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9月4日——西羅馬帝國滅亡

2021-02-07 弘毅文史


歷史上的9月4日,今天我們說說西羅馬帝國的覆滅。39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臨死前,把帝國東西分割,分給兩個兒子;一般認為,西羅馬帝國更為正統。分裂沒能解決危機,西羅馬問題尤其明顯:羅馬人口萎縮,蠻族威脅增大。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攻入羅馬城,劫掠而去,在西羅馬境內建立西哥特王國。476年9月4日,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西羅馬覆滅。西羅馬覆亡意義十分重大;史家認為,這是歐洲中世紀和封建社會開端。推薦文章:《探析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蠻族入侵和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歡迎點擊閱讀原文。


——476年9月4日,西羅馬帝國滅亡。這一年,中國處於南北朝中期,北魏孝文帝延興六年(六月改元承明元年),宋後廢帝元徽四年;該年,北朝魏獻文帝去世,南朝宋已經風雨飄搖。
蠻族入侵和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對我們現代人來說,「蠻族人」(the Barbarian)這個詞隱含著「野蠻的、沒有文化」的意思,但我們不可以把這個現代的意思套到過去。對希臘人和隨後的羅馬人來說,「蠻族人」僅僅意味著「外國人」(是指那些說希臘人和羅馬人聽不懂的話的人 – 講起話來發出「ba-ba-ba」聲音的人)。最早的時候,希臘人甚至把羅馬人稱為「蠻族人」!探析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蠻族入侵和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蠻族人長期以來一直威脅著羅馬帝國。在公元一世紀蠻族人擊敗過一支羅馬軍隊。在公元二世紀和三世紀中葉,蠻族人深入帝國腹地。不過在四世紀之前,羅馬人始終能夠把入侵者趕出去或將他們吸收進入羅馬的政治體系。但從370年開始,羅馬帝國已經不堪重負,精疲力竭了,但它的邊境卻面對著新的壓力。

蠻族人被(帝國的)財富,高產的農業,甚至是地中海世界的晴朗的天氣所吸引,他們把帝國看成是某種可以欣賞和享用而不是掠奪和摧毀的對象。四世紀晚期,一支被稱為匈人的來自亞洲的遊牧民族向西突進,使得蠻族人對萊茵河及多瑙河的羅馬這邊的肥沃土地的渴望突然變得急迫起來。這些騎馬的匈人武士輕易地徵服了一個又一個蠻族。在匈人徵服了哥特人並把他們作為一個臣服的民族後,一群隨後被稱為西哥特人的倖存者向羅馬人請求在多瑙河的羅馬這邊給他們一個安身之處,以便維護他們的民族獨立。由於帝國的東部皇帝瓦倫斯是個阿里安教派的基督徒,哥特人也是阿里安教派的,他對哥特人抱同情態度。公元376年,瓦倫斯採取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措施,他允許西哥特人和相關的民族和平地進入帝國的領土。

但是麻煩幾乎立刻跟著就來了。貪腐的帝國官員欺騙並虐待西哥特人,後者奮起反抗,到處橫衝直撞。最終,瓦倫斯親自帶兵去鎮壓西哥特人。然而在378年的亞德裡亞堡戰役中,瓦倫斯及其軍隊一起覆滅了,這是一個驚人的軍事慘敗。瓦倫斯的繼承人提奧多西一世安撫西哥特人,允許他們在巴爾幹和平地定居,並給他們提供食物和金錢,以換取他們的忠誠和軍事支持。西哥特人併入羅馬帝國的這件事情包含了在下個世紀中會不斷重複的一些因素:一個蠻人族群在他們的東部和北部受到壓力;羅馬當局同意他們移居帝國境內;隨之產生的某種衝突;最終雙方妥協,蠻族定居帝國境內。

公元395年,提奧多西死後,帝國政權被他的兩個兒子一分為二。阿爾卡迪烏斯年僅18歲,成為帝國東部的皇帝。而霍諾留還是個11歲的小孩,掌握了帝國的西部的政權。從此以後,帝國的兩個部分再也沒有重新合併在一個統治者之下。在提奧多西死後不久,一個富於智謀的西哥特新領導人阿拉裡克帶著他的人民開始了第二次劫掠戰爭。公元406年,由於迫切需要阻擋阿拉裡克的前進,西羅馬帝國從萊茵河前線召回了大多數的軍隊。隨之而來的是災難性的結果,12月月末汪達爾人和其他蠻族人跨過了冰凍的、疏於防守的萊茵河,進入了高盧。

