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的「資料庫」——記永豐縣上固鄉漢下畲族村第一書記吳能...

2021-01-17 吉安新聞網

□本報記者 劉麗萍

2015年9月至2019年11月,51個月,1530餘天。這是吳能永在永豐縣上固鄉漢下畲族村擔任第一書記的時間。吳能永以愚公移山的毅力,幫助漢下畲族村實現致富增收,改變村容村貌。

心之所系,所向披靡。經過幾年的發展,漢下畲族村危舊「土坯房」全部拆除重建;道路乾淨平坦,溝壑路坎綠化修砌一新;村光伏電站、群眾文化活動中心、休閒廣場逐一竣工。一個清靜整潔、產業發展、生活富裕的畲族村如一幅山水畫卷徐徐展開。

把扶貧工作做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翻開一本紅底封面的扶貧日誌:「2019年3月15日,星期五,多雲,至夏聖才、劉春紅、應明生、蘭恭友幾戶貧困戶家中走訪慰問。2019年3月18日,星期一,多雲,學習永豐縣扶貧文件彙編;初步擬定扶貧專崗聘用人員對象17名……」一條條日誌瑣碎而細緻,浸透著吳能永無數心血。

2015年9月,吳能永來到漢下畲族村。該村為「十三五」貧困村,全村貧困戶40戶169人。村裡基礎設施落後,交通不便,富民產業少。面對村情,吳能永決定從了解村情民意入手。

一次次走訪,一次次詢問,他發現群眾多是打哈哈,問不出實質性內容。這讓他感覺拳頭打在棉花上,有勁使不上。直到一次乘班車返村時,聽到車上群眾議論:「一些生活條件好的都評上了貧困戶,扶貧幹部只是做做樣子就走的。」他才恍然大悟群眾不信任的根源。回村後,他將一些不符合資格的「貧困戶」撤銷,把工作開展的突破口放到精準識別上。

緊接著,他制定了幫扶聯繫卡貼到貧困戶的牆上,每到一戶,他就指著自己的照片不停地自我介紹,並千叮萬囑:「有事情記得找我,打牆壁上電話。」

他多次走進92歲癱瘓在床多年的老黨員家中看望;幫助患有帕金森症的張正生辦理殘疾證;幫忙聯繫車輛、醫生,陪同貧困戶看病……從一件件群眾關心的事情著手,件件有交代,事事有回音。

幾年下來,漢下畲族村每位貧困群眾的姓名和情況,每一戶住房的面積和朝向,吳能永都瞭然於胸。「他就是一部行走的活字典,頭腦裡有一個貧困戶的『資料庫』。」同在扶貧戰線的同事張付生說,每次逢圩,見到貧困戶,吳能永都能很快地說出名字,甚至連貧困戶服用的藥物、子女的職業、學校等,他都爛熟於心。

夜以繼日水滴石穿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有事情找吳書記。」這句話已經成為村民的口頭禪。村民親切地稱他為「我們的鄉下書記」。

辦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

漢下畲族村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吳能永組織大家先後完成486戶村民的通組路、入戶路建設;

群眾反映夜間出行不便,他多方籌措資金近30萬餘元,為村裡安裝太陽能路燈90餘盞;

村小學教師宿舍拆除了屋頂隔熱「鐵皮棚」,他協調安裝6臺空調,讓老師教書育人更舒心和安心。

扶貧總靠「輸血」是不行的,最要緊的是讓困難群眾自己「造血」才是根本出路。吳能永結合當地的土壤、環境、氣候等因素,多次外出考察,決定推廣白蓮種植。

在白蓮產業的推廣過程中,吳能永釆取請農機整片翻耕、免費供種、每畝補助600元化肥農藥、積極爭取縣裡產業政策獎補等辦法進行推廣。他還「立字為據」:若是種蓮失敗,個人全額賠償種水稻損失。靠著這股硬氣和韌勁,漢下畲族村迅速建立了一個800餘畝的白蓮種植基地,僅此一項就讓貧困群眾年人均增收1200餘元。隨後,他向相關部門爭取資金140餘萬元,修建了環白蓮基地遊步道,修復了基地灌渠,建成了400平方米休閒廣場,初步建立了一個集產業發展和休閒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基地。

細緻入微地定製貧困戶脫貧方案

張二平父子都有殘疾,全家靠妻子打零工維持生計。吳能永動員他發展產業,他卻說:「吳書記,你給我全家評個低保就行,上面來檢查我就說脫貧了。」面對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脫貧思路」,吳能永沒有氣餒,硬拉著他到鄰村養蜂能手家進行「思想改造」,並以個人名義擔保幫他弄回了5箱蜜蜂,手把手教他飼養蜜蜂。2016年又到信用社協調為其貸款5萬元發展養牛產業。如今,張二平靠著勤勞致富,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去年年底喜遷新居。

