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西歐少數民族語言政策研究 ——以加泰隆尼亞、巴斯克、威爾斯和蘇格蘭地區為例* 周靈霞

2021-02-15 民族文化研究
當代西歐少數民族語言政策研究
——以加泰隆尼亞、巴斯克、威爾斯和蘇格蘭地區為例*

周靈霞

(倫敦大學 亞非學院,英國 倫敦 WC1H 0XG)

[摘 要] 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巴斯克以及英國的威爾斯和蘇格蘭都屬於本國內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域,都在本地區推行雙語教育和地區語言復興運動。文章結合語言學與政治學相關理論,以語言民族主義和歷史結構分析為概念和理論框架,構建地區語言政策多維度研究模型,對4個地區內的歷史語言政策演化以及現在的地區語言復興和雙語教育進行梳理和對比,進而分析地區內語言運動、雙語教育、語言民族主義和地區獨立運動之間的關係。研究認為語言政策在與國家整體發展目標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應該考慮不同地區發展的需要。一方面要繼續加強國家通用語推廣和國家民族認同,警惕民族分裂主義,同時也要通過有效的語言政策緩解語言衝突和民族矛盾,採取語言立法等措施明確少數民族語言的傳承方式,回應少數民族對於保護自己本族語言的訴求。

[關鍵詞] 語言復興;雙語教育;語言民族主義;語言政策與規劃

一、西歐國家語言政策概述

當代西歐絕大部分國家都是多語言多民族國家,語言多樣性指數較高。儘管一些國家是語言意識形態上的單語制國家,例如法國和葡萄牙,政府只規定一種官方語言,分別是法語和葡萄牙語,但是人口中佔相當大比例的人群仍是雙語甚至多語者,雙語或多語仍廣泛存在於語言實踐中。還有一些國家,例如西班牙和克羅埃西亞,憲法同時規定了國家官方語言和地區官方語言。雖然歐洲地區語言豐富多樣,但是現代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大多伴隨著對本國內少數民族語言的壓制,可以說,語言同化是歐洲資本主義國家歷史語言政策的意識形態基礎。英語、西班牙語、法語、德語和義大利語在成為各自國家的官方語言和/或通用語的過程中,都曾出現地區少數民族語言因國家語言政策對其不同程度的壓制而逐漸失去活力。然而,20世紀末以來,尊重和維護語言多樣性成為主流語言意識形態,歐洲各國開始關注本國內少數民族語言的保護和發展,以及少數民族的語言權利。歐洲委員會也於1992年通過《歐洲區域或少數民族語言憲章》,提出「在私人和公共生活中使用地區性語言或少數民族語言是一項不可剝奪的權利」,並規定籤署國應當採取大規模行動,在教育、司法、行政和公共事業、文化經濟社會活動、境外交流等方面來保護和發展地區性語言或少數民族語言。[注]

儘管西歐各國和歐盟紛紛立法保護區域或少數民族語言,但歐洲多民族國家的語言問題並未因此而得到徹底解決,因為民族語言問題往往和其他民族問題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並且少數民族語言的復興和保護政策的具體執行也困難重重,結果也並不都盡如人意。同時,最近10年西方世界見證了捲土重來的又一波民族主義浪潮,[注]民族地區獨立運動和分裂主義也開始重新抬頭,而以語言為工具的民族主義政治理念與活動,即語言民族主義,[注]在一些國家和地區依然盛行。一方面,在以尊重多元文化和語言的意識形態下,少數語言保護和母語教育正在挑戰主流語言的霸權地位;另一方面,在語言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下,一些民族分裂主義者以語言為政治工具,將地區語言問題和衝突泛政治化,從而引起政治爭端,影響區域穩定甚至國家安全。因此在這股民族主義返潮中,語言問題,特別是少數語言和主流語言、地區語言和國家語言之間的衝突問題,以及語言政策和國家安全之間的關係,格外值得關注和研究。[注]

本文選取的4個地區——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和巴斯克以及英國的威爾斯和蘇格蘭,因其在針對地區民族語言和國家官方語言的雙語教育和少數民族區域自治和民族國家認同方面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一直以來都受到語言學、教育學和政治學學界的關注。在巴斯克和威爾斯推行的雙語教育也常常被作為在國家語言為主導的少數語言地區語言復興的成功範例;而近些年加泰隆尼亞和蘇格蘭地區皆因民族主義和分裂主義高漲,分別於2017年和2014年進行了獨立公投,成為歐洲政治焦點。

4個地區具有對比研究的基礎共性,即均屬於歐洲民族國家內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域;擁有不同於現所屬國的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民族語言,以及高度的區域自治權;均強調對本地區語言的官方認可、保護和復興並推行雙語教育。而這4個地區之間的差異性表現在其雙語教育分別代表了強勢、弱勢以及相對均衡的不同模式,並且語言政策執行力度以及雙語教育效果不盡相同,同時每個地區語言運動和地區分裂運動之間的關係也錯綜複雜。因此,對這4個地區的語言政策進行縱向和橫向系統梳理,從歷史、經濟、語言和社會等多維度進行對比分析,對於我們正確認識和解釋民族語言政策和民族地區穩定之間的關係,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以及現實借鑑意義。

