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三國曹魏八位大將軍都是誰,一人純屬濫竽充數三人居然是父子
眾所周知,在三國時期,儘管魏、蜀、吳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但無疑以曹魏的實力最為強大,其麾下猛將如雲,像「五子良將」、「八虎 騎」等等,都是舉世皆知的名將,不過,最後能坐 到大將軍位置上的,也僅僅只有八個人而已。
一般來說,大將軍是古代領兵的最高將領,其始於戰國時期,是將軍的最高封號,東漢年間的大將軍原位在三公下,到了漢和帝時期,竇憲出任大將軍,由於其權勢太大,朝廷震動,聯合奏請以大將軍位列三公之上。
在此基礎上,進入到三國時期後,大將軍實際上不僅主管兵馬作戰事宜,也對朝廷事務具有極高的話語權,基於此,無論曹魏、蜀漢還是東吳,大將軍都是位高權重的官職,足可以和丞相相提並論。
那麼,曹魏的這八位大將軍都是誰呢?按照先後順序,他們分別是夏侯惇、曹仁、曹真、司馬懿、曹宇、曹爽、司馬師以及司馬昭,其中,有一人純屬濫竽充數,而司馬三父子全都在列。
第一位——夏侯惇,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二二零年,曹操病故,曹丕登位,於二月已 卯日拜夏侯惇為大將軍,但在四月庚午日夏侯惇便去世,由此,雖然夏侯惇是曹魏的第一位大將軍,但是,因為年齡上的緣故,也即跟隨曹操出生入死多年,夏侯惇在擔任大將軍這一官職兩個月後就病逝了。
第二位——曹仁,延康元年,曹丕繼位魏王,拜曹仁為車騎將軍,統率荊、揚、益州軍事,進封陳侯,黃初二年,在夏侯惇病逝之後,魏文帝曹丕拜曹仁為大將軍,曹仁也成為曹魏第二位大將軍。不過,兩年後,也即公元二二三年,曹仁率兵進攻濡須口,不聽蔣濟所勸,慘敗於吳將朱桓,鬱鬱而終,時年五十六歲。
第三位——曹真,在曹仁去世後,曹魏大將軍這一官職空缺了數年,在此基礎上,曹魏的兵馬大權,被曹真、曹休等曹魏宗室所掌握,公元二二 六年,魏 明帝曹叡即位後,曹真進封邵陵侯,遷為大將軍,成為曹魏第三位大將軍,太和五年即公元二三一年,曹真因病去世。
第四位——司馬懿,《晉書宣帝紀》中記載:「四年,遷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曹真伐蜀。」 太和四年,此時曹真已經由大將軍遷為大司馬了,所以,魏 明帝曹叡決定興師討 伐蜀漢的時候,升司馬懿任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因此,司馬懿成為曹魏第四位大將軍。
第五位——曹宇,青龍三年即公元二三五年,司馬懿升任太尉,也即不再擔任曹魏大將軍一職了,景初二年即公元二三八年冬十二月,曹叡患病嚴重,拜曹宇為大將軍,不過,不久之後,魏 明帝曹叡就免去了曹宇的大將軍一職,改由曹爽擔任了。
第六位——曹爽,景初三年即公元二三九年,在魏 明帝曹叡病逝後,曹芳即位,拜曹爽為大將軍,此時,曹爽與司馬懿作為兩位託孤大臣,共同輔佐曹芳這位皇帝,但是,在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擊敗曹爽,在此基礎上,曹爽不僅失去了大將軍一職,還丟掉了性命,而他就是八位大將軍中濫竽充數的那一個。
第七位——司馬師,公元二五一年,司馬懿死後,司馬師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曹魏朝廷大權,次年,司馬師升為大將軍,作為曹魏第七位大將軍,司馬師也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曾用計於新城之戰擊潰吳國諸葛恪的大軍。
第八位——司馬昭,正元二年即公元二五五年),在司馬師去世後,司馬昭接替了大將軍這一官職,以此繼續篡奪曹魏的大權,公元二 六三年,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從而消滅了蜀漢,公元二 六 四年,司馬昭進爵晉王,基於此,在司馬昭去世後,司馬炎沒有接任大將軍這一官職,而是直接即位晉王,並取代了曹魏,建立了西晉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