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局限性: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2020-12-14 路之意

梁山一百單八將—人們習慣稱之為梁山好漢與梁山英雄。這稱謂充分表明了人們對他們肯定與讚頌的態度。但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梁山好漢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有自己的缺點與錯誤。

首先,梁山好漢身上帶有不可避免的歷史局限性。

他們生活在封建社會,不能不受到當時社會思想的影響與薰陶,不能不烙著時代的烙印。如作為封建思想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忠君與忠義觀念,便存在於許多好漢的腦子裡:有像宋江那樣對朝廷的愚忠;有如楊志、林衝那樣曾幻想得到朝廷的信任重用;即使富有反抗精神的李逵,也不可能完全擺脫忠義觀念的束縛。梁山好漢對封建殘暴統治,奮起反抗,甚至把一支支官兵打得落花流水,提出反映農民要求的某些口號綱領。但他們不能理解社會現象都是古代封建制度的產物,因而不可能從根本上去反對古代封建制度。

如他們普遍反對貪官汙吏,但不可能把貪官當作封建國家的官僚制度的代表來加以反對。梁山好漢對那個昏君宋徽宗,或是微詞埋怨、或是諷刺批判,或是大嚷大叫要「取而代之」,但他們不可能是反皇權主義者,而是幻想有個好皇帝。這一切,我們可以進行分析、總結,但用不著去指責他們。因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們只能達到這樣的思想水平,此所謂「歷史局限性」和不必苛求於古人的道理吧。

第二,梁山好漢身上帶有較難避免的社會局限性。

梁山好漢出身極為複雜,除少數人是農村勞動者和工匠外,絕大多數是形形色色的市民以及文官武將、地當地富豪。這種出身,表明他們原先的社會政治經濟地位有諸多不同,或多或少都會帶著所屬社會階層的局限性,都會有某些不良表現和落後以至醜陋的習性:

其一:講義氣的狹隘性

梁山好漢都講究義氣,但他們的義氣又帶有狹隘性,往往同「忠」的觀念、同「天命論」觀點、同某些陋習攪在一處。就說招安吧,事實上大多數梁山好漢是不樂於受招安的,但他們忠於所謂「情義」,被「各無異心,死生相託,患難相扶」的「誓詞」,所束縛,不便同宋江分手,所以最終只好跟著宋江一起走下去。

其二:輕視體力勞動者

梁山好漢中,由於來自社會底層的艱苦體力勞動者的人很少。《水滸傳》中沒有提出農民的土地要求,並流露出輕視勞動和農民的態度。那麼,梁山好漢對體力勞動對農民的態度又是如何呢?應當說,是含有輕視意味的。那些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對自己的職業、勞動,沒有任何「自豪感」,反而覺得「倒了黴」,「沒出息」;他們崇高、追求的是「少幹活」又能「成甕吃酒,大塊吃肉」的快活生活。阮氏三雄、朱富等人就是抱著這種思想走上梁山的,有些好漢無正當的職業,如盜墳者、盜馬賊、流浪賊等等,他們的偷盜行徑也往往受到江湖好漢的肯定。那些地方富豪如柴進、史進等,對莊戶莊客們,隨意的使喚,談不到什麼尊重人格。

其三:歧視女性的偏見

在古代社會中,嚴重存在著「重男輕女」,「歧視婦女」的傳統偏見。梁山好漢也大都輕視婦女。他們把婦女看作男人的附屬物,甚至把婦女看作是「禍水」。在書中正當的婚姻和愛情,很少描寫。因為,不近女色被作為英雄的一條戒律。對那些有劣跡或有淫蕩行為的婦女,不僅無比歧視,而且以極其殘忍的手段去懲罰。

其四:報復性強

不少梁山好漢還有破壞性的陋習脾性,殘酷的報復性即是一種。梁山義軍因遭到祝朝奉的拼死抵抗,在攻破祝家莊時,宋江、吳用就曾打算洗劫整個村子;宋江為報黃文炳加害於他的仇恨,即刻興師動眾去圍殲無為軍。又如武松血濺鴛鴦樓時,不分好人罪人連殺十五口。有些梁山好漢好使性鬥氣打架鬥毆,有時竟會無緣無故、莫名其妙地大打大鬧起來。

