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新宇宙巨型結構,銀河系也屬於其中的一部分!

2021-01-15 痴狂科學

在天文學家看來宇宙中的星系看似雜亂無章實則是受某種規則制約的,而且發現宇宙中的星系都在一張巨大的網絡中運行,同時這張巨大的星系網也圍繞著宇宙的中心進行環繞,對於宇宙的中心在哪裡以及中心是什麼目前還無法確定,目前天文學家通過對星系運行數據分析,可能發現了一個從未定義過的新宇宙結構體,這是一個由無數星系聚集出來的巨型星系團,目前科學家給這個超級星系團取了個名字——南極牆(South Pole Wall)。

此前這片區域正處於銀河系的背面,星系發出的光線導致科學家從未觀測銀河系背面的情況,研究人員通過星系之間相互的運動軌跡和紅移檢測,最終發現許多星系都在某個範圍內運行的奇怪現象,在這片區域由無數的星系、恆星、天體聚集成一個橫跨14億光年的高密度星系團,而且銀河系所在的處女座超星系團也是這個星系團的組成部分,只是南極牆的核心到底是什麼還存在爭議,目前提出了至少3種結果。

南極牆(South Pole Wall)

1、大質量黑洞群

就如同絕大多星系的核心一樣,南極牆的核心區域可能聚集了數量眾多的大質量黑洞,這些超級黑洞由宇宙早期形成的恆星衰變而成,這些恆星質量非常龐大通常由最簡單的氫原子構成,其壽命也相對非常短暫,形成了宇宙最早期的黑洞,在宇宙空間相對比較狹小的情況,這些大型黑洞迅速聚集在一起,強大的引力場最終形成了目前的超級星系團,正是這些超級黑洞構成了南極牆的核心。

2、暗物質

通過對大型星系的研究發現維持星繫結構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暗物質,科學家認為這種肉眼無法直接看到的物質佔據了宇宙物質總量的95%,已知最大的星系IC 1101的質量超過銀河系20多倍,如此龐大的星系幾乎不可能僅靠中心的黑洞引力來維持,整個星系中是在暗物質的維繫下才存在下來的,這種情況同樣也適用於新發現的南極牆結構,數十萬個星系由一種看不見的力量聚集成星系團,可能是受到了暗物質的影響才形成的,科學家認為在南極牆的核心或能找到暗物質的證據。

3、宇宙的中心(起點)

科學界認為宇宙源自137億年前的大爆炸,在這之後空間像氣球般迅速膨脹形成目前看到的宇宙,之所以發現宇宙空間不斷擴張是因為所有的星系都在互相遠離,科學家一直在宇宙中尋找宇宙爆炸的起點也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物質、天體、星系都是從這個起點爆發出來的,而聚集了數十萬個星系的南極牆看起來像是由宇宙大爆炸形成的,而且南極牆區域還只是整個結構體的其中一小部分,根據分析得出的圖像看起來整個結構體有點像一個撐破的氣球,但結構體中心是不是宇宙的中心還需要驗證。

可以說南極牆結構體的發現,讓人類對於宇宙的認知又前進了一步,此前科學家在2010年和2020年完成了宇宙在微波和X射線下的全景圖像,從圖像中能看到中間有一道巨大的結構橫跨全宇宙,科學家把這道猶如分隔線的結構體稱為——大力神日冕長城(Corona Borealis Great Wall),而新發現的南極牆結構體就在這道足有100億光年長的超級結構體中,而且這些也只是宇宙中可直接觀測到的部分,未來更先進的觀測設備或能看到另一個不同的宇宙。

目前人類對於宇宙的了解主要是通過對可見光進行分析得出的,對於南極牆結構體中心到底是什麼還需要驗證,雖然也只是整個宇宙中的一小片區域,但已經是人類檢測到最大的宇宙結構之一,在宇宙全景圖中可以看到還有許多未知的星繫結構和區域等待人類去了解。

你認為新發現的南極牆(South Pole Wall)的核心會是以上3種觀點中的哪一個呢?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這裡將帶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

