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行書快寫,楷書慢寫」的提法呢?

2021-01-17 著名書畫家張言好

漢字的書寫演變是向簡潔、快速、便捷的方向發展的,篆、隸、真、行、草也就是書法的演化結果!楷書由隸書往方正、整齊方向演變而出,具有法度,可做楷模!行書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也是由篆、隸演變而來,楷書書寫不便捷,章草則有隸書的波磔,所以行書應時而產生,相比楷書多了映帶勾連,書寫快速!

柳公權《神策軍碑》局部

然而我們學習書法的時候,卻又有「行書慢寫,楷書快寫」的說法,對這個問題要準確理解,從大的方面說,行書的書寫速度通常要比楷書的書寫速度快,這是因為行書的筆畫及筆畫書寫順序與楷書有所不同,有映帶勾連,便於快速流利地寫出;楷書筆畫完備,且筆畫間相對獨立,不過楷書雖然沒有映帶勾連,但是筆畫與筆畫間有內在的互應,這是學習者必須重視的方面!「行書慢寫」是針對行書字體而言,要求勿過於快以致於流滑,導致線條缺乏筆力!「楷書快寫」同樣是針對楷書而來,要求寫楷書時勿過慢,導致運筆遲滯,這樣的話,筆畫會臃腫無力,缺乏活力!

張裕釗新魏碑楷書

楷書以端正莊重為要旨,它的結構與筆法是融合篆、隸、行、草諸長而成。以筆法為例,由篆書的藏鋒、隸書的波磔、行草的鉤連,歸納演變為楷法的撇、捺、點、鉤、挑,字形美觀易識,利於實用;行書運筆以流暢、爽利為主,講究縱放得勢,橫宕取妍,四面幅射,虛實結合,筆斷意連。在運筆過程中既要注意楷書點畫和體勢的運用,更要注意草書中省略與使轉的借鑑。既不像楷書運筆那樣沉穩舒緩、節奏分明,也不像草書運筆那樣放縱飛動、隨意而發,似人行走中的「閒庭信步」,又如「行雲流水」。

米芾行書

所以啟功先生曾說:「行書宜當楷書寫,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書宜當行書寫,其點畫顧盼始不呆板」,主要講得是字法,但其中也包含著速度的問題。實際上行筆速度的快與慢是個相對的概念,不能千篇一律的要求,因為同一個字裡不同的筆畫書寫速度也不同,快與慢要根據字體適度才行!

故而行書慢寫,就是要從容俊逸,去燥氣;楷書快寫,就會靈韻自生,以避免遲滯呆板。行書適當寫的慢一點,更顯沉穩內斂與法度精神;楷書寫得快一點,更顯字法老到和筆法練達!書法的書寫速度比節奏更重要,它可以改變書法作品的形貌氣韻,甚至會帶來質的變化,行筆有快有慢,有實有虛,有正有欹,有圓有方,有妍有拙,才能有無窮變化的線條出現,寫出優秀的書法作品!

對於已經有很深書法功力的人來說,已經用筆自如,在寫楷書、行書時都會自如的快慢運筆,所以我認為「行書快寫、楷書快寫」其實是對剛學習行書或剛練習楷書的朋友們而言的,當然這個提法對所有人演習楷書、行書甚至草書,都有參考價值!

