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城外3公裡有村,曾是潞王故裡。村南有山,名為光祿。山上有廳、有殿、有祠、有廟,有一道長,抱樸歸真,睿智達觀。
晴日登頂可遠眺靈山、王母觀、掛雲山,俯瞰縣城、冶河、黃壁莊水庫。
立於冶河北岸,天晴風靜,水波不興時,可在河面看見光祿山倒影。
立冬日,道長將灑落山澗的柏子殼收集,贈我制香。
先以蜜水煮製,後陰乾密藏,酵七日後烘乾、粉碎,制香後入泥壇再酵三月。
窖藏完畢,回贈道長,焚於殿前,香味如山上松柏之盛,煙似晴日薄霧低迷。香取之以斯,復歸於斯。以香傳信,寸誠感神。
真如《祝香咒》所云:
道由心學,心假香傳。
香焚玉爐,心存帝前。
真靈下盼,仙旆臨軒。
令臣關告,徑達九天。
想起宋朝周邦彥《渡江雲》:「晴嵐低楚甸,暖回鴈翼,陣勢起平沙。」
故,名此香為——光祿晴嵐。
王母山乃太行母山,古稱房山。在海拔1200米處有一平臺,相傳為王母娘娘下凡落腳處,故稱天台山。集奇、險、靈、秀、幽於一體,有「北嶽太行」之稱。
漢武帝曾在山上建立皇家祠堂,賜山名「王母觀山」、 「天下王母祖庭」。鼎盛時期,山上道觀、寺院達數百座,有三千多出家人在此修行。
相傳王母娘娘在此得道,張果老在此修仙,袁天罡、李淳風在此推演兩千年國運興衰。它是融儒釋道於一山的道家歷史文化名山和旅遊勝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蘊,集自然風光,人文傳說和眾多遺蹟於一體。
登天台連四海曲徑通幽別洞天;
拜王母通南天接仙成道競自然。
清晨,自南天門拾級而上,穿全神廟,過觀音殿,自三天門,到甘泉寺,登王母殿,入玉皇閣。溝谷林木幽深、沁人心脾,蟲嘶鳥鳴、悅人耳目,花果盈坡,暗暗生香。
每當雨後初晴、青巒疊翠、流雲如濤。登頂王母觀,置身其中猶如登舟行海、駕雲升空,令人心曠神怡、欲神欲仙!
在此道家勝境,焚香一支,應物澄心,白雲悠悠,溪水潺潺,穿越千年,香飄人間。
人能常清靜,萬神皆悉歸。以此身向道而修,致虛極守靜篤,是多少文人雅士的夢想。
溫塘與天桂山同為國家4A景區,以得天獨厚的優質天然溫泉著名,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泉水出水溫度69攝氏度,含有氡、鋅、鎂、氯、硫等32種礦物質,是國內外罕見的高溫弱鹼氯化硫酸鹽氡泉,可調節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功能,降壓、鎮靜,對各種皮膚病有神奇療效。
相傳漢武帝面生惡瘡,久治不愈,按神示,尋白鹿,得溫泉,淘水洗面,掘泉浴身,惡瘡即愈,以為神奇。遂提筆寫下「白鹿神湯」,意指寶泉將福喜播撒人間,共同沐浴。
大型電視連續劇《換了人間》曾在此取景,講的是1949年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從西柏坡出發,進京趕考前,先來到溫塘沐浴,「要淨身洗面,迎接遠方的客人。」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 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 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 換了人間。」--《浪淘沙·北戴河》·毛澤東
如果說,老一輩的時代是苦難與輝煌,那麼新時代的人們則是幸福與甜蜜。如同此香一般,所用香藥崖柏、沉香、檀香皆以蜜酒炮製,燃時溫暖喜悅、甜蜜溫馨。
浴沂歸詠,焚香一支,聞香感恩,感恩美好時代和幸福生活。
祈:青山常在,人壽年豐,國泰民安。
霜裡佩黃金者,不貴於枕上黑甜,馬首雜紅塵者,不樂於爐中碧篆。
香之為用大矣哉,通天集靈,祀先供聖,禮佛籍以導誠,祈仙因之升舉,至返魂祛疫,闢邪飛氣,功可回天,殊珍異物,累累徵奇,豈惟幽窗破寂,繡閣助歡已耶。
古時,平山有一大勝景,有五大奇觀——「塔上建塔,樹上長樹,殿上有殿,廟中有廟,井中有井。」——這就是覺山寺。覺山寺位於古月鎮寺南坡村,脈接太行,坐東面西,四面環山,中間為平原。
寺院環境清幽,四季無風沙,氣候宜人。這裡的莊稼無論旱澇均生長茂盛,每逢傍晚,寺院煙霧繚繞,潔白如雪。
據《平山縣誌》記載:五代時有大覺禪師在此大開爐冶,僧眾從遊者千人,山氣雲光,白曉達暮。
宋元豐三年,大覺禪師創建天寧萬壽禪寺,鼎盛時期佔地八十畝。曾有過81間佛堂,72座寶剎亭,54枚功德碑,31座師祖塔,一口龍井之宏大規模。
覺山寺觀音殿前有一棵千年的銀杏樹,俗語說,「人無十全、樹無九枝」,這棵樹卻是九枝,而且樹根兩側各長出一棵小銀杏樹,一棵五枝一棵四枝加起來又是九枝。
「雪飛覺寺煙雲鎖」,「覺山暮雪」曾被譽為平山八大景之一,也是平山縣極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如今斯人已去,古蹟亦難尋,唯古樹尚存,枝繁葉茂,佇立殿旁,見證如煙往事。