公元408年,西部皇帝霍諾留 – 當時已是個20多歲的成年人了- 策劃謀殺了他最有能力的將軍,一個出身於蠻族、名叫斯提裡科的人。霍諾留懷疑斯提裡科對帝國不夠忠誠,這也許是有道理的。可是沒有了斯提裡科,義大利半島事實上是處於無人防守的境地。霍諾留和他的朝臣們躲進了拉文納城,這個城市周圍是難以通過的沼澤地。他們把羅馬城留給了阿拉裡克和西哥特人,任其宰割。公元410年,西哥特人在沒有人抵抗的情況下進入了這個帝國的舊都,並劫掠了三天。

羅馬城的陷落對帝國人民的精神是個災難性的打擊。「我的舌頭粘住了我的上顎,動彈不得,」聖哲羅姆在聽到這個災難後寫道,「抽泣嗆住了我要說的話」。不過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件事不過是西羅馬帝國解體中的一個較為重大的事件而已。阿拉裡剋死於410年,在羅馬陷落後不久。西哥特人向北進入高盧南部,隨即又去了伊比利亞,在那裡建立了一個西哥特王國。這個國家一直延續到八世紀被穆斯林徵服為止。

與此同時,其他的蠻族部落(大多數是新形成的)在帝國境內建立自己的王國。汪達爾人在五世紀20至30年代經過高盧,伊比利亞,和直布羅陀海峽進入非洲。在430年,即奧古斯丁去世的那年,汪達爾人攻克了他任主教的希波城。他們建立了一個以古城迦太基為中心的北非王國。隨後他們出海乾起海盜的勾當,破壞地中海的航運,劫掠沿海的城市,包括羅馬本身(455年)。汪達爾人對北非的徵服切斷了羅馬的大部分穀物的供應,另外,他們的海盜行徑破壞了地中海的和平,以至於西羅馬帝國本已脆弱的商業網絡被徹底毀壞了。

五世紀中葉起,匈人自己開始攻擊西方世界。他們的首領是人稱「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儘管當時羅馬人記錄的阿提拉的暴行,其細節讓人毛骨悚然,不過很可能這些暴行不會比羅馬將軍所做的更壞。到440年,阿提拉和他的馬背上戰士使自己成為中歐所有蠻族的事實上的最高主宰,並通過威脅迫使東羅馬帝國每年交納貢金。他們還建立了一個首都,離現在的布達佩斯不遠。隨後,在450年,東羅馬帝國停止支付貢金,阿提拉沒有對君士坦丁堡尋求報復,而是轉向了更為脆弱的西羅馬帝國。

阿提拉在451年敗給了一支羅馬-西哥特聯軍。但第二年他就捲土重來,洗劫了一個又一個城市,穩步向羅馬挺進。在羅馬他發現皇帝早就溜之大吉了,挺身而出的是教皇。在羅馬郊區,阿提拉遇到了教皇利奧一世(446-461年在位)為首的羅馬元老院代表團。根據當時的一項記載,利奧一世是一個「單純無害的老人,因其年資和莊嚴的衣著而讓人油然生敬」,聖彼得和聖保羅突然神奇般地加入了他的行列,他們手裡拿著寶劍,穿著主教的外袍。在這個關鍵的時刻,他們的出現尤為引人注意,因為這兩個聖徒都已經去世有400年了。也許是被利奧的懇求所打動,不過更有可能是擔心他的軍隊因炎熱和瘟疫而死亡,阿提拉又一次從西羅馬帝國撤退。阿提拉在兩年內死了,匈人被歐洲定居的人所同化吸收了。

在西羅馬帝國的最後的歲月裡,其控制範圍基本上不超過義大利半島,帝國陷入了蠻族出身的、經歷戰爭磨練的軍事冒險家的控制。皇帝繼續統治了一段時間,不過他們的蠻族將領掌握著皇帝寶座後的真正的權力。476年蠻族將軍奧多阿克感到沒必要再裝飾門面了,便廢去了西羅馬最後一個皇帝,一個叫羅慕路斯.奧古斯圖盧斯(即「小奧古斯都)的男孩(474-476年在位)。奧多阿克將帝國徽章送往君士坦丁堡,聲稱他無意自己做皇帝,而願意僅作為東帝國的一個代理人來統治(義大利)。不過東部皇帝芝諾(474-491年在位)有自己的麻煩,奧多阿克也自身難保。沒過多長時間,大約是十年後,芝諾讓一支叫東哥特人的蠻族部落入侵義大利半島。如今這支部落已經擺脫了匈人的控制,並且在一個叫提奧多裡克的精明的國王的統領之下。經過幾年的激烈戰鬥,提奧多裡克和奧多阿克達成了一項艱難的和平協議。提奧多裡克隨即邀請奧多阿克去赴宴,在宴會上謀殺了他,並建立起自己的統治。如果說奧多阿克(476-493年在位)是一個西羅馬帝國和中世紀之間的過渡人物的話,那麼提奧多裡克(493-526年)則是中世紀的第一位國王。