那些原落草於各個山頭的「山大王」,曾經表現出更多的劣跡。如周通強搶民女做「壓寨夫人」;一些山大王在劫奪富豪商人財物時,也常常傷害一般村民,如少華山的朱武、陳達、楊春便時常「薅惱村坊」,不讓村民上山打獵。有些人還吃人肉和喝人心人肝做的醒酒湯等等。

梁山好漢的如此這般毛病,帶有某種「局限性」,自然改起來難些,但是,這決不是不可避免的。歷史上許多農民義軍都有嚴明紀律,也很愛惜百姓。因此,部分梁山好漢的這種毛病,應在進行分析的同時,給予批評。

第三,梁山好漢身上還帶有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各種缺點或錯誤。

晁蓋,缺乏雄才大略,且有較嚴重的個人恩仇觀念,例如他對那個射死自己的史文恭,恨之入骨,是可以理解的。但他把捉得史文恭的人定為山寨寨主就很不妥。

宋江,有極濃重的忠義觀念和名利思想,更把梁山義軍引向投降朝廷的自取滅亡的道路,他的錯誤最多也最嚴重。

吳用,權謀有餘而信念不足。他曾經產生歸順遼國的念頭。另外,他的「誘人上山」計,有時也過於殘酷,如為嫁禍秦明,到青州城下放火殺人,殘害數百無辜百姓。

盧俊義,思想比較反動,且迂腐不堪,是宋江實行招安投降思想的最主要的支持者。

還有如武松的淺薄的社會意識、狹隘的恩仇觀念、封建的倫理道德;李逵的缺乏組織觀念與政策思想,經常「惹是生非」的莽撞,亂砍亂殺的惡習;以及魯智深的急躁,林衝的一度苛且偷安,史進的任性,柴進對所謂「丹書」莫名其妙的迷信,石秀誘殺潘巧雲的殘忍,王矮虎的好色。再如李立、張青、孫二娘的開黑店,把活人蒙倒開剝,做人肉饅頭賣,「以此過活」。張橫撐黑船,謀財害命,稱為「穩善的道路。」戴宗的「草菅人命」,楊志的濃重名利思想,穆弘兄弟的霸道行徑,鮑旭的「平生只好殺人」……

我們雖然如此數落了梁山好漢的一大串缺點、錯誤,但是這並不影響梁山好漢的英雄形象。因為他們身上基本的主導傾向,乃是英雄的業績、英雄的行為和英雄的個性特徵。儘管象李逵有那麼一些嚴重缺點,但終不失為一個英雄、一條好漢。在那個「官逼民反」的黑暗社會中,敢於起來造反,敢於同封建朝廷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這便是被壓迫人民的最可貴的精神品德,也是判斷一個人的一條重要標準。

作品正是充分地寫出了李逵在這些方面的優秀表現,而他的質樸耿直,對梁山事業的忠心,對義軍弟兄的情深義重等等,形成了李逵思想性格的主導面,也是李逵所以為英雄的主要根據。至於李逵的錯誤與缺點,有他應負的「責任」,但也有難以完全避免的歷史、時代的局制。例如,在對敵鬥爭中「亂砍亂殺」,便帶有農民起義軍中狹隘復仇的色彩。

總結: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生活在古代封建社會的草莽英雄和綠林好漢,自然更不可能是「完人」了。再說,作者以妍媸畢露、清濁必聞的現實主義態度,去展現英雄身的優點與缺點,並突顯其作為英雄形象的主導面,也就是說,作者以「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的態度,執著於從生活本來面目去揭示生活真理,去描寫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這便大大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感,強化了藝術感染力,這正是作者的高明處。

