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勝過他助!鄭州慈善「殘疾人傳拓培訓班」傳技能改命運

2020-12-22 慈善公益報社武莞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慈善最好的歸途,也是實現慈善更深入意義的核心。

4月24日,鄭州慈善總會與河南金石藝術館合作——「殘疾人傳拓培訓班」慈善項目在鄭州市殘疾人康復教育中心啟動,鄭州慈善總會會長姚待獻等出席了本次活動。

儀式上,鄭州慈善總會副會長王合生代表鄭州慈善總會捐贈11萬元善款,用於支持該項目的具體實施,愛心企業家盧超向捐贈8萬元,用於支持殘疾人事業。

據悉,本項目將吸納20名殘疾人學員同吃、同住,學習並掌握金石傳拓作品的全套製作技能。

什麼是傳拓?傳拓是以紙緊覆金石器物的文字、圖畫上面,然後用墨列印。由於此法主要應用於金石器物上,如拓印碑刻、墓誌、甲骨文字等,所以也稱金石傳拓技法;其對文物的復原、科研、藝術鑑賞等具備很高的實用價值。

談到項目開展淵源,鄭州慈善總會表示,對殘疾人的幫扶,也一直倡導更深入化解決問題,除了直接的資金捐助,也助力殘疾人利用外部資源補償自身缺陷,使他們能夠與普通人一樣,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享受權益,並為社會發展做貢獻。風和日麗多少暖? 春暖花開多少愛? 慈善助力改命運, 此情此景心澎湃……

據悉,本次啟動「殘疾人傳拓培訓班」慈善項目,使殘疾人經過培訓,熟練掌握傳拓技術,從而擁有一技之長,能夠就業、創業,獲得經濟收入,減輕家庭生活負擔,增強殘疾人對生活的自信。

媒體,我們用善視界去記錄和解讀各地慈善思想和事件。正如鄭州慈善總會姚待獻會長一直強調的「天助地助不如自助」,唯有激發心靈、授以技能、自強自助的愛心才能真正有力量、可持續。「自助者天助之」 鼓勵暫時困難的群體和個人自強自立,發掘自身潛力,主動追求和實現人生夢想,是慈善的最好歸宿。

鄭州慈善總會號召:全社會對殘疾人群體應報以更多的愛心和耐心,欣賞他們的付出,肯定他們的努力,用關愛心幫扶他們更適應社會,是真正高尚的善。而我們也將在付出中,內心更加豐盛美好。

對生活深刻用心,並擁有愛心的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動在改變命運。本次,鄭州慈善三聯動,各自獻出善能量,為更多人的命運改變而助力。

為鄭州慈善總會和知名企業家盧超,點讚!(慈善公益報社 武莞青 張泳恆)