相關焦點

  • 帝國的終結: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公元476年9月4日,西羅馬帝國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被羅馬僱傭兵領袖奧多亞克逼迫退位,奧多亞克在軍隊的支持下自立為王。西羅馬帝國滅亡。 西羅馬帝國是存在於公元395年到公元476年之間的國家。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後,位處西部的即為西羅馬帝國,而東部最後成為東羅馬帝國(即拜佔庭帝國)。
  • 倫理道德:對於西羅馬帝國滅亡時間的研究現狀
    一方面,研究者對「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這一歷史問題提出了質疑,認為西羅馬帝國在歷史上並不存在,476年羅慕路斯被廢事件也不能成為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標誌,它更像是羅馬內部的又一次政變。而「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這一觀點可能來源於查士丁尼一世政權,為其再徵服戰爭進行辯護。另一方面,就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時間提出了各自的不同意見。
  • 9月4日 國共兩黨舉行重慶談判!
    歷史上的今天 距離全年結束還有118天 476年9月4日 西羅馬帝國滅亡 1781年9月4日 洛杉磯建城
  • 蠻族入侵與西羅馬帝國滅亡
    目前關於日耳曼蠻族在四世紀活動情形的歷史文獻非常有限。
  • 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殘存的東羅馬帝國有哪些歷史貢獻?
    昔日將地中海圍成內湖的羅馬帝國在39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帝國被蠻族滅亡,東羅馬帝國繼續苟延殘喘,然而人們卻賦予它很高的歷史地位。《全球通史》認為「回顧歷史,拜佔廷(即東羅馬帝國)顯然在各個領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 西羅馬帝國滅亡時,中國正在發生什麼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部分,國力殘敗,公元476年徹底滅亡。西羅馬的終結,標誌著歐洲古典文明的終結。西羅馬的滅亡是個複雜的過程,充斥著暴力、反抗、叛亂,而同時期的中國,正處於南北朝時代,同樣動蕩混亂。今天我們就看看這一時期兩者的對比。
  • 《古羅馬千年史》羅馬帝國之西羅馬帝國滅亡2
    羅馬帝國之西羅馬帝國滅亡2 從四至五世紀起,羅馬帝國在奴隸、隸農起義和日耳曼人入侵的聯合打擊下,日漸衰落,帝國政府逐漸放棄對邊遠行省不列顛的控制;從407年起開始撤退戌軍,至442年全部退走。
  • 歷史上的今天——1453年5月29日,拜佔庭帝國在土耳其人攻擊下滅亡
    為了與同樣自稱為羅馬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區分開,在1453年帝國滅亡前,西歐人將其稱為「拜佔廷帝國」。這個命運多舛的國家自建立開始就無時無刻不面對著強敵的威脅,波斯、阿拉伯、保加利亞、塞爾柱突厥、土耳其奧斯曼,真實你方唱罷我登場,貌似每一個民族興起都會把矛頭直指曾經顯赫一時的拜佔庭。最終,拜佔庭還是退出了歷史舞臺。
  • 北匈奴西逃:西羅馬帝國滅亡的誘因?
    西漢晚期,匈奴發生了裂變,其中呼韓邪單于部歸順漢朝,而並郅支單于部向西逃跑,沒想到這一逃跑竟造成聞名於世的西羅馬帝國走向滅亡……  ◆北匈奴西遷的第三站:頓河以東、裏海以北  大約在公元290年,北匈奴出現在頓河以東的阿蘭國,這段歷史在我國《北史.西域傳》和羅馬帝國的《歷史》中,都有過記載。北匈奴殺死了阿蘭國國王,徹底徵服了阿蘭國。
  • 試論西羅馬帝國之衰亡
    但是到帝國晚期,由於社會結構的變遷,其文化基礎也發生了瓦解。另外,西羅馬帝國四處徵戰,以武力徵服各方,而並未在後期注重文化的統一與發展,因此帝國文化發展的過程中也是一個轉型的過程,尤其是基督教的合法化,並非是帝國文化繁榮的表現,而是君主的無賴之舉。基督教文化並不與帝國政治相適應,反而是基督教應運而生,並且不斷發展與完善。一直到西羅馬帝國晚期,西羅馬帝國的皇帝們為了統一而採納基督教。
  • 《古羅馬千年史》羅馬帝國之西羅馬帝國滅亡1
    羅馬帝國之西羅馬帝國滅亡1 公元395年,最後一名羅馬帝國統一皇帝狄奧多西一世立下遺言
  • 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皇帝
    在位時間:公元395年~公元423年 主要事跡: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後西羅馬帝國的首任皇帝 5月 主要事跡:發動政變殺害瓦倫提尼安三世,篡位稱帝
  • 誰才是西羅馬帝國滅亡的真正敵人?這五個敵人都很厲害
