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光無限的家樂福、歐尚、樂購、沃爾瑪等大型的線下實體超市都遭遇了經營困境而紛紛被收購。
不光是大型的線下超市日子不好過,很多的實體店生意也遇到同樣的經營困境,每天都能夠看到「轉讓」、「打折」、「促銷」的實體店廣告,大型商業綜合體也是客流冷清,偌大的商業綜合體整天就沒有幾個人流量......
相反,一些開在社區、街邊轉角、寫字樓的便利店卻是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比如全家、羅森等。
一邊是水深火熱,一邊是風景獨好,這些現象足以說明現在人的購物方式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具體的我們可以對照一下自己的購物習慣,也許可以得出一定的結論:
1、去大型超市,純粹是有需求性的購物,而且是屬於儲存式的購物需求,這樣的購物方式就是買完了就走。
2、平時的購物,大部分都是躺在床上、坐在沙發上、坐在辦公桌前,點擊手機,選擇送貨上門的網上購物。
3、以前每個周末都得去一趟大型的超市,那是因為裡面的產品「全」,可選擇性比較高,可以一次性購買所需要的東西,而現在可能一個月都不會去一趟。
4、大型的超市一般離小區都有一段的距離,飯後散步、閒逛一般也就在小區附近,尤其是帶小孩出去玩,遠一點的開車,近一點的就在社區旁邊。
現在的人尤其是年輕一代,越來越少的時間和興趣去逛街購物,而且現在人的購物心理更多的是是:「快」、「好」、」全」、「廉」、「便捷」。
大型的商超可以做到:「好」、「全」、「廉」,但做不到「快」和「便捷」,而小型的社區便利店可以做到:「好」、「快」、「便捷」但做不到「全」與「廉」。
按照現在人的購物心理,能夠做到「快」、「好」、」全」、「廉」、「便捷」的,也就只有線上可以做到,任何線下都不可能同時做到這些訴求都能滿足。
這就是現在商業環境中的消費者的購物習慣與購物心理,同時也是線下實體店經營困惑的根源。
任何的生意,都必須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為了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訴求,更好的解決消費者的痛苦。
線下實體店就真的沒有出路了嗎?當然不是,只不過是需要從事實體生意的人轉變自己的生意經營模式,那些曾經的大型商場就是因為不能夠適應目前中國消費者的習慣改變而遭遇經營困境。在移動網際網路高度發到的今天,如果你的生意模式不改變,那麼消費者就會淘汰你。
未來的實體店生意發展趨勢:社區性質的門店、社群型的生意方式,重點體現在:「體驗」和「互動」。
1、線下實體店會消失嗎?不可能。
線上與線下會並存,「體驗度」高的生意,線下實體店會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青睞。
(1)、根據消費群體的定位:重視自身價值的人,一般都不會在線上購物,而是一如既往的在高端的實體店進行購物。
這就需要從事線下實體生意的人,首先定位清楚自己的目標消費人群,這個時代不要指望一個店的生意可以覆蓋所有人,只要把自己目標客戶這部分人的生意做好了就行。
(2)根據產品的「體驗度」:體驗度高的產品,隨著生活質量的提升,人們對消費品的安全和質量需求也會要求越來越高,比如小孩用到的奶粉、食品等等,還有一些就是類似於美容美髮、餐飲等,這樣的產品或者服務必須到線下實體店進行消費。
2、線下實體店發展趨勢是:社區性質的便利店模式。
(1)、社區型便利店第一個定位的賣點是「便利」。
這裡說的「便利」指的「應急」性質的。以前去大型超市購物是屬於「存儲」式的購物,而這種社區性質的便利店屬於走下樓就可以買到的。
(2)、社區型便利店第二個定位的賣點是「體驗」。
比如像全家、羅森這樣的便利店,上班族早上上班,來不及在家裡吃早餐,走在路上經過這些便利店的時候買點早餐,這裡的早餐給人的體驗感覺就是「乾淨」而且更豐富。
