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炬火》:近百個教室裡一片寂靜,每間教室的幾十個小腦袋齊...

2020-12-26 澎湃新聞

原創 純粹Pura 純粹Pura

(文末福利:來自純粹讀書社群的邀請

近日,由央視頻和共青團中央聯合發起的《一起上書房》直播節目中,主持人朱迅與鄧倫、郭京飛、賈乃亮、王珞丹、任嘉倫、秦昊、楊超越一起來到位於雲南寧蒗的央視頻愛心圖書室,推薦好書並分享人生感悟。廣西師大出版社·純粹&「美麗中國」出品,張述所著的《微光·炬火》在直播中通過銷售助力慈善,為貧困地區孩子的文化教育貢獻力量。本次直播累計觀看人數達到57.1萬人次,共銷售《微光·炬火》近千冊。

《微光·炬火》一書講述的是「美麗中國」支教十年來的成長故事、老師們的支教故事。這是中國農村公益教育成長與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對這一支教項目的一個非全景式動態記錄。

十年前,一群年輕人心懷同一個夢想走到一起,哪怕力量薄弱,依舊要發出自己的微光。十年後,「美麗中國」支教已在教育公益領域擁有了相當影響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加入項目,萬千微光聚成一團炬火。

微光·炬火

作者: 張述

出版社: 廣西師大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8-4

// 延伸閱讀

7月23日,第九天,宜相逢。

早晨七點半,就有老師三三兩兩走出楚雄師院附中的校門,匆匆搭上公交車,他們要坐上三站地,再步行800米,抵達兩公裡外的靈秀小學,中午十二點半再踏上歸途。由於回來時經常要到下午一點左右,師院附中的食堂會為他們專門留飯。這樣的行程要重複三周。

這一天的清晨,師院附中周邊的靈秀小學、北辰小學,百色高級中學附近的八一希望小學,都出現了美麗中國支教老師的身影。他們並排守候在操場上,各自舉著寫有班級信息的手繪海報。很快,校門口出現了許多小小的身影,孩子們蹦跳嬉鬧著步入校園,在老師的招呼下排好隊,跟著老師走向教學樓,如同鴨媽媽身後的一群群小鴨子。

夏令營開營了。

這是每年暑期學院的重頭戲。三周時間內,新老師三人一組,共同負責一個班級的教學,以此初步體驗教師的角色,積累教學經驗。

章林昱留在了師院附中,面對的是初一學生。今天她特意打扮了一下,學生們剛一見到老師都很開心,這讓她多了一份自信,站在講臺前並不緊張。大學時她曾在北京朝陽區的一所中學做過一個月的實習試講,班主任告訴她:「以後你幹什麼都好,就是不要當老師。」章林昱不假思索:「我肯定不會當老師的。」如今她食言了。

這一刻,幾所夏令營學校的近百個教室裡一片寂靜,每間教室的幾十個小腦袋齊齊盯著老師,眼睛裡寫滿好奇。他們都是本校的學生,不久前,校方向家長發出通知,暑假期間學校將舉辦夏令營,老師都來自國內重點高校,會為孩子帶來有益身心的素質教育,夏令營全程免費,歡迎報名。在孩子們的期待中,這次夏令營本該是來盡情玩耍的。

誰也沒想到,老師第一堂課就宣布考試。

孩子們在一頭霧水中答完了語文試卷,下課鈴響起,幾分鐘後的第二節課,他們迎來了數學考試,第三節又考起了英語。這是夏令營的「啟動計劃」,意在讓老師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度。總算到了第四節課的班會,孩子們都吵鬧起來:「我們是來參加夏令營的,不是集中營。」老師們也暗自愧疚,樊彩瑩安慰他們:「你們放輕鬆,這次的考試都不會有分數,不用在意成績,只要好好答就可以。」和很多老師一樣,她一直擔心學生沒上幾天夏令營就會退出,好在最後提前離開的極少。

