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矮刀長槍短,日本戰國時代的騎兵在戰場上的優勢有多大?

2022-01-02 冷兵器研究所


如果說2017年日本最值得期待的戰爭片,那就是原田真人主導,改編自司馬遼太郎的《關原之戰》,絕對是片中翹楚。不過目前國內暫時還沒有片源,因此我們只能先看看預告片解饞。但即使是短短幾分鐘的預告片,也足夠讓人眼前一亮了。

▲《關原之戰》中的母衣眾

影片中,特別吸引人們眼球的,可能就是身背母衣的母衣眾了。雖然這些精銳武士的主要作用是冒險遊走於戰陣之間傳遞消息,但是他們同時也是己方精銳中的精銳。這些傳令兵身後背負的母衣,是一種用竹子編成的筐形然後再附上不同顏色的布。當戰馬疾馳的時候,風從前方灌入,後面的布就會變的如同一個巨大的氣球一般。據說,這種防具對於流矢有著較好的防禦作用。雖然有人說母衣可以用來裝戰場上斬獲的首級,但母衣裡面的竹編部分較為輕薄,裝載沉重的東西會導致母衣變形,並破壞其使用效果,所以這個說法很可疑。

說到這裡,母衣眾的另一個身份——騎兵就值得說一下了。關於日本戰國的騎兵,一直是處於要麼被人們黑到一無是處,要麼又被人們捧上天的狀態。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騎兵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母衣眾

日本騎兵的歷史實際上也是源遠流長。尤其是在日本的東北地區,在平安時代就有著騎兵的傳統。受其影響,便產生了極具騎戰特點的毛抜形太刀。不過這種毛抜形太刀在平安時代後期逐漸衰落,很快就成為了一些公卿的禮儀用刀。這也表明,在日本瑣碎的地形情況下,大規模騎兵作戰在日本大部分地形並不適合。而少量的騎兵也是作為騎馬武士,他們主要是進行指揮,並將目標定為對面的騎馬武士,而非進行大規模騎兵衝鋒。

▲毛抜形太刀

提及戰國時代的日本騎兵,很多人自然會想到大名鼎鼎的武田氏。日本戰國時代伴隨著戰爭的不斷升級,各種軍事技術也不斷的出現,並進行戰爭的殘酷試驗。於是專門的騎兵軍團,也在當時日本的東北部開始出現。不過事實上,即使是在武田信玄鼎盛時代的武田家,其騎兵的數量在整個武田家龐大的軍隊中只佔了很小的程度。畢竟當時武田家所佔有的甲斐、信濃等地,大多是多山地形並不是日本的產馬區,因此也只有少數富裕的武士,才能有財力置備馬匹。最令武田家名聲在外的武田赤備,也並不是純粹的騎兵軍團。他們是由少數騎兵作為核心,大量步兵作為主力的混合軍團。

▲武田信玄

相對於武田家,身處平原地區的鄰居,相模的北條家,倒是擁有更多的騎兵。甚至於長時期服務於北條家的著名忍者風魔一族,在戰場上也同樣是以騎兵為長,不斷用奇襲的方式攻擊敵人。而作為日本的主要產馬地的奧羽地區,赫赫有名的伊達政宗也嘗試過讓騎兵們使用鐵炮,也就是我們說的火繩槍,在馬上進行射擊。不過無論是武田家、北條家,乃至伊達家,這些戰國大名使用騎兵的方式,也都是將騎兵分散在不同的軍團中作為突擊力量,與步兵共同作戰,而非集結起來作為專門的騎兵軍團。這種低效的使用與當時日本戰國時代的社會結構有著很大的關係,畢竟這些騎兵往往並不是專屬於大名,而是分散在自己的家臣手中。

▲著名的長筱之戰

限制日本騎兵發展的,除了地形,還有一個非常巨大的問題,那就是馬匹質量。日本作為一個海島,馬匹長期以來繁殖都是一種封閉的狀態,這也因此極大的影響到了馬匹的質量。日本本土馬除了少數馱馬以外,肩高都普遍較矮,這極大的影響到了日本本土馬的奔跑速度,以及他們的衝擊力量。雖然戰國時代後期包括江戶時代,日本都有從朝鮮半島引進馬匹的舉措,不過這對於日本本土馬種改良影響不大。

▲日本本土馬種

不過有點匪夷所思的是,日本本土馬匹的劣勢,並沒有太大影響日本騎兵裝備的發展。源平合戰之後,當時的源氏一族武士,曾經一度流行在戰馬上使用巨大沉重的大太刀作戰。不過這種威懾意味大於實戰的武器,在源平合戰結束之後也很快便走向了衰落,之後開始流行起來的雉刀和長槍便成為了大太刀的替代品。尤其是長槍,在戰國時代成為騎兵之間極為流行的武器。相對於足輕們使用的三間長槍,騎兵們使用的長槍基本較短。不過相應的,長槍的槍刃也更長,這樣更加方便在馬上揮動。