小女孩藍惜槑的父母智障無勞動力,這樣的家庭該怎麼脫貧?除了申請全家低保外,吳能永幫助其貸款5萬元,讓小女孩爺爺養了7頭牛,家庭收入及生活有了保障。

「每次老表有事情找他,能解決的立即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寫在工作日誌上,分步解決。」漢下畲族村黨支部書記寧衛斌如是說。本來2018年底,吳能永有機會回到縣城,但是考慮到脫貧工作未完成,他又留下了。

轉眼就是5年,但吳能永仍然幹勁不減、躊躇滿志:通往山上的路修通了,早年的600畝中藥材可以復墾補種了;「蓮鄉賞蓮」主題農家樂休閒項目具備打造條件了;油茶低改的獎補激勵,有望讓漢下畲族村2萬多畝山林變成「金山銀山」。這位精心勾勒和謀劃漢下畲族村美好未來的第一書記,已走進畬民的心裡,成為扶貧路上最溫暖、最燦爛的明燈。

相關焦點

  • 傾力傾情傾智——記永豐縣上固鄉橋背村第一書記盧嘉旭
    張功榮「扶貧不能馬虎,既然當了第一書記就要把工作做得紮實。」去年12月27日,永豐縣上固鄉橋背村第一書記盧嘉旭斬釘截鐵地說。看著盧隊長扶貧日記本上密密麻麻的筆記,我們相信他也是這麼做的。盧嘉旭是永豐縣交警大隊上固中隊負責人,也是駐橋背村第一書記。
  • 讓安居與美麗同行 永豐上固鄉危舊土坯房拆除進展快
    中國吉安網訊(張佳、劉學武、記者林益民)從今年2月底開始,永豐縣上固鄉在全鄉範圍內快速拆除危舊土坯房,拆除進度位居永豐縣前列。該鄉創新拆除方式,統籌抓好土坯房拆除與新農村建設,使貧者有其屋,村容大變樣,讓安居與美麗同行。
  • 映日荷花別樣紅———永豐上固鄉發展白蓮產業精準脫貧小記
    □溫鉑、本報記者曹素萍頂著初秋的烈日,記者走進永豐縣上固鄉石溪村林下村小組。村莊規模不大,但依山傍水,環境整潔優美。正值白蓮採收加工季,村裡家家戶戶都種了白蓮,剝蓮子、剝殼、通蓮芯、烘乾……好不熱鬧。據悉,白蓮已成為該鄉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及旅遊觀光的特色產業。
  • 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
    :·永豐縣旅遊·永豐縣特產·永豐縣十大特產·永豐縣十景·永豐縣名人·永豐縣學校名錄·吉安品牌網·吉安旅遊·吉安特產·吉安十大特產·吉安十景·吉安名人·吉安學校名錄·江西品牌網位於縣境西南部,鄉政府駐羅坊圩……[詳細]羅坊村宗溪村下坊村丁坊村上固鄉36082521086km2  永豐縣轄鄉。1950年為上固、漢下、回龍3鄉,1958年合設上固公社,1968年併入龍岡公社,1972年恢復上固公社,1984年改鄉。
  • 江西永豐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肖覺平接受調查
    據江西省紀委省監委消息,永豐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肖覺平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吉安市紀委市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1988年8月至1990年5月,永豐縣古縣鄉政府幹部;1990年5月至1992年4月,永豐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幹部;1992年4月至1993年2月,永豐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副主任;1993年2月至1998年6月,永豐縣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辦公室副主任
  • 正平鎮球獅畲族村:激活村集體經濟「一池春水」
    正平鎮球獅畲族村位於正平鎮西南部,交通十分便利。球獅畲族村屬於「十三五」省級貧困村,是贛南畲族的主要發源地,也是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贛州市第九屆文明村鎮。
  • 紮根龍鵠村 心繫貧困戶 記丹稜縣龍鵠村第一書記 —— 肖晗
    在這歷史性的關鍵時期,肖晗被組織派駐到丹稜縣齊樂鎮龍鵠村擔任脫貧攻堅第一書記,深知責任重大,在壓力面前,他激勵自己「必須快速進入角色,吃透政策,了解情況,實實在在幫助龍鵠村52戶145名貧困戶解決問題和困難,在扶貧的最前線幹出一番成績」。今年2月,肖晗初到龍鵠村時正是新冠肺炎在全國爆發的高峰期。為了保障全村群眾的生命安全,他積極參與到村兩委的防疫工作中,與村組幹部討論研究防疫措施。
  • 不辭辛苦只為你--永豐縣誌願者協會赴上固中心小學校運會頒獎記