二、地區語言使用及歷史概述(一)加泰隆尼亞和巴斯克與西班牙的語言衝突歷史

加泰隆尼亞人、巴斯克人以及加利西亞人是西班牙3個「歷史民族」。其中,加泰隆尼亞和巴斯克是西班牙歷史上地區自治訴求最強烈的兩個地區,同時也從西班牙馬德裡政府手中獲得了相對較高的自治權。西班牙在歷史上曾並存過多個王國和多種語言。從18世紀起以卡斯蒂利亞語為標準體的西班牙語地位逐步上升並成為西班牙的官方語言,在隨後中央政府推行的大一統語言同化政策的壓制下,其他民族語言失去官方地位,並被禁止使用。1857年,西班牙政府頒布莫亞諾法,規定西班牙所有教育體制必須使用卡斯蒂利亞語。從1923年到1975年,德裡維拉和佛朗哥獨裁政府禁止所有少數民族語言在公共領域、媒體、宗教儀式以及教育領域使用。儘管卡斯蒂利亞語單語教育通過強制推行逐漸在全國範圍得到了普及,但這並未帶來統一的國家身份認同和民族同化。恰恰相反,正是由於這些對民族語言進行壓制的高壓政策,激發了在這些語言地區的自下而上的民族語言復興運動和語言民族主義意識。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隨著佛朗哥統治時期的結束和地方自治的實施,各民族語言相繼恢復了在本地區官方語言的地位。

(二)威爾斯和蘇格蘭與英國的語言衝突歷史

在歷史上,威爾斯和蘇格蘭分別都是獨立的王國,但與英格蘭戰爭和衝突不斷。威英和蘇英分別於1536年和1707年籤訂協議實現議會聯合,最終實現王國間的完全合併。在19世紀中末期,隨著愛爾蘭自治運動的發展,威爾斯和蘇格蘭也出現了要求自治的政治訴求。1925年,以在歐盟建立威爾斯獨立國為政黨最終目的的威爾斯黨成立,而蘇格蘭支持自治的民族勢力也於1934年組建蘇格蘭民族黨。1997年的權力下放公投讓威爾斯人和蘇格蘭人成功獲得了內政自治權,分別重新組織了自己的議會。同加泰隆尼亞語和巴斯克語一樣,威爾斯語和蘇格蘭蓋爾語也因為歷史上英國所推行的壓制地區語言的高壓政策以及英語作為唯一教育語言的推廣而逐漸失去活力,甚至處於瀕危狀態,但是地方政府從未放棄對當地語言的支持和保護。

(三)四個地區所具有的共同特徵

綜上所述,本研究中的4種語言——加泰隆尼亞語、巴斯克語、威爾斯語以及蘇格蘭蓋爾語都曾經或現在仍擁有本地區的主流和/或官方地位,但同時又都有被所在民族國家中央政府壓制和禁止的歷史。在20世紀後期,隨著歐洲政局的變化以及民族地區自治政策的恢復,4種語言又重新獲得了官方地位和不同程度的官方支持。

加泰隆尼亞、巴斯克、威爾斯以及蘇格蘭4個地區具有以下6個共同特徵:

(1)具有高度自治權;(2)在歷史上和/或至今都與其所屬國有激烈的權力鬥爭,曾有過或正在進行不同規模的地區獨立運動;(3)都屬於典型的國家語言在本地區內佔強勢地位,地區語言屬於國家內的少數族群語言,但具有官方地位和地區歷史文化價值的雙語/多語區域;(4)地區語言和國家語言之間的語言距離較大,兩種語言的單語者不能直接進行有效交流;(5)4個地區的地方政府都在推行以保護和復興本地區民族語言為目標的雙語教育;(6)地區語言和國家語言由於其特殊的歷史和社會文化因素,在不同語域內仍存在較強的競爭關係,地區身份認同和國家身份認同之間也有或強或弱的衝突。加泰隆尼亞和蘇格蘭地區內民族主義和分裂主義高漲,並分別於2017年和2014年進行了獨立公投,而巴斯克和威爾斯地區目前在政治上相對平穩安定。

三、地區語言使用和語言政策多維度模型對比分析

本研究以語言民族主義為概念框架,以Tollefson[注]針對語言政策研究的歷史結構分析為理論框架,[注]以文獻研究為主要研究方法,對4個地區及其所屬國官方機構公布的人口、語言使用及經濟等調查數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本、現有學者專著和研究文獻以及傳統媒體和社交媒體的信息進行梳理、分析和提煉,在此基礎之上,構建地區語言保護與雙語教育政策多維度分析模型,從地區經濟實力(相對所屬國)、地區語言活力、語言保護立法力度、語言政策執行力度、語言復興及雙語教育效果以及地區獨立傾向6個因素為比較維度,對4個地區的語言使用和語言政策進行分析。

其中,地區經濟實力以地區GDP、人均GDP、人均購買能力等為參照指標;地區語言活力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提出的語言活力與語言瀕危狀況評估方法中的6項主要指標以及UNESCO對其中3個地區語言的評估為參考係數;地區語言保護立法以立法時間、立法數目、立法規格等為指標;語言政策執行力度以政府在項目設施、教師培訓、教材編寫等方面的投入為指標;語言復興與雙語教育參考地區語言使用、雙語學校或項目以及學生的數量以及雙語者數量的變化;地區的獨立傾向參考地區選舉和公投結果、地區人口社會調查中的針對獨立的態度、地區的獨立政治活動、地區執政黨的政治主張等方面。

