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書丨青蒿首載於《神農本草經》,這是一部什麼書?

2021-01-19 吉林日報

今天被屠呦呦老師科研團隊的青蒿素又刷屏了。

青蒿這味中藥,首載於《神農本草經》,「草蒿,一名青蒿,一名方潰。」。《神農本草經》是現存最早的本草專著,與《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並稱中醫藥「四大經典」,它又是「四大經典」中專載諸藥的一部書,是當之無愧的本草學奠基之作。該書作者不詳,成書年代有爭議,但應當不晚於東漢末年。

全書載藥365種,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種,中品120種,下品125種。自其問世以來,便受到醫家重視,很多古代醫家將其簡稱為《本草經》或《本草》或《本經》。

南朝梁代著名醫家陶弘景編撰了一部《本草經集注》,對《神農本草經》加以注釋、補充,影響極大。但是遺憾的是,《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經集注》很早就失傳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神農本草經》以及《本草經集注》,是後人從北宋唐慎微編撰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及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等文獻中輯佚、整理出來的。《神農本草經》流行的版本很多,較好的版本有孫星衍、孫馮翼合輯本(1799年)、顧觀光輯本(1844年)以及日本森立之輯本(1854年)。為《四庫提要》著錄的、發揮研究《神農本草經》的專著,有明代繆希雍《神農本草經疏》、盧之頤《本草乘雅半偈》、清代徐大椿《神農本草經百種錄》等。

清代考據學大興,考據學家及醫學家們對《神農本草經》的考證研究達到了一個高潮,在此過程中又湧現出了一批《神農本草經》的註疏專著,如張志聰《本草崇原》、鄒澍《本經疏證》、張璐《本經逢源》等,這些著作雖未著錄於《四庫提要》或僅得其存目,然而都是今天研究《神農本草經》所應參考的重要文獻。

與其他中國典籍一樣,《神農本草經》也在國際上特別是東亞文化圈內有著重要地位。19世紀日本醫學家丹波元堅為森立之重輯《神農本草經》作序,說「醫經從來鮮有古本,至《本草經》而極矣。要是往聖識識相因之遺言,則後之講藥性之理者,舍此將何從焉?」重輯《神農本草經》的日本醫學家、考據學家森立之說:「夫醫之有《本草》,猶學者之有《說文》也。近世以本草為家者,大抵奉李氏《綱目》以為圭臬,不知古本草之為何物,則其弊有不可勝道者焉。」於是發奮重輯《神農本草經》,遍覽古本,校讎考異,著實可敬。這也是清代考據學影響到東亞學術思想的一個生動的事例。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瑞 編輯:董淑傑 實習編輯:崔暢