正式教學從第二天開始,老師們所有的問題暴露無遺。無論教案寫得多詳盡,備課有多流暢,真正講起課還是會遭遇各種情況。

最常見的問題是時間分配不均衡。有的老師把四十分鐘的數學課用十三分鐘講完,剩下的時間只好讓學生們一直做題。有的老師忘記做開場白,上來第一句話就是:「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某某定理。」還有位老師叫學生回答問題,因為過於緊張,一節課把三個學生反覆點了十幾次。王淼在科學課上給學生做「紙電話」,本以為很容易就能完成,不想試驗了兩次都失敗了,惹得孩子們在下面偷笑。董含靈批改摸底考試的試卷才發現,明天要講的知識點學生們已全部掌握了,只能連夜緊急調整教案,把後一節課的內容併到前一節裡。但三節課以後,她發現連很多好學生都沒能掌握自己講的內容,課堂效果與預期的相去甚遠。

樊彩瑩的第一堂課比大部分新老師的要好,可最後十分鐘還是出了問題。分角色朗讀課文時,她叫起來的三個孩子沒有理解「分角色朗讀」的含義,讀起課文來聲音平淡刻板,樊彩瑩一直在糾結是否打斷他們,最後學生們乾巴巴念了足足十分鐘。拯救她的是下課鈴聲,看看教案,後面還有一大截內容沒來得及講。

「可算下課了。」第一堂課結束,不少老師暗自長出一口氣。還有女老師剛走下講臺,淚水就在眼眶裡打轉,培訓主管尚未開口,眼淚先落了下來。王淼感嘆:「教學真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你的想像和實際情況並不是一回事。」

學霸不一定能教好課,講師吳澤民幾年前就領悟了這個道理。他自幼深愛語文,剛成為支教老師時,自覺教這門科目肯定得心應手,沒想到剛一站上講臺立刻左支右絀,他這才意識到,自己擅長的只是「語文」,而不是「教語文」。「學和教是兩回事,教哪一門科目,跟我們以前學得怎麼樣,其實沒什麼太大關係。學得好,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在想什麼;而教不好,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學生在想什麼。」

宋小東對此心有戚戚。37歲的他是這屆暑期學院裡最年長的老師,曾無數次在上千人面前講話,面對孩子們自然遊刃有餘,前幾節試講也算得心應手。有一次上課,他主動給孩子們拓展了一些課外知識,下課後,聽課的培訓主管問他:「你覺得剛才講的內容,孩子們都能聽懂嗎?」

宋小東仔細回味,這才覺出問題。講到「煤」這個生字時,他給孩子們講起了煤油,順道又講到煤油的原料石油:「石油是億萬年前,很多動物植物的屍體埋在地裡,不斷發酵炭化生成的。人們開採石油後,先提煉出汽油,因為汽油的燃燒率很高;提煉到最後,剩下的雜質是瀝青。」這段話已經超出了三年級孩子的理解範圍。

後來他問一個孩子,能不能聽懂自己講的內容,孩子說能懂,宋小東讓他複述一遍,沒答上來。他明白,孩子說「懂了」,只因為自己是老師,不敢說「不」。他不由得慨嘆:「我犯了我這個年齡的人容易犯的錯誤,迫切想把自己的人生閱歷告訴孩子,卻忽略了他們的接受能力。」

「對新老師來說,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非常重要。」邵森孟分析,「有些在專業上鑽研得很深的新老師更容易先入為主,想做到這點反而更難,落差也會更大。知識點本身並不難,如何把某個知識點進行合適的詮釋,用更好的方式去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才是教學的關鍵。」

我的核桃星球——張帆學生的作品

章林昱的挫敗感則來自學生。她初中就讀於外語學校,英語成績一向很好,卻沒想到,自己以為最基礎的很多單詞,學生根本不會。第一周的課堂每天都在重複那幾個單詞,一個周末過去,學生又都不會念了,只能重新教,教學進度因此慢了很多。她沮喪了兩天,後來想想不行,自己的負面情緒會被敏感的學生察覺,很容易受影響,第三天又強迫自己熱情起來,「我要對學生負責,否則就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這樣會對不起他們」 。

