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產業」串起多彩小康夢——永豐縣潭頭鄉讓生態資源轉化成...

2020-12-18 吉安頻道

  「我們的臍橙優質優價,市場容量很大,下一步要發動社員擴大種植面積……」近日,在永豐縣潭頭鄉圩鎮,日升果業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高日平、果業產業黨支部書記陳富光和七八個社員圍坐在一塊,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好生態、高顏值、「好錢景」。地處丘陵區的永豐縣潭頭鄉群山環抱,煙雨朦朧中,宛如一幅山水畫。近年來,潭頭鄉黨委政府立足當地生態優勢,以調整產業布局為主線,大力推進臍橙、紅陽獼猴桃、白蓮等生態種植產業項目,推進大生態與扶貧、產業、文旅融合發展,讓生態資源轉化成富民資本。

  一幅丹青圖,「三色」繪芬芳。在潭頭鄉,橙色的臍橙、綠色的獼猴桃、白色的白蓮,色彩斑斕,串起了群眾多姿多彩的小康夢想。

  橙色——臍橙:「外援」相助,臍橙上市有甜頭

  「臍橙的果形、口感好不好,田間管理很重要……」近日,在潭頭鄉樟樹埠臍橙種植(育苗)基地裡,來自贛南安遠縣的高日平正在手把手指導橙農們施肥除草、果枝修型。在科學的技術管理下,相比往年,今年潭頭鄉的臍橙品質非常好,即使價格比其他地方高兩成,依然供不應求。

  「感謝鄉黨委、鄉政府對合作社的大力支持。」高日平告訴記者,潭頭鄉與贛南接壤,土地氣候極為接近,種植臍橙條件得天獨厚。為發展臍橙種植,鄉幹部幾顧茅廬請來了高日平,鄉裡免費在街上騰出了一間門面,幫助種植戶成立了合作社、健全了黨支部。

  自2019年11月潭頭鄉果業黨支部正式掛牌成立後,橙農找到了組織,理清了方向。通過抱團發展,規範「五統一自」:統一苗木、統一技術、統一生產資料、統一商標、統一銷售、自主經營。由此,全鄉臍橙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種植面積由2019年的1100畝擴大到今年的2400餘畝,果農達到58戶。其中,帶動3戶貧困戶發展130餘畝,解決近30餘位貧困戶的就業問題,帶貧增收效果顯著。

  綠色——獼猴桃:示範帶領,桃香四溢有奔頭

  小小獼猴桃,照亮致富路。潭頭鄉積極發揮黨建引資、黨員示範帶頭作用,發展獼猴桃種植,帶動群眾發展產業增收致富。

  在省工信廳幫扶下,臥龍村建立了紅心獼猴桃基地。該基地佔地30畝,2019年開始掛果,平均畝產3500斤以上,畝均產值4萬餘元。另外,每年為村集體增收5萬元餘元,資金全部用於村內修建農田排灌等公益事業建設,大大改善了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在潭頭鄉潭頭村飛龍山組,飛龍山獼猴桃專業種植基地佔地120餘畝,目前已進入盛產期,平均畝產5000斤,畝均產值5萬餘元,基地還成立了專業種植合作社,吸納了全鄉180戶貧困戶以產業扶貧資金入股,優先聘請貧困戶進行勞務務工。

  白色——白蓮:「四宜」發展,致富增收有盼頭

  自2013年引進太空白蓮以來,白蓮產業一直是潭頭鄉的富民主打產業。「白蓮產業發展有『四宜』」,潭頭鄉黨委書記李保生告訴記者,「發展白蓮產業,老少皆宜、因地制宜、價格便宜、切合時宜。」小白蓮,可以發展成大產業。

  目前,潭頭鄉有白蓮示範基地4個,白蓮種植專業合作社2個,全鄉白蓮種植面積達4500餘畝,平均畝產值達6000餘元。除去開支,平均每畝純收入有3000多元,經濟效益顯而易見。

  採訪中,天色入暮,村民收工歸家,三三兩兩,歡聲笑語。橙色的臍橙、綠色的獼猴桃、白色的白蓮,為暮靄中的潭頭鄉添上驚豔一筆,繪就一幅唯美的山水丹青圖。「對於農民家房前屋後空閒地、荒山荒坡等低效地塊,我們正積極探索高效種植等新業態,提高土地產出效益,使全鎮農業產業朝著『產業更興旺、農民更實惠、生態更宜居、集體更富裕』的目標不斷邁進。」該鄉黨委書記李保生說。(記者徐瑞春)

