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很"忙",信號燈有時很"沉默" 完善引導設施應全社會共同配合與...

2021-01-20 荔枝網新聞

今天(10月15日),是國際盲人日。說起盲人朋友,我們就不得不提忙道。它正如眼睛一樣,指引著盲人的前進後退。但是,往往這條小小的道路,卻經常被佔用。南京盲人學校的小宇最熟悉的地方之一,在這裡,他總是能輕鬆自如的行走。可一旦走出了學校,莫名的不安便湧上了心頭。校門外的這條路,小宇幾乎每天都要走,但說不準哪天這路上會冒出來幾輛車來,或者是又多了幾塊石頭,就成為了小宇的絆腳石。對於盲人而言,黑暗的世界對他們意味著什麼?他們行走的道路如果被侵佔或是損壞,又會給他們帶來怎樣的不便呢?為了真切感知這一人群的痛苦,記者也進行實地體驗。閉上雙眼的那一刻,恐懼感相伴而生。在小宇的鼓勵下,記者硬著頭皮邁出第一步。不過,很快就被盲道上的一些障礙物所阻礙。除了盲道之外,在過馬路時一些信號設施的不完善,也會給盲人朋友帶來不便。現在紅綠燈有聲音提示的比較少,所以靠聲音辨別基本不能滿足。那麼,如何才能讓盲人朋友們更安全、便捷地生活在城市之中呢?就這一問題,記者也隨機採訪了一些市民。有人認為,可以安裝盲人語音提示系統,方便盲人朋友的出行。也有市民提出,將現有的盲道、信號設施修繕維護好,這很有必要,但最關鍵還是需要大家的配合與監督。 一位南京市民介紹,比如有些報亭,攤子會伸出來,盲道就在邊上,就走不過去了。有些盲人道,走到一半就斷了,應該要維修啊。 有些盲道被一些車輛和雜物佔用。 他覺得全社會都應該關心殘疾人士。盲道,就那麼小小的一條,但是要管理好卻需要很多工作。城市設施建設上,能否在人性化一些;管理上能否在細緻一些,這些交通參與者,能否不要去佔用,能否及時的搭把手,這些都值得設身處地的去思考。

