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有些人認為行書的地位高於楷書的說法?

2020-12-16 著名書畫家張言好

有人認為行書的地位高於楷書是沒有任何依據的說法,我國書法歷史悠久,主要有「篆、隸、真、行、草」五種書法字體,每一種字體的產生與巔峰期都有其所屬的年代,都有珍貴的代表性作品,只有欣賞角度不同,沒有藝術地位高低的不同!

認為行書的地位高於楷書的主要依據是行書有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等高大上的稱號,而楷書則沒有分出個第一、第二、第三的名號!歷代書法大家基本上都擅長行書,秦漢後各位大書法家大都有行書作品傳世,因為篆書、隸書、楷書相比之下書寫較慢,草書書寫較快,其中篆書、草書不易認識,那麼五種字體中行書的書寫快慢適中,易認易識,實用性最強,既能創作中堂、對聯、條屏等大作品供廳堂裝飾,也能在親友書信來往中應用,古人的書札中也不乏書法精品,行書既然應用廣泛,流傳下來的作品必然多,當然精品就多!

王羲之《蘭亭序》局部

有的人簡單地把楷書定性為書法的基礎更是無稽之談,楷書是五種字體成熟最晚的一種,各種筆畫最多,筆法最為完備,法度最為嚴謹,能把楷書寫到登封造極才會自成一體!「楷」實為「楷模」也,是書法裡的模範書體,楷書書寫有毛病很容易被挑剔,而行書、草書有毛病則容易遮醜,會被不少人說成是個性,所以不少書法家有了一定楷書書法基礎就寫行書、草書不再在楷書上用功夫,美其名曰行書、草書易有自己的風格,表達書寫者的性情!

我們觀察一下各種字體《石鼓文》、《李斯小篆》、吳昌碩臨石鼓文等等難道沒有書法家的性情?《曹全碑》、《張遷碑》、《乙瑛碑》等難道沒有書寫者的性情?《九成宮醴泉銘》、《顏勤禮碑》、《玄秘塔碑》、《南宮縣學記》等,就楷書來說,楷書是有法度的,筆法是有內涵的,筆畫之間是有內在聯繫的,歐體如森森矛戟、顏體如寬博仁厚、柳體如剛直平正、趙體如翩翩風度等,怎麼能認為楷書就沒有性情,就比行書遜色呢?小楷中的《洛神賦十三行》字跡秀美,落落大方,如何說沒有性情呢?

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局部

所以認為行書地位高於楷書是沒有依據的,行書有三大代表作,楷書也有四大字體,只不過是每個人喜好不同、見識不同、理解不同而已,每一種書法字體都能表達性情,楷書是寓情於法;行書乃蘊法於情,不管楷書、行書或草書,都是以法為根本,以情為神採的!作為書法愛好者或者書法創作者,我們需要敬畏歷代前輩留下來的珍貴書法經典,不要把各個字體分什麼三、六、九等地位高低,只能說自己喜愛什麼字體,然後自己主攻這種字體,以期有所成就!