通過多維度模型框架下的研究數據對比分析,得到如下結果(表1):

表1 地區語言保護與雙語教育政策多維度分析模型

(一)地區經濟實力、人口語言面貌及地區語言活力

加泰隆尼亞自治區位於西班牙的東北部,以巴塞隆納為首府。根據2013年人口普查數據,地區人口為752萬人,大部分居民為雙語者,其中98%會西班牙語,80%會加泰隆尼亞語。地區人口中近一半日常用語為西班牙語,三分之一使用加泰隆尼亞語,十分之一使用雙語。加泰隆尼亞自治區人均GDP為29,966美元,高於西班牙全國水平(24,000美元),是西班牙最富裕、工業化最高的地區之一。加泰隆尼亞語(以下簡稱為加語),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從公元4世紀起就在加泰隆尼亞地區使用。

巴斯克自治區位於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部,人口210多萬,是西班牙經濟水平最高的自治區,人均GDP甚至高於加泰隆尼亞,為39,130美元。地區的官方語言為巴斯克語和西班牙語。根據2014年巴斯克自治區政府的官方統計,巴斯克語和西班牙語雙語者佔當地總人口的36.4%,被動雙語者佔19%,西班牙單語者佔45.1%。巴斯克語是一種孤立語言,不屬於西班牙及周邊其他地區語言所在的拉丁語族和印歐語系。UNESCO將巴斯克語列為「語言活力脆弱/不安全(vulnerable)」。

威爾斯位於英國西南部,總人口約為300萬,人均GDP 25,603美元,遠低於英國總平均水平41,602美元。根據2011人口普查數據,19%的人口會說威爾斯語。威爾斯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和威爾斯語。威爾斯語屬於凱爾特語族,直到19世紀中期,都是本地區內大部分人口的第一語言,並具有悠久和強勢的文學傳統。但是從19世紀中後期開始,隨著教育系統以及英文作為唯一教育媒介語的確立和當時英國所推行的壓制地區語言的高壓政策,威爾斯語的使用人數和範圍快速下降,幾乎消亡,直到「二戰」以後,威爾斯語復興運動的興起,才使其語言活力得以提升。雖然根據目前UNESCO的評估,威爾斯語為「脆弱/不安全」,但是威爾斯官方報告顯示,通過近30年的威爾斯語言復興運動,會說威爾斯語的人數從1981年的50,400人增加到2011年的570,000人。[注]

蘇格蘭位於英國北部,人口為529萬,約佔英國總人口的9%,2015年蘇格蘭人均GDP為43,410美元,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蘇格蘭的官方語言是英語、蘇格蘭語和蘇格蘭蓋爾語。蘇格蘭語和英語同屬於日耳曼語族,在語言學特徵和歷史演化方面都有緊密聯繫,也有學者認為蘇格蘭語是古英語的一種方言。[注]蓋爾語屬於凱爾特語族,是蘇格蘭最古老的本土語言之一。18世紀末以前,蘇格蘭高地和北方諸島主要說蓋爾語,但之後逐漸為英語所取代。到20世紀90年代,說蓋爾語的人只佔蘇格蘭總人口的1%左右,主要集中在蘇格蘭高地西北部的外赫布立群島。2011年蘇格蘭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有30%的蘇格蘭人會說蘇格蘭語,主要集中在蘇格蘭低地地區,而63%的蘇格蘭人完全不會蘇格蘭語。蘇格蘭大部分人口說帶有蘇格蘭口音和語言特徵的英語。UNESCO將蓋爾語列為「確定瀕危/確有危險(definitely endangered)」,將蘇格蘭語列為「脆弱/不安全」。

分析結果顯示,地區經濟實力和當地語言活力並無直接關係,同時,也不是語言保護復興運動成敗的關鍵因素。

(二)地區語言保護立法的歷史及現狀

1907年,加泰隆尼亞研究院成立,並著手加語的標準化運動,之後加語在加泰隆尼亞地區的主流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加語的官方地位曾在菲利普五世、卡洛斯三世以及20世紀初獨裁政府當政被剝奪,但在被禁期間都伴隨著當地民眾的反抗和語言復興運動。[注]1979年加泰隆尼亞重新獲得全面自治,憲法明確了加語和西語同屬的官方地位。1983年通過的語言法規定加泰隆尼亞中小學學生必須同時學習卡斯蒂利亞語和加泰隆尼亞語。1994年,西班牙憲法法院批准了加語沉浸式教學模式,將其納入積極歧視(Discrimination Positive)的措施之列,認為這是糾正語言發展不平衡狀況的有效辦法。自此,加語教育得到了更加迅速的發展。[注]現行的《加泰隆尼亞自治條例》是2006年6月經公民投票通過的,它取代了1979年制定的自治條例。新條例規定,同西班牙語一樣,公民「有義務」掌握加語,以鞏固加語在公共管理領域的「正式用語和首要用語」,以及作為「交流和教學用語的地位」。

