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爾如何指揮40萬部隊,25天撤退100公裡?9個後衛戰鬥群是關鍵

2020-12-16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3年2月,蘇德戰場發生了大逆轉,蘇聯取得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消除了來自南方的威脅;在北方,蘇軍兩大方面軍在列寧格勒會師,解除了長期圍困,只剩下莫斯科方向的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在「勒熱夫突出部」苦苦支撐。

莫德爾因為在「勒熱夫突出部」成功阻擊朱可夫的多次進攻,贏得了「防禦大師」的美名,一時間名聲大噪。其倡導「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的理論,讓他成為能攻善守的戰術家。然而,最能體現戰術水平的——撤退,他表現得如何呢?

撤退中的德軍

被迫放棄「勒熱夫突出部」,撤退的重任壓在莫德爾身上。

史達林格勒會戰,第6集團軍33萬人被消滅後,蘇軍開始了全線大反攻。這個時候,一個國家的潛能就顯得尤為重要,蘇聯源源不斷地將戰略預備隊派往前線,而德國卻無兵可派。莫德爾、曼施坦因等將領紛紛提出,放棄「勒熱夫突出部」。

首先,第6集團軍全軍覆沒,動搖了德軍整個防線。中央集團軍群的側翼徹底暴露了,來自南方的威脅越來越大,尤其是參加史達林格勒會戰的蘇軍,開始向中路推進,有抄中央集團軍群後路的企圖。

蘇軍在進攻

其次,德國佔領蘇聯全境的計劃已經失敗。應該退守一段距離,在有利的位置上與蘇軍保持接觸,等積蓄一定的力量後,再做打算。說白了,現在撤還來得及,能夠保住中央集團軍群;不撤退,就和第6集團軍一個下場。

更重要的是,由於後撤,「勒熱夫突出部」200公裡的防線沒有必要堅守,可以騰出10-20個師的兵力,並組建成一支強有力的戰略預備隊。同時,與蘇軍拉開距離,有利於「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給蘇軍大量殺傷。

宣傳畫,蘇軍在進攻

然而,德國統帥部卻不同意將領們的建議。在他們看來,「勒熱夫突出部」距離莫斯科最近,只有200公裡,可以說是德軍進攻莫斯科的前進基地。放棄勒熱夫城就等於放棄了進攻莫斯科,這在政治和軍事上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隨著蘇軍在「勒熱夫突出部」後方,對德軍的交通線展開攻擊,中央集團軍群更加危險。最終,德國統帥部同意放棄「勒熱夫突出部」,拉直防線。但第9集團軍的幾十萬人和裝備,該如何進行100公裡大撤退?就全看莫德爾一人了。

莫德爾在前線

一個月的準備工作,莫德爾顯示出超強的規劃能力。

撤退任務很明確,第9集團軍的24個師,總兵力達31萬人,撤出「勒熱夫突出部」後,即轉入戰略預備隊,填補中央集團軍群危機四伏的南側防線。莫德爾憑藉多年的參謀工作經驗,以其嚴謹、認真的職業素養,開始規劃龐大的撤退。

一是,命令各部立刻上報撤退計劃,計劃中必須明確退卻線路上的道路、橋梁處於完好狀態,並在100公裡線路上,預設多個階段性集結地域,構築階梯式防禦工事,派出警戒部隊進行巡查,及時修補並做好偽裝。

德軍陣地

同時,詳細計算出部隊撤離需要的運輸車輛,以及需要撤離的裝備和人員。其中包括200列火車及車頭、1000公裡的鐵軌、大量的牲畜、糧食等,以及6萬名「願意撤離」的蘇聯居民,甚至電線、電纜也在回撤之列。

二是,成立「撤離指揮部」,由一名高級參謀和工程師負責。全軍的工兵、工程師整合起來,修鐵路、修裝備,每個師都要求成立工作組,在新防線上構築火炮預設陣地,保證電話線路暢通,並在大部隊通過後,鋪設雷場。