好在還有培訓主管。每次上課,他們都會坐在教室後排聽課,隨時記錄授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下課後反饋給老師。開頭幾次聽課,幾乎每位新老師的問題都能記上滿滿一頁紙,培訓主管往往只挑出一兩個最明顯的問題進行反饋,如果說得太多,老師記不全也沒法一次性改正,更容易失去信心;反饋時也往往要先對表現好的地方鼓勵一番。課程結束後,他們再把老師各方面的表現整理成數據、匯總上報,支持團隊對每周數據進行篩查,並重點關注沒有達標的老師。這些數據將一直保留下來,暑期學院結束後移交給支教地區團隊,方便日後跟進查詢,每位老師每周的表現都能準確查到相關數據。

朱博文建議章林昱,先對學生建立正確的預期,不要總執著於十幾天內就讓孩子進步多少,也不必拘泥於教學計劃,可以酌情縮減教學內容,這樣既給學生更多時間來掌握,也能使自己獲得一些信心。章林昱試著照辦,把原定一周要教的四個單詞、三個短語減少為兩個單詞、一個短語。一個孩子之前沒學過英語,讀單詞發不出音,她想給他課後開小灶,可時間又太緊,只能在課堂上對他多一些關注。每教一個單詞,她都叫孩子起來發音,再當堂糾正好。最後一周,孩子終於大聲而準確地讀出了單詞。

「老師,看我畫了什麼」——章林昱和學生在美術課上

其他很多老師也在培訓主管的幫助下取得了飛速進步。郭曉琳的班裡有一個孩子總愛淘氣,她按主管的建議,課前給孩子布置了任務:「請你幫我拿住這支筆,等下上課的時候會找你,你是我的神秘嘉賓。」孩子果然整節課都在認真聽講,等著老師叫自己。

隨著試講練習的不斷增加,老師們在課堂上逐漸變得自信,更善於維持課堂秩序,授課也更具條理性。有老師一開始對主管的意見不以為然,遇挫之後嘗試著根據建議改進,果然取得了成效;還有老師養成了不斷反思的習慣,會在課後主動找主管探討遇到的問題。三周過去,絕大部分老師都能順利講完一節課了。

孩子們也認可了老師。夏令營仍然是上課,但隨著課程越來越生動有趣,他們也逐漸樂在其中。樊彩瑩在語文課上做了許多拓展,給學生讀《三體》裡的童話故事,在課上舉辦辯論賽,讀自己幫師姐做的詩歌繪本,還帶孩子們把那些詩畫出來。有一節課她給孩子們讀詩,無意中又拖堂了,正要宣布下課,教室裡喊成一片:「老師老師,你再讀一會兒吧。」她大為開心。也有老師領悟到:「任何學生的問題,總能追溯到老師的教學上。他們不守紀律,只可能是你講的內容不夠吸引人。如果一堂課準備得很好,基本不需要刻意管理。」

章林昱的班級裡,一個學生拒絕給自己起英文名字,理由是:「學英語就是不愛國。」她問為什麼,孩子又改口:「為什麼要學英語?學日語不可以嗎?」章林昱沒有強迫學生,而是給他寫了張紙條,列了兩個問題供他思考:語言有沒有好壞之分?語言是不是幫助你了解世界的一把鑰匙?

第二天,學生交上來滿滿一頁紙的回覆,對問題本身分別做出否定和肯定的回答,又向老師提了很多其他問題,其中一個是:生和死各是什麼樣的感受?章林昱用更多篇幅回答了他:「生是可以去感受的,你能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各種感官都是活的,能體會各種情感。死的時候,熱鬧的世界一下就安靜了,像一種熟睡的狀態,但不會再醒來,無法繼續感知這個世界。」還鼓勵學生,「你能想到這點很好,但要給自己一點時間,在自己的成長經歷中不斷去領悟,要多看書,不要放棄思考」 。

「這孩子讓我想到自己。」章林昱記得,自己小時候也會有很多類似稀奇古怪的想法,每天早上醒來,幼小的她都會有無數問題:如何確定自己是活著的?自己可能只是生活在夢境裡,這樣活著還有意義嗎?那時她又不敢問,怕被父母說成是胡思亂想。「其實孩子有這種問題非常正常,我不希望我的學生也這樣壓抑。」那次之後,學生對老師卸下了防備,在課堂上的表現一直都很積極。