相關焦點

  • 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
    :·永豐縣旅遊·永豐縣特產·永豐縣十大特產·永豐縣十景·永豐縣名人·永豐縣學校名錄·吉安品牌網·吉安旅遊·吉安特產·吉安十大特產·吉安十景·吉安名人·吉安學校名錄·江西品牌網距縣府56公裡,面……[詳細]上溪村橫溪村大坪村禮坊村雙嶺村潭頭鄉360825208103km2  永豐縣轄鄉。
  • 立足古韻、茶韻、畲韻,將民族資源、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板橋畲族鄉緊抓畲漢兩族人民和諧共居的特點,將畲族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名人文化、古建文化和廊橋文化有機結合,通過立足古韻、茶韻、畲韻「三韻板橋」發展戰略,將民族資源、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走出了一條民族鄉鎮特色發展的新路子。
  • 產業扶貧撐起幸福小康夢
    在政府推動下,藏雪茶產業規模逐漸擴大。2015年,班瑪縣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著力發展藏雪茶產業,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800萬元,建起了集藏雪茶樹種植、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班瑪縣藏雪茶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2015年以前,尕梅和丈夫兩人生活困苦,居無定所。
  • 李守明:「三色」資源鋪就旅遊路
    「三色」資源鋪就旅遊路走進「大別山革命老區」吳店,天藍氣柔、山清水秀,民風純樸、環境優美,頓時心寧氣爽、激情飛揚,生活在美麗鄉村,無限幸福、十分知足讓你感慨萬千。吳店有「廣水西伯利亞」之稱。境內328省道和陡分公路、餘泉大道呈雙Y形東西南北貫通,綠色植被豐富、古色歷史悠久、紅色文化厚藏。
  • 農戶成儲戶 資源變資產(小康路上綠色力量)
    陳琦輝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排排杉木、十裡蓮塘、陶土資源,近年來,福建南平市通過創新生態銀行機制,整合碎片化、分散化的自然資源,將沉睡的生態資源有效盤活。隨著青山變「銀行」、農戶變「儲戶」,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南平也探索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 太湖東氿間串起綠色「生態走廊」
    太湖東氿間串起綠色「生態走廊」 2020-09-08 09:09:08來源:無錫日報 □本報記者 胡志傑、蔣夢蝶
  • 文成在綠水青山間逐夢「綠富美」的小康路
    從11月3日開始,市政府新聞辦推出「小康中國·溫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陸續邀請各縣(市、區)主要負責同志介紹各地小康社會建設的相關情況。,借勢借力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本,暢通「兩山」轉化通道,努力讓每一個文成人都過上「綠富美」的好日子。
  • 推動實現西藏高原生態產品價值轉化
    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體,是世界上極為特殊的地理環境單元,有世界上所沒有的許多特殊優勢環境和生態資源,其獨特的自然地域格局和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統對高原邊緣乃至亞洲的生態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因此,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現高原生態產品的價值轉化。
  • 永嘉發布丨「生態綠」轉化為「幸福紅」!來看看沙頭鎮漁田村的小康...
    沙頭鎮漁田村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優越,近年來通過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強化產業發展,推動依法治村等工作,順利實現村莊轉型升級,從質上全面推進鄉村建設,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村民們享受著「生態綠」轉化為「幸福紅」的小康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飛」躍貧困線 小康「領頭雁」——永豐縣...
    □記者張晶、徐瑞春、段江婷、羅昊7月7日,永豐縣瑤田鎮梅坑村裡假自然村。田疇沃野裡,東邊種著大片早稻,一株株飽滿的稻穗充滿著成熟的喜悅,承載了農民沉甸甸的希望;西邊是一片中稻,已到灌漿之時。50多歲的種植戶黃曉明和女婿一道,捲起褲腿,放飛無人機噴灑農藥。
  • 康養丨貴州:把生態優勢轉化成健康醫藥產業發展優勢
