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觀察丨向低成本地區轉移 華爾街巨頭或搬離曼哈頓

2020-12-16 央視新聞

據美國媒體報導,華爾街巨頭高盛集團正考慮在佛羅裡達州建立資產管理基地,藉機將更多業務和職位遷出紐約,這對紐約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構成了潛在打擊。分析人士認為,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令美國大量企業採用遠程辦公的方式,不僅動搖了傳統中央商務區的地位,更對老牌的商業和金融中心形成挑戰,紐約自然首當其衝,但它不會是唯一的受害者。

△彭博社稱,高盛計劃在佛羅裡達州建立資產管理基地,對紐約金融中心地位形成衝擊

高盛重要部門遷往外州

據彭博社12月6日報導,高盛集團正考慮在佛羅裡達州設立新總部,以容納其資產管理部門。據知情人士透露,該集團高管一直在佛羅裡達州南部尋找辦公地點,並與當地官員接觸,探討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

高盛新改組的資產管理部門每年帶來約80億美元收入,是集團商業模式多元化的重要支柱。近年來,資產管理業務佔該集團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是集團的核心業務之一。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如果高盛遷出這項業務,可能引發其他金融機構仿效,從而影響紐約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

對於美國許多地區而言,如果高盛這樣的「華爾街巨頭」能在當地為其資產管理部門建立基地,就能帶動就業和稅收,並產生一整套配套經濟效應。而對於高盛這樣的企業而言,今年長時間的遠程辦公已被證明行之有效,因此,很多高管認為,將更多部門從紐約遷至其他地區可節省開支。

高盛內部今年公布了削減13億美元的成本控制目標,而將員工轉移到「更便宜的地方」的措施可幫助這一目標實現。目前,還不清楚會有多少人最終前往佛羅裡達州,而其他地區也有可能接納這些「紐約來客」。

據知情人士透露,佛羅裡達州未必是高盛的最終選擇,如達拉斯等其他地區也可能成為選擇之一。對於談判籌碼豐厚的華爾街巨頭來說,在稅收、土地等政策上能提供更多優惠的地方政府,勢必將會得到優先考慮。

△《紐約時報》稱,華爾街巨頭高盛可能會將一些業務轉移到佛羅裡達州,它不會是唯一一個這樣做的企業

企業向低成本地區轉移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包括高盛在內的華爾街巨頭一度承諾避免大規模裁員,但隨著疫情遲遲無法得到有效控制,銀行高管開始重新關注成本控制計劃。目前,高盛已準備在3個月內進行第二次裁員,儘管新一輪裁員人數預計不會超過9月第一輪裁員時的400人,但仍引發圈內震動,不少人戲稱紐約「滿街都是失業的銀行家」。而集團高層甚至預計,為了履行控制成本的承諾,2021年會進一步加大裁員力度,屆時可能創造高盛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裁員紀錄。

在這種情況下,將部分業務和職位遷出全美成本最高的紐約,並非出人意料。目前,由於疫情期間中央商務區的重要性相對下降,已有不少企業選擇遷出紐約,尋找那些稅收和生活成本更具優勢的地方。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紐約市寸土寸金的曼哈頓變得更像是「空城」了。根據房地產投資公司高力國際的最新報告,今年10月,該地區的辦公空間空置率已上升至12.9%,是200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由於高盛集團、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和摩根史坦利等金融巨頭的大批員工仍處於居家辦公狀態,相關商務配套經濟持續蕭條。地產估價機構Miller Samuel與房產中介公司Douglas Elliman的最新報告顯示,曼哈頓10月公寓中位數租金同比下跌19%,創有記錄以來的最大跌幅。

而佛羅裡達州一直是紐約留住金融機構和人才的強大競爭對手。該州溫暖的天氣和零個人所得稅的政策,多年來一直吸引著美國富人。但在2020年以前,佛羅裡達州還難以從華爾街「挖」來最頂級的人才,大多數搬來的對衝基金規模都比較小,像德意志銀行雖然建立了傑克遜維爾園區,但那裡的工作人員主要負責後臺和其他支持職能上。直到今年,在疫情的助推之下,大型金融機構和頂級基金經理的遷移,開始呈現強勁勢頭。

彭博社分析稱,目前,紐約曼哈頓空餘的辦公空間,已達到「9·11」恐怖襲擊事件後的頂峰,在餐館、酒吧和實體零售店為生存而戰的同時,紐約正試圖阻止白領們向稅收制度更為寬鬆、生活成本更低的州外逃。高盛集團作為華爾街的標誌性企業,如今它的業務轉移計劃,給這座城市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央視記者 顧鄉)

(編輯 陳越綺)

