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的三位「討逆將軍」:除了孫策,另外兩人分別是誰?

2020-12-14 騰訊網

在漢末三國時期,武將的官職主要分為雜號將軍和重號將軍這兩個類型。其中,重號將軍雖然地位較高,但是數量有限,主要為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四方將軍等。因此,由於重號將軍的名額相對較少,所以自西漢時期開始,朝廷就冊封了大量的雜號將軍,以此授予立下戰功的武將。到了漢末三國時期,雜號將軍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比如就大家比較熟悉的「蕩寇將軍」,關羽、張嶷、張遼、張郃、程普等三國時期的名將,都曾擔任這一官職。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討逆將軍」,在寓意上是和「蕩寇將軍」比較接近的,也即都包含了清除、消滅反叛勢力的意思。在漢末三國時期,共有三位比較著名的討逆將軍,而且分別出自魏蜀吳三方。

討逆將軍:孫策

孫策(175年—200年5月5日),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破虜將軍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在孫堅被殺後,孫策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興平二年(195年),孫策徵得袁術許可,東渡長江,進攻樊能、於糜,又在當利口襲擊張英。並以曲阿為據點,與揚州刺史劉繇進行決戰,大敗劉繇。到了建安元年(196年),孫策率兵進攻會稽王朗和吳郡嚴白虎。

建安二年(197年),袁術僭越稱帝後,立即成為了眾矢之的,不僅遭到了曹操、呂布等諸侯的圍攻,孫策也選擇在這個時候和袁術決裂。同年夏天,孫策被朝廷任命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建安三年(198年),朝廷任命孫策為討逆將軍,並封為吳侯。作為東漢朝廷冊封的討逆將軍,孫策加快了平定江東的步伐。建安四年(199年),孫策擊敗廬江太守劉勳及劉表部將黃祖。

建安五年(200年)初,孫策在奪取豫章郡後一統江東,也即為孫權留下了六郡之地;同年4月,正當孫策準備發兵北上之時,在丹徒狩獵時為許貢三門客所傷,不久後身亡,享年二十六歲。在孫策去世後,其弟孫權接掌江東勢力,並於稱帝後,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孫策沒有在公元200年去世的話,那麼他很可能改變漢末三國歷史的走向。彼時,曹操和袁紹兩大勢力正在進行官渡之戰。而就孫策來說,原本是準備從背後偷襲曹操的話,所以一切順利的話,曹操很可能會在孫策、袁紹兩大勢力的夾擊下走向滅亡。在孫策被殺後,孫權因為需要鞏固自己的位置,自然無法對曹操用兵,從而錯過了問鼎中原的最佳時機。

討逆將軍:吳懿

吳懿(?-237年),一作吳壹,字子遠。兗州陳留(今河南省開封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外戚,蜀漢穆皇后吳氏的兄長。建安十七年(212年),在益州之戰中,劉備率眾進攻劉璋,佔據廣漢郡的涪城。建安十八年(213年),面對不斷取得勝利的劉備,劉璋派遣時任中郎將的吳懿與劉璋手下將領張任、劉璝、冷苞、鄧賢等率兵在涪縣一帶與劉備軍交戰,但皆被劉備擊敗,諸軍退守綿竹。吳懿率軍向劉備投降,受任為討逆將軍。建安十九年(214年)夏,劉備平定益州,拜吳懿為護軍,並迎娶吳懿的妹妹吳氏為夫人。而這,意味著吳懿這位武將在蜀漢擁有比較特殊的地位。

公元223年,劉備去世後,後主劉禪即位。在此之後,吳懿隨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並與魏延在陽溪大破魏將郭淮、費曜,升任左將軍,進封高陽鄉侯。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後吳懿任漢中都督,升任車騎將軍、雍州刺史、假節,又進封濟陽侯。由此,對於吳懿來說,成為魏延之後的漢中都督,這也是吳懿在蜀漢地位的一個體現,也即其受到了後主劉禪的信任和重用。到了建興十五年(237年),漢中都督吳懿去世。

討逆將軍:文聘

在漢末三國時期,不僅東吳、蜀漢各有一位討逆將軍,對於曹魏來說,也有獲得該名號的武將,這就是文聘。文聘,生卒年不詳,字仲業,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在東漢末年,文聘本來是荊州劉表的大將。公元208年,荊州牧劉表死後,曹操派遣大軍徵討荊州,其子劉琮降曹操。在此背景下,文聘初不隨見曹操,直至曹操召聘相見,問其何以遲,文聘表示自己不能保全荊州之地,愧於見人。對此,曹操被這份忠臣臆下之情所感動,先嗆然而譽之,仍舊讓他守衛江夏,使其典北兵、鎮荊江。對於曹操來說,一向欣賞忠義的武將,比如關羽就獲得了曹操的高度讚賞。至於同樣忠義的文聘,自然也不會被曹操忽視。