▲使用長槍的日本騎兵

對於日本的騎兵們來說,長槍同樣也有展現實力的功能,因為一些名聲在外的武士,往往會將自己的長槍塗成紅色,這便是象徵實力的「朱色長槍」。除了長槍或者雉刀之外,日本騎兵們往往還會攜帶和弓和一把作為備用武器的太刀。這些騎兵使用的和弓與步兵使用的和弓差別不大,由於其弓箭較重,因此在距離較近的時候,可以發揮極大的威力。

▲攜帶和弓的騎兵

正如上文所說,日本戰國的騎兵,往往都是一些富裕的武士。因此他們往往也會擁有比普通步行武士更加精良的鎧甲,並且在戰馬上也會有裝飾性的繩穗和羽毛,極少數還會在給戰馬上也佩戴防禦性的絹布或者鎧甲。除了母衣眾之外,很多騎兵往往會在背後插上代表其歸屬的旗子,以便在混亂的戰場上互相辨認。

▲背後插有代表歸屬旗幟的騎兵

總之,日本特殊的社會結構,以及日本的地形,都決定了日本的騎兵發展並不會與大陸國家相同。不過要只是簡單的將日本的騎兵定性為騎馬步兵,實際上也是有失偏頗。因為這些分散而又稀少的騎馬高級武士,他們在兩軍對壘時,實際上也不僅僅只是擔任指揮的角色。有時這些騎兵也會作為機動力量,在局部時常發動突擊以便為後續的步兵打開缺口。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些騎兵會不顧馬匹的缺陷依舊攜帶各種裝備,而非簡單的輕裝上陣。

▲對敵方步兵發動衝擊的騎兵

另一方面,日本戰國時期普遍使用的攔馬柵,其實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騎兵對於步兵的威脅。即使是擁有大量鐵炮的織田家和德川家,在面對武田或者是上杉這樣日本東北部的大名時,也必須要依靠於攔馬柵來保護自己的步兵,免受地方為數不多的騎兵的正面衝擊。由此也可以看出,對於戰國時代的步兵來說,這些裝備精良的騎馬高級武士,究竟是一種多麼可怕的威脅。

▲日本戰國時代的攔馬柵

其實,評級某一地區的某一兵種,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必須要考慮這一地區長期以來的作戰環境。畢竟任何一種武器或者兵種,他們的發展都是必須要契合於該地區的作戰環境的變化。日本騎兵雖然在很多硬體,包括馬匹以社會經濟和結構等方面有諸多劣勢,但是在長期的發展中,日本騎兵也依然是日本戰國時代軍事的重要一環。畢竟,戰爭永遠是人類社會最嚴酷的篩子,任何無法適應變化的事物,都將迅速掃入歷史的塵埃。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明憶,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天災人禍一起上的日本戰國時代

日本劍聖宮本武藏的取勝秘訣


環首刀    漢劍    鞭鐧    陌刀    唐刀    鉤鑲     輕呂   戰錘    石斧   馬槊   殳  西域鑌鐵大刀   樸刀   兵馬俑青銅劍   鐮刀   清弓   中國傳統弓  明式小稍弓  英國長弓   國產刺刀大全   中國騎兵軍刀   英國軍刀  空軍傘兵刀    海軍寶劍   山文甲    明光甲    歐洲騎士板甲   鱗甲   古埃及西臺彎刀   阿昌族戶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備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Navaja折刀   芬蘭國刀   印度虎爪   長鉞   睪丸匕首  印度軟劍   麟角刀  亞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堊紀魚骨劍   伊斯蘭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喪屍武器   越南弩   手擲類暗器  廚刀  世界盾牌    歐洲細劍   日本天皇佩刀  東瀛名刀譜  玉鋼神話 兵馬俑青銅劍    趙雲亮銀槍   關羽青龍偃月刀   張飛丈八蛇矛   呂布方天畫戟   豬八戒九齒釘耙   唐僧毗盧帽



