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醫院上班,認識了一位32歲的護士,她2016年跟她老公結婚,結婚之後的第一年他們就生下了一個兒子,之後他老公就去國外工作了,而她把孩子留給公公婆婆帶,然後自己來醫院上班。
她老公每到過年的時候才回來,因此她有老公,跟沒有老公是沒有區別的,因為她雖然有老公,但是依然是日日夜夜都沒有老公陪伴自己。有一次我問她:你的老公每年才回來一次,你不想他嗎?
她回答我說:想呀,但是又有什麼辦法,為了掙錢維持生活,我們只能選擇異地工作。他捨不得國外的高工資,我想跟著他一起出國,但是家裡又沒有人照顧老人,每次我看到街上成雙成對的人從我身邊走過,我非常羨慕他們。
因為我們都是女性,所以聊天沒有隔閡,我便問她:那你覺得生理需要重要,還是心理需要更重要。她笑著對我說:我還那麼年輕,有老公,而老公卻不在身邊,有而得不到所以對於我來說,當然是生理需要更重要了。
一年之後,果然應驗她對我說的那番話,生理需要最重要。因為他們常年異地工作,心理和生理上都得不到滿足,因此她選擇跟她老公離婚了,後來她選擇跟我們醫院裡的一位保安在一起,如今生活過得很幸福。
她們剛相處的時候我就問她:你前夫在國外工作,收入應該比我們醫院的保安高很多,你為什麼要選擇跟保安在一起,而不等你老公回來呢。她說:錢固然重要,但是我的青春更重要,等他掙夠錢回來的時候,或許我已經老了,我選擇活在當下。
她的說法讓我以為生理需要比心理需要更重要,但是後來我的一位鄰居,改變了我之前的這個觀點。她40歲的時候生孩子,在他們的孩子2歲的時候她老公就因病去世了,她每天跟她的公公婆婆一起下地種田,晚上又從不出門,我可以肯定她沒有外遇。
她對公公婆婆很孝順,因此她的公公婆婆擔心她一個人會過得太累,所以想給她找一個對象,讓她再成親。但是她果斷的拒絕了,原先她的公公婆婆以為她看不上對方,所以又試圖給她介紹另外一個對象,但是最終還是被她拒絕了。
她對公公婆婆說:自己一個人過比較舒暢,孩子還太小了,我擔心新找的對象會對孩子不好或者不孝順你們,所以我不想找對象了,就一個人將就著過日子吧。她的這一說法,我又聯想到了很多離過婚的女性同胞,她們大部分人都不想在結婚。
從大部分離過婚,而不想再結婚的女性同胞們身上分析,我認為她們是從心理上克服了對生理的需求,或者有比自己生理需要更重要的東西,在告訴她們,她們不能再結婚。比如我鄰居的那位大姐,她擔心找的對象,會對孩子不好或者不孝順她的公公婆婆。
因此,我得出的結論是心理需要比生理需要更重要。在打一個比方,那些和尚和尼姑,他們都是戒色的,說明他們克服了生理需要。他們通過心理,克服了生理需要之後,還一個比一個長壽呢。為此我更加堅信,心理需要比生理需要更重要。
人都有七情六慾,但是心理是一個人的指揮部,我認為一個人之所以會有生理需要,是因為從心理髮出來的指令,因此只要我們能克服心理需要,就可以克服生理需要。而我們獲得了生理需要之後,並不能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因為人都是有貪念的,得一次還想有下一次。
根據以上分析,心理可以戰勝生理,可以控制生理,但是生理並不能控制心理。所以我個人認為,心理需要比生理需要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