相關焦點

  • 武仙座發現宇宙中的最大結構,長100億光年,改觀了科學家的認知
    然而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也並非是宇宙的主體,目前來看由星系組成的「大尺度絲狀結構」才是構成宇宙的基本脈絡,打個比方,如果說人體是個宇宙,這些絲狀結構就如同人體中的血管或者神經脈絡,而星系大致相當於一個個的細胞。
  • 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中隱藏著一個容納大量星系的新宇宙結構
    據外媒BGR報導,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了一個新的宇宙結構,它可能容納了數量驚人的星系、恆星和行星。這個結構現在被稱為「南極牆」( South Pole Wall),它位於一個被我們的銀河系所遮擋的區域內。這一發現是利用顯示星系運動的數據,在從地球可見的空間區域內進行的。
  • 新研究發現:球狀星團並非如宇宙般古老
    研究發現,位於英仙座星系團中心巨型星系周邊的球狀星團並非全部都那麼古老,其中幾千個球狀星團的年齡只有10億年左右,可能還有更多球狀星團在宇宙演化的不同時期誕生。球狀星團(globular cluster)是由數十萬、有時逾千萬顆,而且幾乎是同時誕生的恆星組成的一種天體結構。
  • 宇宙中的遠古超級巨獸被發現,巨型星系成為宇宙黎明的見證者!
    如果有人問宇宙中最大的天體是什麼,毫無疑問我會說是星系,而且是100多億年前的遠古超級大星系。所謂超級大星系究竟有多大呢?以銀河係為標準大過它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都有,不過這些巨型星系大多都是來自100多億光年之外,宇宙大爆炸之後的一批古老星系。這些星系就是宇宙中最為古老的物質,甚至是見證宇宙黎明的第一批見證者。
  • 宇宙最大天體?這個新發現的巨大星系團質量為1000萬億個太陽
    【文/觀察者網 唐莎莎】至少14個星系擠在一個直徑僅約銀河系4倍的區域?近日,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巨型原星系團,其現在的質量相當於1000萬億個太陽。 這不僅是人類首次觀測到巨大星系團的誕生,這一星系團還正在形成如今宇宙中最龐大的結構之一。
  • 科學家發現的宇宙長城有多厲害?橫跨100億光年,最大宇宙結構
    地球是一個行星,屬於太陽系,也屬於銀河系,現代天文學證明,我們的宇宙其實是永遠層次分明的結構分級的,像太陽系這樣的恆星系,只能算是最小的組成部分,甚至是銀河系這樣的大型星系,也只是本星團中50個星系中比較大的一個,那麼在人類的探索中,宇宙中最大的物質結構有多大?
  • 可觀測宇宙直徑940億光年,它獨佔100億光年,是目前宇宙最大結構
    (圖片說明:我們銀河系所屬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直徑達到了5.2億光年,但是在武仙-北冕座長城面前仍然只是個小不點) 當然,銀河系和它屬於兩個不同級別的宇宙結構
  • 速覽15項天文新發現|天文學|天文學家|星系|恆星|黑洞|銀河系
    Holwerda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旋渦星系UGC 2885是近域宇宙中已知的最大星系。它位於2.32億光年之外的英仙座,比銀河系寬2.5倍,包含的恆星數量是銀河系的10倍。科學家正在尋找是什麼導致星系成長為一個「巨獸」。其中一個線索是,這個星系在太空中是相對孤立的,其附近沒有星系會與它發生碰撞並破壞它。
  • 科學家們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巨大的氣球狀結構
    事實上,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央有一個非常非常大的氣球狀結構,圖片是科學家在這個區域觀察到的最大的結構之一。如圖所示呈沙漏狀排列的一對巨大氣泡正在向銀河系外數百光年處發射無線電輻射。科學家們還不確定它是如何形成的,但它的存在可能會讓我們更多地了解潛伏在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 宇宙最大結構——武仙-北冕座長城——100億光年
    天文學家於2013年11月使用雨燕衛星和費米伽瑪射線空間望遠鏡的觀測資料將發生在遙遠宇宙的多次伽瑪射線暴位置繪製成分布圖時發現了這個巨大結構。武仙-北冕座長城是大尺度纖維狀結構的一部分,或者是以重力結合的巨大星系集群。該長城的長度最長端橫跨約100億光年,另一端的長度則是72億光年,是宇宙中已知最大的單一結構。
  • 天文學家發現宇宙深處多個「神秘」圓形物體,引發猜測
