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大國工匠」李仁清,用紙張復活歷史,傳承高浮雕傳拓30年!

2020-12-23 FY時代記憶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本期非遺傳承匠人:李仁清,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

李仁清,男,漢族,1963年5月出生,河南省商城縣人。2017年,被原河南省文化廳認定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精如蟬翼,細緻入微,這些由碎片拼接起來的拓片每一個局部,都要進行仔細的檢查,哪怕一點點疏漏都不能放過,通過對黑色的控制,高浮雕佛造像便躍然紙上。

傳拓技藝是我國重要的發明之一。它是將紙覆在碑刻、甲骨、青銅器、畫像石、造像等金石器物的文字、圖案、紋飾之上,採用墨拓手段擴大拓印的文獻複製技術。

早在幾千年前,就出現了記載人類生活、生產的各類石刻,帝王墓穴神道上的石人、石獸;高山崖壁上的石窟造像等,其精湛的技術都讓人稱絕!

據考證傳拓技藝至少在唐代已廣泛使用,並以其獨特性、珍惜性、不可替代性流傳至今。傳拓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傳播的一種重要載體,也是中國歷史學、考古學、文獻學、金石學和書法、繪畫、雕塑藝術等學科研究的重要內容。

在傳拓技法方面,難度最大的是高浮雕正投影的傳拓技術。高浮雕石刻傳拓技藝,主要採取正投影原理與繪畫藝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通過上紙、砸紙、上墨、揭取、粘接、修復、裝裱等一系列工藝流程,成功地把古代石窟寺雕刻、造像碑、畫像石、畫像磚、墓誌等作品從立體凸凹轉換成平面予以保存。

對於高浮雕等複雜的石刻畫面,傳承人李仁清運用烏金拓與蟬翼拓相結合技法,根據不同對象與層次,分出輕重,效果清晰,層次分明。整個畫面表現出黑、白、灰等三色,表現出石刻的雕塑層次感。

「傳拓技藝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代代相傳。國家圖書館等古籍單位保存諸多原始文物已不復存在的珍貴拓片,要了解史料就要從拓片上尋求信息,拓片是歷史傳承的重要載體;從拓片上可以反映出中國歷代書法、藝術、政治、軍事、文化等珍貴史料價值。」李仁清老師說道。

李仁清,在1982年至1998年間受聘於河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從事專職傳拓工作,從1982年至今,在長期工作中對傳拓技法進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結合平面拓、全形拓、考古測繪、歷代繪畫、雕刻藝術、拼圖、裁剪、粘接、修復和裝裱等多項傳統技藝和學術知識,開創了獨特的高浮雕拓法;還曾先後在河南、上海、南京、山西、陝西、山東、四川等地開展高浮雕傳拓工作。

高浮雕石刻傳拓技藝和作品,對文物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是研究中國歷史文化,傳統藝術的第一手資料,同時也有一定的經濟開發價值。李仁清在實踐中創造性地解決了高浮雕作品傳拓的難題,改變了以往傳拓僅拓印文字而忽略圖像、紋飾的狀況,較好地體現了古代石刻文化信息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完整性。

經過多年的工作經驗積累,他取得了豐碩的藝術成果。2012年參加國家文化部主辦的「中國拓片聯合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展」;展品錄入《中國傳拓技藝圖典》;2016年9月28日至2018年1月7日,作品石窟寺拓片《皇帝禮佛圖》《皇后禮佛圖》參加了匯集中、印兩國近200件佛教雕塑藝術精品,及全國範圍具有代表性的精品文物的「梵天東土並蒂蓮花:公元400~700年印度與中國雕塑藝術大展」;2018年8月20日,河南省文化廳在鄭州仁清金石傳拓藝術博物館設立高浮雕傳拓技藝示範傳習所;2019年9月29---10月8日在鄭州美術館慶祝建囯70周年華誕,舉辦「匠心·傳承---中原石刻傳拓藝術展」;2019年由李仁淸、李正編著出版巜北京大學特展——李仁清傳拓藝術》一書……

從2008年至今,中央電視臺、河南電視臺新聞、鄭州電視臺新聞、新華社、新華網、中囯文化報、中國新聞網、瞭望雜誌、中囯地理雜誌,對李仁清的高浮雕傳拓進行了多次報導。

2010年河南衛視為高浮雕傳拓技藝製作《拓片人生》專題片;2012年《中國文化報》對高浮雕傳拓技藝進行了整版報導;2016年10月5日,《大國工匠》第五集「大工傳世」,在CCTV13臺、CCTV1臺、CCTV4臺和英語、俄語、法語等多頻道面向世界播出……

文物是見證歷史,傳承文明的重要載體,李仁清也在盡他的努力,培養出一代代弟子,希望將這項技藝傳承下去,把歷史文明的精髓留給後人。而他也有了自己新的目標——「彩拓」,在不久的將來,將拓出石刻原本的顏色!

