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楷書、行書……到底要選哪種字體練?
如今,練書法的群體越來越多,喜愛書法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書法字體也是豐富多彩各有千秋,楷書、行楷、行書等傳統字體,再加上近年來網絡上出現的各類網紅字體,看的人既心動,又不知從何下手,這麼多的字體到底要選哪種練呢?即便是如此變化多樣的字體,怎麼選也會有一個大致的方向。
-
鋼筆楷書和行書可以同時練嗎?
鋼筆楷書和行書可以同時練嗎?有網友問題鋼筆楷書和行書可以同時練嗎?鋼筆書法是可以楷書和行書同時練習的,因為我們上學的時候都學習過楷書,有一定的楷書的功夫了,但是也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如果你以前基礎不是很好,還是建議你先練習一種書體,我還是推薦先練習楷書。
-
成年人要想練字,應該先練楷書還是行書?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我們小時候都是從楷書開始一筆一划學寫字的,但成年人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一筆一划寫。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成年人要想練字的話,是應該和小時候一樣,一筆一划的從楷書開始練,還是直接練行書呢?
-
從楷書到行書,應該如何過渡?
但楷書的筆意多表現為看不見的暗連,行書的筆意隨著書寫速度的加快而顯得外露,既有看不見的暗連,又有看得見的明連。暗連是筆畫間看不見的「意」在潛流,明連是筆畫間看得見的牽絲帶縷。沒有筆意明連的楷書顯得乾淨利落無羈絆,有了牽絲帶縷(明連)的行書又顯出牽前攜後、互相關照、彼此呼應的和諧之美和活潑多姿、流暢婉轉的靈動之美。行書的筆意不儘是明連,有時也表現為筆斷意連,這就更加說明了行書的不拘一格。
-
楷書過渡到行書,就得這麼練!
很多書友以楷書為入門基礎,在練習了一段時間想過渡到行書時,發現存在困難,不是轉折生硬就是連帶僵直,本應書法情性的書體,在自己手中卻怎麼看都彆扭。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種楷書向行書過渡的方法,希望對大家的書寫訓練有所幫助。
-
楷書向行書轉化的節點
「五項原則」寫楷書難,寫行書也難,不寫好楷書而想寫好行書更難,但寫好楷書再寫行書相對不難。可見,過硬的楷書基本功是寫好行書的基礎。「變」是楷書向行書轉化的關鍵,那麼,書法實踐中由楷書到行書究竟如何變?下面用實例來做印證說明。(一)用筆——變中鋒行筆為諸鋒兼用「中鋒行筆」千古不易,楷書尤其講究這一點,這也是古代書法大家用筆經驗的總結,今人可遵照執行。但在行書的書寫中,由於寫意抒情的需要往往兼用多種筆法,使得筆下的線條變化無窮而生出許多情趣來。
-
一手好字要練多久?先練什麼?0基礎直接練行楷、行書怎麼練?
再比如,寫字呆板不精神,那麼就專門學習怎麼收、怎麼放。這樣一來,先練什麼,就有了一定的目標。有的朋友可能喜歡按部就班的方式練字,那好,就從基本筆畫開始練!完了再練偏旁部首,再練間架結構,再練章法,這個順序就是一般的約定俗成的順序。再來談談這個問題:0基礎,可不可以直接練行楷、行書?怎麼練?
-
如何理解「行書快寫,楷書慢寫」的提法呢?
楷書由隸書往方正、整齊方向演變而出,具有法度,可做楷模!行書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也是由篆、隸演變而來,楷書書寫不便捷,章草則有隸書的波磔,所以行書應時而產生,相比楷書多了映帶勾連,書寫快速!柳公權《神策軍碑》局部然而我們學習書法的時候,卻又有「行書慢寫,楷書快寫」的說法,對這個問題要準確理解,從大的方面說,行書的書寫速度通常要比楷書的書寫速度快,這是因為行書的筆畫及筆畫書寫順序與楷書有所不同,有映帶勾連,便於快速流利地寫出
-
5種小技巧,輕鬆從楷書過渡到行書,快速成形!
楷書和行書之間通常會有一些筆法特點和轉化時的關聯,今天就來介紹幾種常見的小技巧,方便記憶和練習理解。 收縮筆畫 在楷書的基礎上,去進行行書變化的時候,會將原本楷書中長橫、撇畫、正捺等進行長度縮減,同時部分短筆畫可能會進行變形處理
-
國展上的「雙響炮」,海南80後書法家,行書楷書同入展
作為入展作者中的一員,80後書家唐敏文一人有兩件作品入展。唐敏文唐敏文入展的作品一件是行書,一件是楷書,這兩件作品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唐敏文在創作時經過怎樣的構思?唐敏文12屆國展入展楷書作品創作的第一步是內容的選擇,行書作品選的是《列仙傳》,楷書作品選的是何紹基的題跋。
-
現代常用漢字的行草字帖欣賞,楷書行書雙體對照,不可錯過的好帖
行書或是行草書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徵,這個特徵也是有異於楷書的,就是我們常說的連體字,行書和草書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行雲流水的特徵,字與字之間存在連筆的行為。這種行為是自然的運筆結果,而非有意為之。怎樣才能寫好行書或是草書,或者是連筆字呢?我認為最好的方式還是尋找前人的行書或草書的帖子進行臨摹,也就是練字。
-
楷書與行書的差別,筆畫順序不同,你知道嗎?