在曹操的重用下,文聘也不負曹操所望,守御荊城之際,多次引兵阻遏關羽之師,進封延壽亭侯、討逆將軍。後來,文聘這位猛將還攻取關羽輜重,燒毀關羽戰船,成為曹操倚為屏障的大將之一。在此基礎上,文聘又多從徵討,累封后將軍,新野侯,也即成為曹魏一位地位相對較高的武將了。黃初七年(226年)秋八月,魏明帝曹叡即位之初,孫權以五萬眾攻打石陽,包圍文聘。對此,文聘沉著冷靜,在江夏擊退了孫權的進攻,可以說為曹魏立下了赫赫戰功。總的來說,對於文聘這位猛將,史書稱他「在江夏數十年,有威恩,名震敵國」。因此,文聘去世被曹魏追諡曰壯,這無疑是對文聘勇冠三軍的肯定和讚賞。

相關焦點

  • 三國時的六位「鎮軍將軍」:除了趙雲,另外五人分別是誰?
    到了漢末三國時期,雜號將軍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鎮軍將軍」,就是一個比較常見的雜號將軍。彼時,魏蜀吳三國都設立了鎮軍將軍一職。在此基礎上,三國時期共有六位著名的「鎮軍將軍」,並且包含了蜀漢五虎上將之一的趙雲。
  • 三國有四位「衛將軍」:除了司馬昭,另外三位分別是誰呢?
    到了漢末三國時期,衛將軍與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皆開府(即設將軍府),置官屬,掌握禁兵。由此,非常明顯的是,衛將軍因為執掌京城禁軍,顯然是位高權重,甚至可以和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相媲美了。那麼,問題來了,三國有四位「衛將軍」:除了司馬昭,另外三位分別是誰呢?
  • 三國時的六位「蕩寇將軍」:除了關羽,你還知道哪一個?
    再後,晉、南朝梁、陳及北魏、北周皆沿置,隋初為散號將軍,隋煬帝廢。在漢末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都設立了蕩寇將軍一職,也即大家都將對方視為賊寇,希望派遣一員大將將賊寇蕩平。在此基礎上,蕩寇將軍自然需要勇冠三軍的猛將來擔任,彼時,魏蜀吳三國分別有兩位比較有名的蕩寇將軍,也即共有六位蕩寇將軍。對於這六位蕩寇將軍來說,除了關羽,另外五位也很厲害!
  • 三國時的四位「破虜將軍」:除了孫堅,另外三人分別是誰?
    在漢末三國時期,雜號將軍是比較常見的武將官職。秦漢初期至漢文帝,武職將軍名號只有大將軍、車騎將軍、驃騎將軍、衛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偏將軍、裨將軍。後來,因為立下戰功的武將越來越多,西漢就設立了不少雜號將軍。
  • 三國二十四名將中誰的官職最高?關羽的前將軍處於什麼位置?
    我們來看看,三國二十四名將中誰的官職最高,關羽的前將軍處於什麼位置。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先要了解三國時期的軍隊的官職設定。三國時期武將官職最高的是大將軍一職,這個職務可以位比三公,甚至在三公之上。之後是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衛將軍之後是四方將軍:前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後將軍,四方將軍中,前將軍官職最高。
  • 東吳有六位「左將軍」:除了諸葛瑾,另外五位分別是誰呢?
    在漢末三國時期,不少武將甚至諸侯就曾被封為左將軍,比如大家熟悉的馬超、劉備、呂布、張郃、于禁等人,就曾被封為左將軍。而就三國之中的東吳,據完全統計,至少有六位左將軍。那麼,問題來了,東吳的這六位左將軍,分別是誰呢?
  • 三國時期,東吳共有四位前將軍,後面兩人都背叛了吳國!
    在漢末三國時期,不少著名的武將就被封為前將軍,比如劉備於公元219年進位漢中王的時候,就將關羽冊封為前將軍,這也是關羽最高的官職了。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東吳,歷史上共有四位前將軍,並且後面兩人都背叛了吳國!一、呂範呂範(?-228年),字子衡。汝南郡細陽縣(今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人。漢末至三國時期吳國重臣。
  • 從校尉到將軍,再到會稽太守,孫策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吳侯的?
    同時,他還是一位馳騁沙場、勇冠三軍的少年英雄,是漢末三國時期罕見的常勝將軍。    孫策,字伯符,漢末揚州吳郡富春縣(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生於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孫策的父親名叫孫堅,以武勇聞名天下。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孫堅被任命為佐軍司馬,隨同右中郎將朱儁參戰,孫策則與母親一起被留在了揚州九江郡壽春縣(今安徽壽縣)。此時,孫策年僅九歲。
  • 每日三國英雄志022-東吳安國將軍朱治
    建安二年(197年),孫策之弟年僅15歲的孫權,被朱治推舉為孝廉。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許貢門客所傷,旋即不治身亡,嗣位的孫權年少,各方勢力蠢蠢欲動。又是朱治與張昭、周瑜率先站在孫權身後,安撫住了各方勢力。
