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臍橙優質優價,市場容量很大,下一步要發動社員擴大種植面積……」近日,在永豐縣潭頭鄉圩鎮,日升果業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高日平、果業產業黨支部書記陳富光和七八個社員圍坐在一塊,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好生態、高顏值、「好錢景」。地處丘陵區的永豐縣潭頭鄉群山環抱,煙雨朦朧中,宛如一幅山水畫。近年來,潭頭鄉黨委政府立足當地生態優勢,以調整產業布局為主線,大力推進臍橙、紅陽獼猴桃、白蓮等生態種植產業項目,推進大生態與扶貧、產業、文旅融合發展,讓生態資源轉化成富民資本。
一幅丹青圖,「三色」繪芬芳。在潭頭鄉,橙色的臍橙、綠色的獼猴桃、白色的白蓮,色彩斑斕,串起了群眾多姿多彩的小康夢想。
橙色——臍橙:「外援」相助,臍橙上市有甜頭
「臍橙的果形、口感好不好,田間管理很重要……」近日,在潭頭鄉樟樹埠臍橙種植(育苗)基地裡,來自贛南安遠縣的高日平正在手把手指導橙農們施肥除草、果枝修型。在科學的技術管理下,相比往年,今年潭頭鄉的臍橙品質非常好,即使價格比其他地方高兩成,依然供不應求。
「感謝鄉黨委、鄉政府對合作社的大力支持。」高日平告訴記者,潭頭鄉與贛南接壤,土地氣候極為接近,種植臍橙條件得天獨厚。為發展臍橙種植,鄉幹部幾顧茅廬請來了高日平,鄉裡免費在街上騰出了一間門面,幫助種植戶成立了合作社、健全了黨支部。
自2019年11月潭頭鄉果業黨支部正式掛牌成立後,橙農找到了組織,理清了方向。通過抱團發展,規範「五統一自」:統一苗木、統一技術、統一生產資料、統一商標、統一銷售、自主經營。由此,全鄉臍橙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種植面積由2019年的1100畝擴大到今年的2400餘畝,果農達到58戶。其中,帶動3戶貧困戶發展130餘畝,解決近30餘位貧困戶的就業問題,帶貧增收效果顯著。
綠色——獼猴桃:示範帶領,桃香四溢有奔頭
小小獼猴桃,照亮致富路。潭頭鄉積極發揮黨建引資、黨員示範帶頭作用,發展獼猴桃種植,帶動群眾發展產業增收致富。
在省工信廳幫扶下,臥龍村建立了紅心獼猴桃基地。該基地佔地30畝,2019年開始掛果,平均畝產3500斤以上,畝均產值4萬餘元。另外,每年為村集體增收5萬元餘元,資金全部用於村內修建農田排灌等公益事業建設,大大改善了當地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在潭頭鄉潭頭村飛龍山組,飛龍山獼猴桃專業種植基地佔地120餘畝,目前已進入盛產期,平均畝產5000斤,畝均產值5萬餘元,基地還成立了專業種植合作社,吸納了全鄉180戶貧困戶以產業扶貧資金入股,優先聘請貧困戶進行勞務務工。
白色——白蓮:「四宜」發展,致富增收有盼頭
自2013年引進太空白蓮以來,白蓮產業一直是潭頭鄉的富民主打產業。「白蓮產業發展有『四宜』」,潭頭鄉黨委書記李保生告訴記者,「發展白蓮產業,老少皆宜、因地制宜、價格便宜、切合時宜。」小白蓮,可以發展成大產業。
目前,潭頭鄉有白蓮示範基地4個,白蓮種植專業合作社2個,全鄉白蓮種植面積達4500餘畝,平均畝產值達6000餘元。除去開支,平均每畝純收入有3000多元,經濟效益顯而易見。
採訪中,天色入暮,村民收工歸家,三三兩兩,歡聲笑語。橙色的臍橙、綠色的獼猴桃、白色的白蓮,為暮靄中的潭頭鄉添上驚豔一筆,繪就一幅唯美的山水丹青圖。「對於農民家房前屋後空閒地、荒山荒坡等低效地塊,我們正積極探索高效種植等新業態,提高土地產出效益,使全鎮農業產業朝著『產業更興旺、農民更實惠、生態更宜居、集體更富裕』的目標不斷邁進。」該鄉黨委書記李保生說。(記者徐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