相關焦點

  • 傳拓30餘載的非遺老匠人:留存千年歷史的寶貴印記
    30餘載的非遺老匠人:留存千年歷史的寶貴印記  作者 李曉偉  將宣紙輕輕覆蓋在一方漢磚上,用水潤溼,毛刷捶刷宣紙緊貼漢磚後,再用塗抹著硃砂的拓包均勻地拍打……劉秀峰一番操作後,磚上奔馳的駿馬、威武的士兵、天空中盤旋的獵鷹等圖案一一浮現在宣紙上。
  • 談玉雕的傳拓—張越
    談玉雕的傳拓張越一、前言傳拓指的是將具有吸水性與伸縮性的紙張,緊覆於表面具有一定凹凸的承拓物上,並用顏料(主要使用墨)在紙張上撲、擦,從而產生與器物凹凸相應痕跡的一門技藝。傳拓的產物又稱之為拓片或拓本。早期傳拓的承拓物主要是由「金石」(吉金、刻石)組成,是人們製作文獻資料的方法之一。
  • 鄭州80後非遺人劉皓天和他的傳拓團隊:慧心妙藝拓春秋
    慧心妙藝拓春秋  ——記鄭州80後非遺人劉皓天和他的傳拓團隊  歷史長河深處遺存下來的碑刻造像、墓誌摩崖、封泥陶片、秦磚漢瓦、都在無聲記載著歷史滄桑。厚重華夏,器以載道,傳承歷史文化,金石傳拓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與魅力。
  • 慧心妙藝拓春秋,80後非遺傳人劉皓天和他的傳拓團隊讓文物活起來
    編者按:近日,河南省收藏家協會及全國多家新聞媒體相繼報導了河南鄭州市非遺金石傳拓傳承人劉皓天帶領他的傳拓團隊,應邀深入全國各地文物古蹟現場,用一張張宣紙將文物「復活」,這一80後非遺傳承人對非遺技藝的堅守與執著,令人欽佩和感動。
  • 慧心妙藝拓春秋——記80後鄭州金石傳拓非遺傳承人劉皓天及其團隊
    歷史長河深處遺存下來的碑刻造像、墓誌摩崖、封泥陶片、秦磚漢瓦,無聲記載著歷史滄桑。厚重華夏,器以載道,傳承著歷史文化,金石傳拓可以形神兼備、不失毫釐地再現文物與古代藝術之美,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與魅力。
  • 傳承「工匠精神」 點亮大國製造未來
    而與此同時,各地「用工荒」現象屢屢發生,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缺口較大,部分重點產業高技能人才需求得不到滿足。一邊是勞動者就業難,一邊是用工企業招工難。每到畢業季,「用工荒」和「就業難」交織呈現,反映出人力資源市場中的供求錯位。  在此背景下,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舉辦正當其時。
  • 張猛——紙墨間的黑白世界,細觀猛子的傳拓技藝
    而獨屬中國的「傳拓」技藝,卻以一紙一墨,讓金石不朽。掌握這門手藝的人並不多,猛子便是這小眾中的一員。猛子,原名張猛,山西臨晉人,號臨晉閒雲,山西傳拓技藝的代表性人物,擅長全形拓,一直致力於拓片藝術的學習和研究。
  • 蘭州傳拓藝人:「手心溫度」定格「金石」真面貌
    高展攝   上紙、刷紙、上墨……完成一件字口清晰的拓印作品的步驟看似簡單,但實則要有多年的藝術功底,這「一拓一印」之間更是考究傳拓藝人手臂用力點,時強時弱,今年48歲的甘肅藝術家麻曉雷醉心於中國傳統藝術傳拓,「傳拓就是古代『照相機』,傳拓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一門藝術」。
  • 他們為什麼能成為「大國工匠」?大國工匠與交通學子共話「工匠精神」
    他們為什麼能成為「大國工匠」?他們身上有哪些感人故事?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徵程中,交通人需要怎樣的工匠精神?要培養更多「大國工匠」,應該向他們學習哪些精神?12月1日下午,三位交通運輸行業的「大國工匠」:許振超、孔祥瑞、竺士傑,來到賽事承辦單位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簡稱浙江交院),與交通學子面對面共話工匠精神,並接受學校頒發的勞動教育導師聘書,希望年輕學生們積極主動傳承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徵程中作出更多貢獻。
  • 太原組織「大國工匠」「三晉工匠」「晉陽工匠」進行技能展示
    本次活動組織了近兩年來命名的「大國工匠」「三晉工匠」「晉陽工匠」進行技能展示,共展示鉗工、焊工、天車工、應急救援、麵食技能5個工種項目。21日,首場在太重集團展示鉗工、焊接工藝;22日,第二場在太鋼展示大型吊車高超技藝坐酒瓶、粘雞蛋等挑戰不可能;23日,第三場在虹安科技展示應急救援爬坡等;24日,第四場在三晉會館展示麵食技藝。
  • 大國工匠 探索路上 毫釐之間 他們如何書寫大國篇章?