相關焦點

  •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非好漢,古今「英雄好漢」意義的差別
    一部《水滸傳》的流行,還有電視劇電影不停的進行改編播放,梁山好漢四字已經深入人心,連幾歲的小孩子都可以喊出梁山好漢這樣的詞來。在《水滸傳》這個故事之中,武松與潘金蓮的故事是全書最有名的一段,最是最多人說到的一段,更是有各種各樣單獨的小說與電影描寫這一段。
  • 趣讀水滸傳:梁山好漢真的「不近女色」嗎?
    讀《水滸傳》總有一種感覺,這些梁山好漢都是「光棍」的很,從來不近女色,而且他們好像最看不起在男女方面有汙點的人,好漢們總是瀟瀟灑灑闖蕩江湖,從不拖家帶口。首先是時代的局限性,《水滸傳》雖然是四大名著之一,藝術水平也比較高,但是和同時代的《金瓶梅》相比,《水滸傳》沒有達到探討人性的高度,這也是歷代學者認為《金瓶梅》的藝術成就高於《水滸傳》的重要原因之一。《水滸傳》中能明顯感覺作者「重男輕女」,女人不過是男人的附屬,甚至是男人的一件物品,可以隨意拋棄,甚至可以送人。
  • 盤點《水滸傳》中武功排名前五的梁山好漢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大部分人都有著一身不俗的武功,也正是靠著這些人梁山才能以區區一片水窪可以抗衡整個國家,如果不是宋江一心想著招安,或許大部分梁山好漢都可以平平安安地度過一生,不至於後面徵討方臘弄得損失慘重。下面就來盤點一下在水滸中武功排名前五的英雄人物。
  • 水滸傳中梁山上真正的五位英雄好漢,俠肝義膽
    《水滸傳》是我國經典的四大名著之一,全書塑造了梁山一百零八將的好漢形象,栩栩如生。108將裡面又分為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這裡面也有不少濫竽充數之輩,例如小霸王周通、白日鼠白勝等等。那麼在梁山好漢中,哪些人可以真真正正稱得上是英雄好漢呢?
  • 水滸傳中運氣最好的兩位梁山好漢,武功不行,卻都擊敗過一流猛將
    《水滸傳》中同樣如此,有的梁山好漢本身實力很強,縱觀全書卻也沒什麼精彩戰績,比如說撲天雕李應、九紋龍史進,他們上梁山之後的表現都稍顯平庸。而有兩位梁山好漢,武功不行,卻都在陰差陽錯之下擊敗了本來不可能戰勝的對手。以弱勝強,有時候靠智謀,有時候靠勇氣,有時候也得靠運氣。
  • 《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在《三國演義》裡屬於什麼水平?
    》中的梁山好漢,在《三國演義》裡是什麼水平?由於無法現場安排一對一的比試,所以只能根據兩部小說中的戰績來進行邏輯推演。首先,我們先將梁山好漢和三國武將的武力值做一個內部分級,然後再兩相進行比對。梁山好漢的武將層級《水滸傳》裡108位梁山好漢,雖然在座次上並不以武力值做主要考量,但在職位分配上卻能準確反映武力值的水平。
  • 盤點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結局:魯智深是否真的死在了廟中?
    關於《水滸傳》裡的英雄好漢。魯智深絕對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之一。魯智深。沒有上梁山之前,本是經略府的提轄,當時的名字叫做魯達。後來,由於路見不平之事,出拳打了惡霸鎮關西,解救金翠蓮脫出困境。那麼,作為《水滸傳》最為情深意重的好漢魯智深,最後是不是真的成佛了?他最後的結局到底是什麼?01一、魯智深的情深意義重。
  • 有人問,沒宋江,梁山好漢前程如何?《水滸傳》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同理,《水滸傳》沒有了男一號宋江,就沒有跌宕起伏的《水滸傳》了,中華文化中就缺少了一顆璀璨的明星;《水滸傳》中宋江的作用無可替代,沒有宋江,智取生辰綱的那幾位早被官府給逮了,一百零八將聚義是不可能的事了,梁山泊還是王倫的天下,好漢各自為戰,佔山為王的佔山為王,偷雞摸狗的繼續偷雞摸狗,前程還能怎樣?!一部《水滸傳》問世,最引人關注的人物非宋江莫屬。
  • 水滸傳中,梁山共有108位好漢,為何只有武松被稱為「天人」?
    《水滸傳》是古代經典的四大名著之一,書中刻畫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的形象。