三個星期過去,夏令營即將結束時,樊彩瑩列印了所有學生的照片,又給每人送了一本詩歌集,前面寫了長長一段寄語,一直忙到夜裡兩點。第二天最後一次上課,她播放了自己大學生活的視頻,告別時動情地和每個孩子都擁抱了一下,有的女孩哭了。

章林昱也給每個學生寫了寄語。課間孩子們都圍了過來:「老師,我的呢?我的呢?」章林昱分發時叮囑:「這是老師給你們的悄悄話,不要讓別人看到。」有孩子當了真,把頭埋進書包裡去偷偷看信。她還給全班表現最好的3名學生各送了一樣禮物,第三名是一支英雄牌鋼筆,希望學好外語的第二名得到了一本《牛津書蟲》,第一名的男生想要學書法,章林昱特意去文具店選了一支毛筆、一瓶墨汁送給他。家鄉就出產毛筆,小時候她自己也這樣練過書法。

集體合影時,幾個孩子圍著老師,比畫出各種手勢,幾乎要擋住她的臉。那個和她討論生與死的男孩還特意跑到最後一排,只為站到老師身旁。學生們後來自發組建了班級QQ群,有孩子告訴她:「老師,我想你了。」

(文本、圖片來源:《微光·炬火》,張述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

張述,中國新聞社記者,長期從事非虛構類寫作、歷史類寫作,著有歷史長篇小說《大秦將軍》(三卷本),歷史普及讀物《秦朝穿越指南》。2016年結緣「美麗中國」,用一年時間走訪了雲南、廣西、廣東等地20多所鄉村學校,採訪近百人次的支教老師、鄉村學生和工作人員,懷著對美麗中國事業的敬意、對中國公益和農村教育的思考,完成了這部記錄支教故事的紀實文學。

