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現代數學解密手指掐算,快速學會飛八卦,古人智慧讓人驚嘆

2020-12-22 李秀筆記

易經:現代數學解密掌上掐算,快速學會飛八卦,古人智慧讓人驚嘆

我們看電視,經常會看到古人用手掌進行推算,能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相當的了不起。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也會遇到懂傳統文化的人,不用查日曆或者萬年曆,而是直接用手指來掐算天幹地支年份、月份,以及節氣等等的事宜。

學習《易經》,推算的內容經常用到的就是手掌的掐算,也叫輪八卦,或者掌上「飛八卦」,也有將其稱之掌上乾坤。總之用處很多,應該算做是傳統文化裡面基礎性的內容。雖然現在電子信息設備發達,很多內容都能夠通過電腦、手機快速查出來,但感覺上還是掌上掐算還是更好一些。

掌上輪八卦,在李秀筆看來,就像帶了個隨時能夠進行數學排列組合的計算器,非常方便、快捷。

掌上乾坤,人類史上最早的數學組合問題

小時候學數學,可能很多人都經歷過用掰著手指算數的階段,當然這一般是10以內加減法。對於掌上的掐算,在李秀筆記看來就是用手指來計算數學高級階段的排列組合。無論《易經》、河圖洛圖,以及天幹地支記年月,都是組合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祖先真的是相當的有智慧。

因為按照歷史記載,《連山》、《歸藏》、《周易》都是六十四卦。連山易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的天皇氏,也有說是伏羲,大約是我們現在考古認為的舊石器時代中晚期,距今幾萬年前的時候。這應該是人類至今所能知道的人類史上最早的數學組合問題。這些歷史說明,古人的智慧真是讓人驚嘆!

在我前面的很多文章裡,經常寫到排列組合。我們先來回憶一下現代數學裡的排列組合,排列組合是計算可能出現情況的數學。具體舉例來說,不透明袋子裡有8種不同顏色球,隨機取1個球,共取2次,計算總共有多少種可能性,這就是現代數學的組合運算。

上面我舉的這個數學例子,和8個單卦變成64卦的過程,本質上是完全一樣的。這個過程,可以說是人類智慧的一次巨大的飛躍。雖然至今其中仍有很多奧秘尚待揭開,單從現代數學的角度來看,這就可以說是很偉大的創舉。近幾年的高考數學中,曾經出現相關的數學考題,也就很正常了。

手指掐算,體現了我們祖先驚人的智慧

我們都知道8個單卦是由三畫(爻)組成,單卦兩兩相重,就得到了64重卦。

下面以先天八卦來具體說明,用手掌重卦的過程。一方面可以學習手掌的掐算,另一方面可以體驗一下我們祖先那驚人的智慧與創造力。

舉起左手,指尖斜向上指正南方。掌上飛八卦的過程,主要用到大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掌上飛天幹地支,還會用到小指。

飛八卦,用到食指、中指、無名指的三個指節,在三個指節上各結一個卦(中指的中節空著)。如下圖所示:

上圖中的數字,代表順序,一般情況下是按照12345678的順序來「飛八卦」。手指上的卦名,以及數字順序是一定要記住的,很重要。先天八卦的記憶方法,我曾經在之前的文章中寫過,可以參閱:

易經:上北下南天南地北,讀懂先天八卦的大秘密,一般老師不願說

易經入門:如何記住八卦的8個符號,理解意思之後,就會很簡單

當然,如果開始記不住,也可以先把卦和數字寫到手指上。

先天八卦: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後天八卦:一數坎來二數坤,三震四巽是中分,五數中宮六乾是,七兌八艮九離門

上面這兩句,是先人留給我們的重要的八卦口訣,需要學習的朋友一定要記下來。下面我們一起八卦,看一下古人具體是如何排列組合的。

與現代數學排列組合對比,很容易就能學會飛八卦

下面我們具體來實踐一下飛八卦的過程:

第一次,大拇指為乾卦,點中指乾卦1,重卦乾為天;點食指兌2,重卦澤天夬;點食指離3,重卦火天大有;點食指震4,重卦雷天大壯;點無名指巽5,重卦風天小畜;點無名指坎6,重卦水天需;點無名指艮7,重卦山天大畜;點中指下節坤8,重卦地天泰。

