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寶寶輸液時要「扎頭」,是好還是壞?背後的原因家長要清楚!

2020-12-26 丟媽育兒路

在帶孩子這方面,每個寶媽都不可避免地成為「玻璃心」,家長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孩子生病。每當孩子生病的時候,往往全家都跟著提心弔膽,「全軍出擊」生怕孩子有什麼三長兩短,在醫院裡面更是如此。

在孩子輸液這塊,家長心疼,護士頭疼。尤其是那些幾個月大或者一兩歲的孩子,在扎針的時候總是會不聽話的亂動,就連幾個大人也折騰不過這麼小的孩子,這也給醫護人員增加了難度。

故事分享:凌玲是個新手媽媽,由於寶寶是早產兒,身體非常的虛弱,在出生六個月以後出現了發燒的現象。由於當時的季節正在交替,早晚的溫差大,引起寶寶感冒的事情發生,反覆發燒了幾天都沒有好轉,醫生出於無奈,怕給寶寶病情惡化,所以只能輸液了。

在輸液的時候,凌玲卻發現護士整備在孩子的頭上扎針,這一舉動令她吃驚,不免問護士:「為什麼扎頭不扎手,這樣會不會把孩子扎壞?」護士聽了凌玲的話感到有些無知。其實這種輸液扎頭還是很常見的,很多扎手不配合的孩子都是以這種方式來輸液的。

護士告訴凌玲,這種方式輸液不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任何的影響。雖然護士這麼說了,可她還是不放心,沒有理會護士直接抱著孩子去找醫生。醫生寫著東西也沒有直說,只說扎頭是經常能看到的,不會影響到孩子的任何發育,並且再三保證不會有事情。但是凌玲還是放心不下,並且還是很疑惑:扎頭和扎手有什麼區別?

那麼為什麼孩子輸液時扎頭不扎手?

頭部血管明顯,護士容易找

孩子越小血管越不明顯還非常的細,尤其是在手上,更不容易看出來。有些孩子更是有著嬰兒肥,脂肪層較厚很難看到血管,如果在扎針時,寶寶不配合醫務人員的工作,就會加大了扎針的難度,會更難得找到血管。而寶寶的頭部的血管就相對於清晰一些,頭部的肉沒有手上得多,而且很平整,醫護人員能夠迅速的找到血管,這樣就不會有再扎第二次的情況出現。

扎頭部比扎手部吸收得更快一些

在輸液的過程中,藥水進入人體的時候。在手部輸液的話,會感覺到一絲的涼意,甚至在觸摸手臂的時候還會感覺到血管涼涼的,但是如果在頭部扎針的話,由於頭部的血液循環較快,對溫度的吸收也很快,很少會出現頭部發涼的情況。並且頭部距離心臟比較近,藥水被身體吸收之後,可以快速地流到心臟的位置,藥物也可以更好地吸收。

家長也不需要擔心針頭扎在頭上對寶寶有很大的影響,只要藥物沒有問題,就不會對寶寶的發育和智力造成任何的影響,在輸液的時候兒童都有輸頭的針,針眼會很小的,不會在頭上留下疤痕的。

頭上好固定,一番孩子亂動造成「滾針」

給寶寶扎針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大部分寶寶看見醫院就害怕,跟別說是扎針了,而且小孩子在這個年紀是特別好動的。也許開始扎針的時候會牴觸,但適應了之後,就會「好了傷疤忘了疼」玩得不亦樂乎,如果亂動很容易造成「滾針」的情況出現。所以選擇在寶寶的頭部扎針是相對安全的,不容易觸碰到針管,而且眼睛也看不到,最容易忽視忘記。

其實當醫生在寶寶頭部扎針的時候,寶媽不必心急,這是根據醫生多年的臨床經驗所總結出來的,這種做法相對於寶寶也是比較安全的。不過家長想要預防寶寶生病,還是要從根本做起。多在寶寶的身體上下功夫,做好預防疾病的工作,增強抵抗力,讓他們少生病,這才是家長應該做的事情。

