡和維克斯堡兩場戰役的勝利,挫敗了南軍的戰略計劃,鼓舞了聯邦軍隊的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