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小年 | 過完一冬又一春,人間最美是團圓

2021-02-18 樂素唯美

進入臘月,年味越來越濃了

今天是農曆臘月廿三

是北方的小年

而明天農曆臘月廿四

是南方的小年

小年是春節的序曲

是為了迎接春節做充足的準備

小年期間,祭灶、掃塵、貼春聯

節日的氣氛愈加濃烈

小年

是除夕到來之前

所演奏的歡樂序曲

也是一年到頭來

又一段光陰終結的尾聲

過完一冬又一春

人間最美是團圓

清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之後王族、官宦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別。

在中國民間,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

而南京地區比較特殊,因為在明代朱棣篡奪皇位後,實行了暴政。當時的百姓在永樂元年正月十五舉行燈會,紛紛懷念朱允炆時代的寬政,場面賽過過年。因此在南京地區,元宵成了小年。

西南雲貴川地區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區把正月初一作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南北方的小年除了日期不同

還有些習俗上的區別

今天就帶大家感受一下

南北方小年習俗的差異

臘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小年是整個春節的序曲,一過小年就感覺春節真正來了。那麼,北方小年習俗是什麼?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           

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塵」與「陳」諧音,故而掃塵旨在除舊迎新,拔除不祥。掃帚將牆壁上下掃乾淨、擦洗桌椅、衝洗地面……各家各戶都要不留死角地徹底清掃,做到窗明几淨。

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鴛鴦戲水等等。貼上窗花寓意著新的一年越來越好。剪好窗花後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裡,自然為家中增添不少喜氣。

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而沐浴理髮的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

北方的每個節日幾乎都會有餃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糖瓜、飴糖、麻糖等吃食本為給灶王爺嘴上抹得吃食,逐漸演變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

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節。人們在臘月二十四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

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爺的嘴,讓它不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也有意為讓灶王的嘴甜,光說好話。

在南方,小年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傳統。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乾淨徹底的衛生大掃除。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據《拾遺記》記載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它漢先民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跟舊的一年說再見