(聲明:內容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孩子輸液為什麼「扎頭」不扎手?
    日常生活中,普通成人輸液都是扎手,而給孩子輸液,多數醫生都會選擇進行頭皮靜脈注射,也就是"扎頭"。不知道家長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給孩子輸液會選擇扎頭不扎手呢?這背後的原因可不簡單。
  • 寶寶為何總愛出汗?背後的原因家長要清楚,逐一排除從根本上解決
    那麼像一歲多的孩子出現盜汗,其實是非常常見的,但是很多家長對於孩子出汗的問題,了解的並不是特別清楚,甚至有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出汗量大,只是因為屋內溫度的原因。但事實上,家長如果能夠分清出汗,盜汗,還有自汗這幾種區別的話,也許就能對孩子的出汗問題,進行更好的解決了。
  • 寶寶喉炎一定要輸液嗎
    因此針對這些急性喉炎引起的臨床症狀,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輸液,通過口服藥物以及口含一些清咽利喉藥物均可以將急性喉炎能夠徹底治癒。所以針對一些免疫功能比較差的嬰幼兒,如果患有急性喉炎時儘量以口服藥物給予藥物治療,一般不主張使用靜脈輸液。
  • 肺炎必須輸液才能好?這8個肺炎的常見誤區家長要了解!
    在很多媽媽的印象中,寶寶發燒、咳嗽稍不留心就肺炎了,但是關於肺炎的認識,很多家長存在認識誤區,如咳嗽不積極治療就會引起肺炎、接種過肺炎疫苗就不會得肺炎了、患了肺炎必須用抗生素輸液,甚至必須住院治療等。今天就和家長們分享8個常見的肺炎的認識誤區,希望可以幫助家長更多的了解肺炎,正確的認識肺炎。誤區一、 咳嗽不及時治療會引起肺炎 NO!
  • 節日急診:得了肺炎要去輸液嗎?
    肺炎也不是大家以為的「一定會發燒」,某些患上肺炎的寶寶也可能不發燒。因此,家長要注意辨別,以免延誤了寶寶的病情。家長可以通過「一測、二看、三聽」這三招來辨別: ▌一測 測體溫。大多數 兒童肺炎會持續或反覆發熱,且多在38℃以上,使用了退燒藥也只能暫時緩解。如果是普通的感冒發燒,在服用退燒藥後病情則可明顯緩解。
  • 抱寶寶時總是被打被撓?「抓臉殺」背後的心理暗示,媽媽要能讀懂
    總有新晉寶媽說:「我家寶寶可有力氣了,每次將他抱起的時候,孩子有時候會抓我的臉,甚至會來一個小巴掌,要不就是揪頭髮,可厲害了。」而且這種情況發生得很頻繁,基本不分人,這麼小的寶寶就如此「兇」,長大後會不會有過之而無不及呢?其實寶寶之所以會這樣,並不是因為個性使然,「抓臉殺」的背後也是一種心理暗示。抱寶寶時總是被打被撓?
  • 為啥寶寶頻繁打呵欠就是不願睡?以下原因很關鍵,家長要注意
    珠珠自從生了寶寶之後,她大部分的時間、精力都用來照顧寶寶了。畢竟是第一次當媽媽,生怕哪一點疏忽了。不過,最近有一個特別困擾她的問題,就是眼瞅著寶寶不停地打哈欠,卻怎麼都沒法把他哄睡。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我當時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因為沒注意以下這三個原因,差點害得寶寶因為睡眠不足而耽誤他身體的發育。那麼,各位媽媽就一起來探個究竟,到底是哪些原因在作祟吧!睡眠環境不理想我家泡芙剛出生的時候在醫院睡得可好了,不哭不鬧,超級省心。身邊的護士姐姐們直誇他是一個天使寶寶!不過等他回家之後,情況就立刻反轉了,小傢伙開始整夜整夜地哭鬧。
