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中「馬別腿」怎麼判斷,不得不佩服古人,處處透露著智慧

2020-09-04 SPORTSWORLD

中國象棋是我國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傳統的棋類益智遊戲,象棋在中國已經有了長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在我國古代的秦國時,就已經有了象棋

中國象棋中的一個規則就是馬不是按照直線走的,而是需要按照漢字「日」字走,走動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橫著或直著走一格,然後再斜著走一個對角線。

但是在象棋規則中有一個關於馬的規則叫「蹩馬腿」,規則要求是,如果在馬的直線周圍有其他的棋子,這時馬是不能走的,而這種馬走受限的情況,就被稱為「蹩馬腿」,也就是題目中的「馬別腿」

下面就詳細介紹一下「蹩馬腿」的規則要領:

首先,在馬行走的方向上,與馬緊鄰的交叉點有其他棋子時,馬就不能跳過去,這就是「蹩馬腿」。如下圖所示,黑馬由於旁邊有紅馬,別住了馬腿,所以紅馬無法吃掉黑象,也無法走到左側的綠色圓圈的位置,而其他的紅色箭頭的6個方向都不受影響。


下面,我們通過下圖再來詳細看一下,綠色代表馬,如果按照左側的棋子位置,因為紅色的棋子不是直接挨著馬,因此這個馬可以朝四周的8個日字的對角任意走動,這時的馬並不「別馬腿」。而再看右側的馬,由於與它直接相連的前、後、左方均有其他棋子,因此這個馬被「別了馬腿」,它就無法按照紅色箭頭走到其他位置。

相信,經過上面兩張圖的詳細介紹,大家應該對「蹩馬腿」有了基本的了解。其實判斷是否「蹩馬腿」非常簡單,只要判斷一下,你要走的方向的馬所在的直線上是否有棋子就可以,有的話就會別,沒有的話就不別。

另外,由於象棋是方格棋盤,馬的周圍可以選擇四周的8個點的位置,因此馬在象棋中也有「八面威風」之說,馬一直是象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棋子。



其實中國象棋極具趣味性,是兩人對抗性棋類遊戲的一種,它的走法多種多樣,但規則並不複雜,卻非常考驗人的智慧。正是因為這樣的趣味加益智的屬性,讓其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並不斷發揚光大。



中國象棋蘊含著古人巨大的智慧,現在主要流行於華人及漢字文化圈的國家,象棋也是我國正式開展的78個體育運動項目之一,並且象棋也是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之一。現在象棋在我國發展也非常好,也有很高水平的比賽,也湧現出非常多的象棋大師,比如王天一


而隨著我國象棋運動的發展,象棋也得到了外國人的喜愛,經常能看到外國人在學習象棋,學習中國人的智慧。可以說,現在的象棋現在已經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


古人為什麼會設立蹩馬腿的規則呢,原來都是智慧!

象棋在悠久的歷史中也形成了一些關於象棋的口語歌:馬走日字,象飛田,車走直路,炮翻山。士走斜路護將邊,小卒一去不復返。車走直路馬踏斜,象飛田字炮打隔,卒子過河了不得……

這其中蘊含了很多古人的智慧,雖然上面已經介紹了「蹩馬腿」的規則要求,但是你知道,為什麼中國象棋會有「蹩馬腿」這樣的規則呢?

在我國古代戰爭中,馬是非常重要的武器,因為馬可以長途跋涉,可以佩戴盔甲,可以持有長矛長戟。隨著歷史的發展,騎兵越來越受到重視,並且從胡服騎射那個時代開始,戰爭更加講究機動性和持續力,這時的馬也不再佩戴重盔甲,而是以長驅萬裡而著稱。但是這樣一來,馬在快速奔跑時,在它直線的前方,一旦受到牽絆,那麼就會馬失前蹄,這在後來也演變出在騎兵前面設伏用繩索攔截的戰術。因此這樣的特點也體現在了中國象棋中,「蹩馬腿」的規則也就是這麼來的怎麼樣,是不是處處體現了古人的智慧?

