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之月》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民謠,在日本,不論成年人還是中小學生,都會吟唱這首詩歌。荒城之月又叫《寂寞的荒城》蒼涼的月色浸著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古道西風瘦馬似的離別,將人生的冷峻寄託於千年不變的孤寂與落寞。
曲作者瀧濂太郎
曲子是日本國明治時期的近代音樂之父瀧濂太郎(Rentaro Taki, 1879~1903)於1901年所作!著名詩人土井晩翠1901年為紀念毀於戰火中的宮城縣仙臺市青葉城遺址創作了這首短詩,最早載於日本明治時代五年制中學音樂課本,是1901年應東京音樂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音樂系)編輯新音樂教材的需要而誕生的作品。這篇「荒城之月」的題目勾起了他的幽思,以會津藩的鶴ヶ城(幕末戊辰戰爭的發生地點)為背景,創作了四段優美哀悽的詩文,非常動人。
悽美易逝的櫻花、不期而至的各樣天災使這個島國的居民雖然過著精緻到骨子裡的生活,卻有常人無法理解的無常感,這首詩歌是對無常感的最好詮釋。
春日高樓明月夜,盛宴在華堂。
杯蹤人影相交錯,美酒泛流光。
千年蒼松葉繁茂,弦歌聲悠揚。
往昔繁華今安在,故人知何方。
秋日戰場寒霜布,衰草映斜陽。
雁叫聲聲長空過,暮雲正蒼黃。
雁影劍光相交映,離別斷人腸。
良辰美景今何在,回首心悲愴。
荒城十五明月夜,四野何悽涼。
長空依然舊時月,冷冷予清光。
頹垣斷壁留追憶,枯藤繞殘牆。
松林唯聽風吹雨,不聞弦歌響。
浩渺太空臨千古,同倚此月光。
人世枯榮興亡盡,瞬息化滄桑。
雲煙過眼朝復暮,殘夢已渺茫。
今宵荒城唯明月,照我獨彷徨。
鋼琴版 《荒城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