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不僅是老生常談的經典小說,更是熒幕上被多次演繹的影視作品。
隨著藝術文化領域的發展,人們的鑑賞能力也相應提高,不再局限於劇中人物的鮮豔外表。那麼問題來了,當我們再回顧《水滸傳》時,又該怎樣評判其中的善惡是非呢?
要說壞人,首先當然是施耐庵先生,他筆下著重描繪的權臣。像高俅,蔡京、童貫,這幾個當朝奸臣,可以說是許多少年郎,在讀書時心中最氣憤的角色。當初玉麒麟盧俊義殞命是何等辛酸,足以見得這三人是有多奸詐。
再說回好人吧。小說中的好人,真的只能說寥寥。如果說裡面的執牛耳者的,可能就算洪太尉一個好人了。然而就是這個「好人」,他一意孤行,硬是把鎮壓著108個魔君的石碑鑿開,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就此對應了108條好漢。
如果從武者中尋找善人,林衝大概是最好的一個。原因無他,林教頭用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做「一忍再忍」,他的悲哀恰恰是宋朝對軍士的鄙夷。同樣,像他的至交好友魯智深,如果他沒對鎮關西痛下殺心,必然也能算作見義勇為的好人。
至於那個人盡皆知的武松,前面景陽岡打虎是性命所迫,鬥殺西門慶是報仇雪恨的,那後面血濺鴛鴦樓,純粹就是當打手為兄弟抱不平了,著實難說。
綜上所述,像按照人人平等,法律至上的角度來看,我覺得認為在水滸中,並沒有嚴格的好人。說到底他們不過是一群精緻的利己主義。說穿了就是雙標,打著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旗號,可那截來的生辰綱,最後不全被瓜分乾淨。
梁山的那一群人,雖然有點本事,但說到底都只是一群自私自利,小富即安的烏合之眾而已。他們看著利益非常嚴重,沒有眼界,沒有絲毫的大局觀。讓他們小打小鬧是沒問題,但是要他們穩定民生,就完全不行了。即便最後梁山上的人沒有選擇招安,他們的滅亡也是遲早的事情。
初讀《水滸傳》,覺得宋江愛慕虛名,為了招安連兄弟都不顧。可是如今細想,那些所謂的好漢本質上就是一群土匪,最終只會被人們唾棄。而招安之後,雖然他們最終結局都不好,但是他們至少落得了一個忠義的名聲。
猶然記得,小說中所描繪的李逵,電視裡看的覺得他是一個為兄弟兩肋插刀的好漢,如果看原著,這人除了忠於宋江,其他時候都是濫殺無辜的主。比如江州救宋江,他就不分官兵百姓都大板斧劈了,看得晁蓋都喊他「莫殺百姓!」,最無情的就是,為了賺得朱仝上梁山,李逵把朱仝照看的滄州府小衙內也劈了,而他才是個孩子啊。
大家對《水滸傳》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下方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