  • 寶寶一生病就輸液?小心釀大禍!
    粉哥導讀:近日,山西一位1歲寶寶打點滴後死亡的新聞引起了大眾對輸液的熱議和反思,這一齣悲劇用血和淚給所有家長敲響了警鐘!輸液真的是「好得快、安全沒風險」的最佳治療方法嗎?寶寶一生病就去醫院主動要求醫生輸液,這樣做真的正確嗎?悲劇已然發生,實在令人痛心,請各位家長務必了解輸液風險,引起高度重視,避免慘劇再次上演!
  • 寶寶頻繁被「割金」,為何家長卻選擇不報警?背後原因太複雜
    這讓我很驚訝,記得我當年生樂樂的時候,堂妹還是學生,手頭緊湊下也沒忘給樂樂買了副小銀鎖,我當時非常感動。怎麼如今我還她一副金鑲玉,堂妹反而不肯接受了呢?堂妹知道我的疑惑後,這才跟我解釋最近遇上的事。對於這個詞,估計廣大網友都不太清楚,說的正是寶寶帶的金飾被壞人想方設法給「割」走,錢財損失不說,還可能傷到寶寶。最讓人鬱悶的是,割完了大多家長不會選擇報警,原因如下:低於立案最低損失眾所周知,現在警局立案是存在最低限額的,大多在一千元以上。很多寶寶被「割金」的飾品價值可能低於這個數額,這就導致警察無法立案。
  • 寶寶總喜歡撞頭,正常嗎?育兒專家:5大原因要知道
    大多數的寶寶,會出現撞頭的情況,發生在6~12個月。這段時間也是大部分家長,所看到寶寶出現的第一種不討喜的天性。但接下來的時間,也就是2歲以內,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到頂峰,之後逐漸消失掉。大部分孩子在3歲前,自然就不撞頭了。大寶出現這樣的情況時,我也擔心會不會持續很久。但後來的事情,證明我多慮了。
  • 「醫生,我家寶寶吃不下藥,你給他輸液吧!」
    醫生問過媽媽孩子的病情後,說是先給開點藥,回去吃2~3天,如果有好轉就不用來了,如果繼續嚴重的話,就要來輸液。沒想到這位媽媽直接跟醫生說:「醫生,我家寶寶吃不下藥,你給他輸液吧!」醫生瞪了她一眼,然後嚴厲地說:「孩子現在精神挺好的,要是能吃點藥就痊癒,不就省的輸液受罪了?你以為輸液是好事?這麼小的孩子,能不輸液就不輸液,去拿藥吧,回去再試試!」
  • 寶寶睡覺時總發出「哼唧」聲,多半是這兩個原因,家長要分別對待
    萱昱發現,寶寶這兩天,不知道是怎麼了,經常緊緊攥著小拳頭,手腳亂蹬,臉蛋兒憋得通紅,有時候還會發出「嗯嗯」的聲音,她有些擔心,這是怎麼了呢?是寶寶生病了嗎?還是哪裡不舒服?她問我的時候很著急,一遍遍發來語音通話,還附上小寶寶聲音的語音記錄,讓我聽聽看,是不是要帶娃去看病了?
  • 三十而已:王漫妮輸液時,為何母親要讓拍吊瓶照片?真相讓人淚目
    三十而已:王漫妮輸液時,為何母親要讓拍吊瓶照片?真相讓人淚目 在最近熱播的《三十而已》中,江疏影再次出現在大眾面前,她扮演的王漫妮在劇中是個高級專櫃的櫃姐,也是在上海漂泊8年的資深「滬漂」。
  • 為何寶寶一吃母乳就睡,放下幾分鐘就醒?背後的原因有點暖心
