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2月15日15:30
地點:連雲港發布新聞發布廳
主持人:市民政局黨委成員、副局長葉勁松
發布人:市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陳軍,市民政局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建設處處長劉圓圓,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李子龍
發布議題:介紹制定《「一委三會」治理規範》的總體考慮、起草過程和主要內容
葉勁松:媒體界的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參加連雲港市農村社區「一委三會」治理工作規範新聞發布會。
近日,連雲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外發布了《連雲港市農村社區「一委三會」治理工作規範》(以下簡稱「一委三會」治理規範),為推進「一委三會」社區治理模式規範運用、切實提升基層社區治理水平提供方向指引和政策支持。今天,起草規範的牽頭部門,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此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一委三會」治理規範,並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我介紹出席新聞發布會的領導同志:市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陳軍,市民政局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建設處處長劉圓圓,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李子龍。我是市民政局黨委成員、副局長葉勁松,今天新聞發布會由我主持。
參加今天新聞發布會的媒體有:新華網、連雲港發布、連雲港電視臺、連雲港日報、蒼梧晚報等。
今天發布會的議程主要有兩項:第一項議程請市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陳軍同志介紹制定《「一委三會」治理規範》的總體考慮、起草過程和主要內容;第二項議程答記者問。
首先,請市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陳軍同志介紹介紹制定《「一委三會」治理規範》的總體考慮、起草過程和主要內容。
陳軍: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年10月15日連雲港市民政局、連雲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農村社區「一委三會」社區治理標準化規範》地方標準,這是江蘇省第一個農村社區治理地方標準,標誌著我市社區治理進入了新的階段。下面我就《規範》的起草背景、主要內容和目標任務等,向媒體朋友介紹如下:
一、《規範》的起草背景和起草過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工作,提出了「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對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為落實黨和國家的要求,我市從創新村級治理機制入手,探索創新了「一委三會」村級治理模式,經過10餘年的培育、發展和深化,「一委三會」村級治理模式,已逐步趨於成熟和完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委三會」這一創新也得到了民政部、省相關部門的充分肯定。民政部《全國社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簡報》2次專刊推廣連雲港經驗。「一委三會」先後被評為全省基層黨建工作創新項目、省社會治理十大創新成果、省現代民政創新成果、省首批優秀法治實事項目,「一委三會」的社會影響和引領示範作用不斷擴大。經多年的實踐證明,「一委三會」村級治理模式也有助於破解基層組織弱化、民主協商方法不完善、群眾參與渠道不暢通、權力運行監督乏力等難題,是實現黨的領導、村(居)民自治、依法辦事有機統一的有效路徑。2018年底「一委三會」治理模式在全市城鄉社區實現了全覆蓋,解決了基層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我局在調研中發現「一委三會」在基層的運用,仍然存在工作職責不清晰、運作程序不規範、作用發揮不明顯等亟須改進的問題。為進一步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定、民事民辦」,做大做強社區治理現代化的連雲港模式。2019年我局會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一委三會」標準化建設,「一委三會」標準化項目列入2019年連雲港市標準化試點項目。在《規範》文本的起草過程中,市民政局成立調研組,深入鄉村調研,反覆討論商議,分縣鄉村多個層面組織座談討論,形成文本初稿。市民政局先後兩次召開局長辦公會進行專題研究,2次徵求縣區、鄉鎮(街道)、村意見,1次徵求市紀委、市委組織部、市委政法委、市農業農村局等4個市級相關部門的意見,作修改完善後,最終通過江蘇省民政廳、南開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江蘇海洋大學、連雲港市質量技術綜合檢驗檢測中心的專家審查。於10月15日正式發布,11月1日正式實施。
