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副市長宗明,唐仲英基金會項目諮詢委員會委員、商務部原部長陳德銘等共同啟動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科群行動計劃暨唐仲英公共衛生高等研究院項目。 王芸攝
115年校慶之際,復旦大學發布加快公共衛生學科群建設行動計劃,並將唐仲英基金會捐資1.2億元用於建設公共衛生高級研究院,支持上海率先探索超大型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治理之路,為我國今後更好地應對全球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促進與保障全球健康做貢獻。
《復旦大學加快公共衛生學科群建設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從加快構建高水平公共衛生學科群、加強一流師資隊伍和創新團隊建設、構建高水平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體系、打造全鏈式多學科協作科研攻關體系、切實增強服務社會的能級等方面提出了復旦大學的整體性解決方案。
5月26日,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科群行動計劃暨復旦大學唐仲英公共衛生高研院發布會、唐仲英基金會支持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項目籤約儀式在該校楓林校區舉行。唐仲英基金會捐資1.2億元留本基金,積極響應復旦大學加快公共衛生學科群建設需求,和復旦大學攜手共建「復旦大學唐仲英公共衛生高級研究院」;捐贈人民幣3000萬元整,襄助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兒童惡性腫瘤精準診療中心與區域診治網絡體系建設。
上海市副市長宗明,唐仲英基金會項目諮詢委員會委員、商務部原部長陳德銘,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副秘書長顧洪輝,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鄔驚雷,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桂永浩,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等共同啟動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科群行動計劃暨唐仲英公共衛生高等研究院項目。
唐仲英基金會項目諮詢委員會委員、商務部原部長陳德銘在代表唐仲英基金會及執行總裁徐小春女士致辭時指出,新冠病毒考驗著全人類的團結合作精神,希望大家通過此次疫情,痛定思痛考慮公共衛生管理問題。人類最終將戰勝疫情,需要從行政隔離走向科技創新,需要辯證把握嚴格防疫與復產復市的關係,需要借鑑和吸收其他國家的經驗和技術,更需要心懷為全人類服務的胸懷和境界,相信抗疫之戰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表示,將舉全校之力,在國家、上海和社會各界支持下,加快建設「公共衛生學科群」和唐仲英公共衛生高級研究院,突出紮根上海、服務國家、輻射全球的發展定位,打造一流人才、一流教育、一流服務的學術平臺,建設融合創新、交叉協同、一體發展的學科體系。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鄔驚雷說,復旦大學以「行動計劃」和「復旦大學唐仲英公共衛生高級研究院」為載體落地,實實在在解決了公共衛生多學科合作、協同發展的需要,大力培育公共衛生領域人才,積極響應了國家和上海的戰略需求,意義重大,正當其時。在後疫情關鍵時期,要進一步加大和加快在公共衛生布局和投入,在重大疫情防控機制建立、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等方面逐步完善。
唐仲英基金會執行董事梁為功先生在線講話,希望通過復旦大學唐仲英公共衛生高等研究院項目的實施對中國乃至全球的公共衛生事業產生深遠影響,同時藉助「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兒童惡性腫瘤精準診療中心與區域診治網絡體系建設」項目回應兒科醫生培養和兒科醫學的發展需要,提升國內在兒科惡性腫瘤研究方面的綜合水平。
「健全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體系,離不開科技和人才的關鍵支撐,高校應當也必須發揮重要作用。」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桂永浩說。
據悉,復旦大學的公共衛生學科創建於1928年,曾為血吸蟲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疾病防控,慢性病、職業病等環境和健康的危害防治,以及SARS、禽流感等歷次重大公共衛生危機的應對作出突出貢獻。今後復旦大學將在上海市政府和唐仲英基金會的鼎力支持下,全方位支撐上海醫學院和公共衛生學科群的發展,加快形成醫理工文交叉協同、醫教研用協調發展的格局,還將大力推進公共衛生學科與相關醫學學科一體化建設,加快全鏈式學科融合,支持全生命周期研究,推進全方位開放服務,在服務中作貢獻、上能級,在開放中深化合作、擴大影響。
新成立的復旦大學唐仲英公共衛生高等研究院將著力建成一流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複合型公共衛生研究生培養基地、現代公共衛生高端培訓中心、公共衛生高端智庫和政策轉化中心,以及全球衛生治理人才培育高地。