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設施|時髦的「車路協同」,到底是什麼

2020-12-17 澎湃新聞

交通設施|時髦的「車路協同」,到底是什麼

官陽

2020-07-19 16:29 來源:澎湃新聞

「車路協同」,是最近

時髦的產業詞彙

。但這只是指運輸過程中的一種技術能力和狀態。實現車路協同,是為完成人和貨物的安全高效運輸。換句話說,車路協同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本質是交通流控制,即通過車載裝備協助完成對路的識別和互動,並控制車的運行軌跡、速度、間距、避讓等。

說到底,車路協同,實現的是人和路況的互動。

2020年4月下旬,上海中環高速公路,因附近將要進行大樓爆破,正對交通流進行限制。 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說到交通流控制,就要說我們國家對交通工程的認識。中國的交通工程學科,主要依靠引進。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很晚,最近40年,汽車才快速普及到全社會。因此,專家學者面對高速交通流的問題不久,而漢語自古也沒有「交通工程」和「交通控制」的概念。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了術語發展滯後,而我們引進時,對一些專業詞彙的理解與翻譯,考慮並不充分,特別是在選字作組合詞組時,出了一些會導致誤解的問題。這大大影響了對技術的理解和社會相應共識的建立。

比如,「交通工程」這個詞,漢語裡原本沒有。它是怎麼來的?日語漢字是「交通工學」,英語是「traffic engineering」。我們的「交通工程」,正是借鑑了日文和英文的名詞組合。

不過,其中疏忽了對「traffic」的翻譯和理解。在按日語用法直接把「traffic」翻譯為「交通」之前,漢語的「交通」已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如送情報的「交通員」,統管海陸空運輸的「交通部」,戰爭年代的「地下交通站」等。這些說法的內涵和外延深入人心,就模糊了在道路交通工程技術領域裡「交通」的特別含義。

英文裡也如此。「traffic」這個詞最根本的意思,是表示一種流動、交互的狀態。路上沒有車或人流,說「no traffic」,網絡線路上沒有數據,叫「no traffic」,市場上沒有交易,也可以叫「no traffic」。

具體到漢語的「交通控制」,日語漢字是「交通制御」,英語是「traffic control」。首先指的是對某種流體的控制,具體到路上,就是對人和車形成的「traffic」的控制,如果要避免引起歧義,用更準確的語言翻譯,「交通流控制」比「交通控制」更嚴謹。我們國家不知何時開始,把「交通控制」片面理解為「信號燈控制」,進而把「traffic control」理解為「交通組織」。

說回「車路協同」,核心依舊是「交通流控制」,即通過道路上的基礎設施,向不同速度的交通流傳遞控制信息,引導、指示和控制車輛與行人的運動。這種傳遞的本質是信息處理流程。而如何採用基礎設施,就是交通工程的任務。具體說,交通工程師根據道路特徵、車輛和人的特徵,依據法律法規和經過科學研究建立的技術標準的要求,設置的交通控制設施,英文是「traffic control devices」。在這種工程手段裡,標誌、標線、信號燈,是最基本的交通流控制設施。所有智能交通手段,都是圍繞這些設施的效率優化而展開。只有這些設施,才能傳遞路權和行駛規則信息,勾勒行駛軌跡和車道,汽車要依靠這些信息完成運動,路上行人和騎車人的流動也需要這些信息建立秩序和規則。

隨著現代通信技術進步,機器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提高,在交通流控制領域,主要改善方向是提高駕駛人提高處理信息的速度和質量,甚至希望有一天能在某些環節糾正乃至替代人,但其本質,依舊是「交通流控制」。就目前發展趨勢看,世界上最主要的汽車企業和智能交通技術的突破,都圍繞這個任務展開。

從電子設備而言,最基本的車路協同技術,就是信號燈。紅燈停,綠燈行,這就是車路協同:路上的設施向駕駛人提供了停車信號和時長,車輛停止前進,讓出路權。隨著智能化技術進展,出現了信號燈走廊化、區片化協同系統,可根據車道流量特徵數據進行配時優化,從固定配時到智能配時,都是車路協同的基礎環節。

車載輔助駕駛系統的在主要歐美日市場的發展趨勢。引用來源: ADAS Production Forecast Database, March 2018, IHS Markit

車載設備方面,到2023年,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71%的車都將安裝車道偏離預警系統(LDW),即使用車載攝像頭和電腦識別道路標線,一旦發現車輛有偏離車道的趨勢,就自動報警,這也是通過車路協同技術完成交通流控制的典型應用。

所以,車路協同不是一個遙不可及或還需建立共識的未來科技,而是腳踏實地幾十年、一直在發展的領域。

回頭看來路,信號燈和標誌標線,已構成了龐大的車路協同技術發展史,不斷優化的標誌標線信號燈設置,救人無數,依舊在完善發展。展望未來,以智能識別和通信技術賦能車載自動控制系統為主要途徑的車輛能力優化技術正在蓬勃發展。

在道路交通運輸領域,中國今天的發展方向和節奏選擇,將決定未來五到十年交通運輸效率和安全程度能否有機會趕上世界發達水平。萬丈高樓平地起,信號燈聯網、校時、配時優化,以及標識標線的科學設置,這些基本工作,能否先做起來呢?

