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發集團子公司接連違規遭罰 債務高企償債「壓力山大」

2020-12-14 和訊股票

《投資者網》葛凡梅

停牌已有4年的地產企業——明發集團(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發集團」;0846.HK),復牌之路仍充滿坎坷,前景難言樂觀。

今年9月,明發集團再次發布股票繼續暫停買賣公告,公告稱:「本公司股份已自2016年4月1日起暫停於聯交所買賣,並將繼續暫停買賣,直至待達成復牌條件後另行通知為止。」

能否復牌前景尚不明了的明發集團,還面臨著負債壓頂、現金流吃緊、融資渠道受限、高息發債、銷售規模增長乏力、人員流失等一系列問題。

此外,就在近期,明發集團旗下子公司也接連因違法行為被監管部門處罰,也為明發集團再添「新疾」。

子公司接連違法遭罰

根據2020年9月3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光明監管局公示的處罰信息,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光明監管局對明發集團(深圳)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明發深圳地產」)廣告違法案作出行政處罰,對其罰款16.94萬元。行政處罰決定書文號為深市監光罰字[2020]稽48號。處罰決定日期為2020年8月27日。

明發深圳地產違法事實如下:經查明,從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期間,明發深圳地產在應當知道房屋內搭建隔層屬違建的情況下,委託製作帶有「買一層送一層」、「買一層做兩層」字樣的宣傳單進行廣告宣傳並利用違規搭建帶閣樓的樣板房的手段開展宣傳活動,樣板房宣傳展示時間從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持續時間超過半年。明發深圳地產委託製作宣傳單的廣告費用為400元,違規搭建帶隔層的樣板房裝修費用為41945元。

根據企查查信息顯示,明發深圳地產正是明發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無獨有偶,明發集團另一子公司明發集團廣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明發廣安地產」),近期也因違法違規行為被監管部門處罰。

今年7月14日,廣安市廣安區人民政府官網發布的《廣安區市場監管局2020年上半年行政處罰信息公示》。根據公示信息,明發廣安地產涉嫌利用格式合同侵害加重消費者負擔及排除消費者請求支付違約金的權利,被稽查大隊處罰5000元。

行政處罰決議書指出,明發廣安地產的商品房銷售條約存在諸多強制性或「霸王條款」。明發廣安地產使用花樣條約侵害加重消費者負擔及清除消費者請求支付違約金的權利的違法事實建立。

規模增長乏力

明發集團官網信息顯示,明發集團創始於1994年,是一家以城市運營為核心,以商業地產、住宅地產、酒店經營為支柱產業,並涉及工業、商貿、投資等多項領域的大型現代集團企業。2007年,明發集團成功在港股上市。

2016年3月17日,明發集團聘請的審計機構普華永道告知明發集團,因其未能對明發若干股權轉讓、銷售交易以及多項與其他公司具資金流動性質的事宜取得足夠且適當的審核憑證,故對明發2015年財務報表「不發表意見」。此事直接導致港交所責令明發集團於2016年4月1日停牌。

作為國內的地產企業,明發集團屬於中小房企,規模並不大。根據2019年年報數據,2019年,明發集團實現合約銷售額約113.14億元。相較上千億規模的頭部房企,不在一個體量上。

但是,從明發集團自身的規模情況來看,其已經顯露了規模增長疲態。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明發集團的合同銷售額分別為140億元、125億元、163億元、113.14億元,2019年銷售額較2018年同比下降約30.8%。

今年以來,明發集團的規模仍未見增長。8月31日,明發集團發布2020年上半年業績。根據半年報,2020年上半年,明發集團取得未經審核合同銷售約人民幣43.2億元,較2019年同期(約人民幣53.2億元)下降約18.8%。