大拇指為乾卦,我們稱之為乾宮,即下卦為乾,上卦按照先天八卦順序依次變化。乾宮總共有8個,分別為:乾、夬、大有、大壯、小畜、需、大畜、泰。

第二次,大拇指為兌卦,點中指乾卦1,重卦天澤履;點食指兌2,重卦兌為澤;點食指離3,重卦睽;點食指震4,重卦歸妹;點無名指巽5,重卦中孚;點無名指坎6,重卦節;點無名指艮7,重卦損;點中指下節坤8,重卦臨。

第三次,大拇指為離.....

第四次,大拇指為震.....

......

天幹地支的飛法

大拇指依次按照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的順序輪8次,就得到了:

乾宮八卦:乾、夬、大有、大壯、小畜、需、大畜、泰。

兌宮八卦:履、兌、睽、歸妹、中孚、節、損、臨。

離宮八卦:同人、革、離、豐、家人、既濟、賁、明夷。

震宮八卦:無妄、隨、噬嗑、震、益、屯、頤、復。

巽宮八卦:姤、大過、鼎、恆、巽、井、蠱、升。

坎宮八卦:訟、困、未濟、解、渙、坎、蒙、師。

艮宮八卦:遁、鹹、履、小過、漸、蹇、艮、謙。

坤宮八卦:否、萃、晉、豫、觀、比、剝、坤。

把這些卦名寫下來,分成8組來記憶。先用兩、三天的時間來記乾宮,再用兩天的時間記兌宮,沒事就在手上玩一下,很快就能熟悉六十四重卦。

按照現代數學的排列組合來看,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相當於從一個有8種顏色球的袋子裡面隨機取球2次,計算取出球的顏色可能性。具體計算方法是每次取都是8種可能,或黑或白或紅或橙或黃或藍或紫或綠,共2次,所以是8乘8,也就是64種。

對照我們上面的輪八卦,其實就是在一個一個實現8乘8的過程,總共8個宮,每個宮8個,所以總共是64卦。

後天八卦的輪八卦過程,是基本一致的,這裡就不再論述。天幹地支的飛法,也基本一樣,一般會把12個地支固定在手掌,而10個天幹則用拇指來輪換,進而實現60花甲子。比如知道今年是庚子年,很容易就能推算若干年後的天幹地支,也能反著推算若干年前的天幹地支。