    「夜郎無閒草,黔地多良藥」,貴州綠水青山優良生態,是健康醫藥產業發展的最佳環境。近年來,貴州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和現有產業基礎,推進中藥材種植業、醫藥製造業、醫藥服務業、健康融合業四個板塊協同創新、融合發展,積極打造健康醫藥全產業鏈。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鹽城鹽都:葡萄架下甜如蜜 串起致富小康夢
    今天(7月9日),到鹽城高新區潘黃街道新民村,劉程媛的葡萄種植基地,共同破譯她的小康生活幸福密碼。   種植戶劉程媛今年承包了20畝的葡萄園,劉程媛利用線上銷售、休閒觀光採摘,隨著不斷鼓起的錢包,劉程媛日子也越來越小康,劉程媛說:「如果有人問我小康是什麼味道,我想它一定是甜的。」
  • 把生態優勢轉化成健康醫藥產業發展優勢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陳慧 攝 「夜郎無閒草,黔地多良藥」,貴州綠水青山優良生態,是健康醫藥產業發展的最佳環境。近年來,貴州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和現有產業基礎,推進中藥材種植業、醫藥製造業、醫藥服務業、健康融合業四個板塊協同創新、融合發展,積極打造健康醫藥全產業鏈。 資源稟賦佳、基礎條件好、發展後勁足,貴州大健康產業大健康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 千村萬戶看小康青島西海岸大下莊村:楊家山裡,八村抱團奔小康
    青島西海岸新區鐵山街道,在鐵橛山、月季山、臥牛山的包圍下,山裡河串起了黃泥巷、墩上、上溝、東南崖、墨城安、西北莊、大下莊7個村莊,當地人把這兒稱為「楊家山裡」。  「我們這個地方,楊姓是個大姓,老一輩人出山,別人問起來是哪裡人,都會回答『山裡,楊家的』。」大下莊村黨支部書記楊福瑞告訴記者,久而久之,「楊家山裡」這個叫法就傳開了。
  • 千村萬戶看小康|青島西海岸大下莊村:楊家山裡,八村抱團奔小康
    楊家山裡,八村抱團奔小康青島西海岸新區鐵山街道將8個村莊進行一體規劃,按照景區理念建設。圖為8個村莊之一的大下莊村。三山環抱,一河穿梭。青島西海岸新區鐵山街道,在鐵橛山、月季山、臥牛山的包圍下,山裡河串起了黃泥巷、墩上、上溝、東南崖、墨城安、西北莊、大下莊7個村莊,當地人把這兒稱為「楊家山裡」。
  • 陝西武功:產業扶貧託起小康夢
    近年來,武功縣培育發展涉農涉貧龍頭企業11家,充分利用企業資金、技術、信息、市場等資源優勢,採取「龍頭企業+」模式,深入推進「3金+3服」帶貧舉措,為貧困戶提供產供銷的「一條龍」服務,提升了農產品銷售價格,增加了農產品附加值,更讓「農場」變「工廠」,「村頭」接「市場」,帶動2652戶貧困戶興產業、增收入,形成了「縣有產業園區、鎮有產業基地、村有產業示範點、戶有增收致富項目
  • 博士科技:激活產業資源 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是關鍵
    網際網路巨頭憑靠自身的雄厚的財力、大量的數據資源、領先的數位技術等優勢,通過收購或吞併的方式盲目擴張,以此來拓展自身生態,把「包裝創新」當做創新的套路是時候休矣。早在2019年發布的《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8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報告中就指出,缺乏專業化成果轉化管理和服務人才,特別是既懂得成果轉化,又具備法律、財務、市場等專業知識的複合型人才。讓科技工作者、科技企業無後顧之憂,專注科技創新創造,離不開專業的創新服務機構。
  • 全面小康的溯源、成就和意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國在一定時期內最大的方向性目標,但最終目的是國家發展和人民滿意,同樣國家發展和人民滿意也要建立在各種目標的達成和問題的解決之上,否則它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處理國家、人民的重大關切上,黨和國家善於把握國際國內兩個大局,進行發展戰略調整,變危為機,不為國際風雲變化而動搖國家戰略,一門心思謀發展,如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通過國際產能合作、產業轉移等,加快了國內產業結構調整,釋放出強大的經濟活力,也給合作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契機,真正實現了雙贏,中國在「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營造出良好的國際環境
  • 江蘇靖江東進村:美麗鄉村路串起「小康圖」
    江蘇靖江東進村:美麗鄉村路串起「小康圖」 2020-10-30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十五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貴州館:聚合文旅產業 展示...
    期間,30餘名能工巧匠組成工作團隊,以近30個日夜的瀝血匠心,使用3500餘克黃金鑄造而成。  現場,貴州首次發布了多彩貴州「貴銀」文創新品、「黔寶金店」苗族手工文創新品、水城農民畫原創動畫片、花朵文創對坐工坊新品等四款文創新品,新發布的每一個品類,都闡釋多彩貴州濃鬱的民族文化;每一件產品,都凝聚技藝傳承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