相關焦點

  • 神農本草經
    撰人不詳,「神農」為託名。其成書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論,或謂成於秦漢時期,或謂成於戰國時期。原書早佚,現行本為後世從歷代本草書中集輯的。該書最早著錄於《隋書?經籍志》,載「神農本草,四卷,雷公集注」……  《神農本草經》簡介  《神農本草經》又名《神農本草》,簡稱《本草經》、《本經》,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撰人不詳,「神農」為託名。
  • 《神農本草經》:本草源頭之作
    2020-09-11 11:21:48 來源:學習時報《神農本草經》與《黃帝內經》這兩部巨著,是中醫藥的百川之源,前者奠定了中藥學的理論基礎,後者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神農本草經》與《黃帝內經》一樣,都是我國古代先人智慧的結晶,融匯了多家經驗理論的著述。
  • 一本不輸給《神農本草經》的藥書,為什麼它的熱度卻不高?知道嗎
    若要數數中國的本草著作,相信有很多人不假思索也會脫口而出《神農本草經》(以下簡稱《本經》)《本草綱目》《唐本草》等等,如果大家還可以數出更多來,那就必須打斷大家,來談談這本「藥書」了——《名醫別錄》(簡稱《別錄》)。
  • 中國古代的《神農本草經》中的「神農氏」是什麼?
    說起中醫藥就不得不提起作為開山鼻祖之一的《神農本草經》。 神農氏大家都熟悉,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這個「炎」字就是指炎帝神農氏。根據周代史官記錄的家譜《世本·帝系篇》記載炎帝即神農氏,炎帝身號,神農代號。漢代的《淮南子》也說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號為神農,南方火德之帝。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記載「炎帝神農氏長於姜水,始教天下耕種五穀而食之,以省殺生之弊。」
  • 《神農本草經》對中藥學的價值,你知道嗎?
    相傳《神農本草經》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搜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神農本草經》系統地總結了古代醫家等各方面的用藥經驗,對已經掌握的藥物知識進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統的整理。全書共計收錄了365種藥物,正好與一年365日相合,這倒並非巧合,而是作者有意為之的結果。事實上,當時掌握的藥物數量已經遠超此數,但由於受到術數思想的影響,所以從中選取了365種藥物,「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應一日,以成一歲」。
  • 《李醫生說神農本草經》第二講紹序(上)
    慎,是謹慎;物,是指藥物;齊,是指諸多藥書,鄭氏的意思是說:對病人謹慎,對醫書的研究和學習很重要。再者是「孔衝遠引舊說雲」,孔衝遠是唐代曲阜人,孔子後人,官職為國子祭酒,孔衝遠引用舊說再次強調三世之書是什麼,三世者,一是《黃帝針灸》,二是《神農本草》,三是《素女脈訣》。康成《周禮》注,亦曰:五藥,草、木、蟲、石、谷也。
  •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本草專著
    託名於神農。 【成書年代】東漢末年(約公元2世紀)。 【主要內容】全書分為序錄(總論)與藥物(各論)兩大部分。其中,總論部分13條,簡要論述了四氣、五味、有毒無毒、配伍法度、劑型選擇、用藥原則等中藥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 神農本草經 中經
    《神農本草經》之蠡實  味甘平。  主皮膚寒熱,胃中熱氣,寒溼痺,堅筋骨,今人嗜食。久服輕身。花葉,去白蟲。一名劇草,一名三堅一名豕首。生川谷。  吳普曰:蠡實,一名劇草,一名三堅,一名劇荔華(御覽),一名澤藍,一名豕首,神農黃帝甘辛無毒,生宛句,五月採。(同上)  名醫曰:一名荔實,生河東,五月採,實陰乾。
  • 青蒿
    中藥青蒿其實是黃花蒿。而叫青蒿的植物不是中藥青蒿的正品,也不含青蒿素。《神農本草經》中的青蒿,據考證特徵描述應該是黃花蒿。《中國植物志》:「古本草書記述的「草蒿」(神農本草經)及「青蒿」(除花色淡青、淡黃色者外)與「黃花蒿」(本草綱目)無異,中藥習稱「青蒿」,而植物學通稱為「黃花蒿」A. annur Linn., 該種在不同生態環境中生長,其體態略有變異。
  • 《神農本草經》上經(上品)玉石之樸消
    神農本草經(約著成於東漢時代以前)。三卷。原言已佚,散見《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中,今有清.孫星衍等輯本若干種。本書收藥物 365 種,分為上、中、下三品,是後漢以前藥物學的總結。《神農本草經》簡介《神農本草經》又名《神農本草》,簡稱《本草經》、《本經》,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撰人不詳,「神農」為託名。其成書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論,或謂成於秦漢時期,或謂成於戰國時期。
  • 重讀本草:《神農本草經》中的「術」
    重讀本草:《神農本草經》中的「術」 整編:京城老半
  • 本草溯源:古典醫籍的「青蒿」應該就是「黃花蒿」
    本草溯源:古典醫籍的「青蒿」應該就是「黃花蒿」 在《神農本草經》中青蒿是草蒿的別名
  • 《神農百草經》簡介
    《神農本草經》又名《神農本草》,簡稱《本草經》、《本經》,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撰人不詳,「神農」為託名。
  • 神農本草經——02上經-玉石-07樸消
    《吳普》曰:樸硝石,神農岐伯雷公無毒,生益州,或山陰,入土,千歲不變,煉之不成,不可服(《御覽》)。《名醫》曰:一名消石樸,生益州,有鹽水之陽,採無時。案《說文》云:樸,木皮也,此蓋消石外裹如玉璞耳,舊作硝,俗字。
  • 神農本草經——03上經-草-07術
    編者:白、蒼二術,《神農本草經》稱「術」,列為上品,但未有白朮和蒼朮之分。至南北朝時期,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中提出,「術乃有兩種,白朮葉大有毛而作椏,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朮葉細而無椏,根小苦而膏,可作煎用。」
  • 青蒿的前世今生
    說起青蒿,大家想到最多的應該是由於治療瘧疾的青蒿素。但對於青蒿為什麼可以治療瘧疾以及其應用原理,大家應該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跟大家一起來看看青蒿的前世今生。青蒿在中國的應用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始見於《神農本草經》。
  • 《輔行訣》五行用藥對應《神農本草經》
    《輔行訣》是梁朝大賢陶弘景關於醫學的一本著作,後世爭議很大,其中用藥精妙,嘆為觀止,現在分享一段關於五行用藥分類和內經以及神農本草經的比對摘錄。《輔行訣》曰:經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氣,化生五味,五味之變,不可勝數。
  • 科普本草之【青蒿】圖文
    【歷史沿革】青蒿之名始見於《五十二病方》。
  • 倪海廈老師人紀系列——神農本草經的神髓
    神農本草經成書年代,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戰國時期,有人認為是秦漢時期
  • 神農灸道之洪爐點雪散
    2016-09-18 神農灸道 上古神農灸道《搜神記》 是一部志怪小說,搜集了古代的神異故事共四百五十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