  • 梁山好漢:如何評判《水滸傳》中的善惡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水滸傳》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不僅是老生常談的經典小說,更是熒幕上被多次演繹的影視作品。隨著藝術文化領域的發展,人們的鑑賞能力也相應提高,不再局限於劇中人物的鮮豔外表。那麼問題來了,當我們再回顧《水滸傳》時,又該怎樣評判其中的善惡是非呢?
  • 《水滸傳》作者安排梁山好漢大吃牛肉用意頗深
    施耐庵梁山好漢生活在北宋末年,不論繁華酒樓還是荒野小店都有牛肉賣,梁山好漢動不動就要來二斤,武松經常要吃五斤,熟牛肉的出肉率約50%,也就是4斤生牛肉才能出2斤熟牛肉。牛一年只能生產一次,以一胎居多,約300天才能斷奶,古代獸醫水平不高,按照梁山好漢的吃法,社會中上階層一起吃,一兩年就有可能把牛吃絕跡。唯一合理的解釋,便是施耐庵本人愛吃牛肉,而且經常吃,然後安排梁山的好漢頓頓離不開牛肉。施耐庵不諳世事,犯了「何不食粥糜」的錯誤?
  • 梁山好漢只有三十六位?原來水滸傳中有很多事都是虛構的!
    《水滸傳》作為改編多次的名著,深受觀眾的喜愛。其實,這些人物在歷史上也是真實存在過的,大部分是有原型的。那我們來解析一下這些英雄好漢,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吧。書中的好漢足足有一百零八位,但實際上只有三十六位好漢。《水滸傳》中的宋江是梁山好漢的領導人物,最後帶領兄弟們平定了遼國。
  • 水滸傳十大武功高手,梁山好漢僅有4人上榜,盧俊義位居第二位
    今天咱們這篇文章,只討論《水滸傳》中的武功高手前十名,梁山好漢僅有4人上榜,盧俊義位居第二位。第1位杜壆、第2位盧俊義盧俊義居然排在第二名?確實如此,且聽筆者慢慢道來。如果單單放眼梁山,盧俊義是當之無愧的最強武功高手。可若是放眼整部《水滸傳》,盧俊義就得屈居第二了。
  • 水滸傳:梁山好漢為什麼結局那麼慘?連老大宋江都是「叛徒」
    水滸傳:梁山好漢為什麼結局那麼慘?連老大宋江都是「叛徒」《水滸傳》是我國非常經典的四大名著之一,很早的時候就已經被選入了推薦中小學生閱讀的書單當中,相信大家即使沒看過原著,小時候也對水滸傳的故事了解不少。
  • 水滸傳:這四名梁山好漢的綽號,暗示了他們的最終歸宿?
    水滸傳:這四名梁山好漢的綽號,暗示了他們的最終歸宿?
  • 梁山108好漢的忠厚悍將,水滸傳中的天滿星,美髯公朱仝!
    長的一把好鬍鬚的忠厚悍將,水滸傳中的天滿星,美髯公朱仝!新水滸傳裡的朱仝由演員於彥凱所飾演,面如金棗色滿臉通紅,加上一大把的鬍子,濃眉橫眼,這個選角非常的有意思,如果演其他的角色,可能就沒有這樣子的契合度,加上演技的彌補,這個傳統男人的模樣,就是要有很強烈的男性特徵,例如長相身上所留之物。
  • 《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都愛頭戴簪花,緣由是這樣回事?
    《水滸傳》中有四個愛戴花的好漢最具代表性。其中有人喜歡帶真花,有人喜歡戴假花。周通常戴的就是假花,他常把花別在鬢旁。周通在桃花山當過一段時間的老大,因為他看起來和項羽很像,所以人們怕他。但是周通的武功一直是個謎,畢竟之前他被李忠揍了一頓,並且很輕鬆的當了他的老大。
  • 水滸傳108位梁山好漢中,金聖歎評價最高的9位,有3位名不符實
    水滸傳108位梁山好漢中,金聖歎評價最高的9位,有3位名不符實《水滸傳》中的108八位好漢並不是統一規格,有江湖人士,也有朝廷官僚,更有遊手好閒之人,可說是非常的混雜。這些人之間也會分幫結派跟自己志同道合性格相仿之人為伍,就像裡面的魯智深一樣,他本就是一個英雄豪傑,所以不可能與白勝、周通這倆人交好,這倆人完全就是一個無賴,怎能跟林衝和武松安陽的豪傑相比?
  • 在歷史中,梁山好漢真的存在嗎
    一部《水滸傳》,把水泊梁山的108位好漢推向社會,以至於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宋江?他們是否在水泊梁山安營紮寨?他們的真實結局到底如何?
  • 讀完《水滸傳》,108位梁山好漢,我只記住了花和尚魯智深
    《水滸傳》作為四大古典小說之一,描寫了北宋末年山東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個好漢聚在一起的故事。這本書的作者是施耐庵,這本書是為他感受到政治的衰落而寫的。這本書還展示了北宋後期政治腐敗、陳寧當權、人民貧困的社會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