中間為莫德爾

莫德爾還特別下令,關於撤退的內容只能通過電話或者傳令兵傳達,禁止使用無線電通訊聯繫,以免引起對手懷疑。於是,100公裡的電話線開始秘密鋪設,在他看來,電話暢通是保證安全撤退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關鍵的工作是,為防止遊擊隊的襲擾和告密,莫德爾對撤退沿線的蘇聯遊擊隊,進行徹底的清剿。他組織專門的特別行動隊,劃定若干區域,在俄羅斯志願者的帶領下,對村莊、森林進行認真梳理,對這些地區的遊擊隊給予毀滅性的打擊。

後撤的德軍

這些工作細分給各部後,要求在一個月內完成。第9 集團軍的官兵全部動員起來,有的尋找運輸工具,有的登記撤退物資,就連病號也被動員起來,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德國人合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再次顯現,各類準備工作按時完成。

「水牛行動」開始,莫德爾在25天內完成40萬多部隊的撤離。

1943年2月21日,德軍撤離「勒熱夫突出部」的「水牛行動」開始。平民、醫院、後勤等非戰鬥單位開始率先撤離,為了躲過蘇軍飛機的偵察,不引起對手的懷疑,這些行動都是在夜晚悄悄地進行。直到28日,戰鬥部隊開始撤離。

德軍裝甲部隊

莫德爾要求主力部隊19小時撤退完畢。並留下9個戰鬥群作為後衛部隊,一面進行防禦,一面實施反衝鋒。這麼龐大的行動,還是露出了一些蛛絲馬跡,懷疑的蘇軍進行戰術偵察,卻遇到對手堅決阻擊,這讓他們誤以為德軍主力沒有「撤退」。

當主力部隊撤退到30公裡的第一道攔截陣地時,後為部隊開始在勒熱夫城和沿途房屋、道路上埋設大量地雷,並從容地炸毀了伏爾加河上的大橋。等到蘇軍最高統帥部反應過來時,第9集團軍主力已經撤出50多公裡。於是,命令追擊。

德軍在撤退傷員

然而,追擊的蘇軍進展很慢,他們不僅要面對雷場,而且橋梁被炸斷,道路被挖爛。追擊的蘇軍坦克深陷雷區不敢動彈,士兵被炸得天旋地轉,房屋不敢進,大路不敢走,推進的速度像「蝸牛」一般。當然,這正是莫德爾想要的效果。

莫德爾分階段逐次實施撤退的方案,收到了很好效果,各部隊有條不紊地撤離。相對而言,對德軍的威脅,沿途的遊擊隊比蘇軍的正規部隊更大,他們看到大規模撤退的德軍,開始拼命地追擊,但都在後衛戰鬥群的反衝鋒下,無功而返。

德軍防禦陣地

3月13日,莫德爾指揮的「水牛行動」結束,他率領所部和第4裝甲集團軍一部40萬多人,以及大量物資等,在蘇軍重兵的眼皮子底下,安全撤退了100公裡。消息傳來,史達林非常生氣,更讓他惱火的是,蘇軍在追擊中又損失了10萬人。

儘管這是一場大規模的撤退,但德軍表現出更高的戰鬥素養和紀律性,尤其是在戰術上,莫德爾的階段性撤退,主力和後衛部隊相互配合,行動迅速,幾乎「全須全尾」將部隊撤出。不得不說,莫德爾是一位相當有能力的戰術家。

莫德爾在指揮戰鬥

大家認為呢?歡迎討論和留言。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的救火隊員》#軍事歷史#

作者推薦:

防禦大師莫德爾水平有多高?朱可夫一年發動5次戰役,傷亡170萬人

勒熱夫戰役為什麼鮮為人知?蘇聯損失100萬人是德國的4倍,不願提

莫斯科戰役,莫德爾10天撤退160公裡成防禦專家,不到3個月升司令

相關焦點

  • 蘇德戰爭中,莫德爾為何從解職到元帥僅用4個月?德國版救火隊員
    1943年7月,庫爾斯克會戰失敗後,莫德爾帶領部隊後撤200公裡,儘管給蘇軍造成47萬人的損失,但第9集團軍也損失了10萬人。此時面對蘇軍的凌厲攻勢,德軍的防線千瘡百孔,莫德爾只得違令一退再退。機會來了,蘇軍發動了解除列寧格勒圍困的戰役,北方集團軍群承受巨大壓力,部隊要求撤退,遭到德軍統帥部的拒絕,並由莫德爾接替指揮。趕赴前線的莫德爾,依然是罵罵咧咧、粗話連篇,他命令禁止撤退,堅守防線。對於「新來乍到」的指揮官,北方集團軍群的將領們既不服氣,又在感情上不願接受他,但莫德爾似乎不在意這些,不斷地在各部隊奔走,並組織反衝鋒。
  • 莫德爾為什麼反對曼施坦因「堡壘計劃」?新、老兩代指揮官的爭鬥
    1943年春季,蘇軍開始大反攻,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後撤100公裡。同時,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攻佔了哈爾科夫,向前推進了100公裡。於是在兩軍防線上,蘇軍形成了一個正面約400公裡,最窄處只有110公裡的突出部。這就是有名的「庫爾斯克突出部」。
  • 史達林格勒戰役是朱可夫贏了,可為什麼光彩屬於莫德爾?
    朱可夫是蘇聯的名將,也是多次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的人物,在蘇聯內部威望很高。二戰期間,德軍一路高歌猛進進行蘇聯,蘇聯被打得節節敗退,眼看莫斯科也不保,蘇聯恐怕是要亡國了,但是最終蘇聯贏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失利的德軍很快就調整戰術,又把方向集中在了史達林格勒戰役,這場戰役是朱可夫贏了,可為什麼光彩屬於莫德爾呢?
  • 史達林格勒戰役中,朱可夫大獲全勝,為何反倒成就德國名將莫德爾
    要想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很有必要對莫斯科保衛戰勝利後,蘇德兩軍的實際情況有個大致的了解。雖然蘇軍贏得了勝利,可是德軍主力並沒有在這場戰役中受到太大的損失,因此莫斯科戰役成了一場名副其實的擊潰戰,而不是殲滅戰。戰後德軍的中央集團軍群保留的有100萬主力,威脅到了蘇聯。
  • 莫德爾棋逢對手四天推進12公裡
    (第9集團軍司令莫德爾)在庫爾斯克會戰德軍的南北兩翼突擊行動中,將莫德爾和曼施坦因相提並論是不正確的,他當時指揮的是克魯格「中央集團軍群」第9集團軍的四個軍15個師,負責從北方切割庫爾斯克突出部以德軍的質量優勢,該集團軍撕破蘇軍一個方面軍的正面防禦並非難事,然而莫德爾卻排出了一個奇怪的攻擊隊形。在第一波次進攻的10個師中,莫德爾居然僅動用了一個第20裝甲師,而集團軍裝甲部隊的主力包括六個裝甲師(或裝甲擲彈兵師)及若干突擊炮營,都被他抓在手裡作為預備隊。
  • 怎樣評價莫德爾?防禦大師?焦土政策實施者?一戰中表現突出,二戰...
    次年,莫德爾參加了蘇瓦松(Soissons)等地的戰鬥,2月10日的激戰中,他的膝蓋負傷,一塊彈片永遠留在了身體裡。2月25日,莫德爾晉升為中尉。此時,第5步兵師跟隨第3步兵軍調離第1集團軍,被派往阿拉莫地區作戰。3月29日,莫德爾贏得了1枚巴伐利亞四級佩劍戰功十字勳章。在整個夏季戰役中,德軍傷亡慘重。
  • 蘇德戰爭關鍵時刻!大雪救了蘇軍,零下40℃凍死傷德軍超10萬
    在朱可夫的指揮下,蘇軍的抵抗也更加頑強了,雙方發生了多次激戰。這時,德軍的進展開始變慢,攻擊力明顯下降。10月下旬,古德裡安的裝甲集群追擊從布良斯克突圍出來的蘇軍殘部。11月初,陸續有外地的援軍趕到了莫斯科,加入到了抗擊德軍的戰鬥中。
