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身為一名與時俱進的人類,從寫電影、寫影集,到寫遊戲的劇情都是並經的過程,順便應付近期實在看得少的電影乾旱期。然而任何一名喜愛《最後生還者》系列或平時有在玩遊戲的朋友們,想必或多或少都知道這一次頑皮狗與媒體惹出的負評風波,而我正好是預購了鐵盒特典版,仍然因為等不及到貨,便搶先購入數位版的遊戲,直接在正式發售的午夜直達通關,這也是為什麼經過幾天下來的沉思,我決定要把心中隱隱作嘔的情緒吐出來。
當初在E3展上看了《最後生還者2》的實機畫面才剁手購入一臺PS4的我,也在續作上市前溫習過了前一代的傳奇,老實說,我是在被劇透的情況下進行《最後生還者》的遊戲,也就是俗稱的「雲玩家」,預知結局的下場就是玩得心平氣和,但依然被Joel和Ellie那份末日的靜謐深深的撫慰了心靈,同時也側面提升我對續作的期待。
當我點開網上的文章和影片,打算把伴隨黑眼圈日漸壯大的失落感稀釋之時,絕大多數能吸收到的都是一面倒的抱怨,我全然的理解,卻聽得不夠過癮,舉凡編劇強行餵屎、喬爾夫球、女權自助餐,或是《動物朋友2》等等,玩家們的訕笑與撻伐是遊戲開發團隊需要承擔的後果,不過這些內容並沒有辦法緩和我自身的不適。
或許遊戲的編劇是徹底搞砸,但又是砸了什麼,或許敘事一塌糊塗,但又是做錯了什麼,我希望能夠藉由本人對於故事的一丁點理解,以及對《最後生還者》的愛與期待,和各位來聊一聊頑皮狗的野心造就出了怎麼樣的代價。
以下的內容必然是會涉及劇透,還請渴望保有新鮮感的玩家繞道而行,我也不會去特別講述關於遊戲刻意而為的立場,以及對於女猩猩或任何形象上的想法,單就我從劇情的安排和角色的塑造中,看見了怎麼樣的故事,而頑皮狗是因為什麼才把PS3上的完美終章搞得一塌糊塗。
我很喜歡Joel這個角色,不只是因為他堪稱悲劇的人生,還有在他粗曠的外表下所殘存的溫柔,把這一份情緒提點出來並加以放大的正是另一位主角– Ellie。第一次注意到Ellie的存在感時,是在一個遊戲中的觸發對話,Ellie邊走邊告訴Joel自己正在學吹口哨,後來更在Joel下去撿浮木的時候成功學會吹口哨,就是這麼樣雞毛蒜皮的小事,讓身為玩家的我意識到Ellie跟Joel不只是聽候指令的角色,而是真實在遊戲中成長的人物。
Ellie與Joel彼此之間的信賴與依賴不言而喻,這也是為什麼《最後生還者2》一開始的喬爾夫球會引起廣大粉絲的反彈,比起探討前一代的Joel有多少防備心,或是Joel的離去過於簡單粗暴,我想最讓人難以下咽的是,《The Last of Us 》的Us指的不是別人,正是Joel跟Ellie,而強行拆散他們的意圖,只是為了塞給Ellie一個復仇的動力,而如此冠冕堂皇的動力,不過是讓頑皮狗有續作可以賺玩家荷包的藉口。要讓Joel退場可以,要留Ellie一個人面對末日也沒問題,但如果是為了給予《最後生還者2》的故事驅動力,於是瓦解了「US」這個核心主題,很抱歉,我不行。
其實對於Joel這個角色來說,「死亡」是必然的,為了留住Ellie的性命,犧牲的是全人類的未來,會被尋仇甚至被追殺都是遲早會發生的事,不過頑皮狗這一次安排的喬爾夫球,並沒有好好正視Joel在做出選擇後得要面對的代價,好像世界的罪人會自動送上門來,也就順便用旁邊的高爾夫球桿來報仇洩恨。火螢可能會分崩離析,可是餘黨不應該咽得下這口氣,上一代的食人幫都懂得恩將仇報,憑什麼整個世界觀看似最強盛的組織,會願意放著救世解藥和滅螢兇手不管,自顧自的得過且過。
撇開死狀和Ellie的強行復仇,我算是挺樂見Joel領便當的一派,在自己女兒不幸喪生的20年間,Joel就算老邁不少頭髮也都白了,但我並不認為他有活過,就好像Sarah送給Joel那支手錶一樣,是壞掉了也停住了。Ellie的出現得以讓Joel 重生,就好比他們兩人之間的「inside joke」一樣,Ellie讓Joel不再需要盯著那支手錶,也讓Joel再次感受到活著的滋味。試想一下在這樣的末日裡活著都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而Joel何其幸運在遇見Ellie後得到了重生,四年的相處時間也許相當短暫,還有將近整整一年的切割和冷戰,但在必然的死亡面前,我想在Joel的心中應該是死而無憾了吧。
