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麼計算時間的,根據什麼來判斷時辰和年月的看看古人智慧

2021-01-19 有背景沒背

我們現在所使用的一年分為十二個月,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二十四個小時,每小時有六十分鐘,而每分鐘有六十秒的時間制度來自西方,可以說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計時工具。但是,在現在的時間制度傳入我國之前,我們祖先們依靠的是怎樣的時間體系來生活的呢?

古時候,人們沒有準確計量時間的工具,只能通過太陽升降來判斷時間的早晚,正如古言所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百姓按照時辰判斷時間,依照太陽的高度,如日上三竿,即太陽升起來離地已有三根竹竿那麼高,一般對應現在早上的9-10點鐘,用來形容時間不早了。

人類最早使用計時儀器的原理是利用太陽的射影長短和方向來判斷時間的。其中,圭表是用來測量日中時間、定四季和辨方位;日晷是用來測量時間。二者統稱為太陽鍾。

1、關於圭表

通俗的說,就是垂直於地面立一根杆,通過觀察記錄它正午時影子的長短變化來確定季節的變化。垂直於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於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測量影長的標尺叫「圭」。

圭表通過測定正午的日影長度來定節令,定回歸年或陽曆年。通過古人進一步研究計算,他們還總結掌握了二十四節氣的圭表日影長度。因此,圭表不但可以用來制定節令,而且還可以用來在曆書中排出未來的陽曆年以及二十四個二節令的日期,從而為指導廣大勞動人民從事農事活動提供了重要依據。圭表的出現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人類有了自己的計時工具,但其功能有限,完全可以確定的時刻只是正午時分。因此,古人在圭表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制出計時功能更齊全的計時裝置——日晷(guǐ)。