歷史上的巴斯克民族建立過屬於自己的王國,但是後來被併入卡斯蒂貴族控制的西班牙王國。在19世紀近代民族主義運動的影響下,巴斯克人的民族主義意識被喚醒,1931年,巴斯克爆發民主革命,實現自治。之後的佛朗哥獨裁政權奉行民族同化的語言政策,禁止在公開場合講巴斯克語,同時,大量西班牙語母語者移民到巴斯克地區,加上西班牙語在教育體制內的推廣以及現代媒體的迅速發展,導致巴斯克語快速式微。1975年佛朗哥死後,巴斯克自治政府成立,通過了《巴斯克自治區法》,其中第六條確定了巴斯克語的官方語言地位。自此,巴斯克語的使用和發展有了很大的改觀。1982年通過的《巴斯克語規範法》規定學生有接受母語教育的權利,同時規定除西班牙語外,小學階段和中學階段學生還必須學習巴斯克語。一年以後,自治區政府又通過了《雙語教學法》,在中小學大力推廣雙語教育,針對不同的教學語言、語言培養目標以及教學對象制定了完整的教學規範。

早在1890年,威爾斯地方政府就對教授威爾斯語的學校給予了經濟補貼。1944年的教育法案讓家長第一次可以有教育選擇,並進一步促成了1947年第一所公立威爾斯語小學在Llanelli的建立。威爾斯語通過1988年教育法案成為教學體系中的「核心科目」。而1993年頒布的《威爾斯語言法案》最終確立了威爾斯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地位。

1918年《教育法案(蘇格蘭)》要求地方教育部門「全力支持蓋爾語地區內進行蓋爾語教學的學校」,第一次承認了蓋爾語在教育中的合法地位。1980年,在《蘇格蘭教育法案》中繼續保留了這一規定。2005年通過的蓋爾語法案是蘇格蘭議會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明確蓋爾語教育規範的立法文件。[注]2010年6月,蘇格蘭政府頒布了蓋爾語語言計劃,要求公共機構制定自己的語言計劃,將蓋爾語納入機構體制,進而創造雙語公共環境。2013年,蘇格蘭政府發表題為《蘇格蘭的未來》的白皮書,描繪了一個獨立的蘇格蘭的願景和特徵。白皮書中再次明確蓋爾語和蘇格蘭語的官方地位以及對蓋爾語復興的支持。蘇格蘭大學內開始重視對蓋爾語和蘇格蘭語的研究,並且提供了相關學位。

(三)語言政策執行與雙語教育

根據加泰隆尼亞政府官方數據,目前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73%的學校全部教學活動都用加語開展,25%的學校開始嘗試使用加語作為教學語言的新課程,學生中81%在接受加語教育,19%接受雙語教育。在中學階段,有三分之一的學校採用加語為所有課程的教學語言,三分之二的學校兩種語言同時使用。[注]2016年的官方語言使用調查數據顯示,加語的學習和使用人數呈穩定上升趨勢。1983年,加泰隆尼亞總人口中53.1%的人能聽懂加語,而到2013年,這一比例上升到83.2%,同時會說和會寫加語的人數分別為615萬和500萬,比1986年增加了260萬和340萬。另外,有281萬人把加語視作在偏愛程度和使用範圍方面的首要語言。2013年的官方語言使用調查數據顯示,加語的學習和使用人數呈穩定上升趨勢。

巴斯克地區的中小學有3種雙語模式,分別是:(1)弱勢雙語教育,即課堂教學語言採用西班牙語,巴斯克語是第二語言教育,只作為一門教學科目;(2)均衡雙語教育,巴斯克語和西班牙語各佔課堂教學語言的50%。數學和讀寫技能課程使用西班牙語授課,實踐性課程採用巴斯克語作為教學語言;(3)強勢雙語教育,巴斯克語是主要的教學用語,西班牙語作為一門語言課程。第三種模式在設計之初原本是針對巴斯克語母語學生,但是隨著巴斯克語地位的提升,以及相對而來的學習需求的增加,大量西班牙語母語家庭選擇將孩子送入到該模式的學校,接受巴斯克語沉浸式教育。[注]除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規範教學模式外,巴斯克政府對雙語教育的大力支持還體現在積極培訓雙語教師並進行巴斯克語教材開發,因為雙語教育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師和教材的保障。同時,巴斯克自治政府還在學校推行了巴斯克語標準化計劃(Ulibarrii program)項目,鼓勵學校根據本校巴斯克語使用情況提出5年語言教育計劃和年度教學目標,向政府申請相關資金。地方政府對學校的計劃申請進行審核批准後,資助項目並對項目的進展和結果進行考評。此外,政府還通過設立獎學金、研究基金以及組織學術會議的方式來鼓勵學術界對巴斯克語、雙語和多語教育的關注和研究。[注]在巴斯克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廣巴斯克語的政策下,使用巴斯克語的人數有了明顯增加。同時,市場的強大力量也在影響巴斯克語的使用和發展,改變著巴斯克地區的語言生活和語言景觀。作為西班牙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巴斯克自治區有更多的就業機會,這提升了巴斯克語在語言市場上的價值。潛在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回報可以為巴斯克語學習者提供更大的動力。根據巴斯克政府2014年官方數據,巴斯克語使用者從1981年的22%上升到2011年的36.4%。同時,增長最大的人群是年輕人,在20歲以下的人群中,70%以上的人會巴斯克語。1983~1984年間,進入巴斯克語沉浸式項目學習的學生人數佔所有學生總數的14%;而在2013~2014學年,這一數字上升到76%。在16~24歲的人群中,60%會巴斯克語,其中,一半為新使用者,即母語或者家庭語言非巴斯克語的人群,通過在巴斯克語沉浸式教育系統下習得巴斯克語。