其實,不僅僅是蹩馬腿,象棋的楚河漢界、象走田,小卒過河賽大軍,都是有著歷史典故和古人的智慧在裡面,大家如果喜歡,可以留言,後面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

相關焦點

  • 象棋中「蹩馬腿」怎麼判斷,不得不佩服古人,處處透露著智慧
    但是關於馬,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在馬的直線周圍有其他的棋子,這時馬是不能走的,而這種馬走受限的情況,就被稱為「蹩馬腿」,也就是題目中的「馬別腿」。其實判斷是否「蹩馬腿」非常簡單,只要判斷一下,你要走的方向的馬所在的直線上是否有棋子就可以,有的話就會別,沒有的話就不別。中國象棋蘊含著古人巨大的智慧,現在主要流行於華人及漢字文化圈的國家,象棋也是我國正式開展的78個體育運動項目之一,並且象棋也是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之一。
  • 馬別腿怎麼判斷啊?俺小子三天搞定
    「馬踏連環,炮打翻山」,這是中國象棋入門術語,曾經令無數少年熱血沸騰!中國象棋作為國粹,深受廣大棋藝愛好者的喜歡!不能親身上戰場保家衛國,奮勇殺敵,實乃人生憾事!不過能在棋盤上走馬換將,演繹孫子兵法,活學活用36計,也不失為一種拳拳報國心的精神寄託!
  • 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東西南北,是最基本的地理方位。那麼,你知道東西南北的來歷嗎?人們是如何確定哪裡是東方,哪裡是西方,以及南方和北方的呢?東:太陽升起的地方現在的「東」是簡化演變之後的字體,在《說文·東部》中曰「從日在木中」,意思是太陽剛剛升起在林木中透出光亮。
  • 真相後令人感嘆: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在眾多歷史小說和歷史古籍中,從不缺乏古人使用「冰」的記載,就比如每年夏季到來的時候,天氣都非常的炎熱,但是古代又沒有電電器,也沒有冰箱,古人夏天用的冰來自哪裡?卻又少有解釋,看完不得不說古人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非常聰明的。
  • 中國象棋:賞一局蚯蚓降龍,鑑證古人智慧
    局中卒子行動緩慢,攻擊力力較小,於是古人就將黑方比作蚯蚓,而紅方此時還有雙車,氣勢磅礴,猶如蛟龍,但是由於雙車無法擺脫黑方卒子牽制由此可見,古人在創作棋局時也是煞費苦心,不僅讓棋局充滿智慧,還讓局名散發出文雅芳香。
  • 佩服古人的智慧
    眾所周知,我國是有著非常悠久的發展歷史的,在這段悠久的發展歷史中,所有事物的發展都沒有辦法去將人類智慧給離開,就拿我們人類來說吧,我們從人類進化成人這一過程是特別不容易的。我們現在能夠擁有如此幸福而又安穩的生活,都是古人們用智慧所換取來的,而古人們的智慧,我們究竟能夠去領悟多少呢?
  • 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說起經商創業,我國自古就是商業大國,商業足跡可謂是遍布全世界,「絲綢之路」更是我們歷史中代表性的一種商業模式。經商過程中除了保證商品的質量外,其次就是價格定為,過高消費者買不起,過低消費者又會產生懷疑。對於價格,我們古代曾經流傳過這麼一句俗語叫做「寧賣九毛九,不賣一塊一」,這句話真的能體現出古人經商之道厲害,看完也是欽佩不已。
  • 古人說:「勸賭不勸嫖」,其實還有下半句,古人處世智慧讓人佩服
    其實古人有很多為人處世之道,通過俗語的形式流傳下來,這些俗語有的已經過世了,但是還有很多在現如今的社會依舊受用,畢竟人的本性是難以改變的。而且國人都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無論古人還是現代人,都有相似之處。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飽含深意,比如這一句:勸賭不勸嫖。但是很多後人並不知道原因是什麼,其實這句話還有後半句。
  • 古人是怎麼計算時間的,根據什麼來判斷時辰和年月的看看古人智慧
    古時候,人們沒有準確計量時間的工具,只能通過太陽升降來判斷時間的早晚,正如古言所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百姓按照時辰判斷時間,依照太陽的高度,如日上三竿,即太陽升起來離地已有三根竹竿那麼高,一般對應現在早上的9-10點鐘,用來形容時間不早了。人類最早使用計時儀器的原理是利用太陽的射影長短和方向來判斷時間的。
  • 佩服古人智慧
    這其中包含了古人對科學,文化,風俗,人性的探索與認知。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通過這些俗語,看到古人的智慧。而今天帶給大家的,則是廣泛流傳於我國西南地區的一句古代俗語:四川太陽雲南風,貴州落雨如過冬。相信在這裡,很多人都比較疑惑,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古人智慧令人佩服