  • 二戰莫斯科戰役,蘇軍為何反攻200公裡就停止追擊,有後顧之憂
    一方面,莫斯科戰役蘇德雙方都作了精心準備,可以說德軍早就留了後路1941年6月22日德軍分三路閃擊蘇聯時,不僅在中央集團軍群部署的精銳和裝甲最多,而且這支部隊的作戰能力也是最強的,到7月中旬,前鋒就打到了離莫斯科僅有幾百公裡的地方。
  • 柏林戰役的德軍如何布防?戰鬥最後幾天,蘇軍老兵稱戰後不敢回憶
    德軍則開始在柏林周圍構築防線,集結了80萬大軍,主力是維斯瓦集團軍以及德國中央集團軍。此外德軍還臨時徵召了20萬新兵,柏林周圍總共100萬軍隊。但這100萬人中除了10萬從東線退下來的老兵外,其他的部隊都是新兵蛋子。有的坦克兵在前兩天還是個工人,直接被穿上軍裝送到前線。
  • 十個問題,可略懂「敦刻爾克大撤退」
    電影再現了「二戰」時期的著名戰役——敦刻爾克大撤退。此役,33萬英法聯軍,在德軍的攻勢下,奇蹟般於9天時間內自敦刻爾克撤往英國本土。撤退途中,聯軍幾乎丟棄了全部物資,包括約1200門大炮、500門反坦克炮、700輛坦克、5萬噸軍需……本文整理了10個問題,嘗試扼要勾勒出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大致輪廓。1、英法聯軍為何選擇自敦刻爾克大撤退?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二戰爆發。隨後,德軍攻陷丹麥、挪威、荷蘭。
  • 蔣氏想調八路軍部隊,劉總讓李達拒絕:越級指揮,不符規矩
    師直屬隊由陝北紅軍之第二十九、第三十軍和四個獨立團改編而成。全師改編之後,有1.3萬人。但八路軍並不是所有部隊都開赴抗日前線,在主力開赴前線時,留下了一批部隊保衛陝甘寧邊區。129師留守部隊為385旅旅直及770團,師屬的特務營、炮兵營、工兵營、輜重營。其餘部隊9160人於9月30日出發,奔赴抗日戰場。
  • 從幾千人遊擊隊到30萬大軍,新四軍抗戰10場經典戰鬥
    戰鬥過程:我軍從江蘇省高淳縣踏雪冒雨出發,長途奔襲100多公裡。經過兩日行軍,20日傍晚到達當塗縣亭頭鎮,即派小分隊封鎖南北通路,監視黃池鎮、青山街的日軍。突擊部隊以木船、繩索渡過青山河,然後跑步奔襲,於21日凌晨4時抵近官陡門,衝進偽軍據點。
  • 敦刻爾克撤退大事記
    ▲ 1939年9月,古德裡安指揮的裝甲部隊在波蘭境內德國三個集團軍群避開防守嚴密的法國馬其諾防線,在兩個方向上發起主攻:一是攻打法國阿登地區,二是攻打荷蘭和比利時。★德軍裝甲部隊向西推進1940年5月16—21日法國北部閃電戰現在已經全面展開。對北方和南方的盟軍來講,德軍的裝甲師可謂所向披靡。5月16日至21日,德國國防軍進軍神速,在相當短的時間內便向西推進了80公裡。
  • 1942年德米揚斯克戰役蘇聯紅軍25萬包圍德軍12萬最終反被德軍殲滅
    當時蘇軍參與包圍進攻的兵力如下西北方面軍:第11,34集團軍,加裡寧方面軍:第3,4突擊集團軍總兵力約23多萬人,裝備坦克300多輛,火炮1000多門,德米揚斯克戰役當時屬于勒熱夫戰役的一部分,在勒熱夫戰役中讀者可能比較熟悉的是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而當時第9集團軍之所以認為是勒熱夫戰役的主力部隊的原因,是當時第9集團位於蘇軍進攻端正面,而第16集團軍則是在德米揚斯克地區擔任側翼掩護
  • 二戰時期,莫德爾元帥為何被稱之為防禦大師和「救火隊長」?
    可除他們外德軍還有不少名將,他們均在各自領域閃耀出自己的光芒,這當中防禦大師莫德爾憑藉自己出色的指揮能力,數次扭轉大局,被稱之為「救火隊長」。莫德爾名聲雖不入德軍三大名將,可他也算是個能力將軍,二戰末期,阿登攻勢中他憑藉自己出色指揮能力成功阻擊盟軍西線攻勢,差一點扭轉敗局,這一戰本就不是正義之戰,失敗是必然之舉,不久後,德國全面潰敗,莫德爾元帥失望異常選擇在杜伊斯堡附近森林中自殺。莫德爾出生在一個普魯士家庭,進入軍校完全依靠自己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