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麥又稱燒賣,是一種以燙麵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小吃。形狀很像石榴,晶瑩剔透,皮薄餡大,軟糯可口,非常的美味。兼有小籠包與鍋貼兩種小吃的優點,深受人們的喜愛。據說起源於明末清初的內蒙古西部地區,後流傳至京、津稱為燒麥,而後至江蘇、浙江、廣東、廣西一帶,稱為燒賣。南北方的燒麥在材料、做法等方面有很大差異。南方多用糯米為餡,北方以肉類居多。
全國比較出名的燒麥有揚州的翡翠燒麥、安徽的糖油燒麥、臺灣的四色燒麥等等,但燒麥的最要特點還是以其皮薄餡多,形狀美觀而出名。
燒麥做法不難,作為糯米控來說做燒麥是必備掌握技能!自己做的燒麥比外面賣的好吃多了,詳細的教程來了!簡單易學!3分鐘不到學會,快快和家人分享你的廚藝吧。
食材主料:糯米500g、肉餡兒200g、胡蘿蔔小半根、泡發香菇6朵、餃子皮40張;
輔料:豬油、鹽、糖、醬油、蔥、姜、料酒、高湯適量。
步驟:
1.糯米提前一天晚上淘洗、浸泡,我泡了超過12小時。
2.香菇也提前一天晚上洗淨、浸泡。千萬不要放太多水,不然明天的香菇水會很淡。第二天也不要把香菇水倒掉,因為炒糯米時要用的。
3.第二天,先蒸糯米。糯米必須瀝乾水分,在蒸鍋上鋪上蒸布,把糯米鋪勻,大火15分鐘蒸熟。
4.把香菇去掉香菇腳,切粒。胡蘿蔔切粒。姜切末。小蔥切成蔥花。
5.放豬油,爆香薑末,炒肉末,加料酒,倒香菇粒胡蘿蔔粒再炒,然後加糖、鹽、醬油和泡香菇的水,還有高湯再炒。再然後倒入乾燥的熟糯米炒勻。不停翻炒均勻,讓糯米把湯汁都吸乾,起鍋後放通風處吹涼透。
6.在等糯米餡兒涼的時候,可以擀燒麥皮。我這裡用買來的最小號餃子皮擀薄,擀完全透明那種程度。擀的時候用力要均勻,小心不要擀破。500g糯米餡兒剛好包40個皮。
7.皮擀好了,差不多糯米也涼了,這個時候就可以把切好的蔥花撒在糯米餡兒上,拌勻。
8.然後就是包餡兒了。初學者如果覺得很難包,我教你一個方法。包的時候,把皮放案板或矽膠墊上,把餡兒放皮上,按緊。小心不要按破皮。然後,用雙手把皮四周拉起來,2個手的每根手指同時打褶子,向中間收緊。用虎口捏一下,頂上再按一下,就可以了。
9.把包好的燒麥,放進鋪好蒸布的蒸籠裡,大火蒸15分鐘就可以了。
10.看,好吃的燒麥就完成了,出來的燒麥是不是美美的呢。
請原諒沒有單眼相機,請原諒白天很忙,只有晚上才能做好吃的。所以光線導致食物不是那麼的美麗。但是仔細看,造型還是完美的吧!
小貼士:
1.糯米必須用蒸籠蒸熟,電飯煲會導致糯米水分過多,影響口感。
2.炒糯米餡兒的時候必須把水分完全炒幹、炒勻,溼漉漉的包時易破皮,不易定型。
做燒麥的麵皮也可以用包餃子剩下的麵皮,也可以用做混沌的麵皮。餡料也可以按自己和家人的口味進行調配,葷素都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