取殿前銀杏、殿後松柏和香一支,在縹緲煙氣中追憶覺山雲煙的勝景。
四句燒香偈子,隨香遍滿東南。
不是聞思所及,且令鼻觀先參。
萬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斕斑。
一炷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閒。
沕沕水瀑布在天桂山景區西南沕沕水村。古為平山十景之一,俗有「沕水瀑布從天降」之說。
據記載:有泉自半山湧出,其聲勿勿傾瀉,殆數十丈,山高流深,源清泉冽,波浪似雪,噴湍如花,瀑布橫飛,如白練之經於天,白虹之飲於源。
沕沕水為天然泉水,垂直落差93米,形成天然奇觀。瀑布源自深峽石洞中,洞口茅草茂盛,荊叢掩蔽,順石階入內,高大寬敞,可容納百人。半潭玉乳,清潤甜涼,澄見其底,西南石壁下,泉水噴湧,爭奔暗洞匯入「天池」。
常年湧流,四季不竭,水質潔淨甘冽,沿絕壁飛落,「波浪似雪,噴湍如花」,「如白練之經於天,白虹之飲於源」。
春日,萬物並發。夏日,百鳥爭鳴。秋日,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冬日,天冰地坼,萬物歸藏,冰瀑高懸,如簾如柱、如花似玉,千奇百態,晶瑩剔透,實屬北方珍寶。
水簾洞遺址距今三萬年,中國第一座水力發電站,史載南有懸棺、北有龕棺。湧流不息的沕沕水,說不盡、道不完太行山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80多個景點,500多種自然植物將山谷裝扮的色彩斑斕、鬱鬱蔥蔥。
以此地青蒿、崖柏、松子合香,焚香一支,在香菸中仿佛看到:青石灰瓦的民舍,年代久遠的栓馬樁、上馬石、石碾、石磨、訴說著古樸濃鬱的太行風情。
明窗延靜晝,默坐消塵緣;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
當時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豈不清友,於今心醒然。
爐煙嫋孤碧,雲縷霏數千;悠然凌空去,縹緲隨風還。
世事有過現,燻性無變遷;應是水中月,波定還自圓。
天桂山的西面與山西的盂縣接壤,南面是著名的沕沕水生態旅遊區,北面與平山縣境內的第一高峰駝梁遙相呼應,其東面就是美麗富饒的華北平原,登上望海峰,可以遙望崗南水庫和黃壁莊水庫就象兩顆明珠一樣鑲嵌在華北大地上。
境內奇峰突起,陡壁成崖,怪石林立,拱階為棧,靄環霧繞,託雲成橋,洞泉遍布,溶巖為洞,林繁花茂,古剎重重,既有雄秀交融的天然風光,又有皇家園林的高貴氣韻和道家仙山的莊嚴氣勢及神秘色彩,俗有「皇家道院」之稱,「北方桂林」之譽。
民國21年平山縣誌料集記載,天桂山「樹林蔭蔭,嘯侶呼群,飛鳴上下,萬花競秀,五色分披。樵童牧叟,行歌互答。時而伐木丁丁,鳥鳴嚶嚶,時而風吹谷應,萬籟齊發」。
故從前平山八景之中有「天桂巖頭樵子聲」。說明天桂山曾森林茂密,灌草叢生,是環境幽深、風景秀美之地。
取山地崖柏,以蜜水煮之,制香,焚燃,花香蜜韻,輕煙繚繞,如行山澗之中,不覺高歌: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谷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徑秋高,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感格鬼神,清淨心身。
能除汙穢,能覺睡眠。
靜中成友,塵裡偷閒。
多而不厭,寡而為足。
久藏不朽,常用無障。
——黃庭堅
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
古有中山國,今有西柏坡。
寒有溫泉可慰風塵,熱有駝梁可解酷暑。
天桂山鍾靈毓秀,沕沕水風景如畫。
藏龍谷光武中興,營盤村漢武藏兵。
卸甲河將軍飲馬,萬壽寺太子剃度
龍堂溝裡常明月,雨灑甘泉竹韻清。……
這裡山雄水秀,傲然風骨。
這裡山民方言佶屈剛烈,性情鐵骨錚錚,人心忠孝仁義。
這裡雖經戰火洗禮,但屹立永恆。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吳楚多放誕纖麗之文,自古然矣。
遂,採天桂之柏,冶河之蒲,天台之蒿,沕水之艾,和合沉香、蒼朮、琥珀、龍腦、乳香等成香。
以滹沱河之泥做壇,窖藏三月,燃之。
味悲壯蕭瑟,煙濃烈剛健,如巍巍太行,浩浩滹沱。
想起張志平先生《鄉戀·平山頌》:
平山亙古成宏圖,山洞取火,蒲吾溯源。
中山立國,大佛威嚴,四百裡長城蜿蜒,天下風光盡佔。
烽火歲月聽驚雷,南溝播火,古月起兵。
捨身成義,毀家紓難,一萬年勝地壯麗,血脈綿延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