威爾斯的雙語教學模式相對靈活,根據學校地區的人口和語言使用情況不同而有不同模式。如果超過一半的宗教教育和其他基礎教育科目是使用威爾斯語教學,則該學校被歸為威爾斯語學校。因此威爾斯語學校既包括強勢雙語教育,即威爾斯語作為主要教學用語,英語作為語言科目,也包括傳統意義上的雙語教育,但科目並沒有明確限定。在一些「雙語學校」,大部分科目仍用威爾斯語教授。同時,威爾斯也有以英語為教育媒介語的英語學校,提供威爾斯語作為一門外語學習。根據威爾斯政府官方統計學校人口普查數據,在中小學階段,威爾斯語學校佔所有學校總數的25%~32%,學生人數佔總學生人數的20%~25%。其中中學學生人數較為穩定,小學生人數有明顯增長,並且在3~29歲人群中,會說威爾斯語的人數持續增加。[注]研究顯示,大部分人口對威爾斯語持有正面和積極態度,並且對威爾斯語教育的需求在逐年上漲,其中包括很多家庭語言為英語的學生家長。[注]

蘇格蘭政府在語言政策上執行力度不足,因此在社會效應和教育效果上與威爾斯地區較為成功的雙語教育還有很大差距。在蘇格蘭,儘管接受蓋爾語教育的學生總數在過去10年內有所增加,但總數仍然相對較少。根據蘇格蘭政府官方數據,2016年學年只有3,050名小學生選修蓋爾語課,不到小學生總人數(377,382)的1%,而在中學階段學蓋爾語的學生人數甚至遠遠小於小學人數,只有842人。在蘇格蘭地區的2056所小學中,只有60所小學實施了蓋爾語教育,除格拉斯哥和外赫布裡群島的6所小學用蓋爾語作為教學語言以外,其他的學校都是設有蓋爾語課程或班級的英語學校。在數量不足的問題之外,蓋爾語教學質量也不容樂觀。研究顯示,在蓋爾語學校學習的學生極少能夠擁有流利的蓋爾語水平,並且在畢業後幾乎很少再使用蓋爾語。[注]蘇格蘭地區蓋爾語英語雙語教師以及課程資源嚴重匱乏是影響雙語教育的發展和質量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蓋爾語地區相對落後,沒有發達的經濟產業和工作機會,蓋爾語所附帶的經濟價值較低,蓋爾語母語者往往不願意留在本地區成為雙語教師;另一方面,蘇格蘭政府低估了對蓋爾語教師的需求,在資金支持、教師培訓以及課程資源方面投入不足,不能滿足學校和學生的實際需要。蘇格蘭的雙語教材大多是翻譯英語教學資料而成,而且未得到及時更新,不僅不契合本地特有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特點,並且不符合時代的要求。[注]

從以上4個地區的例子可以看出,語言教育和語言推廣的成功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又需要自下而上的動力和呼應。政府對地區語言的復興發展以及地區雙語教育提供的良好制度保障、資金支持、師資配置,以及合理評估系統,對自治區內雙語教育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溫和的推行方式和較高的語言經濟價值更能贏得語言政策的利益相關者——自治區內民眾的支持和呼應,為政策的成功執行進一步奠定基礎。

(四)地區獨立傾向

2017年,加泰隆尼亞舉行了獨立公投,43%的人口參加了投票,其中92%支持加泰隆尼亞脫離西班牙,成立自己的共和國。之後加泰隆尼亞地方政府單方面宣布獨立。雖然過去20年中,加泰隆尼亞地區執政黨在有保守主義傾向(公民黨)和激進主義傾向(共和左翼,社工黨)的政黨之間更換,但是黨內的政治精英們在推廣加語的語言政策上卻有更多的一致性,這就保證了加語「正常化」運動的持續順利開展。對加泰隆尼亞地區語言態度的研究顯示,受訪民眾對加語的評分高於西班牙語。並且,即使在當前加語情況穩定,也並不缺少政治支持的情況下,對於相當大數量的加語使用者來說,加語還是面臨著威脅。[注]

巴斯克自治區目前執政黨為巴斯克民族黨。巴斯克在佛朗哥統治時期曾出現過極端分裂主義恐怖組織埃塔(ETA),其在1958年以來所進行的恐怖事件造成約800人傷亡,但自地區享有充分自治權和民主化以來,埃塔組織的民眾支持率下降至3%,並遭到大部分巴斯克人民的強烈反對和抗議。2011年,埃塔宣布該組織將永久放棄武裝鬥爭。巴斯克目前的政治局面相對穩定,最新的民調結果顯示,超過五分之四的民眾不支持巴斯克地區獨立。[注]

