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大利亞媒體報導稱,中國產「巧媽媽(Clever Mama)」品牌的2款果凍因含有蒟蒻,存在窒息風險而在澳洲當地被召回。出於同樣原因,喜之郎2款果凍在11月15日也被澳新食品安全局通報召回。
知食君了解到,近年來,果凍引發窒息的案例屢屢發生,不少業內人士呼籲兒童避免食用果凍,歐盟、韓國、新加坡等國也出臺了果凍的限制條件。雖然中國果凍相關標準對產品規格及警示語也作出了明確規定,但至今尚未禁止在果凍中添加蒟蒻。
所謂蒟蒻(ju ruo)就是日常所說的魔芋,據了解,蒟蒻具有低蛋白質、低脂肪、高纖維、吸水性好、膨脹率高等特性,在中國和日本常被當作素食明膠替代品。但其不易分解的特性,是引起窒息風險的原因之一。
根據澳大利亞7號電視臺報導稱,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亞洲超市在售的中國「巧媽媽」品牌果凍杯因含有澳洲違禁成分,可能存在窒息危險,目前產品正在召回。
而在此之前的一周,澳新食品標準局(FoodStandards Australia New Zealand)在其官網發布信息顯示,名為My Queen Pty Ltd 的公司正對原產地為中國的360克裝喜之郎什錦果凍和360克裝喜之郎乳酸果凍發起召回,召回的原因也是有關蒟蒻果凍存在「窒息危險」,稱若食用含有蒟蒻的果凍食品,可能會引起窒息。
澳洲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提醒,蒟蒻被食用時不易分解,有關甜品「可能會卡在喉嚨裡,阻礙供氣」。因此建議消費者不宜食用相關果凍產品,應到購買點退貨,尋求全額退款。
11月28日,巧媽媽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巧媽媽產品並未出口至澳洲,對此並不知情。喜之郎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澳洲方面禁止在果凍中添加蒟蒻,此次被召回的產品屬於代購行為,並非公司行為,喜之郎產品符合中國標準,中國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
早在2002年,歐盟就決定禁止銷售和進口以魔芋作為凝膠劑的小型杯裝果凍。澳洲方面也禁止在果凍中添加蒟蒻。
雖然中國現行的果凍國標《GB19299-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果凍》對產品外包裝警示語、果凍規格大小等都做出了規定,但目前並未禁止在果凍中添加蒟蒻。
知食君查詢各電商銷售平臺發現,多個品牌包括旺旺、盛香珍、百草味、克莉絲汀、立喜樂、Tarami等均含有蒟蒻果凍產品。此外,還有一些果凍添加有魔芋粉成分。
事實上,不止含蒟蒻的果凍,小型杯裝果凍引起的孩子窒息甚至死亡事件近些年屢屢發生。知食君搜索關鍵詞「果凍窒息」發現,相關的信息報導就有10300篇。
雖然《GB 19299-2015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果凍》中規定,凝膠果凍應在外包裝和最小食用包裝的醒目位置處,用白底(或黃底)紅字標示警示語和食用方法「勿一口吞食;三歲以下兒童不宜食用,老人兒童須監護下食用」。同時對果凍規格做出規定,即杯形凝膠果凍杯口內徑或杯口內側最大長度應>3.5 cm;其他凝膠果凍淨含量應>30g或內容物長度>6cm。但這並不能避免家長確保自控能力低的兒童細嚼慢咽,多口分食。
對此相關專家指出,小型杯裝果凍的大小與兒童喉嚨相若,由於幼兒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還不完善,在進食果凍時容易出現果凍進入氣管或支氣管,形成器官異物導致窒息。雖然企業在產品包裝上做了安全性提示,但這樣的提示效果還是有限,消費者仍然難以認識到小型杯裝果凍可以使人窒息、甚至導致死亡的嚴重後果。
據了解,歐盟2004年就已禁止小包裝果凍在市場上銷售。韓國在2004年年底開始暫停銷售直徑在4.5釐米以下的果凍。新加坡則規定5歲以下孩子不能吃果凍。
中國消費者協會早在2005年就發出警示,提醒家長謹慎購買小型杯裝果凍產品,不要餵食兒童,更不要讓兒童單獨食用,並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對果凍產品的體積、形狀和包裝問題制定強制性標準,以確保果凍產品的安全性。
—
歡迎投稿與合作
知食君微信號:zhishishuo2018
——————————
微信防走失指南
舊版微信用戶:
進入公眾號頁面點擊右上角「…」
再點擊【設置 → 置頂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