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書寫演變是向簡潔、快速、便捷的方向發展的,篆、隸、真、行、草也就是書法的演化結果!楷書由隸書往方正、整齊方向演變而出,具有法度,可做楷模!行書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也是由篆、隸演變而來,楷書書寫不便捷,章草則有隸書的波磔,所以行書應時而產生,相比楷書多了映帶勾連,書寫快速!
然而我們學習書法的時候,卻又有「行書慢寫,楷書快寫」的說法,對這個問題要準確理解,從大的方面說,行書的書寫速度通常要比楷書的書寫速度快,這是因為行書的筆畫及筆畫書寫順序與楷書有所不同,有映帶勾連,便於快速流利地寫出;楷書筆畫完備,且筆畫間相對獨立,不過楷書雖然沒有映帶勾連,但是筆畫與筆畫間有內在的互應,這是學習者必須重視的方面!「行書慢寫」是針對行書字體而言,要求勿過於快以致於流滑,導致線條缺乏筆力!「楷書快寫」同樣是針對楷書而來,要求寫楷書時勿過慢,導致運筆遲滯,這樣的話,筆畫會臃腫無力,缺乏活力!
楷書以端正莊重為要旨,它的結構與筆法是融合篆、隸、行、草諸長而成。以筆法為例,由篆書的藏鋒、隸書的波磔、行草的鉤連,歸納演變為楷法的撇、捺、點、鉤、挑,字形美觀易識,利於實用;行書運筆以流暢、爽利為主,講究縱放得勢,橫宕取妍,四面幅射,虛實結合,筆斷意連。在運筆過程中既要注意楷書點畫和體勢的運用,更要注意草書中省略與使轉的借鑑。既不像楷書運筆那樣沉穩舒緩、節奏分明,也不像草書運筆那樣放縱飛動、隨意而發,似人行走中的「閒庭信步」,又如「行雲流水」。
所以啟功先生曾說:「行書宜當楷書寫,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書宜當行書寫,其點畫顧盼始不呆板」,主要講得是字法,但其中也包含著速度的問題。實際上行筆速度的快與慢是個相對的概念,不能千篇一律的要求,因為同一個字裡不同的筆畫書寫速度也不同,快與慢要根據字體適度才行!
故而行書慢寫,就是要從容俊逸,去燥氣;楷書快寫,就會靈韻自生,以避免遲滯呆板。行書適當寫的慢一點,更顯沉穩內斂與法度精神;楷書寫得快一點,更顯字法老到和筆法練達!書法的書寫速度比節奏更重要,它可以改變書法作品的形貌氣韻,甚至會帶來質的變化,行筆有快有慢,有實有虛,有正有欹,有圓有方,有妍有拙,才能有無窮變化的線條出現,寫出優秀的書法作品!
對於已經有很深書法功力的人來說,已經用筆自如,在寫楷書、行書時都會自如的快慢運筆,所以我認為「行書快寫、楷書快寫」其實是對剛學習行書或剛練習楷書的朋友們而言的,當然這個提法對所有人演習楷書、行書甚至草書,都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