    永豐縣誌願者協會為鼓勵孩子們在運動場上更加快樂、更加拼搏、更加超越自我的精神,永豐縣誌願者協會裘忠堅會長不辭辛苦帶領幾名志願者驅車2小時來到學校為賽場上的孩子們帶來了幾大箱學習用品作為孩子們的獎品,這些獎品全部由永豐縣誌願者協會贊助!
  • 帶領貧困戶致富的「跑腿書記」——記磐石市黑石鎮黃瓜營村黨支部...
    年僅34歲的於洪源是磐石市黑石鎮黃瓜營村的黨支部書記,一名看似普通的農村青年,卻有著一股吃苦耐勞、永不服輸的創業精神,他帶領村民種植刺嫩芽脫貧致富,他將貧困戶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他無私奉獻的精神贏得了村民的普遍好評。
  • 第一書記的備忘錄——記彭山區保勝鄉金崗村「第一書記」餘勇
    村裡人都說餘書記已經將我們金崗村當成了自己的家,每天走東戶串西戶的,村裡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今年44歲的餘勇,2015年7月被組織選派到彭山區保勝鄉,2017年5月任保勝鄉金崗村第一書記。彭山區保勝鄉金崗村地處於彭山區西北部,幅員面積7.8平方公裡,轄區內有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08戶、2778人,其中中共黨員98人,佔總人口的3.5%。
  • ——記白泥鄉沙壩村第一書記陳穎
    四川新聞網瀘州2月27日訊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這是沙壩村群眾對第一書記陳穎的評價。陳穎,在沙壩村家喻戶曉、老少皆知。他,真情為民,認真履職;他,大膽構想,開拓創新;他,求真務實,脫貧奔康,成效初顯。
  • 第一書記丨林洪明:扶貧「老手」履新記
    第一書記林洪明(中)走村訪戶。大洋網訊 廣州市荔灣區財政局派駐清遠連州保安鎮萬家村第一書記林洪明從去年5月上任以來,朋友圈記錄的大多是這裡的人和事以及村容村貌的變化。帶著扶貧的經驗和對萬家村的熟悉,林洪明從最擅長的基層黨建入手。
  • 長彬村第一書記「三把火」 讓貧困戶生活旺起來
    長彬村第一書記「三把火」 讓貧困戶生活旺起來金羊網  作者:周聰  2020-07-16 長彬村是潮州市貧困人口最多的村,有貧困戶88
  • 文城鄉前湖村第一書記:做貧困戶貼心人
    路過樹下,跟村民閒話嘮家常的正是文城鄉前湖村第一書張子健。剛晚飯過後,張書記正準備去貧困戶關義景家裡看看,了解下他最近生活上有什麼困難。聽到消息的張子健在第一時間放棄春節休息,跟著老第一書記柳凱來到前湖村住了下來,這一住就是一個多月。這一個月中,張子健和柳凱一起。挨家電話宣傳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措施,疫情防控點值班,跟隨志願者入戶消殺,幫在家隔離的村民購買生活用品。這一個月的時間,走遍全村不下5遍。「當時並不覺得害怕,就是想著能儘自己的一份力,為村民做點事。」回想起那一個月的經歷,張子健笑著說。
  • 「三色產業」串起多彩小康夢——永豐縣潭頭鄉讓生態資源轉化成...
    「我們的臍橙優質優價,市場容量很大,下一步要發動社員擴大種植面積……」近日,在永豐縣潭頭鄉圩鎮,日升果業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高日平、果業產業黨支部書記陳富光和七八個社員圍坐在一塊,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好生態、高顏值、「好錢景」。
  • 他當選江西永豐縣縣長
    10月13日,記者獲悉,江西任命1名代縣長,另外,江西永豐縣選舉縣長和1名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看看都有誰?
  • 記開州區雙白村扶貧「第一書記」楊祥勝
    記者 熊程成 通訊員 劉永芝在辭舊迎新、闔家團圓之際,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南門鎮雙白村扶貧「第一書記」楊祥勝的心。春節期間,他忙碌在村裡,爭當疫情防控的「逆行者」、扶貧政策「宣傳員」、致貧原因「分析員」、脫貧致富「引路人」。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走在前頭、幹在前頭,帶領黨員、群眾築起戰疫戰貧的堅強「堡壘」。
  • 駐村第一書記的「三把火」,把貧困戶生活「燒」紅火了
    但是,廣東省人社廳養老保險處處長、長彬村駐村第一書記殷秀才第一次來的時候卻無暇觀看。作為新上任的駐村第一書記,他的腦海中始終思考著一個問題:長彬村是潮州市貧困人口最多的村,全村有5300多人,貧困戶306人共88戶。如何幫助貧困戶走出困境?如何保證脫貧「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