相關焦點

  • 西安街頭的盲道,真「忙」啊!
    ‍‍你在路上見過盲人嗎?2020年,中國視障人士數量已突破2000萬。據西安市殘聯數據顯示,2011年西安市視力殘疾人數為6.5萬。好像沒有人在意腳下的盲道,沒有人在乎當盲人走上這條盲道時,他們會有多困難。這樣的盲道,盲人真的敢走嗎?
  • 內蒙古再現「盲道十八彎」,「捋直」盲道需要人性化考量
    近日,有網友稱,在內蒙古赤峰市一處新修路段上,一段長約150米的盲道為避開新移植的樹木,被鋪設成直角多彎。不少網友稱其為「盲道十八彎」,稱「這樣的設計只會給盲人增添麻煩」「應該多考慮盲人的感受」......當地殘聯表示,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改造,應該符合殘疾人的實際需求。
  • 盲道變「忙」道?守護視障人士「腳底下的安全」
    盲道變「忙」道?關注:盲道形同虛設視障人士出行障礙重重為了關愛視障市民出行,守護弱勢群體利益,玉環市人民檢察院開展無障礙設施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
  • 盲道不該「十八彎」-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漫畫/萬璇近日,在內蒙古赤峰市一處新修路段上,長約150米的盲道被改成了「十八彎」。當地殘聯呼籲,施工方在施工盲道的時候,應多考慮盲人的實際需求。(8月31日北京日報客戶端)盲道是為盲人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的道路設施,但設計不合理的盲道、亂停亂放佔用盲道等現象,卻讓盲人出行困難重重。建設盲道等無障礙設施,體現著全社會對殘障人士的關心與呵護,講求的是實用、安全和人性化,具體設計施工中應當下足精細化功夫,讓其真正成為守護殘障人士權益的良心工程。
  • 一直在心裡吐槽盲道,原來你也跟我一樣
    因為「盲道是『忙』道」,「盲道傷盲」。早在2012年,中國第一部關於無障礙設施的行政法規《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正式施行。然而,這麼多年過去,坑坑窪窪的盲道、七拐八拐的盲道問題依然存在。就在今年,一段一百多米的盲道設計成十八彎引發網友強烈吐槽,但凡為盲人考慮一下就能想到應當設計成直線,而不是如此的「左右擺」。
  • 部分盲道成「斷頭路」、公廁無殘障扶手......德清無障礙設施還存在這些問題
    近年來,我縣花大力氣進行無障礙設施建設,那麼這些無障礙設施實際使用情況如何? 趕緊去現場看看吧☟ 盲道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標配。或許這條凸起的道路用的人不多,但對每一個需要使用盲道的人卻都是「剛需」。 而在由東往西短短300多米的盲道上,7個路燈杆兒「恰巧」豎立在盲道的中央。
  • 盲道被佔現象屢見不鮮 請把盲道讓出來
    記者 文/圖延安路與光明街路口,多輛機動車佔據盲道停放。盲道是城市為視覺障礙者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的設施,主要利用盲人的腳感作用和盲道磚的助感原理達成,講求實用、安全和人性化,依據不同的鋪磚(條形引導磚、帶有圓點的提示磚)劃分為行進盲道和提示盲道。
  • 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好用嗎?我們去地鐵銀行醫院探了探
    ,各銀行網點應提供無障礙信息服務,具備條件的公園應設置無障礙遊覽路線圖及無障礙設施位置圖等。 範女士多年前就開始獨立出行,她回憶,2007-2008年北京正加速籌備奧運會和帕運會,地鐵的無障礙服務和設施有了明顯提升,幾條老地鐵線路的車站增加了方便輪椅出行的爬樓車、升降平臺等無障礙設施,乘車前不再需要幾位工作人員合力將她抬下樓。近幾年,北京新開通的地鐵站點基本都配備了升降直梯,她有時都不需要求助工作人員,自己坐著直梯就去乘車了。
  • 盲道上的盲人去哪了?-虎嗅網
    圖片來源:Baidu 但最近的一件輿論大事件,卻讓我震驚,讓我懷疑起了一些出離憤怒的網友到底上沒上過學: 在抖音上,視力障礙用戶 @盲探-小龍蛋 一條以社區電梯無障礙設施不完善的短視頻作品,引來了一大批秉持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抖音用戶,他們顯示出了不可思議的大局觀:認為這個世界就是適者生存,像他這種弱勢的小群體沒有理由要求一座城市為他們服務
  • 交通設施|無障礙設計:公平對待所有行人,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健全人也許能輕易分辨並躲避的危險,有時卻是老年人、輪椅使用者、視覺障礙人士等出行不便者難以逾越的障礙。因此,需要完善的無障礙設計來公平對待所有行人,才能避免悲劇再次發生。標準行人不代表所有人工程師通常傾向於把現實中的人簡化為幾類「標準行人」,以便順利推進手頭項目。
  • 常州天寧:檢察建議讓「忙道」回歸盲道
    盲道對於視障人群而言,不僅僅是一條道路,更是一種「語言」。為了關愛視障市民出行,守護弱勢群體利益,近日,常州市天寧區檢察院開展無障礙設施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除了被障礙物擠佔,目前天寧區轄區盲道還存在公用設施設置不合理等情況,某些路段,配電箱、鐵路限高杆、拆遷工地圍擋緊貼盲道,還有些路段弱電、水錶、消防、雨水等地下檢查井井蓋鋪設不規範,嚴重影響盲道正常使用,妨礙盲人出行安全。
  • 信號燈管理「五統一」應成為全國「標配」 -信號燈,北京市,看不清...
    信號燈管理「五統一」應成為全國「標配」 東方網 左崇年2020年01月13日 09:28 (1月12日《新京報》)  據報導,目前北京的信號燈管理產權問題非常複雜,不少單位都擁有產權。北京市交管局局長楊雄華表示,「城區信號燈有56個產權單位,郊區就更不用說了。」為此北京市實行「五個統一」管理,即「統一產權、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運維、統一聯網」,實在是大有必要。眾所周知,時下城區信號燈產權多頭,多少個部門管不好信號燈現象,不僅北京如此,在全國都有類似普遍存在的現象。
  • 設置交通信號燈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編者按:交通信號燈、交通標線等設施能夠緩解有限的執法資源與龐雜交通管理事務之間的矛盾,在保障交通安全與秩序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實踐中不合理甚至違法設置的交通設施不僅不能舒緩交通壓力,反而會加劇交通擁堵,甚至造成安全隱患。
  • 交通設施|時髦的「車路協同」,到底是什麼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很晚,最近40年,汽車才快速普及到全社會。因此,專家學者面對高速交通流的問題不久,而漢語自古也沒有「交通工程」和「交通控制」的概念。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了術語發展滯後,而我們引進時,對一些專業詞彙的理解與翻譯,考慮並不充分,特別是在選字作組合詞組時,出了一些會導致誤解的問題。這大大影響了對技術的理解和社會相應共識的建立。
  • 城鄉路網、市政設施全面提升 新豐鎮以設施提升推進城鄉服務功能完善
    原標題:城鄉路網、市政設施全面提升 新豐鎮以設施提升推進城鄉服務功能完善   基礎設施是推動城鎮高
  • 維護鐵路安全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面對如此巨大體量的鐵路網,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維護,才能保障鐵路的運行安全,也才能保障國家發展和社會生活不受影響。鐵路運行安全就是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了確保鐵路運行的安全,鐵路部門除了強化自身工作落實,封堵風險漏洞,還下大力氣與鐵路沿線的屬地政府、職能部門、學校、企業、個人進行溝通與合作,共同打造「平安鐵路」。
  • 椰城E評|維護交通安全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當然,維護交通秩序、加強交通安全,不僅僅是交通管理部門的義務,更應讓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努力、共同關注。一方面,從正面引導市民崇尚文明交通、遵守交通法規,既要對自己的安全負責,也要對他人的安全負責。另一方面,加大對交通陋習的曝光力度,在全社會形成一種以遵守交通法規為榮、以違反交通法規為恥的氛圍,逐步提升全民交通安全意識、法制意識和文明意識,形成人人重視、人人遵守、人人維護交通法規的良好社會風尚。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交通安全對於一座城市而言,是衡量文明程度的標尺。保障交通安全,也絕不只是喊一喊口號、做一做形式,而要一以貫之、鍥而不捨地抓到位、管到位、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