2、關於日晷日晷,又稱「日規」,意思是指太陽的影子,原理依然是通過光的投影來判斷時刻。其由一根晷針和帶有刻線的晷盤組成。當太陽的方位發生變動時,晷針在晷盤的投影所指的方向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根據長期的觀察總結,記錄確立了十二個時辰所對應的日影方位並以此來判斷時間。例如古時候的「午時三刻」就是指針投影指在日晷盤午時位置的第三個刻度。人類對這項發明的使用長達幾千年之久,稱得上是計時史上的寶貴結晶。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鐘錶,古人是如何計算時間的?其實很簡單
    一年的春夏秋冬、白晝黑夜,是如何來區分時間的,其實很簡單。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古代,人們是如何確定時間、如何計算時間和一些計算時間的計時工具,原來古人在時間計算這方面,確實是太有意思了。
  • 為何古人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
    比如,為何古人會把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我們的先祖們是如何在沒有精確測量儀器的情況下,給生活加上了這些有效又奇妙的"標尺"的呢?早在殷商時代,我們的先祖就有了明確的時間意識和時間觀念。此時的時間觀念,正反映著當時的人們對存在或世界統一性的理解。因為對世界的認識有限,殷商時期的人們在生活中大事小事都要佔卜,非常依賴神明。
  • 象棋中「馬別腿」怎麼判斷,不得不佩服古人,處處透露著智慧
    其實判斷是否「蹩馬腿」非常簡單,只要判斷一下,你要走的方向的馬所在的直線上是否有棋子就可以,有的話就會別,沒有的話就不別。另外,由於象棋是方格棋盤,馬的周圍可以選擇四周的8個點的位置,因此馬在象棋中也有「八面威風」之說,馬一直是象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棋子。
  • 象棋中「蹩馬腿」怎麼判斷,不得不佩服古人,處處透露著智慧
    其實判斷是否「蹩馬腿」非常簡單,只要判斷一下,你要走的方向的馬所在的直線上是否有棋子就可以,有的話就會別,沒有的話就不別。中國象棋蘊含著古人巨大的智慧,現在主要流行於華人及漢字文化圈的國家,象棋也是我國正式開展的78個體育運動項目之一,並且象棋也是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之一。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時辰計時法到底是啥?古人的記時方式不一般
    其實,我們在不少古裝劇中都聽過這個計時法,什麼午時三刻、子時、丑時、打更等等也是耳熟能詳,但是十二時辰計時法究竟是如何計時的,和我們現在的二十四小時計時法又有什麼相同之處呢?
  • 「一寸光陰,一寸金」跨越歷史的長河,探尋古人是如何記錄時間?
    對於我們充滿智慧的祖先們是如何記錄不斷消逝的時間的?中國幾千年的發展,到底存在著怎樣的時間制度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跨越時間回顧歷史,來看看我們古人是如何記錄時間的。一、最早的在遠古時期的人類,是怎麼記錄時間的呢?開始把時間劃分為更細的單位,把一時辰分成4份,以初、少、半、太等名稱來表示。
  • 太陽的空間運動與古人相對的時間概念
    古代沒有系統精確的計時工具,古人是如何來記錄時間的呢?大家者知道太陽東升西落,古人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古人從所看到的太陽與自然事物的位置而創造了表示相對時間的文字。作為後來的我們通過學習古人的文學去理解古人的相對的時間體系。
  • 古代沒有鐘錶,夜晚是如何計算時間的?
    這十二時辰與現今計時法的關係是:子時--23點至1點,丑時--1點至3點,寅時--3點至5點……以下依此類推,亥時是現時的21點至23點。古人沒有鐘錶,白天可以利用「日晷」,根據太陽投射在立於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個標誌刻度的圓盤上的石針的影子的指向來確定白天的時間。那麼到了晚上的時候,沒有了太陽,人們如何來確定時間呢?
  • 古人的智慧只是辨認四方和確認四季嗎?
    那麼古人是如何定義春夏秋冬的呢?上古時期堯命令羲氏與和氏,恭敬地遵循上天的規律,根據日月星辰運行的情況來制定曆法,教導人民按照時令從事生產活動。堯又命令羲仲居住在東方的暘谷,恭敬地迎接日出,觀察辨別太陽 東升的時刻。晝夜時間相等,黃昏時鳥星出現在南方,據此來確 定仲春時節。
  • 古人講「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五更是啥?古人智慧之談
    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相信肯定會收穫千奇百怪的答案。如果大家能夠回過頭來認真想一下,就會發現原來時間才是最珍貴的東西。時間就像滾滾流淌的江水一樣,一旦逝去就永遠也不會重來了。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元雜劇大家關漢卿。在《竇娥冤》中也寫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時間雖然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是卻可以體現在每個人在臉上。
  • 古代人通過什麼來測量時間?古代智慧的結晶
    我們知道在古代,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皇帝規定什麼時間上朝,大臣就必須要按時上朝。那麼,在古代科技不發達的時候,人們是通過什麼來計算時間的呢?中國是世界歷史上最先懂得計時國家,在商朝的後期,中國就已經開始將一天的時間進行劃分,當時出現將晝夜分為100等分的百刻計時制,之後一直使用百刻計時制,直到清朝才被廢除。
  • 古人智慧:三生萬物,逢七必變,道出了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世間的一切都是在"三"這個陰陽平衡的條件下產生的,他們背陰而向陽,並在激蕩中不斷的產生新的和諧之體。在中國古人的認知裡,世界上的東西都是由"三"得來的。這就是實際道理,陰陽交合所以才會產生下一代,就這樣不斷的延續下去,人類社會才有了發展。而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也是在日月轉動這個陰陽平衡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也是陰陽平衡。
  • 古人云「有錢能使鬼推磨」,後半句更耐人尋味,佩服古人處世智慧
    為了告誡後代,老祖宗會根據日常生活經驗,總結出一句句膾炙人口的俗語諺語流傳下來。而這些俗語經過人們的口口相傳,總會在歷史的長河中損失遺忘,明朝時間有一位馮夢龍先生,集半生心血,創作了一本匯集老祖宗俗語智慧的千古謀略之書《智囊全集》。
  • 「兩腮無肉,必定難鬥」後面是什麼?古人智慧不可小覷
    01如果想要研究古代的歷史,往往都是需要從古代文化開始著手,雖然說這些古代文化很多都已經淪為了糟粕,大多數都不太可信,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是古人的智慧總結其中,「兩腮無肉,必定難鬥」就是比較經典的一句俗語,裡面包含了古人的智慧,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切勿小看古人的智慧
    生物識別技術其實就是通過五官、指紋、聲音等人體固有的生理特徵,進行個人身份鑑定,相比於需要藉助外物來進行身份識別傳統手段要更具便利性、安全性和保密性。即根據案發現場留下的六處指紋印記,作為抓捕盜竊案嫌疑人的線索和證據。
  • 古人的識人智慧,為啥「男怕水蛇腰,女怕小噘嘴」?真相原來如此
    古代由於科技的不發達,所以很多時候人們會根據長期的經歷和規律來判斷事物的發展,並會總結出一些俗語流傳給後世。這些俗語大致可以分為農耕類、相人類等。通過幾代人的歸納總結出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可以說一些俗語放在今天依然是實用的。
  • 古人怎麼禦寒?宋朝之前沒有棉花,那古人用什麼做衣服被子?
    上期,小宮帶大家探秘了唐朝是否以胖為美,今天,小宮要帶大家來看看古人沒有棉花,怎麼禦寒呢?廢話不多說,來一起看看古人們的禦寒發展史吧!宋朝的時候,棉花傳入了中國。可惜的是,起初,宋朝的人們並沒有當棉花是禦寒之物,反而將棉花作為觀賞植物。
  • 俗語:「腿軟同房,自取滅亡」,是什麼意思?古人的智慧之談!
    那麼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叫做「腿軟同房,自取滅亡」,那麼它又是什麼意思呢?又蘊藏著怎麼樣的智慧呢?根據現代的研究發現,腿腳酸軟在多數情況下,因為人體的重要器官腎臟與肝臟過度負荷導致,就是人們常掛嘴邊的腎虛。也正因如此,古人總結出了這句俗語,目的就是提醒人們,在日常勞作比較辛苦的情況下,儘量避免洞房,不然會使身體出現各種問題。
  • 古人說「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是何意思?「四更、五更」呢?
    古人說「一更人,二更火,三更人」是何意思?「四更、五更」呢?文/風馬牛也相及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傳承。在經過如此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之後,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壯麗、多彩的文化寶庫。
  • 易經:現代數學解密手指掐算,快速學會飛八卦,古人智慧讓人驚嘆
    易經:現代數學解密掌上掐算,快速學會飛八卦,古人智慧讓人驚嘆我們看電視,經常會看到古人用手掌進行推算,能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相當的了不起。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也會遇到懂傳統文化的人,不用查日曆或者萬年曆,而是直接用手指來掐算天幹地支年份、月份,以及節氣等等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