(作者官陽系交通從業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交通設施,車路協同,交通流,智慧城市,交通,車輛,交通燈,道路,運輸組織,城市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對於普通人來說,車路協同到底意味著什麼?
    本文約1300字 閱讀預計需要3分鐘現如今,人們多少都聽說了自動駕駛汽車,但是在無人駕駛領域,還存在另一個解決方案——車路協同。雖然以Waymo為首的歐美無人駕駛頂流一直對車路協同說「Thank you, the next」,但谷歌卻悄悄收購了一家自動駕駛車道公司。顯而易見的是,美國自動駕駛產業也發現了僅僅依靠單車的高度智能似乎行不通。對技術好奇,向生活摸底,本篇內容艾迪哥想和你聊聊:車路協同對我們究竟有什麼用?
  • WICV2020 | 公安部孫正良:面向車路協同的交通管控系統建設
    下面是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孫正良在本次論壇上的發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 孫正良很高興,很榮幸受邀參加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今天的主題是新基建和車路協同,所以圍繞著這一塊將我們公安這幾年做的一些事情介紹一下。圍繞三個方面,一是公安管控實施的現狀。
  • 從單車智能到車路協同,未來交通的智能之路還有多遠?_易車網
    車路協同已經成為行業共識,能不能讓車路協同成為中國一個換道超車的機會,則有賴於整個產業的共同合作,產業融合和整體協調將決定中國智能交通的成與敗。車路協同裡很重要的是三個方面的協調: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和強大的雲。中智行L4級別自動駕駛體驗日前,記者受邀參加了中智行無人駕駛汽車在上海奉賢區的路測,體驗了L4級自動駕駛。
  • 中智行從單車智能到車路協同,未來交通的智能之路還有多遠?
    中國選擇走車路協同的道路發展智慧交通,將有機會換道超車,在未來做到世界領先。中國良好的「變道條件」也正為中智行的發展路線提供支撐。2020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11個部委聯合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指出車路協同是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5G和新基建加持,中國最有可能做車路協同。
  • 解析車路協同,同濟大學杜豫川/西電毛國強/金溢何寧/騰訊俞一帆
    自動駕駛時代,要真正實現高效、安全的交通和出行,單車智能已經遠遠不夠,車路雲協同是未來方向。為什麼要做車路協同?車路協同面臨哪些挑戰?車路協同未來又將如何發展?本文梳理了業內專家的一些看法。為什麼要做車路協同?
  • 車路協同方興未艾 宇通發布「城市級」智慧出行解決方案
    自動駕駛公交,全自動無人操作公交場站,可精確預告車輛到站時間和車輛擁堵程度的智慧站臺,一系列智慧出行設施,已然在鄭州開始運營。  發布會現場 5G智慧出行的現實意義  為什麼要發布這一5G智慧出行系統?背後的現實意義是什麼?在發布會現場,同濟大學教授楊曉光作為開場嘉賓也進行了解讀。
  • 啟明信息:公司與華為在車路協同業務領域開展合作
    公司與華為在車路協同業務領域開展合作,通過搭建融合的車、路、網基座,通過一朵雲、一平臺、實現多種應用和三個中心的整體架構。該方案具有許多領先的亮點,如基礎關鍵技術方面,通過「感、聯、算、控」融合設計,打造中國城域級+產品級+工業級智慧道路;AI設備智能應用方面,實現全息感知、萬物互聯和路口自我智能管控;通過一套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支持車聯網、智能車向未來不斷演進,車路協同進化;通過一體化車路網雲數位化平臺,實現道路基礎設施、智能汽車、運營服務、交通安全管理、交通指揮系統等信息互聯互通,謝謝。
  • 國內首家量產應用 福特C-V2X車路協同功能上車
    通過車輛、智能基礎設施以及城市的交通雲控平臺之間的互聯,該系統為車主及時推送前方的紅綠燈信息和倒數計時、綠波車速、綠燈起步提醒、交通信息播報等信息,幫助車主預判風險,從而提升行車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全新福特探險者車主可通過OTA升級可先後在無錫和長沙體驗到福特車路協同系統福特將根據首批車主的反饋繼續優化功能和用戶體驗,並計劃在2021年將車路協同系統搭載在更多量產新車型上,以及接入中國更多城市的智慧交通系統
  • 單車智能VS車路協同:技術的能與不能、商用的克制與陷阱 | CCF-G...
    4、單車智能+車路協同,重要的是解決汽車產業化實際問題。無論自動駕駛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如何變化,自動駕駛的時代終究要到來。基於單車智能+車路協同的複雜新型交通系統與傳統交通系統不可同日而語。要根據中國的現狀利用好中國能做的東西,智能網聯是中國選擇最正確的一條路。