根據克而瑞地產研究數據,在《2020年1-9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200排行榜》中,2020年1-9月,明發集團的全口徑銷售額64.8億元,位列173。而去年同期,明發集團在該排行榜中的數據為全口徑銷售額79.8億元,位列148。由此來看,無論是銷售額,還是在房企中的排行席位,均出現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從營收和淨利潤角度,明發集團依然呈現雙增長。2017年、2018年,明發集團的淨利潤增速分別為-12.42%、-16.51%。而在2019年、2020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26.61億元、76.91億元,同比增長8.4%、86.7%;淨利潤9.52億元、7.52億元,同比增長11.35%、80%。

債務壓頂高息發債

明發集團規模增長乏力的同時,「錢景」或也不容樂觀。

根據2020年半年報,在明發集團的債務結構方面,短期債務佔比較高,而公司的帳面現金卻難以償付其短期債務。

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明發集團的借款總額為58.30億元,其中一年內需要償還的借款達50.69億元,而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約為31.17億元,較年初的34.88億元有所下降。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難以覆蓋其短期借款,短期償債壓力較大。

自2016年4月至今,因明發集團一直處於停牌狀態,公司股票喪失流動性。「錢緊」的明發集團,一直在以高息發債償還舊債,紓解資金困境。

梳理明發集團發債信息,自2013年以來,公司多次以高票息為條件融資。根據Wind數據顯示,2013年,明發集團發行5年期美元債票面利率為13.25%;2017年至2019年間,發行的美元債票面利率在11%與15%。

(圖片來源:Wind數據截圖)

今年以來,明發集團發行美元債票面利率又創新高。6月5日,明發集團發行一筆規模1.76億美元、票息22%的美元債券用於償還債務。如果逾期,票息將上浮到32%。

明發集團高息發債,融資成本遠遠高於行業平均。中指院統計顯示,今年1-5月,中國房企海外債平均融資成本8.07%,較去年下降0.72個百分點。今年5月,中國房企海外債平均融資成本僅為6.33%。

但對於明發集團而言,高息發債也是迫不得已之舉。今年5月23日,公司已經因為資金緊缺導致一筆自2017年發行的2.2億元美元債券出現實質性違約。

目前,債務壓頂的明發集團,已經踏上由家族企業向專業化企業轉型的道路。今年4月以及7月,明發集團創始人「黃氏四兄弟」先後卸任退居幕後,職業經理人鍾小明任執行董事兼集團執行長。

值得注意的是,明發集團的人員數量出現了下降。根據半年報,2020年上半年,明發集團員工數量由2019年末的3548人減少至3176人,降幅達到10.5%。而相應的員工成本也從2019年同期的2.39億元降至了1.8億元,降幅24.5%。