威爾斯目前執政黨為不帶有民族主義和分裂主義傾向的威爾斯工黨,地區穩定程度較高。在2014年BBC組織的一次公眾態度調查中,僅有不到10%的威爾斯人表示支持威爾斯成為獨立國家。[注]

蘇格蘭執政黨為具有強烈獨立傾向的蘇格蘭民族黨,曾於2014年領導了蘇格蘭全民獨立公投,儘管以55%反對獨立、45%支持獨立的投票結果失敗告終,但仍未放棄。現今在英國政府的反對下,執政黨仍在積極策劃第二次公投。但是語言問題從未成為蘇格蘭獨立公投和運動的政治訴求或藉口,這也呼應前人對蘇格蘭民族主義的研究,即,蘇格蘭民族認同主要表現在相對獨立的行政和法律制度層面,語言因素在蘇格蘭民族主義中不起重要作用。[注]

四、結 語

近代歐洲民族國家的理想建構模式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種文化,一種語言」。Habermas[注]認為,歐洲民族國家大多是建立在少數族群被邊緣化和壓迫同化的基礎之上,其在民族語言建構中的主導性操作策略是藉助國家的力量,採取單一語言制的語言政策,以強制同化的方式實現民族語言的一體化。而20世紀後期和21世紀見證了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和多元化世界格局的形成,多語和多元文化已經成為主流意識形態。支持和保障民族語言權利是一個國家民族團結穩定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壓制和剝奪民族語言權利是民族衝突、民族分裂的充分而非必要條件。語言相對其他因素的外顯性讓其往往成為民族政治訴求的重要目標,因此在民族主義思潮重新抬頭的全球化時代,如何判斷和區分地區語言運動是後民族主義時代的合理訴求還是民族分裂主義的藉口和政治武器變得更具有挑戰性。在民族文化和身份認同過程中,相對於推行單語教育,具有更好效果的是雙語教育,尤其在是少數民族語言獲得官方承認的地位並且主流國家語言具有市場價值的條件下。

從本文研究結果可以看出,民族地區在保護當地語言的政策方面往往有各自不同的政治目的、語言意識形態、執行力度以及政策成效。同樣具有較強獨立傾向的加泰隆尼亞和蘇格蘭,其語言立法和政策執行力度以及雙語教育成效卻截然不同;而作為有很強地區語言保護立法和執行力度的巴斯克和威爾斯,卻並沒有較強的獨立傾向。保護和復興本地區語言的政策背後並不一定存在著分裂主義的意識形態。因此,語言運動及語言立法和民族分離不應該被簡單解釋為原因和結果的關係,一個地區的語言政策往往受到這個國家民族政策的制約和影響。另一方面,語言保護和雙語教育的成功和當地政府的經濟實力無必然關係,而是跟政府的重視程度和實際支持密切相關,不僅是在立法層面上,更關鍵的是在政策實施過程中所提供的資金和師資保障。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化的國家,我國憲法規定了國家推廣通用語言——普通話的政策,同時也賦予了少數民族使用自己本民族語言的權利。我國的語言政策呈現主體多樣和多元一體的特徵,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和規範化的核心內容上保持穩定,通過語言的顯性功能,加強國家民族認同,同時體現了對語言多樣性的認可,以及對少數民族語言的認可。我們應該吸取上述4個地區的經驗和教訓,在語言政策與國家整體發展目標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應該考慮本國國情和地區差異,以及不同地區的發展需要。一方面要繼續加強國家通用語推廣和國家民族認同,警惕民族分裂主義,避免發生以維護語言權為藉口的分裂國家的行為;同時也要通過有效的語言政策緩解語言衝突和民族矛盾,採取語言立法等措施明確少數民族語言的傳承方式,回應少數民族對於保護自己本族語言的訴求。

Multi-dimens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language policies in Catalonia, Basque, Welsh and Scotland

ZHOU ling-xia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 London, WC1H 0XG, Great Britain)

Abstract: Adopting theories both from sociolinguist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this research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comparative study on regional language policy,language revitalization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atalonia,Basque,Welsh and Scotland,four of the autonomous regions in Spain and UK respectively,where linguistic conflicts exist,and local governments have been putting effort in protecting their own regional languages and promoting bilingual education.Under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linguistic nationalism an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ollefson’s historical-structural approach,a multi-dimensional analytical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campaigns,bilingual education,and the independence movement in those four regions.The result of the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re is no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language protection campaigns and the region’s separatist movements.Developmental needs of different region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planning and policy-making.While the promotion of the national language is essentia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unified national identity and potentially in prevention of regional separatism,language policy makers should be responsive to the public demand from the minority language communities to protect their own languages,and legislate and enforce proper language policies so as to pacify the language conflicts and tension in those regions.