  • 盤點三國史上冷門的8位水戰名將,蜀漢和曹魏各有一人上榜
    盤點三國史上冷門的8位水戰名將,蜀漢和曹魏各有一人上榜在三國歷史上,大規模騎兵作戰和步兵作戰是絕對的主流作戰模式,而水戰相對來說比較冷門,其實縱觀中國古代的戰爭史,水戰都是極少的,有名的水戰更是寥寥無幾。
  • 三國時期,如果孫策和關羽單挑,誰更厲害呢?
    #喜愛看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在《三國演義》前前後後陸續湧現出來的各位猛將中,蜀漢方面最強,除了關、張、趙、馬、黃這「五虎上將」之外,還有李嚴、關平、魏延等,可以說能打善鬥的猛將特別多;曹魏方面也不差,除了典韋、許褚這兩個能與蜀漢五虎相抗衡的超級猛將之外,還有夏侯惇、曹彰、徐晃這樣的強一流
  • 三國中被忽視的一位大臣 才能不亞於諸葛亮 還有機會當上皇帝
    說起三國最有名的託孤大臣,大家都會想起諸葛亮。劉備臨終之際囑咐道:如果阿鬥不行,你可取而代之。其實這句話也有一個人說過,此人就是孫策,那他是對誰說的呢?此人就是東吳重臣張昭,說起東吳大家比較熟悉的武將估計只有周瑜、呂蒙和陸遜這些人,卻忽視了張昭的存在。
  • 細數三國曹魏八位大將軍都是誰,一人純屬濫竽充數三人居然是父子
    細數三國曹魏八位大將軍都是誰,一人純屬濫竽充數三人居然是父子眾所周知,在三國時期,儘管魏、蜀、吳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但無疑以曹魏的實力最為強大,其麾下猛將如雲,像「五子良將」、「八虎 騎」等等,都是舉世皆知的名將,不過,最後能坐 到大將軍位置上的
  • 到底是誰殺害了三國小霸王孫策,孫策為什麼要把江東集團事業權力交給弟弟孫權?(企業家老闆必看)
    公等善相吾弟」(《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孫策臨終給孫權說什麼?接著,叫來孫權,給他佩上印綬,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當天夜裡,孫策去世,時年二十六歲。孫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
  • 東吳出了八位「驃騎將軍」:第一位是孫權,後面分別是誰?
    不過,大將軍作為武將的最高官職,自然是萬中無一的存在。在漢末三國時期,僅次於大將軍的武將官職,就是驃騎將軍。驃騎將軍,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為之,金印紫綬,位同三公。東漢沿置後,有時加『大』,可稱「驃騎大將軍」。驃騎將軍為二品或從一品,一般低於大將軍,(西漢霍去病任驃騎將軍,俸祿與大將軍等)。在三國時期,不僅蜀漢和曹魏設立了大將軍一職,對於東吳來說,同樣出了多位驃騎將軍。
  • 《全面戰爭三國》雙傳奇孫策平民流打法攻略 孫策怎麼通關?
    全面戰爭三國棄叛之世孫策怎麼玩?遊戲dlc不少玩家已經通關了新勢力,小編這裡給大家帶來了貼吧玩家「lzgp02」總結的全戰三國雙傳奇孫策平民流打法攻略,一起來看下吧。
  • 宋代追封古代名將72人,九位三國名將上榜,除了關羽還有誰?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三國無疑是一個名將輩出的時期。彼時,魏蜀吳三國較量多年,促使各方都出現了不少婦孺皆知的武將。在此基礎上,就宋朝追封的古代名將72人,就有九位出自三國時期。對於這九位名將,分別是諸葛亮、張飛、關羽、張遼、鄧艾、周瑜、呂蒙、陸遜、陸抗,也即蜀漢三位,曹魏兩位,東吳四位。至於杜預、羊祜、王濬等人,雖然出生於三國時期,但是,這幾位一般被歸結為西晉時期的名將。
  • 荀彧家族的四位謀士:除了荀彧,另外三人分別是誰?
    值得注意的是,在漢末三國時期,荀彧家族除了荀彧之外,還出了不少人才。其中,就以下三位謀士來說,同樣在漢末三國時期起到了重要作用,留下了自己的事跡。荀攸首先,荀攸(157年-214年),字公達,潁川潁陰(今河南省許昌市)人。荀彧之侄,東漢末年謀士。
  • 孫策死後,孫權是如何對待他的妻子兒女的?命運結局又怎樣
    大喬是關元199年12月被孫策俘虜,並納為妾。他在半年後遇刺身亡,卻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半年內,大喬最多能為孫策生下一個遺腹子,是不可能生下三個女兒,一個兒子的,可知,大喬並不是孫策唯一的妻妾,她是唯一一個有記載的妻妾,其餘的在史書上連記載都沒。 由於兒子孫紹年幼,孫策死後,數年打下的江東基業由二弟孫權繼承。
  • 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孫策到底有多「恐怖」
    ,但是由於孫策早亡,所以孫權才繼承兄業,並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對於此,有人說了「孫策不死,便無三國」,那麼孫策到底有多「恐怖」呢?孫策有多恐怖?孫策是孫堅的長子,成年後的孫策就跟隨孫堅徵戰沙場,後來孫堅在攻打荊州時,被劉表手下將領黃祖射殺,時年17歲的孫策搶回了父親屍體,並將其葬於曲阿。之後,孫策便來到壽春依附於了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