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分析的方法論&應用技巧

2020-12-2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概括的四大步驟適用於以個人為主體的復盤分析,分析的對象可以是自己、產品或項目。本文主要介紹的方法論是概括的四大步驟,enjoy~

1. 復盤分析的方法論

復盤分析的核心思路,就是戴明環(PDCA)的應用,由此來分析過去某一段時間內產品和項目的工作情況以及成果總結,更重要的是獲得可驗證的規律/經驗。

概括的四大步驟適用於以個人為主體的復盤分析,分析的對象可以是自己、產品或項目。

細分的八大步驟適用於以團隊為主體的復盤分析,形式通常是會議,分析的對象可以是產品或項目。

本文主要介紹的方法論是概括的四大步驟(因為使用範圍和對象更廣,實際應用的頻率也會高,Sue過往的工作經驗中,有勇氣有意識開復盤分析會議的公司和領導不算常見,會有互撕耍鍋的情況發生)。

1.1 回顧目標

P-plan,所設定的計劃/目標是怎麼樣的?

大到項目立項,小到版本迭代,我們任何一項工作的開展,都不能忘了初衷和目的。

在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當始終朝著所設定的目標去努力實現。但理想與現實往往都有偏差,有各種各樣的因素存在,也有各種各樣的情況會出現,最終導致不同結果的發生。

所以復盤分析的第一步,是回顧目標。走到了今天,不妨回過頭去看看當初的目標。

1.2 評估結果

D-do,做了什麼?執行的情況如何?

結果是既成的事實了。結果的好與差,多好或多差,它需要有一個參照標準來對比的。

我們第一步回顧的目標就是參照物了。

通過對比,會找到目標和實際結果的差距。類似兩個數字之間的比大小,情況可分為三種:

「大於」,結果大於目標,就是指完成的情況比設定的目標要好;「等於」,結果等於目標,就是指完成的情況剛好達到設定的目標;「小於」,結果小於目標,就是指完成的情況比設定的目標要差。除了上面的三種情況,還有兩種情況需要注意的:

一是,目標裡面的事項沒有做,那結果可視為0,這種情況也屬於結果不如目標,但需要單獨討論,是因為差距的原因是根本沒有行動,那為什麼設定了目標且始終沒有行動呢?二是,結果裡面的事項是沒在目標內的,通俗的說法就是,明明是數字比大小,你卻把結果改成了字母,那跟目標(數字)的對比,就不能是單純的大小了。這說明差距是我們做了目標計劃之外的事情,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需要強調,關注的重點不是差距的大小,而是出現差距的地方,可以是試著去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距?

1.3 分析原因

check,檢查分清對錯好壞,找到原因和問題。

通過第二步的對比,找到了差距,那這些差距造成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失敗了嗎?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如果沒有失敗,那我們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這些都需要深入去思考。

對發生過的事情,尤其是特殊時間節點的舉措,一一羅列然後進行反思,分析得出的原因要包括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都要儘量窮盡,且儘量觸達最深刻的「根因」。

1.4 總結規律

action,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得到規律,行動驗證,不斷循環。

這是復盤分析最重要的一步。上面所有的步驟都是為了得出一般性的規律,形成符合真相的認識。總結規律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最好的方式是檢驗。

復盤得出的結論是否可靠,必須在復盤的當時做出判斷,一般來說可以通過 4 原則來評判:

(1)復盤結論的落腳點是否在偶發性的因素上?

當復盤的結論落腳在偶發性因素上,那一定是錯誤的。如果復盤沒有進入到邏輯層面,沒有經受住邏輯的驗證,則這樣的復盤結論,一定是不可信的。

(2)復盤結論是指向人還是指向事?

復盤的結論如果是指向人,則很可能說明復盤沒有真正到位。因為復盤得出的是規律性的認識,而人是具體的,各不相同。

指向事,則復盤到規律的可能性更高。當然,這裡的「事」不僅僅是指某件具體的事,而是人之外的事物。不要隨意外部歸因,比如:「如果計程車司機都開這麼慢,那我以後都會遲到」等等,這會將事件引導到陰謀論上。

復盤的結論不是指向人,而是從事物的本質去理解分析,這是驗證復盤結論是否可靠的標準之一。

(3)復盤結論的得出,是否有過3次以上連續的 why 或者 why not 的追問?