Key words: bilingual education; language revitalization; linguistic nationalism;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作者簡介]周靈霞,女,河北保定人,倫敦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社會語言學、雙語教育、語言戰略與語言政策研究。

相關焦點

  • 加泰隆尼亞等地區民族主義者積極活動,為佛朗哥政權下臺埋下伏筆
    西班牙國內民族主義最為凸顯的代表地區為加泰隆尼亞地區和巴斯克地區。早在二十世紀初,加泰隆尼亞地區便存在自治的要求,而阿方索十三世直到1914年才同意讓加泰隆尼亞成立聯合體。1917年夏,巴斯克地區的三個省的議員團也曾提出恢復巴斯克特權的請求,而國會冷漠以待。1918年12月,加泰隆尼亞地區的議員們也曾向國會提出完全自治的要求,而該請求再次被國會否決。直到1932年,第二共和國給予加泰隆尼亞地區自治的地位。
  • 歐洲一些富裕地區鬧獨立,包括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原因為不願與國家...
    歐債危機爆發給這些地區帶來兩難。它意味著各國中央政府再次集中權力,以削減國家預算。地區機遇受到了擠壓,富裕者正被迫買單。」    ——歐洲政策中心研究主任約瑟夫·揚寧    歐盟思想的先驅、瑞士人丹尼斯·德·魯日蒙的本意是現有歐洲國家間合作,而非讓歐盟充斥一些獨立的小國家。
  • 權力下放與分離主義的內在邏輯 ——基於英國和西班牙五個地區的比較分析
    進入21世紀以來,沉寂一時的分離主義在民主、公投的旗號下迅速抬頭與推進,而蘇格蘭和加泰隆尼亞的分離運動則可謂是此波公投分離風潮的典型。更重要的是,蘇格蘭公投和加泰加泰隆尼亞公投均引發了一個共同的理論問題,即為什麼在權力下放之後,不同地區的地方認同和雙重認同會呈現上升趨勢,甚至出現了分離公投?
  • 歐洲分離主義地圖:加泰隆尼亞獨立成功,將引無數後繼者效仿
    上周五,加泰隆尼亞地區議會投票宣布獨立。隨後西班牙參議院通過緊急方案,授權中央政府直接接管加泰隆尼亞地方政權。    英國:蘇格蘭  部分蘇格蘭人希望脫離英國,一度巨型公投,但在2014年舉行的公投中,因55%的選民反對獨立而罷休。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後,由於大部份蘇格蘭人主張留在歐盟,蘇格蘭獨立的要求再度浮現。  英國:威爾斯  威爾斯的獨立運動始自十九世紀中葉,根據在1997年舉行的公投,大多數威爾斯人仍主張留在英國。
  • 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心病
    在此後不久,由於法蘭克王國一分為三逐漸喪失了對巴塞隆納伯國的統治地位,於是持續300年的加泰隆尼亞文化塑造運動開始,加泰隆尼亞語言文字也在這一時期出現。而在1210年,西班牙的阿拉貢王朝與加泰隆尼亞的聯姻為後世西班牙統一奠定了基礎。但由於文化的迥異,加泰隆尼亞即便是被賦予了極高的自治權依舊顯得格格不入,並在歐洲三十年戰爭中爆發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 宋全成 族群分裂與宗教衝突:當代西方國家的民族分離主義
    一、當代西方國家民族分離主義的表現形式    當代西方國家的民族分離主義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大體上可以分兩類:  一是與殖民主義歷史記憶相關聯的民族分離主義,以英國的北愛爾蘭問題和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獨立運動為代表。限於篇幅,本文僅以英國北愛爾蘭問題為例。
  • 蘇格蘭第二,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為何一直要鬧獨立?
    二戰結束後,歐洲為一體化努力了數十年,才將絕大多數國家聯繫起來,打造成一個集貿易、關稅、市場、貨幣、政治於一體的聯盟組織,也就是今天的歐盟。但是在歐盟一些國家內部,分裂卻時時上演。除了英國的蘇格蘭外,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也不時叫嚷著要舉行獨立公投。
  • 加泰隆尼亞獨立運動為何愈演愈烈
    「加獨」運動絕非是對2014年9月蘇格蘭公投的簡單模仿,這已經是近五年來當地政治精英第三次提出獨立訴求。為何加泰隆尼亞人堅持和西班牙分家?因此,加泰隆尼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語言、風俗和政治法律傳統,和西班牙其他地區有很大區別。直至今日,加泰隆尼亞人都以自己「血統純正,信仰堅定」而自豪,加泰隆尼亞人的民族優越感也在此時植根發芽。然而,加泰隆尼亞獨特的政治體制和文化傳統在近代成為西班牙王國中央集權打擊的對象。
  • 說說加泰隆尼亞的獨立
    歐洲很多國家其實都不大,可在他們內部,僅有的幾個種族之間,還是打打鬧鬧,有的打急了還要鬧獨立,這種情況在西歐幾個大國都有,比如德國的巴伐利亞,法國的科西嘉島,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和巴斯克,英國的北愛爾蘭。比利時這個國家夠小的了吧,北部佛蘭芒人與南部的法語區瓦隆人之間關係就很緊張,去年還搞出個全民公決,差點就分裂了。
  • 談談語言世界中奇蹟般的存在——巴斯克語