相關焦點

  • 從華夏文明的起源,談《易經》中的智慧,揭秘《易經》的佔卜預測
    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它關係到哲學思想、天文地理、軍事謀略、事物變化、行為科學、思維方式、人際關係、醫學養生、信息預測、文學藝術等等,甚至現代的前沿科學,如計算機軟體、傳密碼、泡理論、耗結構等等,也可以從中得到啟示。正因為如此,一般人提起《易經》,就以為是「無字天書」。
  • 專家發現:易經64卦與生命遺傳密碼對應一致!難道古人早就知道?
    這是一個新舊更替的時代,也是一個科學與傳統激烈碰撞的時代,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有些在中國歷史上以及現代社會中被冠之以「落後」「神秘」甚至是「迷信」的中國傳統內容正在被不斷發展的科學實驗和數據所證實,被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所關注和研究,他們驚奇的發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流傳下來的很多內容是對的!
  • 常讀《易經》不僅可窺探古人智慧,還有這4點好處!
    榮格:「《易經》是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愛因斯坦:「《易經》是一把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曾仕強:「《易經》太大了,一個很大像北京城這樣的都市,你從哪一條路進來都是都是進了北京城,可是進來以後還是摸不著頭腦,每一個人只講對一部分,很難把它講的很全,所以為什麼老是見仁見智,各有不同的偏執,就是因為每一個人他只看到一個角度。所以要研究《易經》一定要有比較寬廣的包容性,要彼此尊重。」
  • 學習孔子常讀《易經》,有4點好處,窺探古人智慧永遠不晚
    曾仕強:「《易經》太大了,一個很大像北京城這樣的都市,你從哪一條路進來都是都是進了北京城,可是進來以後還是摸不著頭腦,每一個人只講對一部分,很難把它講的很全,所以為什麼老是見仁見智,各有不同的偏執,就是因為每一個人他只看到一個角度。所以要研究《易經》一定要有比較寬廣的包容性,要彼此尊重。」
  • 八卦如何對應你的家人?從《易經》中看古代人的「完美家庭」
    三女巽卦「」陰爻在一層,代表長女,也就是首位繼承坤卦(母親)之氣的人;離卦「」陰爻在二層,代表中女;兌卦「」陰爻在三層,代表少女。《易經》八卦形象地給家中的兄弟姊妹,安排了合理的座次。過去有許多人認為《易經》是一本算命的書,後來人們才逐漸發現,易經把人世間的各種道理,講述得十分透徹,讀懂易經,就相當於讀懂了人生,在生活的過程中,也就不再迷茫。易經講的就是天地之間的法則,是一門囊括世間萬物的究極學問。古今中外,歷史上下,易學家如此之多,卻又有誰敢說自己已經徹底讀懂《易經》呢?
  • 《易經》與《黃帝內經》相通,有3點精華智慧,領悟的人受益一生
    而現代科學所講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與天人合一的思想,有某種程度的一致性。就古人的「天人合一」思想而言,其實按照樸素的觀點,也很容易理解,我們人生在天地間,當然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與這個世界分而為二,又合二為一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關於到底什麼是天人合一,《易經》和《黃帝內經》都做了非常明確的論述,下面我們一起來解讀。
  • 探秘宇宙規律——簡說河圖洛書,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
    易經這本無字天書看起來難以理解,其實它包羅萬象,但它的奧秘也不是無從下手,只不過「道可道,非常道」,我們能說出來的都不足以概括它的所有,但我們還是儘可能的去詮釋它的意義,因為當今的數學,物理,生物,化學,哲學,藝術等科學,都能在易經裡有跡可循。
  • 易經:成大事的人能力不是唯一,學會這3種智慧,少走很多彎路
    對於我們現代的人生,在這個飛速發展,人心負載,物慾縱橫的時代,人人都想建功立業,人人都在追求者成功,都希望自己能夠有大作為。那麼支撐一個人成功背後的根本因素就是智慧。一個真正能成大事的人,往往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要擁有3種智慧,人生將少走至少10年彎路!
  • 《易經八卦》與《塔羅牌》的猜想
    《易經八卦》與《塔羅牌》的猜想     《八卦》,相傳是伏羲所造,後來用於佔卜,是我國古代一套有象徵意義的符號
  • 跟我學易經:易經八卦和自然現象相對應,用卦象記憶法輕鬆搞定
    《易經》中說:易無所不在,乾坤成列,而易理自在乎其中矣。從古至今,易經被披上神秘的面紗,八卦的預測更令人難以捉摸。古人只用陰陽兩個符號,就把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概括其中,用陰陽組成了八卦,而八卦又象徵自然界中的八種狀態。古人認為天和地的形成,是清氣完全上升到極致成為天,濁氣完全下降到最低,聚合成了大地。那麼我們從乾卦和坤卦裡可以提煉陽爻和陰爻所代表的特性。