相關焦點

  • 天助地助不如自助,鄭州「殘疾人傳拓培訓班慈善項目」啟動傳技能
    4月24日,鄭州慈善總會與河南金石藝術館合作的「殘疾人傳拓培訓班」慈善項目,在鄭州市殘疾人康復教育中心舉行啟動儀式。鄭州慈善總會會長姚待獻等領導出席了本次活動,與現場的殘疾人學員、職工、來自各縣(市)區的殘疾人代表等共同為項目啟動喝彩助威。儀式上,鄭州慈善總會副會長王合生代表總會捐贈11萬元善款,用於該項目的具體實施。同時,出席活動的愛心企業家盧超也向金石藝術館捐贈8萬元,支持殘疾人事業。據悉,該項目將吸納20名殘疾人學員同吃同住,學習並掌握金石傳拓作品的全套製作技能。
  • 鄭州80後非遺人劉皓天和他的傳拓團隊:慧心妙藝拓春秋
    他師從當代傳拓名家裴建平,中原金石學家王順喜,是河南省鄭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金石傳拓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鄭州金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鄭州漢石雕博物館傳拓中心主任、鄭州古韻拓印藝術工作室,山西少林資壽寺.古韻浩天金石傳拓藝術中心創始人。  這位80後,已在業界有著不同凡響的佳績。
  • 慧心妙藝拓春秋——記80後鄭州金石傳拓非遺傳承人劉皓天及其團隊
    他師從當代傳拓名家裴建平、中原金石學家王順喜,是河南省鄭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金石傳拓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鄭州金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鄭州漢石雕博物館傳拓中心主任,系鄭州古韻拓印藝術工作室、山西少林資壽寺·古韻浩天金石傳拓藝術中心創始人。這位80後,已在業界有著不同凡響的佳績。
  • 12月19日,黃河故事—全國金石傳拓作品展鄭州展,在鄭州博物館開
    「黃河故事——全國金石傳拓作品邀請展首展鄭州展」將於2020年12月19日——2021年元月4日在鄭州博物館(嵩山南路168號)開幕。本次展覽是繼河南博物院首展後第二次展覽,由中國收藏家協會、政協鄭州市委員會聯合主辦,黃河水利委員會新聞宣傳出版中心、鄭州市委宣傳部、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鄭州市文物局、鄭州市殘疾人聯合會、鄭州慈善總會、河南古石雕鑑定評估中心和鄭州博金藝術館等單位協辦,鄭州博物館、河南金石藝術館、鄭州市政協嵩山書畫院和鄭州市殘疾人康復教育中心具體承辦。
  • 慧心妙藝拓春秋,80後非遺傳人劉皓天和他的傳拓團隊讓文物活起來
    不負青春痴迷古物新生80後劉皓天,別署古韻浩天,河南鄭州人,畢業於鄭州大學。他俊朗面龐下洋溢著青春,率真性情裡散透著儒雅,謙恭隨和中蘊發著自信。他師從當代傳拓名家裴建平,中原金石學家王順喜,是河南省鄭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金石傳拓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鄭州金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鄭州漢石雕博物館傳拓中心主任、鄭州古韻拓印藝術工作室,山西少林資壽寺.古韻浩天金石傳拓藝術中心創始人。這位80後,已在業界有著不同凡響的佳績。
  • 黃河故事——全國金石傳拓作品邀請展大漢風情展在鄭州美術館開幕
    黃河故事——全國金石傳拓作品邀請展大漢風情展於12月30日上午在鄭州美術館開幕。中國收藏家協會石刻藝術委員會會長、鄭州市政協嵩山書畫院院長鍾海濤,河南省殘疾人企業家協會會長、鄭州博金藝術館館長盧超,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李芳,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謝冰毅、李健強、封曙光,鄭州美術館館長、著名書法家羅鳴,鄭州市殘疾人康復教育中心主任劉正義等領導和相關專家、學者、金石愛好者一百餘人參加了展覽開幕式。
  • 全國金石傳拓作品邀請展鄭州展啟幕
    12月19日上午,「黃河故事——全國金石傳拓作品邀請展鄭州展」在鄭州博物館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金石愛好者近百人參加開幕式。  本次鄭州展將持續至2021年1月4日,是繼河南博物院首展後第二次展覽,由中國收藏家協會、政協鄭州市委員會聯合主辦,黃河水利委員會新聞宣傳出版中心、鄭州市委宣傳部、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鄭州市文物局等單位協辦,市民可以免費參觀。
  • 鄭州:徵集全國金石傳拓作品 弘揚黃河文化
    新華社鄭州4月18日電(記者桂娟、李文哲)「黃河故事——全國金石傳拓作品邀請展」近日在河南鄭州正式面向全國公開徵集拓本。活動將通過出版作品集、進行巡迴展等方式,帶領人們在感知歷史、文化與藝術之中,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 得一傳拓 ▏硯拓全形 翰墨之韻
    古之聖王,欲傳其道於後世,常將重要的典章制度、法律、文獻鏤之金石,宜子孫永保。傳拓即是以溼紙緊覆於金石器物之上,用墨打拓,使器物銘文、紋飾、圖形等特徵真實複製到紙上的技法。據《隋書▪經籍志》載:「其相承傳拓之本,猶在秘府」,可見「傳拓」一詞早已有之。