    還有寶媽表示,母乳餵養的痛並不比分娩時輕。不過,辛苦倒是其次的,每當看到寶寶吃飽後心滿意足的樣子,就覺得歲月靜好、無比幸福。而且母乳餵養和奶粉餵養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對寶媽來說,奶粉餵養衝泡完之後,寶寶怎麼吃就不用太多操心了,但母乳餵養時間比較長,有時甚至要耗上個把鐘頭。
  • 寶寶做霧化哭得撕心裂肺,醫生卻表示哭得越兇越好,原因讓家長不能...
    導語:大家好,在升級成為家長之後,最不願意發生的一件事情就是寶寶生病,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寶寶太小,首先是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能講清自己哪裡不舒服。其次就是在確診之後,寶寶往往會不配合醫生的治療,這也是讓家長們最為頭疼的一點。即便是沒有什麼痛苦的霧化,寶寶們也是不願意配合,最近就有家長為此犯了愁。
  • 寶寶吃手要制止嗎?這3個常見的育兒誤區,新手家長要留意
    但都一次次被寶媽阻攔下來,寶媽覺得,寶寶吃手不健康,可能會把細菌吃進肚子裡,導致寶寶生病!寶寶吃手要制止嗎?這3種常見的育兒誤區,家長要留意!有育兒心理專家表示,寶寶的這些「討厭」的行為只是表面現象,內心可能是寶寶表達內心中愛父母的一種行為表現。所以家長千萬不要誤會,把寶寶對父母的愛當成一種「傷害」,這對於寶寶的心理健康有不良的影響。當然也不排除是一些生理原因導致的。
  • 寶寶喜歡被抱著到處走,坐著就大哭,家長應該知道背後的原因
    寶寶總是需要抱抱才能得到安撫,但真的是家長想的那樣,寶寶只是需要家長的關注嗎?不完全是,還有可能是寶寶身體不適,或者是想要接觸新鮮事物。有些家庭寵溺孩子,經常就是抱著寶寶一整天,全家接力抱孩子。導致現在寶寶6個月了。一離開家長的懷抱就啼哭不斷,還要帶著寶寶四處走走,不讓就會哭。
  • 晚上睡覺時,能不能穿襪子?對身體是好還是壞?多數人都不清楚
    晚上睡覺的時候,有沒有穿襪子習慣,有的人為了讓腳暖和一點,或者想第二天省事一點,就會在睡覺時穿上襪子。睡覺穿襪子,也是有眾多說法,有人說晚上睡覺穿襪子不好,對健康有不好的影響,真的是這樣嗎?究竟睡覺穿襪子,是好還是壞?
  • 寶寶三歲半了還喜歡吃手,你可千萬要注意,背後的原因必須要知道
    ——「吃手這個壞毛病,小的時候必須改,不然可能一輩子都改不掉……」——「你們家長怎麼回事啊?怎麼也不管管啊!」這些問題就算別人沒有說,你的心裡是否也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困?首先我們要知道如果一個孩子在口欲期過渡得非常好的話,3歲以後就不會出現吃手的現象。而在口欲期過渡不佳的孩子,若4歲之後還有此舉動,家長必須積極幹預。我和鄰居媽媽仔細的分析了一下孩子近期的情況。
  • 婆婆一遍又一遍給寶寶說媽媽壞,我該怎麼辦?
    這不是第一次她向我抱怨婆婆對著寶寶說她壞了,寶寶哭了沒能第一時間抱起來,媽媽壞;寶寶剛尿溼的褲子沒來得及洗,媽媽壞;寶寶不喝奶,媽媽壞;寶寶不想睡覺哼哼了,媽媽壞;就連抱寶寶時間久了手酸了,把寶寶放在床上,也是媽媽壞。關鍵她老公情商不太高,還在一旁起鬨,抱著寶寶逗趣:寶寶,媽媽壞壞,都不抱我們,一個人好可憐啊。攤上這樣的事,誰不抓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