二、《規範》主要內容和目標任務
《規範》的制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要求,依據《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江蘇省實施<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中辦國辦《關於加強城鄉社區協商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法律法規、文件精神編寫。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嚴格依法辦事、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有機結合,針對「一委三會」實施過程中存在的「職責不清晰、程序不規範、作用不明顯」等問題,從職責定位、操作程序、評價指標等方面予以明確規定,形成了簡單易懂、便於操作、可供評價的規範標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連雲港特點。
《規範》共有基本要求、村黨組織運行規範、村民議事會運行規範以及評價規範四個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基本要求,主要從「一委三會」的內涵、「一委」和「三會」的定位、相互之間的關係以及運行依據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提出了村黨組織在「一委三會」治理模式中處於領導核心地位,領導並支持「三會」開展工作。「三會」之間既相互制衡又相互配合的關係。
第二部分村黨組織運行規範,主要從村黨組織的運行原則、運行要求,以及如何領導村民委員會、村民議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開展工作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特別是對黨組織提出每季度至少研究1次議事協商、民主監督工作,帶領「三會」成員定期對本村重點對象、重要事務進行了解,全面掌握相關情況,做到「三知三提」(提戶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落實村幹部坐班值班、為民服務全程代理等要求。同時為了更加突出黨組織對農村社區治理工作的領導,還明確了村黨組織成員要通過民主程序擔任「三會」的主任。這些都為村黨組織在「一委三會」中應該怎麼做,明確了路徑。
第三部分村民議事會運行規範,可以說,在「一委三會」治理模式中,村民議事會是主要創新點,作為村民日常協商議事的組織形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吸納村民的意見,通過解決村民身邊的「小事」來回應訴求並取得群眾的認可,最終通過「匯民意」來凝聚合力以推動村莊的發展。所以對這部分規定的相對較細、較全面。這部分主要從議事會的組成與管理規範、議事的原則、流程和要求等方面作出具體規範。這部分有以下幾個亮點:亮點一是明確了非本村戶籍的村民議事會成員的推選程序,拓寬了議事會成員的來源渠道。亮點二是明確了村民議事會的議事範圍,解決了基層反映議事會「議什麼」的問題。但這個議事範圍只是粗線條的,《規範》還同時要求各個村在實際運作過程中,要在市級議事清單的基礎上,每年年初根據本村實際,在充分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本村年度議事清單並予以公示,確保議事無「遺漏」、群眾都知情。亮點三是明確了村民議事會議事應堅持依法依規,討論協商村民自治事務及其達成的結果,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不得侵害村民的合法權益。亮點四是明確了議事應堅持大事大議、小事小議的原則,涉及全村事務的議題,由本村五分之四以上議事會成員及利益相關方參加;涉及村民小組事務的議題,由本村民小組的議事會成員、村「兩委」中的議事會成員及利益相關方參加,其他小組的議事會成員可不參加會議,使議事更具有靈活性。這些亮點使得議事會操作起來更加指向明確。
第四部分評價規範,主要從「一委三會」的評價組織、評價方式、評價流程、評價要求和評價指標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通過這些規定使評價更可操作、可落地,同時也更能促進基層實實在在運用「一委三會」。特別是針對基層反映不知評價哪些內容的問題,我們在這部分制定了「一委」和「三會」四個具體評價指標,每項指標都表明了分值,便於評價時對照這些指標逐項打分。其中,考核指標中重點加上了村民對「一委三會」知曉率、滿意率這一項,旨在推進考核從定量考核轉為定量和定性相結合,引導基層在運用「一委三會」過程中更加注重群眾的滿意度,保障群眾的信息知情權和監督權。通過運用評價,切實解決基層對「一委三會」治理模式用與不用一個樣、用好與用壞一個樣的問題。
《規範》為推進村級組織規範化建設,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定、民事民辦」,進一步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體系,做強社區治理現代化的連雲港模式,提供了基本遵循。為推進鄉村善治,助力我市鄉村振興提供了路徑。希望記者朋友們能夠多宣傳我們的政策和具體舉措,鼓勵和帶動全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共同推進我市鄉村治理工作。謝謝!
葉勁松:下面,進入媒體記者提問環節,請各位記者朋友有序提問。
記者:《規範》的制定經過了哪些程序?《規範》的發布對我市標準化工作有何影響?