  • 《中國書法》:金石傳拓
    在照相術出現之前,智慧的中國人發明了以墨傳拓青銅器全形的方法,稱為「全形拓」,它是在紙質平面上通過傳拓技術呈現器物的立體形態,是古代金石傳拓技藝中表現力最豐富、技法最複雜的一種傳拓形式。由於所拓金石器物大多帶有文字,這種傳拓技藝也為金石學家、書法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範本。
  • 濟南市殘疾人勞服中心組織開展 2020年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班
    濟南市殘疾人勞服中心組織開展 2020年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班 時間:2020-12-04 14:54:36 來源: 市殘疾人勞服中心為開展精準就業服務,提高殘疾人就業技能,有效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12月4日,市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中心聯合濟南市魯科教育培訓學校舉辦殘疾人手機維修、打字員
  • 四子王旗烏蘭花鎮2020年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班正式開班
    四子王旗烏蘭花鎮2020年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班正式開班 2020-08-18 1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且看「大國工匠」李仁清,用紙張復活歷史,傳承高浮雕傳拓30年!
    高浮雕石刻傳拓技藝和作品,對文物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是研究中國歷史文化,傳統藝術的第一手資料,同時也有一定的經濟開發價值。李仁清在實踐中創造性地解決了高浮雕作品傳拓的難題,改變了以往傳拓僅拓印文字而忽略圖像、紋飾的狀況,較好地體現了古代石刻文化信息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完整性。經過多年的工作經驗積累,他取得了豐碩的藝術成果。
  • 談玉雕的傳拓—張越
    談玉雕的傳拓張越一、前言傳拓指的是將具有吸水性與伸縮性的紙張,緊覆於表面具有一定凹凸的承拓物上,並用顏料(主要使用墨)在紙張上撲、擦,從而產生與器物凹凸相應痕跡的一門技藝。傳拓的產物又稱之為拓片或拓本。早期傳拓的承拓物主要是由「金石」(吉金、刻石)組成,是人們製作文獻資料的方法之一。
  • 彧元堂傳拓:古老的「複印」技術
    靠的就是傳拓。  滄州的彧元堂傳拓技藝河北省級非遺傳承人劉世濤專門從事傳拓工作已近30年。他告訴記者,歷史上很多著名的碑刻都是請當時的書法名家題寫,稱為書丹;再請勒石高手刻成,這種碑刻「下真跡一等」,也極具價值。傳拓技藝使其能夠廣泛傳播,也使人們對在臨摹經典書法作品時更加便捷。
  • 全形和金石傳拓學社
    我以為默甫認識是有高度的,這個已經不是一般掌握全形拓技藝的人能有的責任感。所以我很認真地記錄下來。     後一年,我和他講,以你手拓的我所藏秦陶,和我學社小學生手拓的毛公鼎,哪個拓本為貴?他完全明白我的意思。我於是說「手拓技術總不是決定拓本價格的主要因素。關鍵是你拓的是什麼。
  • 傳拓作品如何講述黃河故事?
    展覽開幕式現場演示傳拓技藝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蔡君彥文圖    本報訊您對傳拓[tà]作品感興趣嗎?大飽眼福的好機會來了!「黃河故事——全國金石傳拓作品邀請展首展」將在河南博物院東配樓第二展廳舉行至11月22日,156件精挑細選、涵蓋多種傳拓藝術形式的作品參加展覽,講好「黃河故事」,詮釋悠久厚重的黃河文化。
  • 【文化視野】莒地記憶:傳拓
    一張生宣,幾經浸染;一抹淡色,數度拍打,便如同神筆馬良般將石碑、器物上的文字或圖案,清晰的在紙上展現出來,這種神秘且古老的技藝,便是傳拓藝術
  • 蘭州傳拓藝人:「手心溫度」定格「金石」真面貌
    高展攝   上紙、刷紙、上墨……完成一件字口清晰的拓印作品的步驟看似簡單,但實則要有多年的藝術功底,這「一拓一印」之間更是考究傳拓藝人手臂用力點,時強時弱,今年48歲的甘肅藝術家麻曉雷醉心於中國傳統藝術傳拓,「傳拓就是古代『照相機』,傳拓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一門藝術」。
  • 花溪區:開展技能培訓 拓寬殘疾人就業渠道
    連日來,花溪區清溪街道的南溪苑社區很熱鬧,來自該易地扶貧搬遷社區的24名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城鎮貧困殘疾人匯聚在這裡,共同參加了由社區「推拿按摩+家政保潔」專業培訓。該培訓由花溪區殘聯聯合清溪街道辦事處主辦,邀請到貴州省黔靈女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的專業老師到現場實地培訓,通過專業系統的培訓提升技能,進一步推進社區城鎮貧困殘疾人通過就業創業實現穩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