相關焦點

  • 華爾街巨頭高盛集團或搬離曼哈頓 向低成本地區轉移
    來源:央視原標題:北美觀察丨向低成本地區轉移 華爾街巨頭或搬離曼哈頓據美國媒體報導,華爾街巨頭高盛集團正考慮在佛羅裡達州建立資產管理基地,藉機將更多業務和職位遷出紐約,這對紐約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構成了潛在打擊
  • 北美觀察丨疫情改變美國:「逃離加州和紐約」,企業和人才湧向低...
    北美觀察丨疫情改變美國:「逃離加州和紐約」,企業和人才湧向低成本地區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顧鄉  2020-12-26 由於遠程辦公日益普及,低成本和稅收優惠地區變得更受企業和人才的青睞。
  • 疫情改變美國:「逃離加州和紐約」 企業和人才湧向低成本地區
    來源:央視原標題:北美觀察丨疫情改變美國:「逃離加州和紐約「,企業和人才湧向低成本地區今年12月以來,美國頂級企業家和金融機構的最新動向,讓「逃離加州」和「逃離紐約」成為熱議話題。從特斯拉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宣布搬離加州,到高盛集團考慮將更多業務遷出紐約,這些人和企業的選擇,反映出疫情對美國科技和金融等行業生態的影響:由於遠程辦公日益普及,低成本和稅收優惠地區變得更受企業和人才的青睞。傳統企業集聚區、中央商務區的重要性日益下降。
  • 最後一家銀行宣布搬離,華爾街從此再無銀行
    當地時間12月14日,德意志銀行發布公告,由於疫情影響,為了節約運營成本,宣布將其北美地區辦事處總部搬離曼哈頓。這家銀行辦事處本來位於曼哈頓地區華爾街60號,有將近2000名員工在此辦公,佔其整個紐約地區人工數量的43%以上。搬離之後,德意志銀行將選擇在中央公園附近哥倫布圓環的一棟辦公樓作為暫定辦公場所。
  • 住客紛紛搬離 紐約曼哈頓1.3萬套公寓空置 房租跌10%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逃離紐約,搬往外地或者郊區居住來降低傳染風險和租房壓力。再加上越來越多企業宣布延長在家辦公的時間,紐約人因此離開更久,或是長期在外地居住,導致城內大量房屋空置。根據Miller Samuel和房地產巨頭道Douglas Elliman的最新報告,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頓,當前有超過一萬三千套公寓處於空置狀態。
  • 巨頭紛紛搬離矽谷,給大灣區為什麼啟示?
    然而,科技巨頭們的集體故鄉——矽谷正在遭遇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近日看到智谷趨勢的一篇文章《美國的「廣東省」正在瓦解,特斯拉紛紛大撤離》,感到非常震驚,一長串大名鼎鼎的巨頭:特斯拉、甲骨文、Uber、迪斯尼……都在逃離加州矽谷。沒想到,全球科技界的共同偶像——矽谷,居然也會面臨這樣的危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 越來越多的金融從業者正搬離紐約
    據美媒報導,投資銀行高盛已經考慮與其他許多金融公司一樣——搬離紐約。該行正在探討將資產管理部門一部分業務搬遷出紐約,其高管已在佛羅裡達州考察了辦公地點,並與當地官員進行了會談。金融公司從紐約出走的主要考慮是節約成本,更高的稅收和更貴的房租令高管有了搬家的主意。
  • 英媒:新冠疫情將華爾街變為「鬼城」
    為數不多仍在這個街區的大型銀行機構之一德意志銀行最近宣布,未來五年將加快搬離其位於華爾街60號的辦公大樓,這或許會讓在曼哈頓的4600名員工中的一半遷至各地區辦公室。莫蘭對德意志銀行的舉動並不意外。近年來,紐約金融區一直在轉變為住宅區,另外還有一些媒體和科技公司入駐。莫蘭說:「這是在『9·11』事件後開始的。人們感到害怕,人們在想:『我們還是離開吧。』」
  • 美國曼哈頓地區,遠程辦公帶來房地產大洗牌
    編者按:疫情使線上辦公成為全球年度熱點話題,而很多公司發現原先不得已而為之的遠程工作其實也有一些好處,比如大幅減少租金開支和水電費用、減輕公共運輸壓力等等,因此,不少曼哈頓地區的僱主表示居家辦公的期限可能繼續延長。而近年來空置率已呈上升趨勢的曼哈頓寫字樓,以及周邊地區的餐飲、服務、購物等配套設施,則受到了堪稱致命的一擊。
  • 曼哈頓:昨日的世界中心,今日鬼城
    不過,這個面積最小的區卻是整個美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全世界摩天大樓最集中的地區,匯集了絕大部分的世界500強公司總部,也是聯合國總部的所在地,其中,華爾街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就在這裡,也是全世界房產最昂貴的地區之一,可以說,這裡起風,全世界就要下雨。
  • 環球深觀察丨槍擊案頻發:多重矛盾下的美國如何重覓安寧?