  • 車路協同 自動駕駛「江蘇方案」輪廓初現
    自動駕駛的普及是人們對未來交通最普遍、最美好的想像,但在自動駕駛技術和相關產業鏈的發展中,要「更聰明的路」還是「更聰明的車」一直充滿爭議。「車路協同」成為近年來江蘇探索智慧交通的高頻詞彙,也在逐漸勾畫出自動駕駛「江蘇方案」的輪廓。
  • 「車路協同」才是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的最終答案?
    而車路協同則是車輛需要通過5G-V2X網絡,採用IoT服務,可以與道路上的其它車輛,甚至是行人、非機動車等產生交互。簡單的來說,車路協同不僅僅需要「聰明的車」,也需要「智慧的路」。聰明的車「在單車智能為主的無人駕駛上,我們比美國的技術落後兩年。」
  • 智能駕駛全新戰場|福特銳界PLUS首次搭載「車路協同」技術
    值得關注的是,伴隨著「福特車路協同系統」在銳界PLUS上的首次搭載,長安福特成為國內首家實現蜂窩車聯網(C-V2X)技術量產應用的整車企業。外觀方面,新車與現款車型相比變化比較明顯,前進氣格柵更換為六邊形設計,中網造型也使用全新的設計,同時前包圍兩側的散熱開口造型也進行了優化,雙「J」型的鍍鉻裝飾條讓整車更具氣勢。
  • 華為攜手蘇迪、信大捷安共同發布車路協同聯合解決方案
    華為與蘇迪智能公交聯網解決方案,雙方結合5G、AI、C-V2X車路協同等技術,實現公交運營實時數據的採集和分析、精準公交應用的示範,以及面向車路協同的公交縱向自動駕駛;華為與信大捷安V2X雲控系統聯合解決方案,基於華為車-路-雲一體的解決方案架構,結合信大捷安自主研發的智能交通數字證書系統和高性能V2X專用安全晶片,提供「端-邊-管-雲」完整的V2X雲控平臺解決方案。
  • 探險者等搭載 福特C-V2X車路協同上車
    探險者等搭載 福特C-V2X車路協同上車 )技術的福特車路協同系統(銳界PLUS已標配,探險者需通過OTA進行升級),並計劃在2021年在更多國產車型上搭載這一技術。
  • 大唐高鴻與RoboSense達成戰略合作,助推車路協同商用規模化落地
    12月15日,大唐高鴻與RoboSense(速騰聚創)聯合宣布,基於在路側感知、智能網聯、智慧交通、車路協同等領域的共同技術願景和領先優勢,雙方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約定,雙方將共享技術優勢和實施經驗,共同推動包括智能網聯、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的商業應用及大規模落地,攜手為我國「交通強國」戰略籤標智慧交通新標杆。
  • 中智行會成引領車路協同賽道的旗手嗎?
    近期,無人駕駛公司中智行(ALLRIDE·AI)正式閉關了在美國的業務,全力投入國內的車路協同項目。中智行是一家以單車智能起步,同時也是國內最早轉型做車路協同的科創公司。「誰能夠把車路協同做得更好,就有可能佔據下一輪的競爭的領先地位。」
  •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路空協同立體交通分會在京成立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路空協同立體交通分會在京成立。 李繼剛 攝中新網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 周音)中國交通運輸協會19日消息,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路空協同立體交通分會(以下簡稱「路空協同分會」)於5月18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同期召開「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路空協同立體交通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
  • 官陽:V2V和V2I技術不是二選一的競爭型路徑|車路協同技術發展需要...
    事實上,車輛與車輛的互動(V2V)或者車輛與道路基礎設施的互動(V2I),並不是相互排斥的兩個技術選項,它們之間根本不存在技術衝突,也並不存在所謂的國情傾向性,而是車路協同任務之中的兩個相互合作的技術路徑而已。車路協同的歷史,其實已經發展了上百年,從人類開始駕駛機動車就開始了,其核心任務,就是通過工程技術和機械改善,幫助人們處理路況,改善安全。
  • 福特銳界PLUS上市 售22.98-30.98萬元 搭載車路協同技術_易車網
    新車還搭載了基於蜂窩車聯網(C-V2X)技術的車路協同系統(Vehicle-to-Infrastructure,V2I),可實現車輛、智能基礎設施,以及城市交通雲控平臺之間的實時互聯。
  • V2X路側設施標準引發資本市場熱度 金溢科技或將受益
    原標題:V2X路側設施標準引發資本市場熱度 金溢科技或將受益   2020年8月,中國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