復盤得出的結論,至少應該有過三次以上的連續的 why 或者 why not 的詢問。如果次數不夠,也很可能意味著復盤沒有找到真正的原因。

探尋問題背後的問題,找出答案之後的答案,這就是追問的目的。

(4)是否是經過交叉驗證得出的結論?

「孤證不能定案」是法律上的術語,用來比喻復盤得出的結論通過其他事情交叉驗證,也可以為結論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保障。

2. 復盤分析的應用和技巧

2.1 對項目的復盤分析

項目復盤的時間:最好在項目結束後的一個星期。這個時間節點,項目剛結束不久,參與項目的人員對項目各情況的印象還比較清楚,比較容易回憶。

項目復盤的參與人員:最好參與過項目的人都能參與進來,在項目開展過程承擔關鍵角色的人員是必須要參與的,例如項目經理、產品經理、研發經理、運營經理等等。

項目復盤的提前準備:通知需參與會議的相關人員,讓各自準備相關的材料、邀請一位復盤會議的引導者。

材料包含但不僅限:

文檔:版本迭代記錄、用戶反饋記錄等;數據:過程中的數據、最終的數據等。項目復盤的階段流程

套用上面分享的四大步驟,對項目復盤分析的工作可分成以下3個步驟:

(1)對項目做整體的回顧

這一步將四大步驟中的(1)回顧目標和(2)評估結果進行了合併,從「起點」(目標)到「終點」(結果),對項目進行整體的回顧。

為了避免一上來就「唯結果論」,相互搶功或耍鍋,開場應該相對輕鬆點,可以讓大家先來聊聊對項目的理解:

項目服務的對象是否符合項目定位的客戶/用戶?項目開展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哪些機遇?什麼挑戰?項目取得的成果是否符合我們的期望值?好在哪?差在哪?……(2)對關鍵事件進行回顧

項目的起止,有時間線,那自然就會對應有故事線。

過程中發生的各個關鍵事件,是影響項目運營和項目結果的重要因素,我們應當一一列舉並分析。這時候讓參與會議的人員提前準備,就很有意義了。

從項目立項開始畫一條時間線,在時間線上標註出各個關鍵的節點,讓所有人對應時間點,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對項目當時有影響的事情寫在便條上,然後貼上去。

便條需要講清楚幾點: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是怎麼發生的,造成了什麼問題,最後是怎麼解決的。

(3)產出團隊和個人收穫

付出必然會有收穫的(這不是一句毒雞湯)。這裡想說的收穫,更多的是對人對事的收穫。

還是那句話,項目的結果是既成的事實。結果有可能是不如預期的,有可能是剛好達到設想的,也有可能超出預期的,這始終不是關注的重點。

復盤的意義在於總結,找到對項目有貢獻的人,肯定和學習ta;總結對項目有利的經驗,校驗然後放大它。

對人的部分,可以把項目關鍵角色的人頭像貼出來或名字寫出來,讓大家把跟這個人合作的經歷、感受和評價寫下來,肯定ta過往對項目的貢獻。

對經驗的部分,可以從溝通、人員、流程和實踐等方面進行收穫總結。

2.2 對產品的復盤分析

對產品的復盤,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對版本的復盤。

產品復盤的周期:這需要具體依據產品的版本迭代速度而定。一般是3個版本迭代完就應該進行一次產品復盤。

產品復盤的參與人員:參與版本設計、研發和運營的相關人員,例如產品經理、美術、研發、測試、運營、客服、商務等。

產品復盤的提前準備:通知需參與會議的相關人員,讓各自準備相關的材料、邀請一位復盤會議的引導者。

材料包含但不僅限:

文檔:版本迭代記錄、需求管理表、需求文檔、設計圖稿、開發文檔、測試用例、用戶反饋記錄等;數據:版本迭代前一個周期的數據、版本迭代後一個周期的數據。產品復盤的階段流程

同樣套用上面分享的四大步驟,對產品復盤分析的工作可分成以下4個步驟:

(1)回顧版本目標

依據準備好的版本迭代記錄和需求管理表,先來回顧一下復盤版本的迭代內容,這些內容都是圍繞什麼重點/目標展開的,屬於新增功能還是優化已有功能,這些功能點是服務於哪些人群的,他們的群體特徵是什麼樣的,主要是想滿足他們什麼樣的需求?表層需求是什麼?底層需求又是什麼?如何驗證版本的效果?

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接到需求後,要對需求進行足夠的分析,在設計產品和規劃版本的時候,要提前想好驗證產品設計的方式,羅列出希望改善的數據/指標。它有可能是營收類指標比如訂單金額,也可能是功能使用率的漏鬥模型指標,或者用戶好感度相關的指標等等。

(2)評估版本結果

用數據說話。將版本發布前後的兩個周期進行對比,數據/指標上有哪些變化?版本面向用戶的意見反饋怎麼樣?他們喜歡和認可新版本發布的內容嗎?認為還有未被滿足的需求嗎?或者是還有期待被服務得更好的場景?

(3)分析關鍵環節

這一步,可以按產品開發生產線的各個節點劃分為關鍵環節,依次可以劃分為:需求——設計——開發——測試——上線。

A. 需求

這個環節,主要復盤的內容有以下幾項:

需求對接:需求方的需求表述是否清楚?產品經理的需求分析是否準確?需求定義:需求文檔的輸出是否完整清晰?設計師、交互師、開發、測試對需求是否了解?產品經理需求方的對接:

需求變更:需求變更的次數是否頻繁?存在需求變更影響到了版本進度?需求變更的原因是什麼?需求變更後是否有對文檔進行及時的更新?是否做好溝通工作,把需求變更的事宜清楚地傳遞給相關人員?

B. 設計

這個環節,主要復盤的內容有以下幾項:

設計確認:是否有確定視覺設計的最終審核人?設計標準:UI設計產出是否符合統一標準?工期進度:產品設計工作在什麼時候,由誰來完成的?設計工作是否影響開發工作的進度?影響原因是什麼?C. 開發

這個環節,主要復盤的內容有以下幾項:

工期進度:開發實施前,是否有充分的時間做工期預估?工期預估與實際開發時間是否有差異,及差異原因分析。開發文檔:是否有撰寫開發文檔?開發文檔是否符合規範?突發狀況:是否出現需求無法實現的狀況?原因是什麼?是否出現團隊成員變動情況?如何應對成員變動?後期如何避免?是否出現功能模塊與需求不符的情況?出現原因是什麼?

D.測試

這個環節,主要復盤的內容有以下幾項:

測試計劃:是否有完整、準確的測試用例?是否有一個測試計劃?這樣的計劃是否有效?團隊是如何測試並跟蹤產品開發效果的?測試工具:使用了哪些測試工具來幫助測試?是否可以持續使用?測試的時間、人力和軟體/硬體資源是否足夠?測試結果:哪個功能模塊產生的Bug最多,為什麼?哪些BUG出現回滾,原因是什麼?E. 上線

這個環節,主要復盤的內容有以下幾項:

版本驗收:是否進行了正式的上線驗收?在正式發布的過程中是否有出現狀況?後續如何避免?是否檢查了數據埋點,數據埋點是否滿足要求?上線通知:是否有通知到相關人員?上線前是否和運營、文案進行充分的溝通?發版效果:在上線之後是否出現重大bug? 為什麼測試階段沒有發現?產品上線後的問題反饋渠道是否流程?產品上線後收集到哪些問題反饋?都是什麼類型?如何改進?(4)總結版本經驗

順著產品開發生產線的各個關鍵節點逐一去反思總結存在的問題,得出版本迭代的經驗:有哪些錯誤我們要去改正的?哪些情況可以去避免的?有哪些避免的措施可以做?哪些好的經驗和配合我們要繼續保持的?