    10月2日至今,央視新聞推出《大國工匠》系列,記述這個時代的能工巧匠,傳承工匠精神,助力中國夢。今天是本系列的最後一期,讓我們一起走近三位用雙手的靈巧與細緻成就不凡的大國工匠。胸懷夢想,心平手穩,焊接飛天神箭;毫釐之間,把握分寸,重現曠世兵馬俑;肉眼難辨,手工打造,精美弧線託舉中國飛機翱翔藍天。工匠擔當,兼濟天下。
  • 長江評論|工匠精神是大國工匠的內在價值稟賦
    長江網評論員周劼  1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舉辦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  工匠精神是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的內在價值稟賦。製造業裡常說的一句話叫做「工程師畫龍,技師點睛」,很形象地反映出工匠的作用。
  • 工匠精神是大國工匠的內在價值稟賦 | 長江評論
    長江網評論員周劼1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舉辦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工匠精神是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的內在價值稟賦。製造業裡常說的一句話叫做「工程師畫龍,技師點睛」,很形象地反映出工匠的作用。
  • 中國民協來莆調研,大國工匠「鄭春輝現象」引熱議!
    邱運華一行參觀了莆田工藝美術城展示中心(大師館),並先後來到林建軍、黃清鑾、吳劍偉等新文藝群體工作室及「大國工匠」鄭春輝藝術館。當天下午,還在春暉木雕藝術館召開了以「木雕行業發展創作人才隊伍及市場」為主題木雕行業發展交流座談會。
  • 《中國書法》:金石傳拓
    尋痛隋亂,事遂寢廢,營造之司,因用為柱礎。貞觀初,秘書監臣魏徵始收聚之,十不存一。其相承傳拓之本,猶在秘府,並秦帝刻石,附於此篇,以備小學。」而文中「傳拓之本」當是指紙質拓本。史傳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即傳拓術只可能萌發在漢末魏晉南北朝時期,惜今天考古能佐證最早的墨拓文本僅是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唐太宗書溫泉銘,也就是說歷史文獻範疇內,唐朝是迄今傳拓術的上限年代。
  • 觀《大國工匠》有感
    觀《大國工匠》有感今天,我看了《大國工匠》這部紀錄片,有感而發,寫下了這篇觀後感。《大國工匠》這部紀錄片分八集用四個小時的時間記錄了自建國以來各行各業的工匠之間的故事,包括了從炸藥的研製與雕刻到各種精密儀器的焊接,從文化傳承到頂尖技術,從技術創新到精益求精的各種技術,每一個技術中都包含了匠人們對品質的追求。在這一部紀錄片之中,每一個例子都是那麼的令人感動,也都是那麼的令人羨慕。
  • 彧元堂傳拓:古老的「複印」技術
    靠的就是傳拓。  滄州的彧元堂傳拓技藝河北省級非遺傳承人劉世濤專門從事傳拓工作已近30年。他告訴記者,歷史上很多著名的碑刻都是請當時的書法名家題寫,稱為書丹;再請勒石高手刻成,這種碑刻「下真跡一等」,也極具價值。傳拓技藝使其能夠廣泛傳播,也使人們對在臨摹經典書法作品時更加便捷。
  • 高中寫作素材:《大國工匠》典型素材整理
    顧秋亮43年來,用他做人的信念,埋頭苦幹、踏實鑽研、挑戰極限,追求一輩子的信任。這種信念,讓他贏得潛航員託付生命的信任,也見證了中國從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的邁進。《大國工匠》4:國產大飛機的首席鉗工胡雙錢推薦語: 胡雙錢是中國商飛大飛機製造首席鉗工,人們都稱讚他為航空「手藝人」。
  • 西工大新設航天班,每年只招30人,班主任全是「大國工匠」
    如果要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形容我國的高校的話,這句話非西工大莫屬。西工大,這個西部高校用炙熱的愛國之情,低調的為國家打造大國重器、國防利劍。近期在北京舉辦的地14屆中國航空航天月桂獎頒獎典禮上,在12位獲獎人當中,有6位來自西北工業大學,他們有「大國工匠」曹彥生,有「領導卓越」的現西工大校長汪勁松,有「技術先鋒」李東、鄧景輝,有「終生奉獻」的陳一堅、尹澤勇。在網上流傳的2020年35位「大國工匠」榜單中,西工大佔據了12位,他們有航天的先鋒,國防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