與新的一年問安好

停下忙碌了一年的腳步,讓身體得到休息,讓心靈得到休整,帶著輕鬆愉悅的心情,歡歡喜喜地,迎接新春的到來。

感恩這一年,即便經歷了千難萬險,自己依舊還活著。

感恩這一年,即便面臨了困苦挫折,自己仍舊樂觀向上。

感恩這一年,無論歡喜還是憂愁,陪在自己身邊的人,依然在側,年年如舊。

人間團圓,小年快樂

願你來年,一路向前

常懷感恩,不忘珍惜

相關焦點

  • 小年,最美的約定是團圓·春運風景線——「動嫂乘務組」
    ☆聯播關注☆ 小年,最美的約定是團圓 1月17日,長春站裡往來旅客行色匆匆。小年小年,過了今天就都是年!回家回家,最美的約定是團圓!
  • 「雞」祥如意 過小年迎新春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祭灶王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 臘月23小年吉祥話 過小年的祝福語
    臘月23小年吉祥話整理分享,過小年迎大年,吃啥都是年滋味,陳年舊夢如雲煙,新年到來一掃光,單等新春牛年到,合家團聚樂融融,預祝你小年幸福,心情愉快
  • 最美小年溫馨祝福語句子來襲,祝你小年快樂!新年快樂!
    小年是春節的開始,小年是團圓的前兆。小年到了,年味足了,喜氣濃了,讓我們抓住小年收穫的美妙,緊握小年團圓的美好。小年來到,祝福送到,祝你小年團圓快樂,幸福溫馨常伴!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最美小年溫馨祝福語句子,希望大家會喜歡。祝大家小年快樂!新年快樂!
  • 過小年微信祝福語大全,簡短溫馨,小年快樂!
    一、思念把距離縮短,關懷把寒冷驅趕,小年把歡樂席捲,祝福把心頭溫暖,心情把快樂順延,心態把煩惱拋遠,郵票把吉祥集全,新年把好運裝滿!小年快樂!二、牛叫豬喊宰殺場,人來人往熱鬧看。男人屋頂掃雪忙,女士室內擦門窗。雞鴨魚蝦幾大筐,喜辦春年大宴餐。邀請發帖來聚匯,東奔西往張羅忙。願你小年美樂滋,萬事齊備歡心喜!
  • 『給鄉親們請安:過完小年是大年~
    臘月二十三,中國人傳統的節日——小年。這個有著千百年民俗文化的節日,在今天卻被淡化了。你若問年輕一代,小年是什麼?怎麼過?他們說不出更多的道理,只能說小年是大年之前的演習,到這一天要吃餃子。這還算不錯的回答。而更多的年青人若沒有大人提醒或告訴,根本就不知道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還有小年這一說。
  • 今天過小年:「灶君朝天欲言事」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作為春節的前奏曲,大家在小年這一天就熱盼著春節的到來。民諺曰:「二十三,灶君老爺要上天。」在小年這天,最忙活的應該是灶王爺。因為他要在春運的人流中,忙著上天述職去。
  • 過小年習俗有什麼講究,過小年需要注意什麼,過小年我們做些什麼
    過小年習俗有什麼講究,中國民俗過小年需要注意些什麼,過小年我們要做些什麼鐵筆居士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已經到了子月,馬上就是冬至節了,過了冬至節,我們感覺就好像快要過年了。那麼在過年前同,就有一個過小年的節日,過小年都是在臘月二十三日,南方人是以臘月二十四日這一天為過小年。當過了小年後,大年也就馬上到來。可以這樣來說,過小年後,年味就暫濃起來,很多人在過小年後,就開始收拾行裝,準備回家過年了,以前的有錢人家,在過小年後,也就準備年貨了。
  • 臘月二十三小年夜的習俗 過小年是哪一天
    人們用糖塗完灶王爺的嘴後,便將神像揭下,和紙與煙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裡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
  • 今日小年描寫小年的優美句子短語 70句小年祝福語送給家人朋友
    願小年樂乎!  2、高樓大廈壁輝光,裝修一新過小年。寬大窗戶明淨亮,美麗鮮花來擺放。夫妻雙雙鬧市逛,東挑西撿購物忙。車載手提一大堆,雖然辛苦心意滿。祝小年美樂!  3、拿起掃把,掃除一年的煩惱,貼上窗花,沾滿一年的福氣,拜拜灶神,祈求一年的好運,送份祝福,傳遞一年的快樂,小年到,願你合家幸福,小年吉祥!
  • 【我們的節日】過小年 品年俗
    小年將至,大年不遠!      小年,有什麼樣的由來故事?又有哪些小年習俗?現在跟著我們一起品味年味吧……      小年,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小年通常被視為忙年的開始,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祭灶等,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達了人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由於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近代我國一些地方流傳,小年「官三民四船五」。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
  • 過了小年就是年,「小年」用英文怎麼說?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小年」一詞指的是:節日,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舊俗這天祭灶。「小年」最具特色的風俗就是「祭灶王」,具體來講就是將舊的灶王像燒掉,送「灶王」上天稟報這家人過去一年的善惡。大年三十的晚上,要在灶臺旁貼一張新的灶王像,也就是「接灶」。這樣,來年「灶王爺」就能繼續監督並庇佑這一家人。
  • 小年丨不知道這些秘密,小年可就白過啦!
    剛過完立春,馬上就迎來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傳統的小年,而南方有些地區的小年是在臘月二十四。儘管在小年的時間上,我國各地存在著差異,但是無論哪天,人們辭舊迎新的願望都是一致的。送得灶王上天去,多多美言迎吉祥」,寫的就是過小年的習俗,這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做這些事情:祭灶王民間傳說,小年這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功與過,讓玉皇大帝賞罰。
  • 小年快樂的優美句子,願您合家幸福,小年吉祥!
    一、驅走舊歲的嚴寒,迎來新春的溫暖,小年到來祝福甜,願你時刻開笑顏,生活過得很休閒,賺錢發財不等閒,好運幸運喜相連,幸福夢想都能圓!二、吉祥小年已至,新年開始倒數。快樂提前爆發,喜慶提前登場。平安提前預訂,心情指數看漲。幸福生活在望,萬事如意呈祥。小年祝福,願你幸福!
  • 很特別的小年祝福語,經典暖心,創意十足!
    一、小年到,貼窗花。童子抱魚年有餘,二龍戲珠送祥瑞,三陽開泰喜事來,四季如意平安報,五穀豐登捷報傳,六合同春益壽年。種類繁多說不盡,開開心心過小年!祝小年快樂!二、小年到,放鞭炮,新春大戲忙開鑼。包餃子,凍豆腐,好吃好喝過大年。糖瓜粘,送灶神,拜託上天傳佳話。下界來,保平安,祝你闔家幸福永康泰。
  • 青田往事 |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有的資料說,北方小年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小年是臘月二十四。不知別的南方是怎樣的,俺們浙南小城青田,卻也是認臘月二十三的。「臘」通「獵」,臘月即獵月。為什麼臘月打獵呢?古人講究春祈秋報,打獵是為回報祖先神靈,剛好又是農閒,野獸們被大自然養得皮毛也豐厚了,正是打獵好時光。過年的習俗就是從臘祭發展來的。
  • 小年祝福語:瑞鼠呈祥,新春將降臨,祝你福樂綿綿!
    1、小年是春節的開始,小年是灶王的來到,小年是回家的希望,小年是團圓的前兆,小年是忙碌的開始,小年是孩子的期待。一年四季,即將歲末,新年新氣息,說一聲恭喜,五路財神運財來;賭一下運氣,好事情排隊來;飲一杯美酒,今後笑口常開;開一朵春花,新春大家樂開懷!
  • 詩詞:冬去春來又一年,新聯貼好盼團圓
    盼團圓 題圖34期 (平水韻)文/劉玉媚冬去春來又一年,新聯貼好盼團圓。望穿秋水無音訊,駐足門前意悵然。
  • 南北方小年為什麼差一天?小年要吃什麼?一文帶你了解清楚
    既然民間傳統都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為什麼到了清朝就發生了變化呢?這是因為滿清皇室貴族每年臘月二十三這天舉行祭天大典,祭祀與祭灶就隔了一天,為了節省開支和減少麻煩,皇帝乾脆把灶神也一併祭拜了。皇上都祭灶了,文武百官當然得跟著一起了。但是普通百姓可不能跟官家平起平坐,人家臘月二十三祭灶過小年,咱們得晚一天,於是就有了「官三民四」的說法。
  • 今日小年,小年習俗你知多少?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新年後再買一幅新灶神畫像,將灶神請回來。而沐浴理髮的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