相關焦點

  • 萬曆時代明軍遭遇的日軍是戰國時代巔峰水平嗎?從火器配備上來看
    整體來說,日軍長於刀術與火槍,在守城上有優勢;明軍卻在野戰上佔有上風,日軍難攖其鋒;為 何?其一是明軍有大量的野戰火炮,火炮給予日軍重大殺傷;其二是日軍的騎兵太弱了,難以抵 擋明軍的北軍鐵騎。明軍的野戰火炮在網上已經有大量文章,在此我就不說了,我就在這說說日軍的騎兵與"長槍陣」。
  • 冷兵器時代長槍多長夠用?東方西方給出了不同答案
    因為長槍受材料的限制,越長就越重,越容易彎曲,使用起來越不方便,過重的槍對步兵來講,行軍打仗都是負擔。所以一些國家只用3~5米的長槍。我國從戰國時代到近代,使用5米長以上的長槍的情況並不多,大多數情況結陣用的都是3~5米的長槍。
  • 日本戰國時代,無論是武將還是士兵,需要攜帶哪些物品上戰場?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無論是武將還是士兵,需要攜帶哪些物品上戰場?日本戰國時代,在當時的戰場上,個人使用物品必須由自己攜帶,即使身為武將,也要自行攜帶大量物品移動。戰國中期以後,各地大名已經建構了完整的小荷馱隊負責補給。
  • 冷兵器戰爭中,長戟對比長槍的主要優勢在哪些方面?
    ,那麼價格既然貴了,他與長槍相比有什麼優勢?長戟陣與槍陣對比又有什麼優勢?戟一般就一人高甚至更短,既可以勾刺,也可以隔著盾砸。沉默的表示:缺乏訓練的大頭兵用槍是用拍的,可參考俞大猷《劍經》,說如何訓練「火兵」的章節,只一上一下,或者更直觀有個日本紀錄片就是說這個的
  • 日本馬真跟驢子一樣大?論武田家騎兵集團存在的可能性
    在中國歷史春秋戰國時的「疇騎」是我國最早的騎兵軍隊。公元前307年,趙國邯鄲城趙武靈王開始推行胡服騎射,中國正式形成騎兵兵種。所以可以看出中國的騎兵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而在日本也自古就有騎兵集團嗎?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日本戰國時代的合戰是否需要戰馬?騎兵之間的戰鬥早在源平之亂之前就已經成為合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 日本戰國時期兵力如何?巔峰兵馬20萬,國土面積只有海南十分之一
    日本整個戰國一直到末期,巔峰兵馬人數是20萬, 同時期兵多馬少,騎兵只是很小一部分,日本戰國本土戰馬有很多缺點,矮小,衝鋒能力有限,屬於蒙古馬系,但是日本人矮啊小矮人與小矮人騎小矮馬打,咋滴都是有馬的高點,快點,衝鋒效果好點,震懾力強點…首先最深入人心的,當然是日本戰國的國土面積實在太小,日本戰國時期,總國土面積大約在30
  • 日本戰國時代,劍術高超的武士,會更有優勢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劍術高超的武士,會更有優勢嗎?日本戰國時代具備了一個特徵,那就是一邊追求有效率的戰爭技術,一邊又講究個人技藝。對於擁有高超技藝的武士,在求職時,總會讓人刮目相看。那麼,這些武藝高強的武士,真的在大名家會有優勢嗎?
  • 鐵炮作為日本戰國新型武器,各戰國大名是如何運用的
    善於模仿的日本人通過模仿其構造製作出第一把日本制火繩槍,就地命名為種子島銃,這種新型武器產生於日本後,正好碰上戰亂時期,就很快傳遍日本,作為重要武器開始運用於戰場。那麼,戰國大名們是如何發揮鐵炮作用的?
  •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之王——士兵手中無所不能的長槍長矛
    在冷兵器時代,在殘酷的戰場上,在五花八門的各色兵器當中,有一個絕對可以笑傲群雄的冷兵器王者,它產生於遠古人類狩獵使用的粗糙工具,在形制和使用方法上都有傳承,同樣傳承的還有粗野而強大的殺傷力,槍矛是陪伴人類最久的武器,人們手執槍矛,面對兇殘的野獸,在血腥殘酷的戰場上廝殺,槍也不辜負人們的期望,打敗諸般兵器,成為器中之王,堅定地陪伴在人民身邊
  • 從步兵武備到民間武術:薙刀在如何日本戰場上沒落的?
    相傳起源於唐朝,至今仍眾說紛紜薙刀是古代日本武將使用的一種長柄兵器,其刀幅較寬,刀刃部分有很大弧度,是類似於我國關刀的兵器,被應用於戰場。此後武家女性均需學習薙刀術,薙刀因而被改造成較輕量化的武具,使女性能夠充分控制,同時也增強了薙刀術的速度及機動性。
  • 從石田三成到關原之戰,日本戰國的戰鬥規模到底有多大?