    不如先來聽一首巴斯克語歌曲,體驗那世外桃源的風情最近西班牙國內加泰隆尼亞地區的獨立公投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當然這得益於巴薩和皇馬在世界球迷心目中的地位
  • 英國留學不是只有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你需要了解一下
    英國是由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和英格蘭組成,在選擇英國留學的地區時,很多同學把目標鎖定在英格蘭地區,感覺英格蘭才是首選,特別是以倫敦為中心,倫敦因其在政治、經濟、人文、娛樂、科技發明等領域上的卓越成就,而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都市,所以一直是很多學生嚮往的城市。
  • 加泰隆尼亞只個開始?歐洲竟還有那麼多地方也想獨立
    蘇格蘭民族黨領袖兼蘇格蘭首席部長斯特金此前已經呼籲,在英國脫歐塵埃落定之際舉行二度公投決定是否要脫離英國並重新申請加入歐盟。自1998年以來,蘇格蘭地方政府已經獲得了高度的自治權,在醫療、教育、環境和司法領域都自成一體,只是外交和防務仍歸倫敦方面代管
  • 樹人語言學校專為華人子女開設中西英+巴斯克語網課
    Josep Maria Argimon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根據加泰公共衛生部的研究報告,第三波新冠疫情或將在2021年1月份到來。 根據最新數據統計,加泰隆尼亞地區新增病例數量與此前保持同一水平,未出現惡化的信號。但根據歐洲疾控中心消息,由於各國在即將到來的聖誕節假期放鬆了限制措施,可能導致社交流動性增加,從而導致可能的感染情況繼續增多。
  • 歐洲人的邊界糾紛和獨立意識
    分為奧地利和匈牙利兩部分。在1918年,帝國分裂為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和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王國(1929年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南斯拉夫(Yugoslavia) - 於1918年、1929年在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黑山王國的基礎上建立。
  • 加泰隆尼亞自治區鬧獨立產生的後果!GDP連續三年落後於馬德裡自治區
    2017年西班牙負責經濟政策的領導層的換屆為馬德裡的經濟做出了貢獻,而加泰隆尼亞自治區在之前一直保持第一的位置。1980年,西班牙14.8%的GDP的來自馬德裡,而今天是19.3%。加泰隆尼亞的經濟體重幾乎與40年前一樣(19.1%-19.0%)根據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的數據,加泰隆尼亞自治區的國內生產總值為2368.14億歐元,馬德裡為2401.29億歐元。這是7月份發布的最新數據。
  • 蘇格蘭和北愛爾蘭都鬧獨立,為何威爾斯卻從來不鬧獨立?
    很多人都說,蘇格蘭和北愛爾蘭都在鬧獨立,為什麼威爾斯就老老實實的呢? 英國脫歐這件事影響其實很大,英國脫歐中支持率為52%,不支持的也高達48%,可以看出英國脫歐這件事也遭到了英國民眾的很大反對,即便是支持脫歐的英格蘭地區,也有人反對脫歐,威爾斯也是這樣,在2019年就有反對脫歐的威爾斯人也出來遊行,甚至要求威爾斯獨立出去,但這些與蘇格蘭和北愛爾蘭鬧獨立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 抗疫宅家系列之~慢品西班牙王國17個自治區之~巴斯克地區(自治區)
    在疫情期間相繼推出慢品義大利、法蘭西、瑞士、德國、奧地利、荷蘭和比利時後,今天我們走進南歐發達的國度,唐吉訶德的故鄉~西班牙王國。雖然新冠抗疫西班牙整體表現的不盡人意,但作為世界旅遊大國,我們一定要帶大家慢品西班牙之17個自治區。包括位於西班牙境內的巴斯克自治區、納瓦拉,以及位於法國境內的北巴斯克。該地區為巴斯克人聚居地,通行巴斯克語。
  • 加泰隆尼亞為何想從西班牙獨立?
    有人分析:巴薩是加泰隆尼亞的自己人,西班牙國家隊對加泰隆尼亞來說則是外人。加泰隆尼亞與西班牙的關係非常糟糕,其糟糕程度甚至大於蘇格蘭與英格蘭的關係。蘇格蘭是想脫離英國獨立,但更多的是希望與英國(英格蘭)和平分手,兄弟一場好聚好散。很多蘇格蘭人的觀點是:和英格蘭做了幾百年的兄弟,也到了分家的時候了。加泰隆尼亞則一直認為自己本就不該是西班牙的一部分,很多加泰隆尼亞人傾向獨立。
  • 西班牙與加泰隆尼亞的恩怨情仇,揭開加泰隆尼亞鬧獨立真相!
    二戰結束後,歐洲為一體化努力了數十年,才將絕大多數國家聯繫起來,打造成一個集貿易、關稅、市場、貨幣、政治於一體的聯盟組織,也就是今天的歐盟。但是在歐盟一些國家內部,分裂卻時時上演。除了英國的蘇格蘭外,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也不時叫嚷著要舉行獨立公投。
  • 西班牙的「自治區」比省大,加泰隆尼亞自治區就管轄4個省
    公元前12世紀,腓尼基人在伊比利亞半島上地中海沿岸地區建立了殖民地。從公元10世紀開始,掌握了鐵器冶煉技術的凱爾特人向四周擴張,並逐漸進入了西班牙大部分地區,原來操伊比利亞語的部落逐漸被排擠和同化,至今只有生活在庇里牛斯山脈一帶的巴斯克人仍然保留著與古代伊比利亞語相似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