書寫楷書時,要求一筆一畫,且有規定的筆畫順序,而在練習行書時,常常會連帶筆畫,改變了楷書的筆畫順序,使得書寫更加快捷,字勢更趨於變化,現將行書常用的連筆方法和筆順變化列出,便於學習。 1、虛連法 筆畫之間不相連,卻有連帶之勢,即筆斷意連。
-
他是70後書法家,楷書勝過「二田」,行書比「啟功體」更有神韻
由於他的堅持和努力,加之他對書法有著極高的悟性,書法技藝與日俱增,每每參加一些書法賽事都能脫穎而出,尤其在2013年憑藉一手精湛的楷書一炮走紅,獲得了全國首屆楷書展特等獎第一名,大放異彩,從而成為當地最有名的楷書書法家。他的楷書勝過「二田」,行書比「啟功體」更有神韻。
-
「歐楷十傑」之三李淼不僅寫的一手精湛楷書,還寫的一手飄逸行書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提到「歐楷十傑」,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10位也都是田英章老師的得意弟子,既然是田英章老師的得意弟子,寫得一手精湛的楷書,自然不在話下,但是這10位未必都能夠寫得一手精湛的行書,似乎作為「歐楷十傑」之首的夏梁就見不到她的行書,其作為「歐楷十傑」之三的李淼卻與眾不同,不僅寫得一手精妙的楷書,而且還寫得一手飄逸的行書,這行書真讓人興奮,甚至比他的拿手本領楷書還要精湛,還要耐看,連其師傅田英章老師都讚不絕口
-
怎麼看待有些人認為行書的地位高於楷書的說法?
認為行書的地位高於楷書的主要依據是行書有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等高大上的稱號,而楷書則沒有分出個第一、第二、第三的名號!歷代書法大家基本上都擅長行書,秦漢後各位大書法家大都有行書作品傳世,因為篆書、隸書、楷書相比之下書寫較慢,草書書寫較快,其中篆書、草書不易認識,那麼五種字體中行書的書寫快慢適中,易認易識,實用性最強,既能創作中堂、對聯、條屏等大作品供廳堂裝飾,也能在親友書信來往中應用,古人的書札中也不乏書法精品,行書既然應用廣泛,流傳下來的作品必然多,當然精品就多!
-
從楷書到行書,過渡技巧掌握好,才能揮灑自如!
楷書如何才能正確過渡轉化成行書呢? 蘇軾曾說過,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這種說法其實生動地反映出了三種字體給大家最直觀的感受。我們練習楷書,要保證筆畫的細節呈現出楷書字體的靜態之美,要通過筆法把骨架、形態和細節生動地呈現出來。
-
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的區別
前人多以學草先學章草,再寫《千字文》《書譜序》。然後再上追「二王」,寫《十七帖》《閣帖》等為法,並多看明人草書(如宋克、祝允明、王鐸、黃道周、張瑞圖等的墨跡)。謂為此能取精用宏,參酌變化,對草書便可以應付無窮了。
-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漢字經過隸變後,形體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特點有:1、改變了小篆的筆勢,把小篆圓弧形的筆畫變圓為方,2、為了書寫方便,也為了使漢字結構更勻稱、美觀,隸書把不同位置的偏旁進行了改 造,使偏旁和獨體字的形體不完全相同。3、在隸變的過程中,許多原來不同的偏旁,簡化歸併為同一偏旁。
-
為什麼歐體名家普遍寫不好行書?
黃自元楷書可見,黃自元楷書就工整漂亮而言,也沒多大爭議,我們再看看黃自元的行書,粗線條一團黑,折筆、收筆不得法,比楷書差遠了,幾乎快接近老乾體了!歐陽詢的行書受其楷書影響過大,脫離不了楷法的束縛,顯得比較僵硬呆板、骨瘦嶙峋。根本原因是歐陽詢老人家過於鍾愛楷書,忽略了行書體系。
-
從楷書到行書過渡,智永千字文堪稱最佳範本,該如何臨?
楷書以唐代為尊,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唐代楷書大多是經過鐫刻然後拓印下來的碑版,所以很難準確地反映出當時真實書寫的面貌。唐楷出現之前的隋代智永,寫有一卷《真草千字文》墨跡傳世,雖然是草書、楷書合寫在一起,但其中的楷書,還是讓我們看到唐代真實的楷書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