儘管遊戲在新手教學過後就迎來驚天的噩耗,不過頑皮狗仍舊有做對一些事情,舉凡像是Joel信守諾言的為Ellie獻上一曲,以及Ellie與Joel的博物館行,都讓玩家再度回味到那股熟悉的末日療愈,只可惜好景不長,很快到就來到最最最讓我愁雲慘霧的環節,那便是「Abby線的到來」。
在《最後生還者》中倒敘法間接奠定了該作的更上好幾層樓,來到續作裡一樣畫葫蘆固然是可意料之舉,但當製作團隊喪心病狂的時候,就會變成本末倒置。我在遊玩過程中,殺出一條血路的復仇是主要的興奮劑,誰知道當殺喬仇人站在我面前時,我竟然要花同等的遊戲時間去操控對方的大BOSS,這可是害得從頭到尾都不願意替Abby升等、升級的我,硬是在彈盡糧絕之際來回死了好幾輪,不悅與不適感也倍增了好幾倍。
當然還有最為人詬病的「操控BOSS毆打主角」,這感覺就像逼玩家拿著愛的小手心瘋狂賞自己巴掌,不然遊戲沒辦法繼續往下一關邁進,身為一名把Ellie視如己出的人來說(?),真的不敢想像藉由Abby的雙手活生生將主人翁掐致窒息,那塊內心的陰影面會有多麼的巨大。
不過最讓我火大的部分,莫過於那兩位半路殺出來組隊的殘疤,我之所以會對《最後生還者2》如此動心,最大的誘因大概是其線性的劇情玩法,對於我這個沒耐心方向感又極差的人來說,簡直是一大福音。但不知道為什麼,當我操控Abby不撿資源準備直奔快速通關時,這兩位小朋友就這麼樣蹦了出來,順勢讓玩家的遊玩過程成為跑腿掩護的重複性任務,即便好幾場精彩絕倫的戰鬥演示皆安排在Abby線,可是沒有一場是讓我玩得開心的。
說了這麼多Abby的壞話,不免俗還是要平衡一下論述,我算是蠻喜歡也蠻認同適量的倒敘回顧,像是帶著玩家回到Joel為了Ellie放棄世界的時間點,Marlene並不是如原版視角中的那麼呲牙咧嘴,而Abby痛下殺手的喬爾夫球,原來背後有著相似的心碎,與其說是合理化至今荒腔走板的遊戲劇情,倒不如說頑皮狗很用力的想段兩個看似如出一轍的人物遭遇,去探究角色在做出選擇時,經常被忽視的另一面後果。
而我也相當欣賞Abby線中的浪漫達人,那就是大BOSS的前任情人–Owen,或許某種層面來說Owen是個愛逃避的軟弱性格,不過在這麼樣一個頹喪的時代,依然有個人保有不切實際的初心,甚至還為了自己心中所相信的立場而戰,要怪就怪頑皮狗硬要塞給他一個渣男形象,不然我是覺得Owen根本末世完美男。
就在我帶著睡意和恨意玩著遊戲時,其中一段似曾相似的橋段讓我腦袋靈光閃過,那就是Abby的好友Manny在無條件的鼎力相助之下,一個瞬間就用右臉領了便當,這跟Ellie的好夥伴Jesse的死法完全一模一樣,這讓我不禁開始聯想,製作團隊有意想讓Abby跟Ellie靠攏的可能性。
先來說說Jesse對Ellie是個怎麼樣的人,是超越性別的好朋友,同時也是半個情敵,更是即將空降孩子的爸寶位的男子,這不就是跟Abby超越性別的好朋友Manny再加上即將當媽的超穩定情敵Mel的組合,而Owen則是無法懷孕的Dina,至於Abby策動的喬爾夫球,正是由Ellie引發的火螢滅門案。
接下來我再更用力的聯想,專門使喚Abby跑腿的Lev,在我看來是頑皮狗試圖打造Joes與Ellie的「Us」複製品,一代的火螢就好像是二代Abby所屬的WLF,同樣是無條件的保護另一名小跟班,也同樣為了拯救珍貴的性命和強盛的組織翻臉不認人,差就差在都讓玩家玩了十多個小時,眼看就要親手引領Abby再度完成復仇之際卻又放下了屠刀,一個刻意的直接勸善,讓Abby與Lev的組合淪為「Us」的低階山寨品。
(估計我也無法承受Abby的怒氣,但折返路上一卡車敵軍,你現在跟我說願意放下?)