2.3 對個人的復盤分析

同樣套用上面分享的四大步驟,對個人復盤分析的工作可分成以下4個步驟:

(大白話的復盤思路就是:我是誰?做了什麼?做得怎麼樣?還能不能更好?)

(1)自我定位

不要用類似「我是xxx項目xx產品的產品經理」這種簡單的表述作為你的自我定位,這更準確的說法是「職位/title」,不能算「自我定位」。

試著去描述你在團隊/項目中,承擔著什麼樣的角色,這個角色存在的價值是什麼?除了在企業的角度上看你作為產品經理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在你的理解下,你的價值是什麼?你不可替代或難以替代的地方是什麼?甚至都可以是你在承擔這個角色時的人物性格、人格魅力的自我剖析。

假設Sue作為一名數據型的產品經理,除了負責數據採集、加工、分析;負責整個項目的數據平臺搭建,還有應該做到充分理解平臺項目業務,為業務增長和用戶體驗提供數據服務支持,很好地對數據進行應用與實踐,優化產品策略和提高業務收入,實現數據驅動、數據賦能的價值。

(2)個人產出

根據自我定位的職責和價值,和你實際的產出進行對比,找出差距。

你在項目發展中,做了什麼事情?這些事情對項目的推進有什麼作用?

你在版本迭代中,做了什麼事情?這些事情對產品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你在整個團隊中,貢獻的價值是什麼?有多大?

簡單的說就是:你做了什麼?結果怎麼樣?有哪些亮點?哪些不足?

(3)深入分析

對差距存在的原因進行反思和分析,取得成績(亮點)的原因是什麼?造成問題(不足)的原因是什麼?

這裡可提供幾個參考角度:

依據差距去追查原因:對比往期結果、對比同行分析分析原因時明辨內外:是自己的努力帶來的?外在環境造成的?釐清線索判定是否可控:可控?不可控?半可控?(4)總結成長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和總結,幫助自己更好的成長。

A. 工作流程

需求方面:需求對接、需求管理、需求設計、需求評審。版本管理方面:周期確認、周期跟進、驗收確認、跟進反饋。B. 產品技能

流程梳理能力:業務流程、頁面流程、涉及多角色的跨職能流程;文檔撰寫能力:互動設計、頁面布局設計、文字表述能力。C. 工作習慣

是否養成記錄工作日誌的習慣?是否養成定期體驗產品的習慣?是否養成關注行業動向的習慣?產品經理是個綜合性要求很強的職位,除了上面簡單提到的幾個方面外,還有很多需要不斷學習的地方:類似企業經營、團隊管理、運營推廣等等。

以上,是Sue最近做自己所在項目的復盤分析以及個人的工作總結時,對「復盤分析」有了一些新的總結與思考,整理後與大家分享,希望有小夥伴一起交流學習。

項目具體的復盤分析不便分享,跟大家分享一下梳理的學習腦圖(https://kdocs.cn/l/sRcLmnp5U?f=131)

