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行書的地位高於楷書是沒有任何依據的說法,我國書法歷史悠久,主要有「篆、隸、真、行、草」五種書法字體,每一種字體的產生與巔峰期都有其所屬的年代,都有珍貴的代表性作品,只有欣賞角度不同,沒有藝術地位高低的不同!
認為行書的地位高於楷書的主要依據是行書有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等高大上的稱號,而楷書則沒有分出個第一、第二、第三的名號!歷代書法大家基本上都擅長行書,秦漢後各位大書法家大都有行書作品傳世,因為篆書、隸書、楷書相比之下書寫較慢,草書書寫較快,其中篆書、草書不易認識,那麼五種字體中行書的書寫快慢適中,易認易識,實用性最強,既能創作中堂、對聯、條屏等大作品供廳堂裝飾,也能在親友書信來往中應用,古人的書札中也不乏書法精品,行書既然應用廣泛,流傳下來的作品必然多,當然精品就多!
有的人簡單地把楷書定性為書法的基礎更是無稽之談,楷書是五種字體成熟最晚的一種,各種筆畫最多,筆法最為完備,法度最為嚴謹,能把楷書寫到登封造極才會自成一體!「楷」實為「楷模」也,是書法裡的模範書體,楷書書寫有毛病很容易被挑剔,而行書、草書有毛病則容易遮醜,會被不少人說成是個性,所以不少書法家有了一定楷書書法基礎就寫行書、草書不再在楷書上用功夫,美其名曰行書、草書易有自己的風格,表達書寫者的性情!
我們觀察一下各種字體《石鼓文》、《李斯小篆》、吳昌碩臨石鼓文等等難道沒有書法家的性情?《曹全碑》、《張遷碑》、《乙瑛碑》等難道沒有書寫者的性情?《九成宮醴泉銘》、《顏勤禮碑》、《玄秘塔碑》、《南宮縣學記》等,就楷書來說,楷書是有法度的,筆法是有內涵的,筆畫之間是有內在聯繫的,歐體如森森矛戟、顏體如寬博仁厚、柳體如剛直平正、趙體如翩翩風度等,怎麼能認為楷書就沒有性情,就比行書遜色呢?小楷中的《洛神賦十三行》字跡秀美,落落大方,如何說沒有性情呢?
所以認為行書地位高於楷書是沒有依據的,行書有三大代表作,楷書也有四大字體,只不過是每個人喜好不同、見識不同、理解不同而已,每一種書法字體都能表達性情,楷書是寓情於法;行書乃蘊法於情,不管楷書、行書或草書,都是以法為根本,以情為神採的!作為書法愛好者或者書法創作者,我們需要敬畏歷代前輩留下來的珍貴書法經典,不要把各個字體分什麼三、六、九等地位高低,只能說自己喜愛什麼字體,然後自己主攻這種字體,以期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