原標題:《純粹閱讀|《微光·炬火》:近百個教室裡一片寂靜,每間教室的幾十個小腦袋齊齊盯著老師》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追夢新教育—締造完美教室:讓每一間教室閃閃發光
    2月25日,是我們進行新教育培訓學習的第五天,朱雪晴老師為我們講了在新教育十大行動當中非常重要的行動之一,那就是締造完美教室。 朱永新教授說:一所學校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間教室的品質決定的,新教育實驗的最終成就與品質,也取決於每一間教室裡的故事與成就。」
  • 「教育強國」朱永新:締造完美教室 ——談完美教室...
    新教育實驗所理解的「教室裡的課程」,是以課程標準為底線尺度,以卓越標準為上線尺度,綜合利用所有可用的教材並將之作一定的有機整合,開發出儘可能卓越的課程,實現教室的完美,促進教室裡師生生命的自由舒展與成長。在當下的學校,無論是班級管理還是道德教育,往往更多通過形形色色的活動來實現。過於偏重活動的展示,已經是大部分學校的一種基本做法,它是一種潮流,其實也是一個誤區。
  • 山東大學「網紅樓」走紅,大學教室改造成「潮流」?
    每一層都有教師休息室、活動室、討論室以及上課教室等。山大研究生院工作人員介紹,五層樓一共是54間教室,包括教師休息室、討論教室、還有上課的大教室。「大教室88座到160座的都有,其中四間是按照MBA專業認證的樣子去建設的,小到每一個房間的顏色、每一個燈的形狀、每一件家具的款式,大到每間教室的功能,每間教室的設備,都凝聚著對學生的貼心關懷。」
  • 讓「雪花」在教室裡飛舞
    冬日裡,孩子們對雪花總是很好奇、很喜歡!可是雪花很快會飄落到地上融化掉,怎麼把雪花帶進小朋友的教室裡呢?讓我們可愛的老師動動小手做創意手工雪花,讓「雪花」在教室裡飛舞! 打開後,我們就會得到一片雪花花瓣了。按照同樣的步驟,將另外5張紙條進行同樣操作,我們就得到了同樣的雪花花瓣。
  • 「板泉中小·美篇欣賞」追夢新教育—締造完美教室:讓每一間教室...
    2月25日,是我們進行新教育培訓學習的第五天,朱雪晴老師為我們講了在新教育十大行動當中非常重要的行動之一,那就是締造完美教室。朱永新教授說:一所學校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間教室的品質決定的,新教育實驗的最終成就與品質,也取決於每一間教室裡的故事與成就。」
  • 杭州多了40間有架子鼓的愛心音樂教室
    12月9日,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指導,杭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節奏教育基金主辦的「龍鼓寶貝」愛心音樂教室杭州市捐贈活動在杭州市西湖區紫荊學前教育集團誠園幼兒園舉行。捐贈儀式現場  為深入貫徹「立德樹人,幼有所育」素質教育改革創新的部署,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節奏教育基金在杭州市關工委指導下,先行在杭州的西湖、拱墅、江幹和濱江四個區域捐贈價值
  • 改造70個校區 杭州下城區中小學教室護眼照明燈全覆蓋
    裝了護眼燈的教室 攝影 胡信昌都市快報訊 這兩天,下城區不少中小學家長發現,學校教室換上了新的護眼燈,教室裡亮堂了很多。下城區教育局副局長洪建斌介紹,近年來下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青少年兒童的近視防控工作,教室照明光環境提升改造便是其中一項舉措。為此下城區將全區教室照明提升改造工程納入2020年區級民生實事工程,投入778萬餘元,改造70個校區的教室燈光。11月底,下城區率先實現了全區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室護眼照明燈100%全覆蓋。
  • 沒有黑板的教室什麼樣?中科大「智慧教室」正式投入使用
    亮點一:沒有黑板的「智慧教室」 科技感十足在傳統教室中黑板和粉筆是「標配」,但是在科大的「研討型智慧教室」中,卻不見了它們的身影。記者來到中國科大第五教學樓,經過改造的15間「智慧教室」分為5間「研討型智慧教室」和10間「多媒體錄播教室」。其中,在「研討型智慧教室」講臺牆面上,是兩塊86寸的觸摸式液晶大屏。
  • 這些教室很別致 東陽市湖田小學開展「完美教室」評比活動
    」評比活動,班主任王麗霞所帶的六(1)班教室受到了評委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走進六(1)班教室,最吸人眼球的要數那「39+1」張獨一無二的名字貼了。王麗霞表示:「我希望班裡的每個孩子都能發揮主人翁的精神,課堂紀律不用管,桌椅有人擺,教室燈有人關,圖書角有人整理……這才是師生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龍鼓寶貝」40間愛心音樂教室布點杭州幼兒園
    12月9日,「龍鼓寶貝」愛心音樂教室杭州市捐贈活動在西湖區誠園幼兒園舉行。 「龍鼓寶貝」愛心音樂教室以音樂教育的形式,幫助小朋友在腦力開發的最佳時期掌握節奏技能,開發智力潛能,發展形象思維,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 完美教室裡的班級文化與管理