本文由 @素小白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數據分析的方法論
    數據是一個絕對客觀且能夠通過可量化指標來評估產品的改進方向成功與否的工具,所以作為一名產品經理,必須養成數據思維習慣,掌握數據分析方法論。在產品迭代發展的過程中,通過數據驅動以保證產品按照更好的方向發展。
  • 業務復盤究竟應該怎麼做?
    潮宏基珠寶是中國首家IPO上市的時尚珠寶品牌,總裁廖創賓在公司內推動「復盤工作常態化」,並納入了公司的業務流程,形成了復盤的企業文化。經過多年實踐,復盤已成為潮宏基管理方法論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潮宏基發展至今,已經連續16年入選中國500強最具價值品牌,相比十年前的品牌價值增加超過200億。
  • 中國象棋:復盤不是走過場,看看你不知道的技巧
    很多棋友都知道或了解過復盤,但是如果要細緻來說,估計很少有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特別是對於業餘棋手來說,可能就是誤以為簡單的回頭再看一遍。道理和程序上似乎就是如此,但是實際操作上卻有著天壤之別。這時棋友們可能就會瞬間疑惑,不就是個復盤嗎,誰不會呢?其實你的知道中國象棋如何復盤嗎?
  • 中國象棋:復盤不是走過場,看看你不知道的技巧
    很多棋友都知道或了解過復盤,但是如果要細緻來說,估計很少有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特別是對於業餘棋手來說,可能就是誤以為簡單的回頭再看一遍。道理和程序上似乎就是如此,但是實際操作上卻有著天壤之別。這時棋友們可能就會瞬間疑惑,不就是個復盤嗎,誰不會呢?其實你的知道中國象棋如何復盤嗎?當你繼續往下看完全文時,或許你就會恍然大悟,同時也希望以下內容對你能有所幫助。
  • 10000+經驗值不等同於能力,今天你復盤了嗎?盤它,你就不會吃虧
    (微:evalin0)復盤是為了走對路,讓事情變得更好。有沒有小夥伴覺得我們學了很多知識或者看了很多書,最終都要落到應用中,所以這期我們選它--復盤思維。你可以學到復盤的基本思路和隱藏在復盤背後的方法論。你將學會拋開表面現象,從底層方法論的視角去看待覆盤本身。你將會掌握很多有意思的工具,比如魚骨圖、人機料法環、波士頓矩陣等。這些工具都是基於實際應用而列出的,基本是拿來即可應用的。這裡面最核心的內容是復盤的理念。
  • 每天怎麼樣進行復盤?
    什麼叫復盤?復盤就是收盤後進行分析。復盤這個詞最早來源於圍棋。但是圍棋的復盤是用來找出當天剛下的那盤棋中的問題,主要是為了總結過去的。股市裡短線、中線交易的復盤卻是對當天的盤面進行分析,主要是為了預測未來的。復盤是金融機構必做的功課。對於很多工薪一族,由於工作沒有大量時間看盤。晚上進行復盤是他們主要的了解股市行情和分析行情的方式。
  • 如何分析象棋對局,從復盤中提高象棋水平
    象棋復盤,是提高象棋水平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下棋不復盤,即使下一萬局也只是過眼雲煙,對提高棋藝的幫助非常有限。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街頭象棋,有的人在街頭下了一輩子,天天下、月月下,感覺一直維持在那個水平,很難更進一步,原因就是沒有復盤的條件。
  • 年終復盤,華為怎麼玩?
    現在,這個詞語被用到各個領域,尤其是在歲末年初之際,復盤已成為企業一種有效的將工作的思考、總結、反思、提高整合於一身的工作方式,也是目前知識管理實踐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工具之一。然而,不少企業的復盤會,一般的流程大致都是:回顧目標→對照結果→分析差距→制定計劃,跟之前每次總結過程沒什麼差別。
  • 對話Mable:復盤Multicoin Capital的投資方法論與DeFi觀察|鏈捕手
    回到你的問題上,我認為資源永遠會有馬太效應,不是誰都能創新,也不能要求創新一直在,尤其是底層公鏈,不太可能每條鏈都跑出來,可能最後留下的只有2-3條,但在他們的基礎上可能會衍生出很多應用或中間件,但這些應用也是基於已有的基礎設施的產物,而不是完全獨立生態之外存在的創新。就像上面說的,它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