明發集團人員的減少,是否會導致公司業務的收縮?現金緊缺如何解決短期償債壓力?《投資者網》就相關情況聯繫明發集團求證,一直未收到回復。(思維財經出品)■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明發集團(深圳)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廣告違法遭罰
    近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光明監管局對明發集團(深圳)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發深圳地產」)廣告違法案作出行政處罰,對其罰款16.94萬元。行政處罰決定書文號:深市監光罰字[2020]稽48號。記者查詢發現,明發深圳地產為明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發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
  • 1800億債務壓頂 「新疆巨型集團」再遭降級
    來源:小債看市今年以來,我國最大汽車經銷商廣匯集團,已遭多家國際評級機構下調評級,其再融資和資金鍊問題浮出水面。股權質押情況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以來,由於外部融資環境收緊,廣匯集團籌資性現金流淨額一直呈淨流出狀態,說明其融資渠道遇阻,融入資金無法覆蓋到期債務。另外,除了負債壓頂、流動性不足外,廣匯集團還面臨存貨高企、受限資產規模龐大、商譽減值風險等多方壓力。
  • 明發集團創始人「被迫」離任:股票停牌4年淨利降兩成,負債590億...
    明發集團創立於1994年是一家以城市運營為核心,以商業地產、人居建設、酒店經營為支柱,以工業、金融、商貿服務為輔的大型現代上市集團企業。2016年4月1日,因三宗銷售交易未能提供足夠憑證、以及部分現金付款及首款未能解釋等原因,明發集團遭港交所停牌。停牌這四年,明發集團業績不甚理想。
  • 明發集團「假性」翻身:高息發債,流動危機未解
    來源:斑馬消費隨著交付面積的增加,明發集團在今年上半年錄得收入和淨利潤雙升。對於復牌遙遙無期的明發集團來說,並不能因此「鹹魚」翻身。停牌4年多來,明發集團流動性危機此起彼伏。截至今年上半年,資金狀況未明顯改善,短期償債能力繼續惡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公司人事變動,職業經理人團隊上任,黃氏家族退居幕後。
  • 鴻達興業集團10億債務違約,百億潮汕富豪爆發債務危機
    近年來,由於化工行業不景氣,鴻達興業集團盈利能力下滑、償債壓力大,資產流動性弱,今年再疊加疫情影響,債務危機一觸即發。01債務違約12月14日,上清所公告稱,截至日終仍未收到鴻達興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達興業集團」)旗下「20鴻達興業SCP001」的付息兌付資金,暫無法代理發行人進行本期債券的付息兌付工作。
  • 穎泰生物償債壓力高企大股東「忙」質押,業績雙降募資「放衛星」
    而觀其背後,穎泰生物的業績表現並不盡如人意,其2019年營收、淨利潤增速雙雙陷入負增長,且毛利率連續三年低於可比上市公司均值,其盈利能力或遭「拷問」。除此之外,一邊償債壓力高企,穎泰生物一邊「大手筆」分紅累計逾8億元。而其控股股東股份質押比例超九成,將對穎泰生的股權結構產生如何的影響?不得而知。
  • 明發集團子公司被曝欠工資:老闆曾為廈門地產首富
    其中,明發集團(淄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赫然在列。明發集團(淄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是廈門明發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明發集團」)全資子公司。根據官網資料,明發集團創始於1994年,是一家以城市運營為核心,以商業地產、住宅地產、酒店經營為支柱產業,並涉及工業、商貿、投資等多項領域的集團企業。明發集團董事局主席為黃煥明。
  • 雲南城投集團債務「滾雪球」 資金緊繃
    上海清算所1月6日披露,雲南城投集團擬發行10億元超短期融資券,用於歸還雲南城投集團旗下子公司雲南城投有息負債。記者梳理發現,最近3個月以來,雲南城投集團發債募集資金除了償還集團的債務,也用於償還子公司的債務。
  • 「河南第二大煤企」1500億債務壓頂,子公司資金緊張
    受永煤控股違約影響,子公司融資中斷、資金短缺登上熱搜,而作為「河南第二大煤企」的平煤神馬日子也不好過。021500億債務沉重據官網介紹,平煤神馬成立於2008年,由原平煤集團和神馬集團重組而成,是能源、化工為主的國有特大型企業集團,擁有我國品種最全煉焦煤、動力煤生產基地和亞洲最大尼龍化工產品生產基地。
  • 泰禾就已到期亟待歸還的251.7億債務重提引入戰投化解財務危機
    中華網財經7月7日訊,泰禾集團發布公告回應中期票據未能兌付事宜:公司自身債務規模龐大、融資成本高企、債務集中到付等問題使得公司短期流動性出現困難。公告泰禾集團表示,因受地產整體環境下行、新冠肺炎疫情等疊加因素的影響,公司現有項目的去化率短期內有所下降,銷售預期存在波動,同時由於公司自身債務規模龐大、融資成本高企、債務集中到付等問題使得公司短期流動性出現困難。公司經多方努力籌資,仍未能完成本次17泰禾MTN001本息的按時兌付。
  • 明發集團子公司被曝拖欠工資:老闆曾為廈門地產首富 去年3起事故