王羲之《黃庭經》局部
顏真卿《自書告身帖》局部
柳公權《神策軍碑》局部

相關焦點

  •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認為漢字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所依據的材料是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原始社會晚期的仰韶文化遺址發現的陶瓷上的刻劃符號。半坡遺址距今有六千年的歷史,所以認為漢字有六千年的歷史。第二種說法認為漢字距今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 楷書、行書……到底要選哪種字體練?
    如今,練書法的群體越來越多,喜愛書法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書法字體也是豐富多彩各有千秋,楷書、行楷、行書等傳統字體,再加上近年來網絡上出現的各類網紅字體,看的人既心動,又不知從何下手,這麼多的字體到底要選哪種練呢?即便是如此變化多樣的字體,怎麼選也會有一個大致的方向。
  • 從楷書到行書,過渡技巧掌握好,才能揮灑自如!
    楷書如何才能正確過渡轉化成行書呢? 蘇軾曾說過,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這種說法其實生動地反映出了三種字體給大家最直觀的感受。我們練習楷書,要保證筆畫的細節呈現出楷書字體的靜態之美,要通過筆法把骨架、形態和細節生動地呈現出來。
  • 關於練字:是先學習楷書還是行書,你真的懂了嗎?
    練字先學習楷書還是還是行書的問題困擾了很多人,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一聊練習應該從什麼書體開始比較合適。楷書和行書都是實用性比較大的書體,它們之間有相通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同。因為楷書有楷書的特點,行書也有行書的特點。
  • 如何理解「行書快寫,楷書慢寫」的提法呢?
    楷書由隸書往方正、整齊方向演變而出,具有法度,可做楷模!行書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也是由篆、隸演變而來,楷書書寫不便捷,章草則有隸書的波磔,所以行書應時而產生,相比楷書多了映帶勾連,書寫快速!柳公權《神策軍碑》局部然而我們學習書法的時候,卻又有「行書慢寫,楷書快寫」的說法,對這個問題要準確理解,從大的方面說,行書的書寫速度通常要比楷書的書寫速度快,這是因為行書的筆畫及筆畫書寫順序與楷書有所不同,有映帶勾連,便於快速流利地寫出
  • 跟著田英章學楷書的,一般都寫不了行書
    跟著田英章學楷書,一般都寫不了行書。有些朋友可能會說:楷書寫好了,寫熟練了,把遊絲引帶表現出來,自然就能寫好行書,這和田老師有什麼關係?還真不是這麼一回事。為什麼跟著田英章老師學楷書還可以,到了行書這裡就不行了呢?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
  • 楷書向行書轉化的節點
    書道中人的回答多是教人「自悟」,因為如何由楷轉行「只能意會不可言傳」,連古今書論專著和教科書都似乎在迴避這個問題。不是書家不想「言傳」,也不是書論專著和教科書不想寫明,而是因為行書的書寫靠臨場發揮而時刻充滿著變數,規律模糊、寫法不一,似乎有「說不清道不明」的箇中因由。同時這又是個歷史遺留問題,要不,晚清藝術理論家劉熙載不會在其名著《藝概-書概》中如是說:「行書行世之廣,與真書略等、篆隸草皆不如之。
  • 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的區別
    三國時曹魏保存下「三體石經」一種,其中吳寫篆有些成就。這以後真書(楷書)興起,各家書派都趨向楷書。唐朝篆書只有李陽冰頗有功夫,宋元寫篆之人漸多,還出現了不少篆書刻石、治印、說文之類的書。有名的書家趙孟頫有碑刻篆書傳世。明李冬陽、清鄧石如是當時的大名家,以氣勢磅礴的筆墨,氣度恢宏的風雅,學漢碑額,並有創新,改變了唐朝以來的死板細圓的玉筋體。
  • 從楷書到行書,應該如何過渡?
    側鋒也是書寫時常常用到的,清人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中說:「正鋒取勁,側鋒取妍。王羲之《蘭亭》取妍處時帶側筆。」由此可見,根據需要時而用側鋒書寫,也能獲得《蘭亭序》那樣的頓挫生姿、妍美無比的效果。除了運用中鋒和側鋒以外,行書書寫有時還可根據需要偶爾使用偏鋒,以求得異樣的效果。相比較而言,行與楷的顯著不同就是書寫時行書運筆的速度快於楷書。就這麼一快,使得行書表現出諸多風姿來。