    在此,你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眾所周知,黃土高原一帶土質疏鬆,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原來秦朝修建秦直道是為了讓兵馬可以順利通行,以達到快速支援前線的目的。
  •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很多人的印象中,故宮的瓦片都是金色的。但是文淵閣的屋面全都是黑色的,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黑色在五行中屬水,水能克火,所以文淵閣瓦片都是黑色的,此地也是用來收藏書籍的最佳選擇。 當然了,故宮在克火方面還有很多講究,比如天安門到端門的這一段路上,是沒有樹木的。
  • 網友:佩服古人的智慧
    佩服古人的智慧」頤和園「金光穿洞」每年冬至前後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都會出現「金光穿洞」奇觀在落日餘暉的映照下十七孔橋的每一個孔洞都出現金光美到驚豔
  • 古人說「勸賭不勸嫖」,下半句十人九不知,古人處世智慧讓人佩服
    俗語一直是中國文化中一支特立獨行的文化載體,它有別於唐詩宋詞等文人墨客的迤邐之風,用簡單直白的話語體現著那個時代老百姓的純樸與自然。雖然體裁有別,但初心不改。古詩詞是為了抒情言志,而俗語更是如此,尤其更著重於導人向善,傳播為人處世的社會經驗,可以說俗語在某種程度上更加適用。
  • 看完這個讓你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這種解釋的名詞看起來挺簡單,但是蘊藏的智慧可是不淺,這也恰恰體現著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啊。一 :變易從字面意思來解釋,易是由日月兩個漢字堆疊而成。從時間角度看,這體現著晝夜交替,陰陽相交的意思。但是也可以換一種思想理解,這是交易的意思。這種說法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商品交換,而是一種交換。
  • 古人云「有錢能使鬼推磨」,後半句更耐人尋味,佩服古人處世智慧
    這句話一語中的,點破我們生活中很多人奔波他鄉,累死累活的無非是為了扛起家庭的責任,或許是錢財,或許是名聲,諸如此類。不過利益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只不過有人因為過度的追求利益,或者是採取不正當的方式害人害己。
  • 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眾所周知,去往北京旅遊的遊客,除了參觀長城之外,故宮也是最受追捧的景點之一,能夠一覽國家物質文化,實際上也是不枉此行了,之前筆者也寫過不少關於故宮的問題,而今天來說說故宮有9999間半房子,而這半間到底在哪裡?究竟怎麼一回事呢?
  • 俗語:三貧三富不到老,十年興敗多少人,背後含義盡顯古人的智慧
    畢竟能夠流傳上千年的俗語,其中肯定有古人的智慧。一些古時候的俗語甚至能夠指導我們的生活,所以俗語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今天我來跟大家分享一句俗語,這句俗語是:三貧三富不到老 十年興敗多少人,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中又有什麼樣的深刻含義?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從字面的意思來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跌宕起伏的,誰又能夠保證自己一輩子富裕或者是貧窮呢?
  • 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不佩服
    古人打水的井裡通常會在裡面放上兩隻烏龜。怎麼回事?事實證明,是有三個原因的。寓意延年益壽大家都知道烏龜是長壽的生物,否則它不會被所有人嘲笑為萬歲的烏龜,王八見了都會哭的那種,古人把它放在井裡,就是有希望的意思,還有延年益壽的寓意寓意風調雨順其次,在中國傳統神話中,有一個
  • 懸空寺屹立至今靠「黑科技」,千年前就已存在,古人智慧令人佩服
    古人強大的智慧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以及廣闊無垠的領土。除此之外,祖先們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財富以及歷史建築,然而祖先們所留下來的這些珍貴財富對我國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歷史建築不僅能夠讓後人發現並學習到一些技術,即便是把古代是所創造出來的東西放到現在,都是可以繼續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