    △監控視頻截圖:不明兇手在車中向5歲男孩所在居民區開槍掃射的瞬間美國媒體紛紛指出,在疫情惡化、經濟衰退、社會撕裂、政治不確定性增加等多種因素的交織影響下,美國社會治安不斷惡化,暴力犯罪急劇增加,安全問題正越來越成為普通民眾最關心的「美國之痛」。
  • 舊金山灣區租金大跌 掀起「搬離潮」
    科技公司工作模式的轉變激發搬離潮分析指出,這背後的原因可能涉及科技企業的工作模式轉變。在疫情之後,許多高科技企業多轉為永久在家辦公的模式,於是激發搬離潮。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指出,有科技業人士申請永久居家辦公,寧願"減薪"(pay cut)也要搬離灣區,因為就算是在科技公司內的減薪,搬去加州以外的地區也可以生活得很好,因為外州地區稅率、物價、房價都低得多。
  • 地圖上的真正曼哈頓
    欄目回歸報紙首日,特推出兩篇文章,一篇寫如何有趣地改造地鐵圖,用「紐約人對曼哈頓每座地鐵站所在地區的大體認知」來重新標註地鐵站,從而戲謔而精準地勾勒出這座島城的生活路徑;一篇寫如何有趣地虛構地鐵圖,用事實上並不存在的地鐵線路簡潔明了地串聯起繁雜的法國葡萄酒產區信息。二者異曲同工。地圖可以是旅行的陪伴,也可以是旅行本身。「不同視野與風格類型」的另類地圖值得細細品讀,一場足不出戶的旅行,因此可以隨時。
  • Netflix三部華語劇將上線,海外巨頭如何「鏖戰」華語地區
    劇集正式上線後,可在全球190個國家(地區)同步觀看。在HBO推出《通靈少女》《我們與惡的距離》、FOX推出《東方華爾街》《心冤》等華語劇集之後,一直對東方元素頗感興趣的Netflix也開始講起了中文。根據網上資料顯示,近年來Netflix、HBO、FOX在業績方面呈穩步增長態勢,但是用戶增長方面都陷入了瓶頸。
  • 華爾街正轉移目標
    頁巖油行業破產潮洶湧受疫情影響,北美多家石油生產商陸續申請破產保護。這對美國原油生產可謂是一個小小的打擊了。近兩年申請破產保護的石油公司為美國頁巖油行業貢獻了約80萬桶的日產量,這些公司分布地區不均——在Eagle Ford和Bakken地區的石油日產量佔很大比重,接近40萬桶,而在二疊紀盆地的日產量僅有8萬桶。挪威能源諮詢公司Rystad Energy直言,2021年美國頁巖油產量將減少四分之一,預估每天減產20萬桶。
  • 鄭州中體倍力健身俱樂部欠高額費用即將被強制搬離,閉店...
    近日,會員反映俱樂部又充滿新變數,正在「裝修」的該俱樂部由於拖欠高額房租水電,正被物業通知強制搬離!河南商報記者再次深入調查發現,相對於5月8日,該俱樂部關門「裝修」的分店還在增加。「裝修」期間,不少店還在低價促銷。而早過「裝修」期限的店,目前一片狼籍,仍無開業跡象。針對該健身俱樂部這些現象,工商部門已介入調查。
  • 日本政府花錢請在華日企搬離中國,這對我國會有什麼影響?
    實際上從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之後,已經有很多日本企業遷離了中國,僅僅是2019年,就有不少日本知名企業將生產線搬離了中國。>日本化工巨頭之一日本旭化成決定將中國工廠遷回日本等等。自2008年發生金融危機之後,我國東部一些沿海地區就進行了大幅度的產業升級調整,這次調整過程當中很多落後的產業逐漸被淘汰掉,這其中就包含日本在華的一些企業。所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最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把工廠搬離中國,其實也是很正常的。
  • 撤離華爾街!德意志銀行成為最後一家離開華爾街的銀行
    在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透露計劃將其曼哈頓辦公室搬遷後,華爾街將失去它的最後一家銀行。這家德國銀行將從華爾街60號遷到哥倫布環島(Columbus Circle)中央公園附近一幢更便宜的大樓。
  • 北美觀察丨富人「逃離」美國為那般?
    稅收可能並不是富人的第一考慮,彭博社分析認為,目的地國的稅收優惠對美國公民益處不大,因為美國採取全球徵稅(《華爾街日報》稱,美國是僅有的兩個要求公民無論居住在何處都必須提交納稅申報表的國家之一;另一個是厄利垂亞)。
  • Cirium:北美地區低成本航空公司如何度過危機
    美國主線航空公司面對疲軟的旅行需求,正考慮是出售、退役還是保留飛機,而機隊規模較小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擁有更大的靈活性來適應現狀,但由於疫情持續,低成本航空公司也是必須尋找其他戰略,以節省現金。自3月以來,航空公司一直禁用飛機上中間一列座位,以敦促乘客在航班上保持社交距離,儘管這種做法可能減少了收入,但此舉能讓乘客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