    誰才是西羅馬帝國滅亡的真正敵人?古代羅馬是建於臺伯河岸的一個小城邦,經過長期的對外徵服,逐漸發展成為以地中海為內湖,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奴隸制帝國。古羅馬帝國創造出了璀璨的文明。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羅馬城為西羅馬帝國的首都。羅馬帝國爆發的瘟疫,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死亡。人口的減少,導致農業生產勞動力不足,嚴重影響到了經濟發展。三,腐朽的奴隸制度,是促成其滅亡的歷史洪流他們嗜血殘暴而變態,在競技場,為千百名奴隸和獅子之間的搏殺而歡呼。
  • 已經滅亡的東羅馬帝國,到底屬於今天哪個國家的歷史?
    東羅馬帝國,是歐洲歷史一個國家,建立於公元395年,滅亡於公元1453年,國祚1058年,因國都君士坦丁堡原名拜佔庭而別稱拜佔庭帝國。關於東羅馬帝國有個問題,後世一直爭論不休,就是東羅馬帝國到底屬於今天哪個國家的歷史? 東羅馬帝國屬於什麼國家的歷史,有以下三種說法: 第一是義大利歷史。 東羅馬帝國是公元395年由羅馬帝國分裂出來的兩個國家之一,另一個是西羅馬帝國。
  • 拜佔庭成了「敗仗庭」(上):為何西羅馬帝國滅亡,而東羅馬帝國卻能存活?
    此後,被稱為「大帝」的君士坦丁一世(拉丁語:Constantinus I Magnus,272年2月27日-337年5月22日)重新短暫地統一了羅馬帝國。君士坦丁決定建立一個新的首都,他選擇了一個名為拜佔庭、最早由希臘移民所建的城市。330年,這個首都建成了,君士坦丁稱其為新羅馬(Nova Roma)。但一般人稱其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意為君士坦丁之城)!
  • 氣候異常致糧食危機,蠻族崛起致城池淪陷,西羅馬帝國無力回天
    氣候異常直接導致糧食危機的爆發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時間為公元475年,此時正處於公元5世紀末期,而在同時期的歐亞大陸其他地區,似乎也在遭遇著相類似的時間
  • 羅馬帝國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
    公元395年後分為:西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公元476年;東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公元1453年),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拉丁語: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縮寫SPQR),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羅馬帝國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
  • 教會謊言:以客觀多元視角,分析西羅馬帝國之後義大利歸屬糾紛!
    公元2-4世紀,蠻族入侵與羅馬帝國的衰落一、 中世紀與近代早期:從謊言誕生到終結隨著公元7-8世紀東羅馬帝國在義大利的統治退潮,羅馬教會開始聯繫北方法蘭克人勢力,攫取對義大利的控制。這樣,對公元5-8世紀義大利歷史的書寫成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 01月17日 歷史上發生的事件
    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臘古城拜佔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因此又稱拜佔庭帝隊起初其疆域包括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外高加索的一部分。    到了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時,又將北非以西、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東南併入版圖。最後在1453年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所滅亡。西羅馬帝國的部城羅馬。
  • 蠻族滅亡西羅馬帝國後 羅馬法在中世紀歐洲是怎樣延續的
    羅馬法是指古羅馬國家從形成到滅亡整個歷史時期全部法律的總稱。它既包括自公元前8世紀羅馬國家產生至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這個時期的法律,又包括查士丁尼時期拜佔庭(即東羅馬帝國)的法律。誠如沃爾夫所言:「古代羅馬社會傳給我們有形的精神文化遺產,最著名的是兩項:一個是《聖經》,另一個是羅馬法,在我們的文明史上,羅馬法佔據著一個獨一無二的地位。它從最初一種狹小和簡陋的農村共同體的法律,發展成為一種帝國的法律。而這個帝國統治著幾平為當時的人們所知道的整個文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