  • 楷書過渡到行書,就得這麼練!
    很多書友以楷書為入門基礎,在練習了一段時間想過渡到行書時,發現存在困難,不是轉折生硬就是連帶僵直,本應書法情性的書體,在自己手中卻怎麼看都彆扭。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種楷書向行書過渡的方法,希望對大家的書寫訓練有所幫助。
  • 成年人要想練字,應該先練楷書還是行書?
    小時候你要是敢在作業裡寫行書,老師能罵死你  但問題是,長大以後沒人管你了。從楷書開始練的話,很費時間,而且你也不知道該練到什麼程度才能改練行書。  而且練著練著你會發現,楷書和行書好像不是一個套路的。很多楷書寫的很棒的人,一寫行書就會變得很「幼稚」,甚至稍微寫潦草點兒就崩了。  所以成年人想練字的話,到底該怎麼辦?
  • 他是70後書法家,楷書勝過「二田」,行書比「啟功體」更有神韻
    徐朝江,1977年出生在安徽省天長市,是一位地道的農民, 家境貧寒,但他卻是一位不甘落後的人,喜歡書法是在農村老家春節寫春聯開始受到老者的啟發,然後開始苦練,尤其愛好楷書,靠著長期不懈的自學和臨摹,慢慢地他的書法得到了周圍朋友和鄰居們的廣泛認可。
  • 鋼筆楷書和行書可以同時練嗎?
    鋼筆楷書和行書可以同時練嗎?有網友問題鋼筆楷書和行書可以同時練嗎?鋼筆書法是可以楷書和行書同時練習的,因為我們上學的時候都學習過楷書,有一定的楷書的功夫了,但是也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如果你以前基礎不是很好,還是建議你先練習一種書體,我還是推薦先練習楷書。
  • 掌握結構,從楷書過渡到行書,不要太輕鬆(立梯形3)
    在寫立梯形的漢字時,務必注意:在寫完左邊後,右邊的第一筆要 微微 高於左邊,最後一筆要 微微 低於左邊。創:立刀旁是字的最高和最低點。「倉」字化捺為點,以便讓右對齊,撇劃舒展。注意立刀旁兩豎布白均勻。「到」的行書,也是立梯形下圖中,第二個「到」是行書。第三個字橫劃上揚角度不夠。第四個字「至」的上部寫太大,不緊湊。時:「日」部短,「寸」部長,保持立梯形。「日」的第二橫與「寸」的橫斜對齊,主筆是「寸」的橫,一定要寫誇張,注意點的位置。
  • 「書法問集」97、怎麼才可以寫好顏體行書,有哪些好的建議?
    顏真卿的行書不好學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著名大書法家,書法史上地位前五。顏真卿也是楷書四大家之一,歷史上很多書法家都學習過顏真卿的楷書。顏真卿楷書的碑和帖不少,非常方便學習。為什麼學顏真卿的行書卻不多?
  • 著名書法家王鏞:動不動說你寫個楷書來看看的人很可笑!
    現在書法圈內有一種人,堅持楷書為書法基礎,甚至認為只有楷書才是正宗,只有會寫楷書的才是書法家。但是持有這種觀點的人注意了,可能有些片面。著名書法家王鏞先生認為,動不動說你寫個楷書看看的人很可笑。我們從書法史上來看,我們現在應該清楚,楷書是最後形成的一種書體,實際楷書是把草書、行書寫規範化,寫工整,然後變成一筆一划的一個規範的書體,楷書最後才形成。其實關於「楷書是草書行書基礎」的論斷,有它形成的原因——北宋著名書法家、文學家蘇東坡有「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的著名書論。
  • 楷書紮實後,如何再練行書?
    雖然不同書法家的行書面目各異,如王羲之行書有王羲之的風格,米芾行書有米芾的風格,趙孟頫行書有趙孟頫的風格,不一而足,但基本筆法的運用和變化卻大同小異。歸納起來,大致有「六變」。
  • 怎麼寫行書最耐看?
    來源: 書法臨池 舉報   1、書體流暢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
  • 楷書與行書的差別,筆畫順序不同,你知道嗎?
    書寫楷書時,要求一筆一畫,且有規定的筆畫順序,而在練習行書時,常常會連帶筆畫,改變了楷書的筆畫順序,使得書寫更加快捷,字勢更趨於變化,現將行書常用的連筆方法和筆順變化列出,便於學習。 1、虛連法 筆畫之間不相連,卻有連帶之勢,即筆斷意連。
  • 前外長楊潔篪,22幅行書楷書作品欣賞,網友:可與書法家論高下
    如果單從楷書來看,楊潔篪外長的楷書已經可以稱之為自成一體了,他融合歐楷和柳楷的筆法。楊外長的楷書字體端莊大氣,平穩有力,直中求曲,曲中有直,間架結構嚴謹秀美,富有格局美,力感美,氣勢美,結構美,自然美。他的楷書功力在與一些專業的書法家相比較,也是不輸正宗品質。毫不誇張的說,恐怕有些專業書法家的楷書功力與楊潔篪的楷書書法相比,還存在比較大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