    摘要:從石田三成到關原之戰,日本戰國的戰鬥規模到底有多大?史稱「一戰定天下」的關原之戰中,石田三成敗給了德川家康所率領的東軍,決定了日本之後的歷史。石田三成的大敗,也讓參與西軍的眾多大名,遭到處分,有的甚至家系斷絕,人生出現重大轉變。
  • 日本戰國打仗,槍兵為何喜歡從上往下拍?簡述日式大槍和槍衾戰術
    長鑓,其從頭到尾的總長度一般為兩間半到三間,如戰國時上杉氏用兩間半的長槍,武田氏用三間長槍。一間為1.6米,因此戰國時代最常見的三間槍長達4.8米。但織田氏所用的長槍最長,達到三間半(5.6米)。有意思的是,在日本的長槍戰鬥過程中,常常出現拍擊這個動作。有說法認為日本長槍大多是竹製,不適合捅刺,只好拍擊,是不是這樣呢?
  • 從步兵武備到民間武術:薙刀如何在日本戰場上沒落的?
    相傳起源於唐朝,至今仍眾說紛紜薙刀是古代日本武將使用的一種長柄兵器,其刀幅較寬,刀刃部分有很大弧度,是類似於我國關刀的兵器,被應用於戰場。此後武家女性均需學習薙刀術,薙刀因而被改造成較輕量化的武具,使女性能夠充分控制,同時也增強了薙刀術的速度及機動性。
  • 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在日本,戰國武將這個名詞要到江戶時代以後,市面出現軍記物類別的小說後才誕生,也正因為這個緣故,戰國武將一詞才沒有明確的定義。那麼,日本戰國時代的主角當然是戰國武將,可武士就一定是戰國武將嗎?
  • 日本戰國時代,什麼是陣型、陣法,在當時真的有用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什麼是陣型、陣法,在當時真的有用嗎?日本戰國時代,戰爭逐漸往集團戰鬥的方向發展。戰國大名為了求勝,紛紛研究陣型、陣法,以此希望能在戰場上獲得更多的優勢,最終贏得戰爭。不過,陣型、陣法真的有用嗎?
  • 長槍和長矛有什麼區別?古代長槍是由長矛演變來的嗎?
    在冷兵器時代,長槍和長矛是很重要的武器,因為在古代戰場一般就是士兵與士兵的比拼,一件趁手的武器是一個人獲勝的根本保證。通過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冷兵器時代的長矛和長槍感覺十分相似,那麼它們之間有區別嗎? 長槍和長矛有什麼區別?
  • 蒙古鐵騎,遼東鐵騎,日本騎兵,八旗騎兵,哪個作戰能力最強?
    言歸正傳,還是來比較下這些騎兵吧,我們就從馬的種類、鎧甲武器、騎士、騎術、戰術、訓練等方面在實力最強盛的時候比較下。蒙古騎兵:蒙古騎兵最強盛的時候,60%是輕騎兵,40%是重騎兵,在後膛火器出現之前,重騎兵在戰場上發揮著突擊的作用。遊牧民族,對這一點最是有體會,一旦他們的實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無不爭先恐後的勒緊腰帶出重騎兵。
  • 馬未都:劍是短兵器,主要用於防身,真正在戰場上拼殺的是長兵器
    可隨著熱兵器的發展,逐漸發現冷兵器也是有一定優勢,與熱兵器互相配合會取得相當不錯的效果。因而,長短兵器之間也是符合這一規律的。馬未都指出,劍是短兵器,主要用於防身,真正在戰場上拼殺的是長兵器。馬未都為什麼要這麼說?劍為何在戰場上拼殺會吃虧?劍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巔峰之作當屬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在地底下呆了上千年,出土之後依舊是鋒利無比殺氣騰騰。
  • 《大秦賦》:戰國時代騎兵真的那麼強大嗎?
    電視劇中的趙國騎兵表現似乎還是過於強大了。要知道哪怕到了西漢時期,面對數量佔壓倒性優勢的匈奴騎兵,漢軍步兵方陣也許仍然處於劣勢,但在彈盡糧絕之前,騎兵想消滅步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何況戰國騎兵,無論在質或者量方面,遠遠不能與匈奴騎兵相比。
  • 《騎馬與砍殺2》長槍騎兵怎麼用 長槍騎兵使用戰鬥技巧分享
    ,下面帶來由「超級斑馬AMeniar」分享的《騎馬與砍殺2》長槍... 《騎馬與砍殺2》中的騎兵作為綜合戰鬥力最強的單位,其衝鋒以後的騎槍衝刺威力不可阻擋,但是如何保證自己在衝刺時可以扎到敵人以及不被打下來呢,下面帶來由「超級斑馬AMeniar」分享的《騎馬與砍殺2》長槍騎兵戰鬥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控制檢舉,算目測,或者改策略,拉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