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與詩 荒城之月

2021-02-07 和歌雅樂

《荒城之月》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民謠,在日本,不論成年人還是中小學生,都會吟唱這首詩歌。荒城之月又叫《寂寞的荒城》蒼涼的月色浸著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古道西風瘦馬似的離別,將人生的冷峻寄託於千年不變的孤寂與落寞。

曲作者瀧濂太郎


曲子是日本國明治時期的近代音樂之父瀧濂太郎(Rentaro Taki, 1879~1903)於1901年所作!著名詩人土井晩翠1901年為紀念毀於戰火中的宮城縣仙臺市青葉城遺址創作了這首短詩,最早載於日本明治時代五年制中學音樂課本,是1901年應東京音樂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音樂系)編輯新音樂教材的需要而誕生的作品。這篇「荒城之月」的題目勾起了他的幽思,以會津藩的鶴ヶ城(幕末戊辰戰爭的發生地點)為背景,創作了四段優美哀悽的詩文,非常動人。

悽美易逝的櫻花、不期而至的各樣天災使這個島國的居民雖然過著精緻到骨子裡的生活,卻有常人無法理解的無常感,這首詩歌是對無常感的最好詮釋。


春日高樓明月夜,盛宴在華堂。

杯蹤人影相交錯,美酒泛流光。

千年蒼松葉繁茂,弦歌聲悠揚。

往昔繁華今安在,故人知何方。


秋日戰場寒霜布,衰草映斜陽。

雁叫聲聲長空過,暮雲正蒼黃。

雁影劍光相交映,離別斷人腸。

良辰美景今何在,回首心悲愴。


荒城十五明月夜,四野何悽涼。

長空依然舊時月,冷冷予清光。

頹垣斷壁留追憶,枯藤繞殘牆。

松林唯聽風吹雨,不聞弦歌響。


浩渺太空臨千古,同倚此月光。

人世枯榮興亡盡,瞬息化滄桑。

雲煙過眼朝復暮,殘夢已渺茫。

今宵荒城唯明月,照我獨彷徨。


鋼琴版 《荒城之月》


相關焦點

  • 周深唱《荒城渡》上熱搜,他的神仙級演唱舞臺你淪陷了沒~
    現在讓我們先認識這位歌手的歷程~周深, 男,內地男歌手,2014年參加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第三季初次登場;2015年8月發行個人全新單曲《玫瑰與小鹿》,獲得2016年東方風雲榜最佳新人。2016獻唱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印象曲《大魚》;《玫瑰與小鹿》和《大魚》雙雙獲得亞洲新歌榜年度十大金曲。
  • 「舊港古道荒城」百家號美食領域排行-百家號收益分析如何賺錢?
    「舊港古道荒城」百家號美食領域排行-百家號收益分析如何賺錢? 備註:本文數據來自站長之家移動傳媒平臺,文章涉及的數據依託平臺大數據計算所得,非百度官方數據,僅供參考。
  • 白居易16歲寫了首詩,名動京城,開啟詩王傳奇,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比如說如果在詩的題目之中有"賦得"兩個字,大多都是參加科舉應考之作,不過也並不完全,比如說在送別詩中也屬常見。在送別的場合,詩人賦詩也經常被限定題目,只不過由於題目被限定,詩人發揮起來自然有所不便。所以一般來說,這類詩文中佳作確實是比較少的,而其中最為經典的"賦得詩"絕對是白居易的這首。
  • 王維《歸嵩山作》|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王維和孟浩然開創了盛唐山水田園詩,號稱「王孟詩派」。他篤信佛教,所作多含禪理,人稱「詩佛」,和「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在盛唐詩壇成三足鼎立之勢。【背景】這首詩是王維在開元二十二年(734)秋天所作,當時他三十五歲。
  • 殃金咒 ——關於《荒城紀》的文字遊戲
    既然故事發生在民國時期的一座荒城,那就從荒城說起。《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有雲,「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人民傷亡以百萬計,其規模之大,災難之慘烈在中國以及世界歷史上都極其罕見。歷經過大饑荒的老人們如此訴說飢餓而死的場景:走著,走著,就倒下去了,人就死了,像是睡著了一樣……無知至少不會對人的身體造成傷害,相比較而言,飢餓才是真正要命的。所以,在電影中,糧食對村民的吸引力,就像食物之於鳥,餌之於魚。
  • 天級人物出現,荒城守護者「天姥」是張若塵絕對肉身道化的關鍵
    ,渡過十次元會劫難的蓋世人物,甘願化作荒城守護者,承受幾十萬年的孤寂,深藏功與名,只為天下蒼生。」荒古廢城算是一個分界線,只有天級人物才有可能越過荒城,前往黑暗之淵深處探索,目前也只有印雪天、閻寰宇這樣的諸天級人物去往了黑暗之淵的深處,前往了神秘的大冥山。那麼天姥這樣的人物為什麼會成為荒城的守護者呢?這其中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荒城內神屍遍地,堪稱神靈的亂葬崗,怨氣衝天。
  • 「離離原上草」一詩,真的犯寫詩的「致命錯誤」嗎?古人爭論不休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接下來的事我們就都知道了,白居易一詩成名,開始了人生的逆襲之路,最終成為了詩壇巨匠。而這首詩,如今小學生仍在背。可能很多朋友會覺得,這首詩這麼牛,傳了1200多年,自然也就被誇了1200多年。
  • 【學習經典】李元洛:詩的召喚結構 ——陸遊《楚城》
    這與中國書論之「計白當黑」和中國詩論之「言外之意」何其相似。它刺激、召喚讀者以各自的審美想像力去「重建」和「具體化」,亦即參與作品的再創造。陸遊的這首詩,正是如此。從這首詩的題目和詩中的描寫看來,陸遊所說的「荒城」當指楚王城。前兩句實寫,著重從空間上描繪。第一句勾勒的是一幅平面的圖畫:江邊,一座楚國的故城,景象荒涼,只聽到猿鳥的悲鳴。