綜合以上的內容,我所得出來的結論是,在頑皮狗的操作下,Abby就是另一個Ellie,差別只在先入為主的「立場」不同,但我想整個遊戲故事出現了一個相當致命的缺陷,那就是這是一款需要玩家實際操作的遊戲,不是拿咱們的黑眼圈和肝來換將心比心的黑市交易。
遊戲作為新生的「第九藝術」,其蘊含的可能性和活力無可限量,但還是要先搞清楚遊戲劇情不完全等於電影劇情這件基本常識,頑皮狗打算藉由玩家的親身體驗去感受兩者截然不同的相似之處,卻忽略了遊戲多了一項必須由玩家參與的「代入感」,遊戲的進行方式就是會和敵方廝殺,時長也不可能限制在良好適中的120分鐘內,如此大費周章之下只會換來崩潰的耐心,以及混亂的立場與觀感,還有對《最後生還者2》的痛徹心扉。
不過我依舊得站在頑皮狗的角度來去看待《最後生還者2》,否則永遠無法讀得懂這一份從PS3橫跨到PS4末期的期待。當故事來到Ellie與Dina的美滿田園生活,仿佛殭屍們都事不關己,我以為這一片夕陽就是最美好的結局,殊不知製作團隊硬是請出了最沒說服力的智囊團逼主角再次上路,可以在遊戲最尾聲重新操控Ellie對我而言當然是一件喜孜孜的事,但我也讓不得不使盡全力聯想這一段復仇之旅與Abby的關聯性。
在我看來Ellie與Dina的後續,其實本來也會同樣的發生在Abby與Owen身上,只是早在他們倆走到更進一步關係之前,Joel率先幹涉了Abby的人生,是Joel讓Abby沒辦法安得下心在末世之際好好談一場戀愛,是Joel讓Abby沒辦法成為Owen的Mel。
反觀享受到片刻幸福寧靜的Ellie,心中一直有一塊避而不談的疙瘩,那就是如同Abby失去父親的遺憾,但對Ellie來說,比起仇恨還有更多更多的悔恨來自於自己和Joel的不如以往,Ellie甚至到Joel在自己眼前離開之前,都還沒有當著對方的面敞開心結,所以Ellie的復仇是為了喬爾夫,更是為了那個悔不當初的自己。
隨後的拳拳到肉,Ellie仍舊不顧跋山涉水放走了戰力大不如前的Abby,比起Abby從前的多此一舉,我倒是蠻認同 Ellie選擇不下手的原因,其中某一部分來自Ellie在開戰前說到的:「你把他牽扯進來了」。要是Ellie不顧後顧之憂的痛下殺手,那堪稱山寨「Us」的Lev肯定會比照兩位前人重蹈覆轍,不過那可能是《最後生還者3》的故事,如果還有臉出續作的話。
而放下屠刀最大最核心的原因,我想大概也是來自Ellie親口和Joel說過的這一番話。
「但我會試試看」
看似前後矛盾的對話,其實映照出Ellie對Joel恨與愛,她愛他是因為他是這個末日之下最關愛自己的人,她恨他,是因為Joel強行剝奪了Ellie一直以來努力求生的目標與價值,不再能夠拯救人類,無法兌現當初情竇初開的詩意,Ellie之所以活下去是因為Joel的私心,此後的她失去了動力,直到喬爾夫球的出現。Ellie對Joel的恨不會比Abby還少,但正是因為還有更豐沛的愛,所以沒辦法不去試著學會放下,原諒了Abby同時也是原諒了Joel。
故事的結尾Ellie失去了朋友,更失去了好不容易才能在一起生活的家人,但Abby不也是一樣嗎,人去樓空是活著只為了復仇的人必然得承擔的後果,而此刻的Ellie不只少了兩根手指頭變得不能彈吉他,她的心中應該是第一次嘗到平靜的滋味,這跟當初說好的一樣,Ellie總算是為了自己而活著了。破完關後的工作人員名單,最後慢慢浮現了Ellie與Joel的歌聲,那大概是以另一種形式替這對「Us」填下了最圓滿的重聚。
總結
這次2代的製作人顯然是無比熱衷於「政治正確」。即傾向顯擺自己高尚、佔據道德高地,尤其體現在所謂「保護弱勢群體」上。知識人的文明意識固然可貴,但是知識人同時又是最虛榮的一個群體,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對「表現」自己是「品德高尚的、關心弱勢群體的人」比真正去「改變」弱者的生存狀態更感興趣。表現欲導致了虛偽,虛偽就是虛假,虛假就是欺騙。
在人類數不清的欺騙行為中,最高段數是「偽善」。偽善帶來的罪惡和災難超出了一切其他的欺騙。甚至認為∶偽善是萬惡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