沈尹默行書

相關焦點

  • 從楷書到行書,應該如何過渡?
    除了運用中鋒和側鋒以外,行書書寫有時還可根據需要偶爾使用偏鋒,以求得異樣的效果。相比較而言,行與楷的顯著不同就是書寫時行書運筆的速度快於楷書。就這麼一快,使得行書表現出諸多風姿來。當然,從實用角度看,不快不足以提高速度,不足以提高工作效率;從藝術角度看,書寫速度加快使得線條變化多姿,粗細、曲直、枯溼、燥潤、濃淡、虛實都得以表現,令人看來有豐富多彩、心曠神怡的感覺。
  • 楷書向行書轉化的節點
    書法史上因變而創出新意的範例屢見不鮮:秦相李斯變大篆為小篆、獄隸程邈變小篆為隸書(意出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洪丕謨著《點擊中國書法》第45頁),東漢王次仲變隸書為楷書(意出湖南美術出版社,桂第子譯註《宣和書譜》第46頁),後漢劉德昇變楷書為行書(意出湖南美術出版社,桂第子譯註《宣和書譜》第61頁),漢末張芝快寫楷書為草書(意出湖南美術出版社,桂第子譯註《宣和書譜》第61頁),還有釋亞棲列舉的
  • 怎麼寫行書最耐看?
    來源: 書法臨池 舉報   1、書體流暢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
  • 從楷書到行書,過渡技巧掌握好,才能揮灑自如!
    楷書如何才能正確過渡轉化成行書呢? 蘇軾曾說過,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這種說法其實生動地反映出了三種字體給大家最直觀的感受。我們練習楷書,要保證筆畫的細節呈現出楷書字體的靜態之美,要通過筆法把骨架、形態和細節生動地呈現出來。
  • 成年人要想練字,應該先練楷書還是行書?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成年人要想練字的話,是應該和小時候一樣,一筆一划的從楷書開始練,還是直接練行書呢?  我想大部人會「默認」從楷書開始練,畢竟這符合我們的思維習慣。而且我們都曾被大人灌輸過「楷書是走路,行書是跑步,必須先學會走路才能跑」的觀念。
  • 跟著田英章學楷書的,一般都寫不了行書
    跟著田英章學楷書,一般都寫不了行書。有些朋友可能會說:楷書寫好了,寫熟練了,把遊絲引帶表現出來,自然就能寫好行書,這和田老師有什麼關係?還真不是這麼一回事。為什麼跟著田英章老師學楷書還可以,到了行書這裡就不行了呢?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
  • 學生如何把規範字寫得又快又好?
    學生如何把規範字寫得又快又好?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正確了解一下楷書的「本真」。筆尖離開紙之後的運行軌跡筆尖離開紙之後的運行軌跡楷書是完全靜態的嗎?相對於行書和草書,楷書是靜態的字體。但是楷書雖然一筆一畫交代分明,卻不是完全靜態的,從筆勢上來看,實為「靜中有動,筆筆呼應」,楷書對於筆勢連貫和運筆節奏的要求極其講究。所以說,不能簡單憑直觀上就認定楷書為靜態字體。
  • 關於練字:是先學習楷書還是行書,你真的懂了嗎?
    練字先學習楷書還是還是行書的問題困擾了很多人,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一聊練習應該從什麼書體開始比較合適。楷書和行書都是實用性比較大的書體,它們之間有相通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同。因為楷書有楷書的特點,行書也有行書的特點。
  • 行書入門要領
    行書書法相對於楷書來說,在書寫速度和用筆上都有所不同,書寫速度加快,用筆也不像楷書那樣筆筆逆鋒,筆筆回鋒收筆。但是,行書也有行書的特點和規律,學習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 既實用又能快寫的字體,初學者怎麼練易於速成,要明白這3大技巧
    既實用又能快寫的字體,初學者怎麼練易於速成,要明白這3大技巧。現在有很多人想練字,特別是想練練「能快寫、易於識別」的字體,因為實用,實用就得快寫,就得易於識別。這種字體,就是「行楷」,或者叫「行書」(比行楷稍微活潑的連筆字)。
  • 平時怎麼快寫?如果零基礎,怎麼才能速成一手漂亮的行楷行書?
    平時怎麼快寫?如果零基礎,怎麼才能速成一手漂亮的行楷行書?都知道,平時寫字需要快寫。很多人的願望是:既能寫快了,還能寫漂亮了。那麼,就需要用到一種字體:行楷,或者行書。這種字體的特點:連筆字、瀟灑活潑。如果沒有楷書基礎,能否速成一手漂亮的行楷行書呢?
  • 怎麼看待有些人認為行書的地位高於楷書的說法?