    其中,明發集團(淄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赫然在列。明發集團(淄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是廈門明發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明發集團」)全資子公司。根據官網資料,明發集團創始於1994年,是一家以城市運營為核心,以商業地產、住宅地產、酒店經營為支柱產業,並涉及工業、商貿、投資等多項領域的集團企業。明發集團董事局主席為黃煥明。
  • 退休老將出馬30億賣股償債 永煤、豫能化能否走出債務危局?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周報記者 陶書寧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豫能化」)的債務危局似乎有了眉目。股權受讓方為河南高速公路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河南高速」),該公司是河南省交通廳管轄的國有企業,為河南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截至公告日,河南高速支付的預付款30億元已全部到帳。豫能化此次賣股償債,被外界視為出自新任董事長梁鐵山之手。
  • 顧家集團董事長被調查,百億債務壓頂頻繁海外併購
    02百億債務壓頂據官網介紹,顧家集團始創於1982年,現已擁有顧家家居(603816.SH)、顧家實業、顧家投資、上海澳凡、德國Rolf Benz 、香港飛傑設計、爽客科技等境內外數十家子公司,主營業務聚焦家居設計、製造、裝修。2016年10月,「軟體家居綜合運營商」顧家家居在A股上市,總部位於浙江省杭州市。
  • 子公司籌劃以房抵債,雲南城投深陷盈利和債務泥潭
    12月21日晚雲南城投發布公告稱,公司下屬參股公司雲南城投華商之家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簡稱「華商之家」)因目前無法償還其所欠股東到期借款本息,擬採用以物抵債等方式償還其對股東的債務。由於華商之家無法償還到期借款本息,雲南城投擬與百年置業、雲嶺天籟及華商之家籤訂債務清償及資產分配協議:在華商之家償還除股東方的其他對外債務的前提下,對華商之家剩餘資產進行分配,以抵償其對股東所欠債務。
  • 金地集團「中年危機」:債務攀升融資不斷 多項目陷「誠信」風波
    根據蘇州市「由同一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直接絕對控股的公司不得參與同一商住或住宅地塊競買」的相關規定,金地集團上述兩家子公司的拿地行為系違規參與競買行為。因此,蘇州市相關單位決定對其予以懲罰,違規拿地房企將被列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掛牌競價出讓失信行為人名單,且3年內不得參與蘇州市區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掛牌競價出讓活動。
  • 中信國安集團困局:上市公司股權遭輪候凍結,千億營收仍虧損
    中信集團旗下的千億級子公司中信國安集團的債務危機仍在發酵。5月17日,中信國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000839,中信國安)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控股股東中信國安有限公司(簡稱國安有限)所持有公司股份中的97.24%,已被深圳中級人民法院輪候凍結。國安有限是中信國安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國安有限持有中信國安36%股份。
  • 「CFO成績單」濱江集團債務增長41% 拿地成本高企盈利能力仍弱
    截止今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濱江集團及CFO沈偉東整體的財務成績得分83分,整體表現相對較好。沈偉東2007年5月起任濱江集團財務總監,現任公司副總經及財務總監,此前在2004年-2007年就職於立信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杭州分所。首先,從債務規模及結構來看。
  • 西安新竹集團子公司遭罰:未按照招標文件要求提交履約保證金
    西安新竹集團子公司遭罰:未按照招標文件要求提交履約保證金 中華網財經訊,據西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5月26日發布的行政處罰公示(市建招罰字[2020]1號)顯示,西安新竹防災救生設備有限公司因「未按照招標文件要求提交履約保證金
  • 富力裁員背後,現金流趨緊,償債壓力較大!
    2、現金流趨緊,償債壓力較大!2020年9月末,富力貨幣資金359.5億,短期借款93.47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659.23億,短期有息負債共752.7億,現金短債比0.48,貨幣資金遠遠不能覆蓋短期債務,現金流趨緊!
  • 陽光城、綠城中國等十餘家房企扎堆融資 因償債壓力大
    旭輝控股集團7月14日公告稱,公司及附屬公司擔保人就票據發行與初始買方訂立了購買協議,發行於2025年到期的3億美元優先票據,票面利率為5.95%。預計所得款淨額約為2.97億美元,擬將其用作現有債務再融資。近期,融創中國、陽光城、綠城中國等都超過10家房企發布了融資方案,融資多用於償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