  • 為深圳培養鋼琴「明日之星」,為打造「鋼琴之城」添磚加瓦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祁琦12月28日,作為2020深圳「創意十二月」重點項目之一,深圳鋼琴「明日之星」培養計劃系列活動在深圳高級中學圓滿落下帷幕。從12月17日開始,「明日之星」培養計劃分別走進了荔園小學、行知學校(深圳美術學校)、光明區高級中學、深圳高級中學,為這4所中小學的在校師生帶來了精彩的鋼琴演出、全新的鋼琴教學思想,為在校教師提升鋼琴教育理念、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從《賦得古原草送別》說賦得體詩(南郭居士)
    該詩標題另外也被簡稱為《草》,前四句通過寫「草」,歌頌了野草頑強不屈的生命力。全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了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 2020國家大劇院「國際鋼琴系列」開幕 15位大師鋼琴接力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蘇亦瑜 責任編輯:蘇亦瑜 2020年01月14日 15:18 來源:北京晚報  自2011年策劃推出以來,「巴赫權威」安德拉斯·席夫、貝多芬第四代傳人萊昂·費舍爾、「維也納學派三傑」之一約爾格·德穆斯等超過90位鋼琴家在「國際鋼琴系列」的舞臺上與北京觀眾相見,帶來了不同流派、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演繹。近幾年,在傳承純正經典的基礎上,「國際鋼琴系列」走出古典鋼琴的範疇,引入爵士鋼琴、二重奏、四重奏等演奏形式。
  • 閎約深美 秋之韻律|知名鋼琴才女王秋懿獨奏音樂會
    重磅消息知名鋼琴才女王秋懿要來牟平大劇院啦盲人女孩的指尖光明一雙纖細的手熟練地在鋼琴黑白鍵上跳動指尖流淌出詩一般的動人樂章10月19日晚王秋懿鋼琴獨奏音樂會邀你共享秋日天籟,似享歲月流音。新時代「閎約深美」的傳人——勵志青年女演奏家、創作家王秋懿 「用心聆聽自己聲音的音樂才女」王秋懿,自幼雙目失明,被鑑定為視力一級殘疾,一個在山藝學習生活了7年的青島「大嫚兒」,一個在山藝師生中知名度頗高的鋼琴專業碩士研究生,一個同時能修完鋼琴、作曲兩個專業並都有所造詣,一個創造了學校歷史上諸多「第一」的學生,一個塑造了「秋懿精神」的新時代山藝青年
  • 聆聽「鋼琴之王」李斯特,沈詩哲鋼琴獨奏音樂會走進陵水
    12月21日晚,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清水灣大道,作為清水灣度假區標誌性建築之一雅居樂海上藝術中心——著名鋼琴家、施坦威全球藝術家沈詩哲,以其精湛的技巧、極富個人魅力的演奏,為全場約千名觀眾上演了一場完美的鋼琴獨奏音樂會。
  • 卡羅德鋼琴之夜·理察克萊德曼音樂會 義大利原產「勺子」鋼琴成...
    2020年1月4日,「世界鋼琴王子」理察·克萊德曼在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舉行卡羅德鋼琴之夜·全球巡迴音樂會。活動由卡羅德音樂集團冠名贊助,既是對品牌代言人的大力支持,也是特意為卡羅德鋼琴經銷商年會準備的巧妙安排。當晚,劇院現場座無虛席,理察·克萊德曼攜「義大利兩大原產鋼琴之一」的卡羅德鋼琴閃亮登場,一場音樂盛會隨即拉開帷幕。
  • 宜昌:打造鋼琴音樂文化之城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  2000年,香港柏斯音樂集團來到宜昌,建起了企業總部和生產基地。  2011年,首屆中國宜昌長江鋼琴音樂節舉辦,奏響文化發展強音,著力打造「宜昌鋼琴音樂城」,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推動文化產業大發展。
  • 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詩,含有「重大缺陷」?古人為此爭論不休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這首詩是不能「腰斬」的,「腰斬」它的後果是歪曲了詩的本意。一、《賦得古原草送別》的「缺陷」《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詩作新譯:野草與古原相互依存,歲歲年年,枯萎了又榮盛。野火燒之不盡,待到來年春風起,又在原上復生。
  • 鋼琴,當之無愧的「樂器之王」!
    談起「樂器之王」 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就是鋼琴了 那麼為什麼鋼琴被大家定義為 傳統意義上的樂器之王呢?
  • 舒伯特鋼琴音樂創作特點
    鋼琴從此登上了「樂器之王」的寶座。浪漫主義鋼琴音樂代表音樂家浪漫主義時期的主要代表作曲家有舒伯特、孟德爾頌、舒曼、蕭邦、李斯、 特、勃拉姆斯等。他們創作出了許多不朽的作品,這些作品大多詩情畫意、』 盪氣迴腸。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與探索,最終使鋼琴作品的曲式結構和聲\。
  • 匈牙利鋼琴之王李斯特漫像
    漫畫作者:樊旭輝 中文名: 弗朗茨·李斯特 外文名: Franz Liszt 別 名: 鋼琴之王
  • 白居易的詩:《草》一直以來只學了一半,解釋也只是一半
    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為後人留下許多傑出的詩篇,而作為白居易的「起家」代表作,《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一直以來用於教學的典範,為什麼只選擇這首詩的前四句,而忽略後四句呢?另外在解釋前四句時好象是只按字意解釋,那作者寫詩就沒有深層次寓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