  • 《易經》忠告:人過五十,餘生不長,要善待自己,學會靜而不爭
    易經忠告:人到五十,日子寥寥無幾,要善待自己,學會靜而不爭    二、人到五十歲,要學會看淡得失,讓一切隨意,學會達觀處世,不要讓自己的心總是那麼累。  易經: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譯:君子見到見到微小的趨勢變化就要行動,不會等到一天過完。  人到五十歲,經歷了生活的風雨,看過了人情的冷暖,應該明白,有些事強求不得;有些人勉強不來,所謂「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 易經八卦,方位排序小技巧
    我們通過學習和了解知道,易經八卦分為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什麼叫先天?以哲學的觀點說,宇宙萬物沒有形成以前,即是所謂的先天,有了宇宙萬物,那就是後天了。或許可以理解成從起源到變化。先天、後天這兩個名詞,只是一種代號的作用,只是一種界說,用以劃分出階段範圍而已。
  • 《易經》告誡:人過50,在這三件事上要學會低調,學會靜而不爭
    《易經》忠告:人過50,在這三件事上要學會低調,享受安逸生活《易經》忠告:人過50,在這三件事上要學會低調,享受安逸生活第一:心性上不要「高調」老一輩的人常說:當一個人老了,往往會開始念舊。與其這樣,不如做一個沉穩、不問世事、善良包容的人,那樣,我們一定會感到更幸福的。《易經》不僅是佔卜之書,更是智慧之書老祖宗給我們的告誡,早懂少吃虧,古人的智慧以及忠告指導著我們的生活,能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
  • 《易童子問》王聖夫:《易經》趣談八一建軍節中的背後的智慧
    趁著今天是八一建軍節,藉助這氣氛重溫下《易經》中的八,一,建,節。一、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八。1、《易經》八卦與生活中的八種自然現象。八,在《易經》中有八卦,《易經》中的八卦對應著八種自然現象: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分別代表「天、澤、火、雷、風、水、山、地」八種自然現象;乾象天,兌象澤,離象火,震象雷,巽象風,坎象水,
  • 易經中揭露「識人術」,一個人的走路姿勢決定富貴,眼睛決定人品
    有句話說得好,叫做「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們真的無法看透人心嗎?其實不然,古往今來,無數高人都能夠通過「識人術」來辨別是非。而在現代,我們通常把它稱作「心理學」,在古代,像「識人術」這樣的心理學,其實就藏在《易經》這本書中。
  • 《易經》:人這一生,想要成功,就要學會在逆境中破局
    人這一生,都是有高峰有低谷的,想要成功,就必須學會在逆境中破局。從古至今,能夠將逆境轉為順境的,一直攀登高峰的人士,《易經》都是他們的必讀書籍。比如人生逆風翻盤的章子怡,就是《易經》的受益者。《易經》雖然是本難懂的書,但只要掌握了其中訣竅,書中的智慧是可以幫助你攀登高峰的。易經一共64卦,對應了64個人生決策方法,生活家庭、婚姻、職場都很適用。遵循規律,做出正確選擇,即使前半生過的不順,掌握訣竅之後後半生也可以越過越順。
  • 8句話,讓你記住《易經》中的64卦和384爻,會越來越順
    談到《易經》大家都非常的頭疼,都知道《易經》是一本博大精深的古籍,也特別想讀一讀,但是翻開書,就讓人有一種想放棄的感覺,眼花繚亂的符號讓人很難堅持下去。《易經》是一部帶有符號的古老經典,《易經》符號是一種特殊的半語言化的符號或潛語言、準語言符號,乃是人類思維史上彌足珍視的一個獨特的原始思維體系。
  • 只解釋易經「八卦」的形成,就能寫兩千字!
    古人解釋道,"卦者,掛也"。這句話說了跟沒說一樣。但示再深入研究一下你就會發現,它講的是說八卦掛起的現象,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八卦」就等於「八掛」。 八卦就是告訴我們宇宙之間有八種東西,這八種東西掛出來就組成了「八卦」。
  • 詳解《易經》艮卦:不動如山,八卦中最穩重安全的依靠
    我們的手垂下來,手指向下,就是一個艮卦的形象,所以艮卦代表手,也代表抓握。我們去看艮的卦辭和爻辭,講的就是一隻手去抓不同的位置。艮卦也代表我們的後背,肩膀,因為肩背的形象就是「」。過去有許多人認為《易經》是一本算命的書,後來人們才逐漸發現,易經把人世間的各種道理,講述得十分透徹,讀懂易經,就相當於讀懂了人生,在生活的過程中,也就不再迷茫。易經講的就是天地之間的法則,是一門囊括世間萬物的究極學問。古今中外,歷史上下,易學家如此之多,卻又有誰敢說自己已經徹底讀懂《易經》呢?
  • 古人的智慧:「看人不看臉,記住這三句口訣,讓你遠離小人」
    特別是人到中年,蹉跎半生,一事無成,煩惱需要訴說,憤怒需要吶喊,委屈需要傾訴,悲傷需要慰籍,這就是人生本色,這就是現實真相。人到中年,終於學會萬事看淡。在摸爬滾打中吸取教訓,在經歷坎坷中總結經驗,不和小人計較,不和愚人爭論。俗話說,"相由心生",意思就是說,心念是一個人內在的表現,而一個人心態如何在續航就的一段時間就會影響外在的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