    在過去幾十年內,科學家藉助射電望遠鏡發現了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脈衝星、星際有機分子等「四大發現」,當然,也有一些讓人困惑的發現。發布在《arXiv》的科學報告指出,科學家在使用射電望遠鏡觀測宇宙時,發現了一種新型信號,目前已經監測到4個神秘的圓形物體,其中有一個圓形物體的邊緣非常明亮。
  • 天文學家發現「潛伏」在我們星系邊緣的古老恆星
    據外媒報導,銀河系非常陰冷。跟天文學家觀察到的一些其他星系相比,我們的星系相對比較「平靜」。它並沒有撞向另一個星系也沒有嚼碎塵埃和氣體,它只是閒逛並做著它自己的事情,至少現在是這樣。然而在過去,研究人員現在有證據表明,銀河系也是有點盛氣凌人的。
  • 在銀河系巨大的星圖中,我們地球究竟在哪裡?
    但新的發現改變了我們對古爾德帶的認知。蓋亞銀河系測繪局收集的數據顯示,古爾德帶只是一個更大結構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巨大的蛇形氣體和塵埃波,長9000光年,寬400光年,在銀河系平面上下延伸500光年。哈佛大學的拉德克利夫高級研究所負責這項研究,這個新發現的結構被命名為拉德克利夫波,天文學家在拉德克利夫波裡面發現了許多新生的恆星。拉德克利夫波是銀河系中發現的最大的氣態結構,這個結構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天文學家從來沒有想到我們居住的地球居然處在一個巨大的波形氣體塵埃帶邊緣。
  • 科學家發現宇宙超級結構,達到了5.2億光年,人類能夠走出去嗎?
    在很多古人的眼裡,天上的一切都是屬於地球的,地球就是整個宇宙。可是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其中的一些智者通過長期大量的觀測思考,也明白了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等根本不是屬於地球,而是地球之外的天體。再經過不斷的發展,數百年前,人類走進了科學發展的道路,並研究出了天文望遠鏡。
  • 10個奇妙的銀河系奇景
    考慮到銀河系貧血的體質,莫納克亞的大型凱克望遠鏡記錄了其中六顆恆星的速度比預期的要快得多。多虧了這些快速移動的恆星,研究人員才得以計算出三角座II的萬有引力和它的整體質量。他們發現了迄今為止所研究的所有星系中暗物質的濃度最高的地方。然而,來自斯特拉斯堡大學的法國研究人員認為,鄰近星系的引力吸引了周圍的恆星。
  • 比天基望遠鏡的測量更為精細,全新的完整銀河系地圖繪成
    天文學家們完成了「APEX望遠鏡大區域星系觀測」(ATLASGAL)任務,繪製成一幅全新的、迄今最精細的全銀河系地圖。這幅完整地圖使得全世界的研究者們都可以去探索銀河系並了解其構成,進而以「煥然一新」的方式展開未來的研究,揭秘銀河系的過去以及太陽系的未來。
  • 我們身在其中可網絡上那些銀河系圖片都是怎麼弄出來的呢?
    最早是偉大的現代科學奠基人伽利略,1610年,用其發明的最早望遠鏡觀測,解析出銀河系是由一顆顆恆星聚集而成;1785年,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耳成為第一個畫出銀河繫結構的科學家,他使用恆星計數方法得出了銀河系分布為扁盤狀,但他當時認為太陽位於盤面中心;1918年,美國天文學家沙普利建立了銀河系透鏡型模型,發現太陽不在中心;1926年,瑞典天文學家林得布拉德得出銀河系在自轉。
  • 宇宙「胖子」有了高清照片
    原標題:宇宙「胖子」有了高清照片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17日專門更新了一張照片,讓人們進一步看清天文學家在2012年發現的巨型星系團ACT-CLJ0102-4915。該星系團是迄今人類所觀測到的最大、最熱、最明亮的X射線星系群。
  • 銀河系發現氣態巨浪狀「星體託兒所」
    【新華社微特稿】天文學家首次發現,銀河系中有一道巨大的、產生星體的波浪狀氣態結構,就位於太陽系所處的銀河系旋臂中。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7日在夏威夷舉行的美國天文學協會年會上宣布上述發現。他們分析歐洲航天局「蓋亞探測器」收集的數據,發現了這道像過山車軌道一樣旋轉、起伏的氣態「巨浪」,並以哈佛一所高等研究院的名字將其命名為「拉德克利夫浪」。這道氣浪長度綿延9000光年、寬400光年,它的「波峰」「波谷」分別超出銀河系碟狀平面500光年,在銀河系目前發現的同類結構中個頭最大。
  • 天文學家探測到巨大的X射線氣泡在銀河系平面上方和下方膨脹
    X射線對天空的一項新調查揭示了銀河系中以前隱藏的結構,發現了來自銀河系中心的X射線的巨大氣泡,在銀河系平面的上方和下方膨脹延伸了很大的距離。銀河平面上方和下方的銀河系的光暈是從銀河系中心尋找過去惡作劇的證據的絕佳場所。與銀河系的盤相比,它的物質相對較少,因此來自星系中心的任何高能活動都可能被檢測為星際介質中的震動和噴射結構。天文學家就是這樣解釋費米泡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