    完美教室裡的班級文化與管理文/童喜喜第二,完美教室的班級文化,不僅是文化的靜態呈現,也是文化的動態生成。每個人不僅是文化的學習者、汲取者,也是用生命復活文化的踐行者,更是用生命創造文化的傳播者。所以,一個真正的完美教室裡的布置,它一定是豐富斑斕的。這種豐富斑斕,一定是生活中的創造和與經典著作的引領相結合。比如同樣在圖畫的張貼上,完美教室裡肯定有經典作品的呈現。無論是經典的書畫作品,還是經典的攝影作品,它都呈現一個教室的品位。與此同時,教室一定還有孩子們的、老師們的、父母們的作品呈現。這些作品,或許稚嫩一些,但是所蘊含的生命氣息,那種鮮活的、蓬勃的力量,將是一種無聲的濡染。
  • 我們需要彩色的閱讀教室
    《彩色的閱讀教室》封面圖   當雷夫老師堅守在他的第56號教室,證明一個人能夠在最小的空間裡創造出最大的奇蹟時,深圳實驗學校的周其星老師也在打造著一間「彩色的閱讀教室」。   閱讀教室裡自然要有書櫃,不是實木的古典風格,也不是抽象的現代風格,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喜愛彩虹的繽紛,所以我們班上的書櫃是紅、黃、藍、橙、綠5種顏色。不同的書櫃裡面放著不同類別的書,每一本書的書脊上設計有不同顏色的小圓點,正好對應著該顏色的書櫃。
  • 杭州下城區改造19934盞護眼燈,實現教室照明改造100%覆蓋
    今年,下城區在杭州市主城區率先將「公辦中小幼教室照明改造100%全覆蓋」納入區民生實事項目。11月底,下城區率先實現了全區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室護眼照明燈100%全覆蓋。截至目前,下城區累計改造了70個校區,19934盞教室護眼燈,控制反饋器數量1609套,教室照明提升改造項目總計投入778.436萬元。前期,下城區組織相關專家對轄區校園進行實地摸排,根據校園的燈光現狀,教室的燈源數,以及近幾年改造後燈光的效果等現狀,制定「一校一品一方案」的改造計劃。
  • 你的教室夠酷嗎?教室環境變科學,學生成績進步16%!!
    圝圝基於對教室環境七個關鍵方面的分析研究,巴雷特教授的研究小組給老師們提出了一些特別建議,有利於改善教室環境:採光和照明—— 圝圝避免阻擋室外的自然光從窗戶進入教室,保持百葉窗和窗簾開著,最大可能地利用自然光,而非利用頭頂的人造光
  • 教室裡的花園角
    興寧市沐彬中學初二(18)班教室講臺與內牆間有一處「花園」,該「花園」種有水培草莓、水葫蘆、銅錢草、發財樹、鵝掌材等14種植物花草。這裡看不到一點泥土,花草養在裝有水的玻璃瓶或透明塑料箱上,水裡有魚遊來遊去,讓人感覺充滿生機和活力。據了解,如此有創意和充滿智慧的花園設計及種植是該班班主任劉永利老師的「傑作」。目的是淨化美化教室環境,陶冶學生情操,樹立學生的環保低碳和創新意識,同時,為講授什麼是「立體種植」「循環利用」提供現成教具和現場教學。
  • 為啥每個教室裡都有頂小帳篷?寧波這所學校的做法很暖心!
    新學期開學,幾乎所有學校都會對教室進行清潔、布置,以全新的面貌幫助學生們開啟新的學習生活。最近,記者在寧波上海世界外國語學校發現了一件新鮮事:這個學校的每個教室裡,都搭建了一頂小帳篷!教室裡的班級文化創建,也頗具新意,而這一切已經是該校的常態。
  • 教室掛起心情黑板幫考生放鬆 學生自創勵志標語
    同學一起複習更有氛圍  昨日上午10點,相比平時,重慶18中教學樓內異常寂靜,順著迴旋樓梯來到教學樓5層,時而一聲拖凳子的碰撞聲從遠處傳來。  重慶18中高三年級的24個班級分別位於教學樓的5樓和6樓。沿著走廊,從高三(1)班的教室往前走,幾乎每個班級的教室前後門均敞開著。
  • 微光成炬 同心同行 | 武漢市首個區級青年志願者協會成立啦!
    微光成炬 同心同行 | 武漢市首個區級青年志願者協會成立啦!會議以「微光成炬 同心同行」為主題,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 PART-3樹立志願先進典型 培育團屬青年骨幹主辦方特意將本次會議地點設在疫情防控期間「戰功赫赫」的戰鬥堡壘——亞朵酒店,疫情期間,該酒店順利接待了228名西安援漢醫療隊,在51天時間裡,
  • 【耀華動態】耀華中學"魅力教室" 正式亮相,圈粉無數!
    文化校園,魅力教室!領先的起點,夢開始的地方……6月20日耀華中學「魅力教室」全面亮相,正式迎接學生家長參觀體驗!耀華中學,由特級校長、全國名校長、極具影響力的專家級校長賈磊領辦,2020年5月全面啟動辦學改革。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課程,全新的模式,開啟川東教育新時代!
  • 資源教室的來源及資源教室的作用是什麼?
    資源教室,來源於英文的 resource room 一詞,資源教室是一種教育措施,它是指在普通學校中設置,專為特殊學生提供適合其特殊需要的個別化教學的場所(教室),這種教室聘有專門推動特殊教育工作的資源教師,以及配置各種教材、教具、教學媒體、圖書設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