李子龍:連雲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按照地方標準制修訂的法定程序和有關規定,對連雲港市農村社區「一委三會」治理工作規範進行了立項、公示、審查,以連雲港市地方標準公告(2020年第1號)於2020年10月15日正式發布,11月1日實施。該標準從立項到制定發布歷時近一年,將「統一、簡化、協調、優化」的標準化原理與全市社區治理工作融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要求,通過調研走訪、專家論證、多方徵求意見、集中審定等程序,切實確保了標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這是我市乃至全省首個發布的社區治理類地方標準,是在「一委三會」社區治理模式全市全覆蓋基礎上的創新提升。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將進一步推進「一委三會」社區治理模式在基層落地落實,促進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規範化建設。對推動我市社區治理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該標準的發布,也進一步推進了我市標準化工作從產業領域全面擴展到社區治理、公共服務等各個領域,對市級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推動作用。相信該標準的實施,一定會使「一委三會」這個連雲港社區治理模式,走得更遠、更好。
記者:《規範》內容具體、程序規範,如何保證基層運用真落地、見實效?
劉圓圓:「一委三會」要發揮應有的作用,關鍵在落實。我們將緊盯《規範》落實全過程,推進基層會用、真用、實用。一是健全組織機構。利用好新一屆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的契機,切實把「一委」和「三會」人員選準用好、把班子選優配強。二是加大培訓宣傳。通過專題培訓、以會代訓等多種方式,廣泛組織開展《規範》學習培訓。藉助連雲港民政「兩微一端」等平臺廣泛宣傳,提高全社會知曉率。組織策劃一些有分量、有深度的專題報導、系列報導,通過發現典型、培育典型、發揮典型的示範作用,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積極參與「一委三會」的實踐,激發廣大群眾積極投身村民自治的熱情。三是強化督查評價。市、縣(區)、鄉鎮(街道)相關部門成立督查組,通過「四不兩直」的方式,按照《規範》制定的「一委」和「三會」具體評價指標,對基層「一委三會」運行情況進行評價打分。對於得分低於70分為不合格,責令在一個月內進行整改並再次檢查直至合格。把群眾滿意度納入評價指標,通過督查評價倒逼基層真正運用,確保「一委三會」治理模式落地見效。
記者:《規範》的實施對推進我市社區治理工作,將產生哪些成效?
劉圓圓:一是強化黨建引領,實現制度化領導。「一委三會」治理模式把村(居)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納入自治體系,黨組織成員經選舉程序進入議事會、監委會,主導平時重大事項的協商和監督過程,掌握了村(居)務運行的主導權。通過做好民意徵集、民意反映、民意保障工作,成為帶領群眾、團結群眾、服務群眾的核心,通過組織功能轉化,實現黨心和民意有效銜接。二是推動群眾參與村莊治理,密切了幹群關係。在當前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較多,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難以頻繁召開的情況下,實施「一委三會」治理模式,按照「大事大議、小事小議」的議事原則,使議事時間、程序和參加人員更加靈活、更具有可操作性。監委會也把單純的事後監督變成全過程監督,村民的知情權、決策權、監督權能夠更好的得到落實,原來村幹部與村民之間存在的隔閡狀態,也因「一委三會」的實施而變的融洽,從「一旁看」的心態轉變為「一起幹」的實際行動,幹群關係更加緊密。三是有利於及時解決矛盾,強化了執行與監督。凡是村民關心或與村民利益密切相關的事情都可以被納入議事的範疇,這些事務往往是矛盾點,將這些事務公開化並且放置在公共的平臺上進行協商,有利於宣傳政策、化解矛盾,同時也有效制約和防範村幹部辦事不公和亂作為,促進了農村社區治理水平的提升。本著「村民事村民議,大家事大家辦」的原則,近年來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土地流轉、徵地拆遷、興辦公益事業、化解矛盾糾紛等諸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助推農村社區化解各類焦點問題矛盾千餘起,有力促進了傳統社區管理向現代社區治理的轉變。
葉勁松:感謝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對我市社區治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感謝各位的熱情關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