  • 對話Mable:復盤Multicoin Capital的投資方法論與DeFi觀察 |鏈捕手
    回到你的問題上,我認為資源永遠會有馬太效應,不是誰都能創新,也不能要求創新一直在,尤其是底層公鏈,不太可能每條鏈都跑出來,可能最後留下的只有2-3條,但在他們的基礎上可能會衍生出很多應用或中間件,但這些應用也是基於已有的基礎設施的產物,而不是完全獨立生態之外存在的創新。就像上面說的,它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
  • 618電商大戰復盤:深挖各大電商平臺搶量的技巧與玩法!
    各大平臺在廣告投入方面,也是下了血本,無論是各信息流平臺,還是各大應用開屏都是618的廣告,而且,除了線上廣告投放,天貓還投放了電視廣告,鋪天蓋地的廣告流無時無刻都在提醒我們,618快到了,你的錢包準備好了嗎?
  • 2021國考行測資料分析備考技巧:有效數字法的應用
    2021國考行測資料分析備考技巧:有效數字法的應用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已經開始,不知道考生是否已經著手複習。
  • 沒有復盤,經歷就將白白流失
    在此之前,我們先要了解,復盤的技巧和注意事項。做好一場有效率、有效果的復盤,其實有很多技巧。先學會使用技巧,再關注思考方式,才能完成一次好的復盤。接下來是非常非常實操的復盤步驟,大家可以對照提示,查漏補缺。讓你的時間和精力,真正成為更有效果、更有深度的成長養分。
  • 何穎:新公共管理理論方法論評析
    實證主義方法在管理學中的應用是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16世紀與17世紀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諸如培根、哥白尼、伽利略、牛頓等人側重於從實驗及調查的角度研究自然,開創了科學的理性時代,技術隨即取得突破,成功的經驗上升為方法論而被移植到其他科學。泰羅的《科學管理原理》就是移植和應用實證主義分析方法的代表作。
  • 試想一下,用PDCA(戴明環)方法來培養數據分析能力會怎麼樣?
    工作處事的時候我們要有方法論,這樣我們才能高效、有條理的處理事情。 這樣我們才能得到同事的認可,上司的肯定,今天為大家介紹一個名叫「PDCA循環」的方法論,用它來培養我們的數據分析能力,同時它是一個能夠幫助我們有效進行任何工作的一項工具。 首先,我們得知道什麼是PDCA循環。
  • 19:30線上直播|2020企業如何做年度復盤與總結?
    根據計劃做事,他通過復盤「在時間不夠用的前提下如何開展工作」,悟到時間管理的必要性。 這就是個人復盤。 個人復盤在最高境界就是:人人是吾師,事事是主題,處處是道場,時時可復盤。
  • 6種常見的數據分析方法論及應用
    對於數據分析來說,數據分析方法論是非常重要的,對於想入行數據分析的小白來說,有一些常見的數據分析方法論(模型)可以直接套用,本文將為大家講解6個常見的數據分析方法論及應用,幫助大家快速入門數據分析!PEST分析法主要用於對宏觀環境的分析,雖然不同行業和企業有其自身特點和經營要素,分析的具體內容會有差異,但一般都應對PEST這四個方面進行分析。例如,用PEST分析生鮮行業,如下圖所示。
  • 雲隊友丨沒有復盤,經歷就將白白流失
    一場精彩的復盤,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一個人思想真正的深度與廣度。無論如何,2020年向我們提出了太多的問題,今年的年終復盤,一定也會非常精彩。一、如何做一場有效率、有效果的復盤?在此之前,我們先要了解,復盤的技巧和注意事項。做好一場有效率、有效果的復盤,其實有很多技巧。
  • 別著急,我們還能復盤!
    總結到這裡就差不多了,但是復盤不止於這裡。 不僅要總結今天聚會的一些情況和心得,你還要對聚會中重要的事情做進一步的分析和探究,比如你覺得聚會中好玩的事情,好玩在哪,體現在哪?是朋友們笑得很開心,還是朋友們玩得很投入;材料準備得有點少,因為大家到最後都說怎麼沒有酒了,那下次聚會就要準備比這次更多的數量。
  • 戰鬥技巧分析應用,策略的魅力!
    本文將詳細敘述我在遊玩了《俠隱閣》十幾個周目中,對於戰鬥的心得經驗和分析應用,適合對戰鬥沒有什麼心得的新入坑玩家參考,如果您已經可以做到,在非特殊玩法的情況下,輕鬆無損(即不用道具)取勝,那麼這篇文章可能對你幫助不大。下面進入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