再比如,下班或者周末帶小孩出來玩,要麼遠一點的開車出去玩,近一點的就在小區附近玩,這些便利店裡面都有給客戶坐的位置,就是給客戶「坐下來」的便利,這樣給人的體驗就是「舒服」。
記得在2000左右布滿大街小巷的「可的」便利店,現在已經悄聲匿跡了,其實最大的失誤就是在經營上還是「買和賣」而缺少了體驗,沒有讓消費者可以選擇坐下來。
(3)、社區型的便利店產品定位就是「日常」消費品。這樣的社區性質的店,不可能做到和網上或者大型商場一樣的「大而全」,而是做到「小而精」,主要解決的就是小區周邊的消費者的「日常需求」。
3、線下社區性質便利店的經營方式是「互動」。
現在實體店經營操作的核心是:讓走進來的客戶能夠坐下來、聊起來、玩起來。
以前在實體店購物的方式是站著走進來再站著走出去,門店其實就是一個產品的「中轉地」,生意的操作方式就是「買賣」式的賺產品的差價。現在隨著生意競爭越來越激烈,與同行競爭對手的競爭、與線上競爭對手的競爭,這樣的生意經營方式一定會被淘汰。
實體生意經營的趨勢應該是以「服務」、「便捷」來進行,如果做?答案就是:
讓消費者「坐」下來,讓消費者「聊」起來,讓消費者「玩」起來。
(1)、讓客人「坐」下來、「聊」起來。
就是給客人提供一個便利,提供一個類似於咖啡屋之類的休息的場所,有一個座位可以安靜的吃點小吃,有一個地方可以讓小孩坐下來玩一會。
甚至有些時候,有朋友過來可以到這裡坐一會,聊會天,而不至於非得到茶室。讓客戶在「坐」下來「聊」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消費。
讓客人有一個輕鬆愉悅的心情,在這裡,沒有人會趕你走,沒有人會強制你消費,就像是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一樣的,而且服務員都是年輕人。
(2)、讓客人「玩」起來,這就是構建社群型的互動方式。
很多的生意人都有自己的客戶微信群,為什麼大部分都成了「殭屍群」,甚至是「廣告群」,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讓客戶「玩」起來。
很多的商家有線上小程序之類的工具,做小程序的初衷是希望線上與線下能夠有機的結合,提升客戶的體驗。現實情況是你的小程序根本就沒有人會關注,即用即刪,根本的原因也是你的小程序沒有與客戶「玩」起來。
社群也好、小程序也好,不管什麼樣的形式,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能夠讓客戶「玩」起來,就是「互動」。
比如全家的「星期三會員日」,再比如說大家都熟知的雙11活動,這些本質上就是讓消費「玩」起來的互動方式。
對於大部分線下小型的便利店,究竟如何有效的與自己的客戶進行互動?如何讓客戶「玩」起來!有很多的方式,比如:
比如每周玩抽獎:在微信中有這樣的「抽獎小助手」,利用這個小助手就可以進行與客戶進行「抽獎」的互動。我一個做餐飲的朋友就用這樣的方法,找了一款產品,平時銷售價格為23.8元的炭火烤肉,每組總共10個人進行抽獎,每個人只要花2.38元就有機會中得價值23.8元的炭火烤肉一份。因為每次只有1個人能夠中獎,另外9個人付了2.38元可以低值10元在本店消費。
這樣的方式就是與客戶的有效互動,讓客戶參與,讓客戶在「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成交。
這些讓客戶參與互動的方式有很多,關鍵的是,無論如何,一定要與客戶「玩」起來,用這樣的方式來構建與客戶的粘連,這才是真正的社群。
綜上所述,生意不是難做,難的是生意思維的轉變,難的是做生意方式的轉變。任何時代,我們不能改變時代的發展,但可以通過改變自己來適應時代的發展:未來的實體生意,一定是趨向於社區性質的生意用社群互動的方式來經營,實體生意的本質就是「極致的產品、極致的服務」。
淘汰的永遠不是實體生意本身,而是淘汰落後的生意模式以及還在用落後生意模式經營今天生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