    認為行書的地位高於楷書的主要依據是行書有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等高大上的稱號,而楷書則沒有分出個第一、第二、第三的名號!「楷」實為「楷模」也,是書法裡的模範書體,楷書書寫有毛病很容易被挑剔,而行書、草書有毛病則容易遮醜,會被不少人說成是個性,所以不少書法家有了一定楷書書法基礎就寫行書、草書不再在楷書上用功夫,美其名曰行書、草書易有自己的風格,表達書寫者的性情!我們觀察一下各種字體《石鼓文》、《李斯小篆》、吳昌碩臨石鼓文等等難道沒有書法家的性情?
  • 為什麼歐體名家普遍寫不好行書?
    歐陽詢《張翰思鱸帖》/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此作是典型的歐體行書,與歐楷風貌有內質關聯,幾乎字字都逃不出歐陽詢楷書的身影,筆筆皆有楷,基本就是把楷書寫快的結果,而事實上行書和楷書技法、審美、意趣等各呈體系。黃自元楷書可見,黃自元楷書就工整漂亮而言,也沒多大爭議,我們再看看黃自元的行書,粗線條一團黑,折筆、收筆不得法,比楷書差遠了,幾乎快接近老乾體了!
  • 行書有哪些入門要領?做到這三點即可
    在書法家眼中,行書書法相對於楷書來說,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書寫速度與用筆上有所不同,行書在寫這個字的時候會加快書寫速度,用筆上不會與楷書要做到筆筆回峰收筆。但是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是學會楷書並不會寫行書,學會行書並不會寫楷書,而且它們之間各有各的行書特點及規律,在學習方法上還會有很大的不同。
  • 「歐楷十傑」之三李淼不僅寫的一手精湛楷書,還寫的一手飄逸行書
    提到「歐楷十傑」,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10位也都是田英章老師的得意弟子,既然是田英章老師的得意弟子,寫得一手精湛的楷書,自然不在話下,但是這10位未必都能夠寫得一手精湛的行書,似乎作為「歐楷十傑」之首的夏梁就見不到她的行書,其作為「歐楷十傑」之三的李淼卻與眾不同,不僅寫得一手精妙的楷書,而且還寫得一手飄逸的行書,這行書真讓人興奮,甚至比他的拿手本領楷書還要精湛,還要耐看,連其師傅田英章老師都讚不絕口
  •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隸書秦始皇用小篆統一文字之後,為了適應當時社會越來越多的記事需要,於是產生了一種在小 篆的基礎上省易快寫的應急字體「隸書」。今草是由章草演變而來的,是章草的繼續,是楷書的快寫 體、便體 ,從東漢末年流傳至今。這種草書體勢連綿,一筆到底,一氣呵成,脫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隸 書筆畫形跡,上下字常相勾連。今草書寫起來靈活流暢,簡易快速,但往往難以辨認。狂草興於唐代,是在今草的基礎上寫得更加放 縱,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
  • 現代常用漢字的行草字帖欣賞,楷書行書雙體對照,不可錯過的好帖
    行書或是行草書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徵,這個特徵也是有異於楷書的,就是我們常說的連體字,行書和草書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行雲流水的特徵,字與字之間存在連筆的行為。這種行為是自然的運筆結果,而非有意為之。怎樣才能寫好行書或是草書,或者是連筆字呢?我認為最好的方式還是尋找前人的行書或草書的帖子進行臨摹,也就是練字。
  • 楷書紮實後,如何再練行書?
    雖然不同書法家的行書面目各異,如王羲之行書有王羲之的風格,米芾行書有米芾的風格,趙孟頫行書有趙孟頫的風格,不一而足,但基本筆法的運用和變化卻大同小異。歸納起來,大致有「六變」。
  • 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的區別
    因為篆書筆劃複雜,寫起來費事,傳說當時的獄吏程邈因罪被關在監獄裡,他把大小篆的筆劃和結體作了簡化,把篆書筆劃的圓轉改為方折。便於書寫,速度也可以快些了。  隸書從秦經西漢到三國,在楷書創造成熟和通行以前都使用它。但其形體卻時有變化和美化。西漢的隸書還保持秦代的遺風,到東漢,特別是末期,就趨於工整細巧。結體平扁,筆劃裡邊出現了波磔(漢字中的捺),形成了漢隸的基本形態。
  • 著名書法家王鏞:動不動說你寫個楷書來看看的人很可笑!
    現在書法圈內有一種人,堅持楷書為書法基礎,甚至認為只有楷書才是正宗,只有會寫楷書的才是書法家。但是持有這種觀點的人注意了,可能有些片面。著名書法家王鏞先生認為,動不動說你寫個楷書看看的人很可笑。他說,不是說楷書是草書的基礎,也不是說楷書是行書的基礎,這麼說都是有問題的。為什麼呢?從書體產生歷史來看,我們現在看西漢的草書已經比較成熟了,西漢簡牘裡的草書,在好幾種簡牘裡它已經佔到了80%多了,那時候沒有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